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毛筍心理學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我不買勞斯萊斯,難道是因為限購嗎?”

過去一周,三孩政策猶如一顆深水炸彈,嘩啦啦地轟出了無數飛濺的口水花。那些在躺平和努力之間搖擺的年輕人,對此產生了強烈的應激反應,仿佛看到被斷了後路的下半生。

當然,當代中國青年並不是對三孩有偏見。準確地說,我們只是對生孩子這件事望而生畏。

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養育孩子的成本也越來越高。/《82年生的金智英》

你看,就算將自己當做能夠應付養娃支出的新中產,帶娃依然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功夫:

陪伴得多花時間,老師要家長改作業,公司怕你休產假,全職帶娃沒自我……為了培養一個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你既要花費巨大心力,還要嚴防玩物喪誌,怎能不焦慮到頭禿?

沒辦法啊,為人父母又不用培訓上崗,咱們其實是和熊孩子一起摸著石頭過河的。人嘛,總是習慣對未知事物產生抗拒。

別人家的父母,最會的是言傳身教

上學時,馬蘭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本科和丈夫一起就讀清華大學經管系,四年後被本專業保研,再到成為頗有前途的投資經理,這條成長路徑的含金量,能秒殺很多同齡人。

生娃後,這位學霸不小心又成為了“別人家的媽媽”。

馬蘭花的兩個孩子,哥哥毛筍今年三歲,妹妹毛竹則是兩歲。在抖音上,有網友曾看到過毛筍背誦包括《木蘭辭》在內的古詩,忍不住感慨道:“我都比不過一個三歲的孩子。”

馬蘭花的兒子毛筍背誦《木蘭辭》。/抖音

這樣的“小成就”,自然離不開家庭教育對自律的重視。

多年前,馬蘭花的媽媽作為中學老師,曾為學生備考主動申請延遲退休。這種非常強的自律和責任心,曾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馬蘭花,讓她從小便信奉著延遲滿足的價值觀。

如今,馬蘭花也成為了孩子們的榜樣。

從當媽開始,馬蘭花便一頭紮進海量的育兒知識中,研究科學的食譜和教育方法。強大的內驅力,讓馬蘭花很快成為了一個“專家”,甚至以“清華媽媽馬蘭花”的身份在抖音上分享育兒經驗,為許多年輕父母提供“參考作業”。

清華媽媽馬蘭花分享育兒經驗。

所以,清華父母的孩子,並非與生俱來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歸根到底,馬蘭花只是將自己培養成了“別人家的父母”,盡全力給孩子科學和細致的成長。

在一個點贊130多萬次的視頻中,馬蘭花便曾分享過毛筍裝病不想上學的故事。面對這種讓很多家長頭疼的難題,馬蘭花沒有氣急敗壞,而是將計就計,哄勸孩子好好躺在床上休息,待她忙完工作後就帶他去醫院。聽到此話,孩子逐漸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勁,撒嬌打諢都不見效,只得乖乖向她承認了錯誤——自己是在裝病,要乖乖去幼兒園上學。

清華媽媽馬蘭花告訴你孩子不去幼兒園怎麼辦。/抖音

馬蘭花說,清華大學的校風是“行勝於言”,讓孩子自己明白撒謊要付出代價,遠遠比告訴他大道理有用得多。

一位粉絲曾留言道:“原來清華父母的孩子也會有不愛學習的時候。”那時,因為自家熊孩子不愛學習,這位年輕爸爸頗為束手無策。在看了馬蘭花的視頻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其實每個孩子都可能出現一樣的問題,這時候更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和信心。

你以為的壞榜樣,卻是沒有代溝的好爹媽

和馬蘭花一樣,北大心理學教授張昕也在給其他爸媽“上課”。

譬如,在面對“孩子撒謊該怎麼辦”這個千古難題時,張昕給求助網友的建議是硬核的心理學知識:“撒謊首先要區分年齡段,三四歲的孩子說謊,說明他們的認知在成長,這是一件好事;十幾歲的青少年說謊,尤其是損人利己的說謊行為,就要考慮用懲罰的方式處理。”

兩個多月前,張昕和太太夏白鹿這兩個“骨灰級”抖音愛好者,才第一次運營起兩人的抖音號“Dr昕理學”。

視頻中,這位自稱“北大心院第二帥”的年輕教授常常穿著短袖便親自上陣,兩手肘子架在桌上,氣定神閑地分析各種心理問題:“別人在你面前批評你的孩子怎麼辦”“女生能不能主動”“自我實現是什麼意思”……

這三個問題,恰好對應了大眾最關註的三大心理學話題:育兒、感情和個人。前者收獲了最多的播放量、點贊量和關註。

北大教授張昕為大家分析:有人當著你的面批評你的孩子該怎麼辦?/抖音

詭異的是,如果“北大教授的免費育兒分享”會被家長視為一種優質資源,“北大教授在抖音上的免費育兒分享”卻可能被認為不務正業。

2019年年初,張昕便曾因為一條自己“參演”的短視頻,收到了一條批評留言。在對方看來,堂堂北大教授玩短視頻,就是在樹立壞榜樣。

讓人佩服的是,張昕展現出了知識分子的體面,專門寫了一篇長文,用講道理的方式反駁這位讀者。在張昕看來,每當有新事物出現時,總會有人質疑甚至唾罵。短視頻是新的信息載體,本身沒有對錯,關鍵在於人如何使用。

毫無疑問,這番話當然是“實踐”出來的。

其實,包括6歲的兒子在內,張昕一家三口都在抖音上搞學習。在小區裏,兒子經常問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科學問題,如“你知道那個核聚變是怎麼發生的嗎”。這些連大人都未必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漸漸改變了小區鄰裏對短視頻平臺的偏見。

張昕兒子利用在抖音上學到的知識,調制非牛頓流體。

似乎,那些天然抗拒新鮮事物的成年人,最容易和自己的孩子產生代溝。

在張昕看來,家長嚴控孩子玩手機,更可能適得其反。他認為,孩子沈迷某件事情,往往是惡劣親子關系和不健康人格的外在表現,而非內在原因,兒童沈迷電子產品的背後,則是長期缺乏來自家長的陪伴。

拋開偏見,它可以給你更多答案

與之相反的是,張昕夫婦從不反對兒子用電子產品,甚至樂於和孩子一起在抖音青少年模式下學習。

換個角度來想,既然年輕父母能在抖音上學習育兒經,孩子在言傳身教下以同樣的途徑學習,又有何不可呢?

更何況,正如夏白鹿所言,抖音青少年模式本就有很多自然科學的科普內容,小朋友用抖音學起來會更主動,速度也更快。

在該模式下,抖音用戶將無法開啟和觀看直播、無法充值和打賞、甚至還設置了禁用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們要在抖音上枯燥地學習。

事實上,抖音的青少年模式早已被打造成 一個“知識寶藏”,內容主要以泛知識、重教育、輕娛樂類內容為主,同樣也有豐富的動畫片和紀錄片內容,絕非一個“線上補習班”。

據《抖音青少年數據報告》統計,青少年在抖音上最喜歡的內容TOP10分別是動畫、繪畫手工、玩具、才藝、科學科普、動植物、人文科普、兒歌、英語啟蒙和安全教育。

隨著孩子的年紀越大,所看內容的“知識量”也越來越大,如5歲萌寶喜歡看動畫,8歲小朋友喜歡看繪畫手工,14歲少年最愛的就是科學科普。

抖音上的科普內容,還是被老師們“蓋章認證”過的。

擁有318萬粉絲的科普創作者安森垚,就時不時收到中學生們的“通風報信”:“我們老師今天又播了你的地理課!”有意思的是,老師們甚至身體力行,經常在評論區請求得到安森垚的授權,以便在課堂上播放他的視頻。

沒辦法,這位《中國國家地理》的編導從小到大熱愛地理,小學只讀了四年就上初中,大學卻選擇了北京化工大學的設計專業,19歲大學畢業隨即又遠赴日本攻讀古建築專業,活生生地將自己從神童活成了“人形百科全書”。

所以,你很難在現實中見到這樣的人:

既能講“西南地區為什麼總有地震”,也能給整明白“雜交水稻的培育過程”,就連“唐代人的中古漢語怎麼發音”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瑣碎知識點,都能信手拈來。

科普創作者安森垚揭秘:唐代人到底咋說話?/抖音

在這個行業裏,安森垚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天生的知識傳播者。

為此,安森垚還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他希望,自己的視頻可以在未來覆蓋到更多領域,最好囊括“考大學之前的所有內容”,離學生更近一些。

當然,安森垚的爆紅,也是一個順應青少年需求的結果。與很多家長所誤認為的“沈迷娛樂”不同,在青少年最愛的10位抖音創作者中,科普作者占比高達80%。

這些科普作者,正是張昕家孩子的最愛,憑著這些知識,孩子甚至“稱霸”整個小區。而張昕夫婦也樂於陪孩子一起學知識,做手工,常常被孩子新學到的知識問懵。

對於育兒,張昕在他的視頻中說,很多時候家長的焦慮,有個原因是家長跟孩子成長不同步了。他認為,孩子是你和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的連接,通過孩子的成長,家長也應該一起成長。

張昕、馬蘭花也用他們的故事在抖音上向更多人展示了——一顆愛孩子的心、科學的育兒知識、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才是最好的育兒寶典;同時,抖音也可以是一個讓父母更好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法寶”。

✎作者 | DR

✎排版 | 甄米粒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