周公解夢拉屎拉褲頭的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山戰區,為了抗擊越軍、保護百姓,解放軍戰士們堅守在貓耳中戰鬥,那裏的生活,嚴峻又艱險。

物資匱乏,水源不足,潮濕陰冷,蛇蟲橫行,逼仄的空間裏連生存都十分艱辛,也因此患上了“爛襠”這樣痛苦又難堪的皮膚病。

一群勇敢可愛的女軍醫的到來,給他們送去了溫暖和健康,在這片荒涼又危險的區域裏,上演著深受“爛襠”折磨的男戰士和救死扶傷的女軍醫之間的動人故事。

01 、老山前線,堅守貓耳洞

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後,越軍不甘失敗,很快卷土重來,派兵攻占了我國邊境的老山地區。邊境區域的百姓們不堪其擾,痛苦萬分。

邊民們不敢回家,怕遇上越軍;也不敢種地,怕被糟蹋;孩子們更是不敢上學讀書。

大家為了避開兇狠的越軍,只能悄悄躲藏進山洞中,過著艱辛的生活。

於是,中國派出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前來守護邊防前線,他們來到這危險的土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血汗。

而在這片老山地區,有著無數的貓耳洞,士兵們守在貓耳洞裏狙擊敵軍。

所謂貓耳洞,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戰地掩蔽工事,在戰鬥中運用普遍。貓耳洞由一米高拱形的半圓門構成,寬十公分,高度不等。

但是洞口十分狹小,常用野草和樹枝等作隱蔽,因此不易被察覺。貓耳洞的主要功能是貯藏彈藥和防禦藏身。

而在老山區前線的戰士們蝸居在貓耳洞中,活動領域很是逼仄,和地底生物過著相差無幾的生活,完全憑借著驚人的意誌和高度的使命感,頑強堅持著。

在貓耳洞駐守陣地的日子沒日沒夜,單調枯燥,少則三月,多則半年,只能靠雜誌和小學課本解悶。

但有的陣地離敵軍只有十幾米,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防越軍的偷襲,每日提心吊膽地和敵軍對峙,身心俱疲。

在越軍中最難對付的便是越南特工,他們常常神出鬼沒,蹤跡難尋。趁人不備時就會扔下手雷到洞口,或是在雷雨天氣偷偷爬到貓耳洞陣地附近,朝洞口開槍掃射偷襲。

老山地區

越南特工的行徑十分齷齪,經常偷中國戰士們放在洞外的糧食和物資。

更過分的是,在戰鬥時他們會把女人推出來,讓失去丈夫的越南女人來充當擋箭牌,甚至不管她們是否有孩子。

處在這樣難熬的險境中,即使是訓練有素的中國士兵,內心也不免有些許動搖。

其中一位教導員鼓勵道:

“因為流血的戰場不允許我們把每個人的大小困難都解決好才去打仗,不允許我們在得到別人理解後才去衝殺,不允許我們等著把環境改善了才鉆貓耳洞,環境和現實逼得我們記住兩個字:自強!”

自強的解放軍戰士們在老山前線的貓耳洞裏堅守著,將苦難咽入肚中,化作保家衛國的力量。

02 、環境惡劣,戰士疾病頻發

老山地區位於典型的熱帶叢林區域,氣候變化多端,忽冷忽熱,氣溫高時能達四十度以上,焦沙爛石;氣溫低時,寒氣逼人。

降水量和蒸發量大,而且頻發暴雨、山洪,雨季陰雨連綿,主峰上常年雨霧繚繞,空氣濕度大,戰士們的衣物都潮濕冷硬,蓋的被子也都充滿被潮氣浸濕的黴味。

更艱難的是,每逢下雨天,地勢低窪的貓耳洞便會被雨水給灌滿,深至十多公分,甚至能淹到戰士們的脖子處。

狹小的貓耳洞裏,水是難以退下的。最快也要十幾個小時才能漸漸下去,時間長的話,得十幾天。

但是,駐守的解放軍戰士也不能離崗,只能泡在水裏。為了避免武器設備進水,他們只得把槍綁在肩頭、將電臺立在頭頂。

肩被磨出了血,頭被磨出了印。晚上睡覺才是最磨人的,在水裏泡著難以入睡,或者好不容易睡著又被水給衝醒,因此,戰士們形象的稱之為“水牢”。

其中,條件最艱苦的是一號貓耳洞,它是一個三角形的構造,整體空間連三立方米都不到,最多只能容下兩個裸體的小個子戰士和一把短武器。

人在裏面完全無法動彈,連吃喝拉撒都成問題,盡管如此,戰士們也不得不堅守陣地。

日常貓耳洞中的生活也充滿艱辛,裏面夾雜著各種各樣的氣味,臭味、臊味、汗味、黴味、餿味、老鼠味、煤油味、煙味,刺鼻難耐。

剛來貓耳洞蹲崗的士兵都很難適應,一聞就想嘔吐,連吃飯的胃口都沒有。

稍微寬一點的貓耳洞還能在過道處放下煤油燈,旁邊緊接著便是糧食,以及大量的罐頭盒——裏邊裝滿大便,臭氣熏天。

此外,洞裏還有毒蟲、碩鼠和蟒蛇等,有時身上爬過,或是被咬上一口,戰士們也只能忍著。

熏人的蛇鼠藥味讓人寢食難安,而所謂的餐食,也只不過是壓縮餅幹和罐頭一類的速食產品,既缺乏營養又食之無味。

雖然雨天使得貓耳洞中積聚了不少水,但偏偏貓耳洞中最缺的便是水。因為這雨水混合著塵土,經過沈澱後還是有一層黃泥,咽進口中有一種嗆人的火藥味。

平時,戰士們都是趁著半夜敵軍松懈之時跑去附近找水,老山的土地荒涼,水也不容易尋到,而洞內的空間又最多只能裝下半缸水,所以,水是當時最緊缺的。

而且寶貴的水源又必須先給傷員、病員吃藥和清洗傷口使用,其他戰士不到饑渴萬分之時都不會去碰喝的水,盡量省著喝。

哪怕供水量最多的時候,平均每人每天也只有2、3斤水,而這水還得用來做飯和煮漿糊面條,想要喝上一碗香氣撲鼻的湯和粥幾乎不可能。

在這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更不用說洗手、洗澡等個人衛生問題了,大家吃飯、戰鬥、撓癢等都是用沾滿灰塵的臟手。

並且由於物資缺乏和空間有限,很多物品都是共用的,細菌和病毒極易傳播開來。

因此,當時的士兵們經常因感染而患皮膚病,皮膚瘙癢、流膿、潰爛是普遍現象,即使塗上藥也因環境限制也效果不佳。

03、 軍醫巡診,“女神降臨”

在這多種皮膚病裏,又以“爛襠”最為流行。它的形成受內外因素影響,外因有氣候和地域的限制,內因在於胯下襠內氣血不暢,在正常情況下,是很少發生這種疾病的。

但在貓耳洞中,戰士們吃的寒酸,住的磕磣,還時刻得保持警惕,精神高度緊張,長期食用壓縮餅幹和罐頭,身體也缺乏免疫力,如此艱苦卓絕的條件,發生“爛襠”也不足為奇。

但是得了“爛襠”,就沒有舒心日子可言了,從患病初期開始,便會坐立不安,睡覺也不安寧,只能如圓規一般叉開兩腿,才能稍微好受一些。

如果一直坐著不動,褲頭就會和皮肉粘在一起,褲子脫下來的時候,黏著的爛皮也會跟著被撕扯下來,肉裏黃色的膿水和紅色的血水也會一並流出。

而且越是爛的厲害的地方越是又癢又痛,難以忍受,便會不由自主的用手去抓撓,抓得表皮潰爛,血水直流,等慢慢結痂後,也就沒有完好的皮了。

許多戰士深受“爛襠”所害,有的皮膚潰爛蔓延至全身,傷口多達幾十處,坑坑窪窪像是地圖。

甚至用手抓撓也止不住瘙癢和疼痛,他們就利用墻壁摩擦潰爛處,還是不行就用煙頭去燙或者用火去燒。

當了解到貓耳洞戰士們的處境時,為了給他們進行治療,許多戰地救護隊的女軍醫護士都主動要求去貓耳洞巡診。

但領導和同事們都認為這太過危險,在老山戰區裏,埋藏著數不清的地雷,甚至越南特工會一不留神踩上他們自己布下的雷。

而且貓耳洞裏的條件十分艱苦,對女生來說很難適應,但女軍醫們仍堅持前往,讓戰士們帶病堅守陣地,忍受病痛的困擾,她們內心屬實難安。

戰地女護士日記

在前線的解放軍戰士,幾乎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子。在電話裏一聽女軍醫們要來,驚喜之余也免不了擔心她們受不住。

等女軍醫們真正到了,他們在這些花季女戰士面前反而羞澀起來。

對這些深受病痛折磨的駐守戰士們而言,不懼困難、溫柔善良的女軍醫們,無異於從天而降的女神,輾轉在各個貓耳洞中,將他們從痛苦的泥潭裏解救出來。

04、 羞於看病,“好姐姐”上線

在這些女軍醫中,最令戰士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王曉華的女軍醫。

她出生於吉林,年少時便入伍參軍,後來被分配去當了軍醫,當她提出要去前線救治士兵們時,遭到了醫院領導的反對,考慮到她的安危,勸她留下。

因為去那裏要經過一段被稱作“生死線”的暴露地段,那是一條兇險的羊腸小道,不僅坡度陡峭,而且泥濘濕滑,還有隨時觸碰到地雷的危險。

但王曉華的堅持和決心感動了他們,最終同意了她前往。

盡管當時的王曉華已經有孩子,但還是決定舍小家為大家,將生死置之度外,義無反顧地奔赴老山區的貓耳洞為戰士們治病。

在老山前線堅守貓耳洞的戰士們,本來在聽到女醫生來為他們治療的消息時,內心感動又欣喜。

可是“爛襠”這病生在比較敏感的部位,不太方便。

所以,即使“爛襠”嚴重,每天痛癢萬分,但是一想到要在女醫生面前治療,都感到難為情起來。

他們不好意思脫下臟臭難聞的衣褲讓王曉華看,只是自己要點藥膏塗抹,堅決不讓她診治。

王曉華便溫和耐心地對他們說道:“我是你們的大姐,怕什麼?不看怎麼能把病治好呢?”

除了給前線士兵治病療傷,王曉華還常常以大姐的身份去安撫和鼓勵戰士們,用細致和溫暖給他們力量。

有一個被她治好的戰士出院時,感激地對她說:“王醫生,讓我叫你大姐吧,重上陣地後,我一定要打出個模樣來!”

王曉華的到來感動了戰士們,他們對她也十分依賴。

有一位小戰士在書信裏寫道:爸媽,你們不用擔心了,以前我害怕受傷或生病,但現在我不再怕了。因為現在有了一個好姐姐陪著我,這個姐姐會照顧好我的,我會勇敢衝鋒,保家衛國。

為了盡力治療每一位身患“爛襠”等皮膚病的戰士,王曉華和她的戰友冒著生命危險輪轉各個陣地進行巡診。

甚至不顧生死去了很多離敵人陣地近在咫尺的貓耳洞。她們用了整整兩天時間,為戰士們送去了治病療傷的藥品,也把大姐對弟弟的關愛,送到了他們的心中。

於鳳是老山前線巡診的骨幹女醫之一,她雖然年紀尚小,但醫術高超,技藝精湛,多次前往老山陣地巡診。

巡診中,於鳳眼見貓耳洞裏赤身裸體堅守陣地,但卻不幸身患濕疹,還飽受“爛襠”煎熬的士兵時,她心底一陣揪心的疼。

並且此時的於鳳也只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但卻絲毫不感到羞怯,認真細致地查看戰士們的傷情和病情,為他們治療解憂。

還溫和地告訴他們不要緊張害怕,安慰和成熟冷靜得反倒像是他們的姐姐一般。

在老山救護隊員中,還有一位叫李昆蘭的女衛生員,來到老山後,見到駐守陣地的貓耳洞戰士,她為他們的堅強和毅力所打動,很是驚訝、欽佩。

盡管貓耳洞環境陰冷、潮濕、狹小、黑暗,但戰士們卻樂觀開朗,即使一個個蓬頭垢面,卻神采飛揚,他們的勇敢和頑強觸動了她的內心。

李昆蘭細心照料著貓耳洞的傷病戰士們,不光耐心地為行動不便的戰士們餵水餵飯、洗臉擦身,還給他們讀報講故事,給予他們精神鼓勵,她還不懼危險冒死從前線搶救了一個個傷員。

面對“爛襠”卻羞於治療的戰士們,她溫柔地笑著勸說,打消他們的顧慮。戰士們十分感動,親切地稱她為“貓耳洞人的知心大姐”。

05、 結語

如果現在去貓耳洞遺址走訪,你會看到,每個貓耳洞前都有一副對聯,“大洞小洞貓耳洞,洞洞臥虎藏龍;步槍機槍衝鋒槍,槍槍怒火滿腔”,橫批是“嚴陣以待”。

哪怕環境再困難,前方再危險,為抗擊敵軍,中華兒女們都會堅守陣地、勇敢戰鬥,化苦難為榮光。

這群可歌可泣的男兵女醫們用血汗和青春守護了祖國的安全,換來了人民的幸福。雖然貓耳洞已成過去,但在這裏發生的故事仍在被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