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賣車但是沒賣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20年國慶檔塵埃落定,在上映的一眾影片之中,《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口碑雙豐收,一騎絕塵拿下了國慶檔冠軍。

《我的我的家鄉》一共有5個章節組成,這其中反響最好的章節,莫過於由徐崢導演,範偉主演的《最後一課》。

對於《最後一課》,“看哭了”是最多的評價。實話實說,我在影院裏也悄悄用紙巾抹了淚水,我旁邊的妹子更是抽泣出聲。

不騙你們,這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在電影院擦眼淚。

《最後一課》的催淚效果,要歸功於主演範偉至臻至化的演技。

在說《最後一課》之前,我想先聊聊範偉。

2001年,趙本山帶著小品《賣拐》上了春晚。

節目一播出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沒病走兩步”和“要啥自行車”成為了經久不衰的流行語,深深刻進了一代人的腦海裏。

甚至在十幾年後的《極限挑戰》中,黃磊還能隨口說出“都拯救地球了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賣拐》的火爆,不僅進一步鞏固了本山大叔春晚小品王的地位,還讓“春晚鐵三角組合”深入人心,這三個角分別是趙本山、高秀敏、還有我今天要重點說的:範偉。

想當年,我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小學生,看了《賣拐》之後,就記住了小品裏這個被忽悠買拐的人,“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夥夫”。

其實範偉和趙本山在《賣拐》之前就已經合作演過很多次小品了,比如《牛大叔提幹》、《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等等,只不過在以前這些作品裏,範偉的形象大都是斯文的,留個分頭戴副眼鏡,以小市民的圓滑襯托趙本山農民的樸實。

而《賣拐》裏,二人的角色形象對調了,趙本山從老實巴交的“趙老憨”變成了老奸巨猾的“大忽悠”。範偉從精明的小市民變成了直線思維的夥夫。

這一變,讓範偉一炮而紅。

用今天的話說,夥夫這個角色“出圈”了。

從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範偉的熒幕形象基本就固定在憨傻這個類型範圍了。春晚上的《賣車》、《心病》、《天下無賊》裏的劫匪、《劉老根》裏的藥匣子等等。這些角色的共同特點都是自以為是、頭腦一根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藥匣子有一些區別,但大方向是一致的)。

說到這,就不能不提那個最著名的角色:

馬大帥小舅子,遼北地區第一狠人,水庫浪子,開原市幾場著名惡仗的主打人,桂英風味飯店行政總廚,維多利亞國際娛樂廣場總經理保鏢兼保安部經理,德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開原市液化石油氣總公司首席送氣員,彪記靚湯總經理,大帥打工子弟學校常務副校長、小崔美容院副總經理、開原中醫院首席導診、彪哥解夢館館長暨遼北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長,範德彪。

怎麼樣,彪哥這一串名號有沒有龍母的氣勢。

《馬大帥》的橫空出世,讓範偉通過範德彪這個角色一戰封神。

這個形象實在是太有特點了,堪稱是範偉所有憨傻角色的集大成者,在劇中的舉手投足一舉一動都是笑點,完美塑造出一個窮講究、眼高手低、好出風頭、想一出是一出但心眼不壞,有些時候還挺靠譜的沒溜男子形象。

在劇中範德彪的風頭完全不輸主角馬大帥,從“出圈”的角度看,範德彪更是遠遠把馬大帥甩在身後,2020年的今天,網上還隨處可見彪哥的傳說,甚至已經被網友加入鬼畜全明星了,網上彪哥的各類混剪視頻層出不窮,足見觀眾對這個角色的喜愛。

我個人認為,範德彪是範偉喜劇角色的一個巔峰。

上面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達一個觀點,範偉曾經在全國人民心中,是一個笑星,而且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笑星。

但是後來,範偉開始轉型了。

都說演喜劇難,把人逗笑不容易。其實演喜劇對演員來說,入門難,出門更難。

入門難不用多說了,從一些跨界喜劇節目就可以看出某些正劇演員強行演喜劇有多尷尬。

出門更難,因為一個演員一旦在觀眾心中建立起“好笑”的形象,那再去打破這個形象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為觀眾看到你就想樂。

郭德綱經常用這個理由給自己演爛片開脫:

“你們對我的相聲太熟悉了,電影裏我一出場還沒說話呢你們就先樂,我還沒出戲呢你們先出戲”。

雖然他旁邊的於大爺能拿影帝就說明了觀眾出戲這個理由不是很充分,但這個情況是真實存在的。

舉個例子,沈騰。

無數網友對沈騰的評價是“長在笑點上的男人”、“他往那一站我就想樂”。

仔細想想,這樣的評價既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枷鎖,因為這相當於把演員的戲路鎖死在了喜劇上。

這次《我和我的家鄉》路演,現場有人問沈騰會不會演正劇。沈騰的回答是:“已經演了,但至今無法上映。”

雖然是調侃似的回答,但也可以感覺到喜劇演員轉型的不容易。

讓觀眾笑起來很難,讓觀眾止住笑,更難。

但是範偉還是選擇了轉型。

2006年春晚,觀眾發現本山大叔身邊換成了老搭檔宋丹丹,那個憨憨的範偉不見了。趙本山在媒體上表示範偉不接他電話“人家現在多大腕兒”。

這個時候高秀敏已經因病去世了,趙範高的春晚鐵三角正式成為歷史。

範偉與趙本山逐漸開始解綁,在《鄉村愛情2》之後,兩人十多年沒有過再合作(其實還有個《關東大先生》,只不過這戲裏二位都是客串性質)。直到今年的《劉老根3》,範偉才象征性回歸演了一把藥匣子,出場次數屈指可數。

在2020年的今天,以馬後炮的視角去看,範偉脫離“趙家班”的決策是正確的。

《鄉村愛情》拍到了12部,從央視劇變成衛視劇到現在成了網劇,劇情摻湯兌水沒完沒了。跟《劉老根》(剔除3)《馬大帥》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了。

田娃接過了“王木生”的角色,在劇裏裝瘋賣傻胳肢觀眾。

難以想象如果範偉演上十幾年的王木生,還能不能拿到影帝獎杯。

可在十幾年前,主流看法基本都是不看好範偉“單飛”的。

事實上,這些年範偉的轉型之路並不順暢,還是那個原因,他的喜劇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觀眾對他的印象就是喜劇演員,角色特點就是憨傻。他剛一露臉還沒說話呢,笑聲就先出來了。

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是範偉在群眾心中的人設。

要擺脫這個人設,打破既定印象,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多年來打造出來的公眾形象,想要一下子打破是不可能的,只能循序漸進。

範偉開始演各種影視劇,其中有正經的角色,也有符合觀眾預期的喜劇形象,但總的來說,離開趙本山的範偉,在逐漸收起笑容,一點點變得正經起來。

說來慚愧,直到2017年,我才意識到範偉不再只是個喜劇角色了。因為這一年,一部名叫《不成問題的問題》的電影上映了,主演就是範偉。

這是一部改編自老舍作品的電影,範偉飾演主角丁務源,主要內容就是丁務源為了維護個人利益做出的各種腹黑而又滴水不漏的操作,堪稱“職場教科書”。

這一次,範偉一點都不搞笑。但就是這個不搞笑的表演,讓範偉獲得了第53屆金馬獎影帝。

小品演員、金馬影帝,這兩個看似遙遠的身份在範偉身上重疊了。

很可惜的是,這部《不成問題的問題》雖然質量過硬,但由於題材偏文藝,節奏緩慢還是黑白畫風,導致電影的受眾並不多,在普通觀眾裏也沒什麼知名度,最終只收獲了700多萬票房,是一部標準的小眾電影。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不成問題的問題》至今沒在視頻網站上線,所以絕大多數觀眾根本就沒看過這部讓範偉“稱帝”的電影。

盡管這次範偉轉型徹底成功了,但影響力僅限在圈內,大多數觀眾還不知道。

直到今年,《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大批觀眾看了之後在網上感嘆“範偉老師演的太好了吧”

沒錯,範偉老師。

上一次範偉被大量關註,還是因為那個“範偉打天下”的遊戲廣告,那個時候網上調侃的網友,幾乎沒有人會在範偉的名字後面加上“老師”兩個字。

倒退十幾年,如果有人告訴我看範偉演戲會看到流淚,我一定會覺得那是笑出來的眼淚。那時候的範偉身上最大的標簽就是搞笑,範德彪自殺這種“悲情戲”他都能演出笑果來。

直到看了《我和我的家鄉》,我才知道,我低估了作為演員的範偉。

說回《最後一課》。

其實看完電影之後仔細回憶一下,這個故事情節稱不上完美,甚至有些地方還比較脫離現實,比如村裏的人雷厲風行復原出一個老教室來,範老師得的病怎麼就非得大夥演戲給他治,還能治好。最後老師和學生的重逢也太“無巧不成書”了,而且怎麼範老師一下就明白過來了等等。

所以《最後一課》的劇情是非常理想化的,它更像是一個童話。在《我和我的家鄉》這種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裏,稍微顯得有些突兀(雖然UFO和馬亮也是這樣)。

盡管劇情有小BUG,但《最後一課》依然能讓觀眾影院裏看得熱淚盈眶,原因其實就是一句話:

“氣氛頂到這兒了”。

範偉用他舉重若輕的表演,把所有人帶入了電影營造的情緒之中,帶回了那個20年前漏雨的教室裏。我相信銀幕外的觀眾很多人根本不是小山村裏走出來的,也沒在這麼破的教室裏上過課。但這一刻,觀眾與角色共情了。

從範老師踏進教室那一刻起,影片的氛圍就逐漸從搞笑轉變為溫情,範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開始還讓人想樂,但看著看著,眼淚不知不覺就湧上了眼眶。

我已經想不起來我是在哪句臺詞之後開始流淚的,只記得銀幕上的範老師說著說著,我周圍就開始有人吸鼻子,翻包找紙。範老師小心翼翼護著顏料卻摔在橋上的時候,影廳裏的抽泣聲此起彼伏。

看花絮,拍這個摔跤的戲範偉老師摔了一次又一次,也是50多奔60的人了,這就叫敬業。

這才是值得觀眾尊重的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