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笑聲淒慘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又有許多疲憊不堪、神情驚恐的婦女來了,說她們過了一個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斷地光顧她們的家。從12歲的少女到60歲的老婦都被強奸。丈夫被迫離開臥室,懷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這是1937年12月17日,日軍在南京屠城的第二天,一位美國傳教士寫下的日記。

在那緊張恐怖的日子裏,她“倦得無法下筆,倦得無法思考”,即便如此,她始終沒有逃離中國,自覺地承擔了保護數萬余名中國婦孺和難民的重任。

她便是被國民政府授予外僑最高榮譽——采玉勛章的美國人明妮·魏特琳。

也是南京大屠殺的見證者。

初到中國

1886年9月,魏特琳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小鎮。

家境並不富裕的她,從小就特別懂事。上初中的時候,當別人還在靠父母上學時,她已經開始外出打工賺取學費了。

正是這種獨立、勤勞、勇敢的個性,註定她今後將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1912年,半工半讀的魏特琳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初中和大學的全部學業,被美國聯合基督教傳教士公會選中,派往中國傳教。

這是魏特琳第一次有機會來中國。

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她深深地被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度吸引。

但很快,她發現中國人思想比較僵化,婦女地位低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思想深入人心,女人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權利。

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魏特琳,下決心要在中國發展教育事業,改善女子不識字的社會現象。說幹就幹,她立即在基督教會的支持下創辦了第一所學校——合肥三青女子中學。

5年的時間裏,她早出晚歸,宣傳動員女子接受教育。越來越多的女孩子願意走出家門,來到學校學習。

1917年,魏特琳深感自身教育水平缺乏,又通過自己的勤奮苦讀考入伊利諾州師範大學,進行系統的教育專業的深造。

1919年,她畢業後再次回到她深愛的中國,應聘到中國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任教務處主任。

這一次的到來,讓她和金陵結下了長達二十年的不解之緣。

在這裏,她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華群,寓意服務中華群眾,也因此她被學生和家長們親切地稱為華小姐。

因為她的到來,附近的很多女孩子走進了學堂,開始了讀書生涯。

她還經常鼓勵女學生們要走出校園,多向鄰居婦女們講解婦女衛生知識,普及生活知識,激勵她們多服務社會,為社會做貢獻。

此後17年,魏特琳全身心地投入到女子的教育中。

為了留在中國,她甚至拒絕了未婚夫讓她回國結婚的要求,毅然把所有精力和心血都放在了這所女子學院,再未談嫁。

可以說,當時中國女子教育的發展,明妮· 魏特琳功不可沒。

如果一切都這麼和諧地走下去,魏特琳最終會成為了一個受人尊敬的教育家,然而突然有一天,當轟隆隆的飛機聲、震耳欲聾的炮火聲撕碎了這片祥和與安寧後,她再也不只是一位好老師,更成為了女難民心中的“守護神”。

災難來了

1937年8月15日,侵華日本海軍航空隊從日本長崎、寶島臺灣兩個基地出發,跨海對南京發動了一場慘絕人寰的空襲。

刺耳的警報聲隨即響起,整個南京上空,飛機聲轟隆,百余架敵機盤旋而來,開始不斷地轟炸地面。

從上午到下午,整整一天轟炸沒有停歇,百貨大樓倒了,醫院倒了,街頭的雜貨鋪在炮彈的轟炸中也變得面目全非,只不過一天時間,古都南京就變得滿目瘡痍、支離破碎。

街上,驚恐的人們在四處奔走,地上隨處可見被炸死和炸傷的民眾,炮聲、哭喊聲夾雜著刺耳的尖叫聲不絕於耳,整個南京城硝煙彌漫、亂成一團。

8月27日晚,美國大使館催促在南京的美國人盡快撤離,否則今後發生任何意外,大使館都將不承擔責任。

很多美國人巴不得早點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然而魏特琳卻說:“很抱歉,我不能走,這裏有我的學生,周圍還有很多難民,我想我可以承擔一部分責任!”說完她在永不撤離的聲明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不是中國人,卻抱有一顆拳拳中國心。

12月5日,國民黨政府要求學校自保,另籌開學辦法。金陵女子學院隨即召開緊急會議,校長吳貽芳在大會上作出安排:一部分老師帶領學生轉移到安全地帶,同時也留守一部分老師,保護校產的同時救濟難民。

此時,身為美國人的魏特琳第一個站了出來:“我來留守,我是中立國公民,日本人不會拿我怎麼樣。”

在她的帶動下,又有幾名外籍老師自願留下來,組成駐校維持委員會。

不僅如此,在她的努力爭取下,美國大使館允許金陵女校成為臨時避難所,讓那些無處可去的難民們有個棲身之處,躲避戰火。

此後,每天都有一千多名難民湧到這裏,他們衣衫破爛,面黃肌瘦,甚至有很多人被炮彈所傷,傷口潰爛,高燒發炎,魏特琳不但要解決所有難民的食宿、還要承擔難民的治療,每天在焦頭爛額中奔走,卻從未有過一絲離開的念頭。

為了保護來到金陵女校的難民,她還特地命人趕制了一面巨大的美國國旗鋪在操場上,以此告訴日軍飛行員,這是美國人的學校,不允許隨意轟炸和侵犯。

1937年12月17日,占領上海的日軍兵分三路攻入南京城。

國民黨為了大局下令全線撤退,街上穿著灰仆仆軍裝的戰士不斷湧入中華門逃離,很快城裏只剩下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殘暴的日軍以搜捕殘余軍人為由,進城後見人就殺,見女人就強奸,到處是鬼子陰冷的笑聲和婦女淒厲的哭喊聲,整座南京城猶如人間煉獄。

就像魏特琳在日記中寫的那樣:“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這座城市裏找到。”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便是當時的情景。

甚至有日軍成群結隊地強行闖入金陵女校,搶奪強奸婦女,魏特琳奮力阻攔卻依然抵擋不住,只能尋求美國大使館的幫助。

通過各方聯系,日軍終於給了魏特琳一個禁止日本兵進入金陵女校的公告。

若是日軍若能遵守規則,該有多好!可是他們已經喪心病狂,他們是惡魔之子。

因為金陵女校救濟的大多是婦女和兒童,這裏反而成了獸兵發泄私欲的首選之地。

盡管魏特琳已下令關閉了所有入口,但每天還是有很多日軍翻墻進來,或者跳過低矮的籬笆進來。

有一次,魏特琳在前院巡邏,後院就有獸兵翻墻進來,見到女人就亂摸、強奸,魏特琳憤怒地上前搶回婦女,卻被日軍打了很多耳光,日軍想要用刺刀捅死婦女,魏特琳大聲地說:“想殺他們,先從我的屍體上踏過!自始至終,她沒有退縮,如勇士般誓死保護著身後的婦女。

到後來,進入金陵女校的難民越來越多,教室裏、操場上擠滿了驚恐的中國人。

很快難民間都開始流傳一句話:“金陵女校有個活菩薩,專門接濟婦女兒童”,以至於炮火襲來時,有更多的人擠進了校區,最高峰時達到1.3萬人。

這麼多人的安置和保護,讓魏特琳心力交瘁,疲倦至極。每天她周旋於難民的吃喝住問題當中,還要不停地出現在獸兵與婦女的拉扯當中,不斷地從日軍鐵蹄之下救出難民,以至於她每晚根本不敢合眼,即便小睡一會兒也是和衣而睡。

盡管已經倦到無法思考,但她卻從未意誌消沈,堅持把所見所聞全部記在日記本上,時隔多年後,這些日記被人公開,並成為日本南京大屠殺的呈堂鐵證。

崩潰離世

1938年1月28日,日軍下令關閉所有避難所,所有人必須回到自己的家中。

但很多婦女回家後再次被日軍蹂躪,殺害。

暴行一直在持續,魏特琳不顧日軍的命令,冒著生命危險,盡自己所能繼續接收800多名沒有家或者回過家但無法待下去的女性。

每日街頭都有多輛日軍卡車載著中國婦女呼嘯而過,車上傳來婦女淒厲的“救命”聲,甚至有的婦女不堪受辱,直接跳出車外,慘遭後面的軍車碾壓。

或許是親眼目睹了太多無辜生命的死亡,以及屍橫遍野的蒼夷之象,魏特琳的精神開始出現恍惚,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偏偏在這個時候,汪精衛一派跳出來說魏特琳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騙子。

原來,1937年的平安節之夜,明明是一個快樂的節日,走出校門的魏特琳,在街頭看到的卻是淒慘而恐怖的景象,許多房子都塌了,到處是殘恒斷壁,一個個驚恐的婦女抱頭亂竄,幼小的孩子卻忘了哭,用呆滯的目光看著身邊父母的屍體,這座城市如同人間地獄,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她決定再為難民們做點什麼。

於是,她獨自一人去了美國領事館,請求領事館和日本軍方商量,停止殺戮、掠奪和強奸婦女,沒想到日軍很快答應了,但作為交換條件,魏特琳必須給日軍找100個女學生做慰安婦。

為了大多數婦女的安全,她只好答應了,看著醜惡的日軍在金陵女校用肆意邪惡的目光挑選慰安婦時,魏特琳的心也在深深地被刺痛,這些都是她用生命守護來的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在那裏,她知道帶走後的結局是怎樣,卻又無可奈何,那種痛甚至大過剮了她的肉,要了她的命,喝了她的血。

因為此事,汪精衛一派在報紙中痛斥她把金陵女校當成了妓院,為日本人提供慰安婦。

矛頭直接對準了曾經以命救下上萬中國婦孺的魏特琳。

幾近精神崩潰的她,在1940年4月14日的日記中寫道:“我已經精疲力盡了,雙手已經再也無法聽我使喚”。

也許是輿論壓垮了瘦弱的魏特琳,也許是日軍答應了不再強暴婦女,1940年5月14日,南京大屠殺結束後,在多方勸阻下,魏特琳終於同意離開金陵女校,回國接受治療。

但是,南京大屠殺給她帶來的精神創傷又怎會被輕易治療,嘶吼、狂笑這兩種極端的聲音,已經成為魏特琳記憶裏頻頻出現的心理魔障。

回到美國的魏特琳始終不願意見朋友,不願意去教會,她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不管我多麼努力不再去想別的事,但是,我的精神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崩潰。”

1941年5月14日,回國整整一年後的那一天,曾救下萬名中國婦孺難民的魏特琳,在家中打開煤氣,倉促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在遺言中寫道:“與其承受無窮無盡精神的折磨,倒不如早點死去!”

或許,這是她最好的解脫。

去世後,在她的枕邊還放著一張早已被淚水浸透過的照片,上面是她在金陵女校和婦孺難民的合影。

直到死,她仍然在牽掛著這些難民,她在最後一篇日記中寫道:“如果能再生一次,我還是要為中國人服務,中國就是我的家。”

魏特琳在美國清清冷冷的家中去世了,就連葬禮也是只有幾個生前好友參加。

然而,她的死訊一傳到中國,便引起廣泛關註。在美國舉行葬禮的同一天,那些曾被她救過的難民自發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悼念活動,萬人街頭送葬,哭聲一片,久久不絕,以此紀念這位在屠殺中誓死保護中國婦孺的“活菩薩”。

如今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整整84年,那座微笑著的魏特琳銅像就矗立在金陵女校門前,它像一座豐碑,祭奠著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殺中為中國做出的卓越貢獻。

面對危險,有人選擇逃離,有人選擇挺身而出。而明妮·魏特琳,一個不是中國人的美國人,在生死之際,卻甘願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擔起護佑南京城老弱婦孺的責任,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樣的英雄。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人道是一個對全人類的仁愛精神,它僅能在偉大而富於感情的靈魂裏燃燒著。”

魏特琳便是一個具有人道主義情懷的國際戰士,她的身體裏住著一個偉大的靈魂!她的風骨永生不滅!

值此2021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祭日,謹以此文致敬和懷念明妮·魏特琳女士。

來源:

2015年CCTV-10播出的紀錄片: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中國共產黨新聞:明妮·魏特琳與中國

百度百科:《明妮•魏特琳》

本文作者:姬維珊責任編輯: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