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碗沒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以致老一輩人動輒就會以“口頭禪”的形式教育和警示後人。

“碗有三不端,財有三不發,債有三不欠”這句農村俗語,即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就如何正確為人處事而作出的一種總結,這也是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01.“碗有三不端”是指的什麼?

一是“嗟來之食”的碗不能端。西漢戴聖的《禮記·檀弓下》記載: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人不可有傲氣,但要有傲骨,即使餓死,也不放棄人格的尊嚴。

不過,“嗟來之食”在這裏是比喻一份含有施舍性質的工作,所獲得的職位並非自身能力使然,而是人家賞給的一口飯吃。

為此,我認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不管待遇有多麼優渥,內心的自尊想必也是一種煎熬。

二是親戚朋友的碗不能端。雖說“是親三分向”,但也要厘清界線,把握好尺度。正如俗語說的那樣: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

如果靠親情友情的維系,謀得一份職位是很難持久的。畢竟商場如戰場,任何一個企業都是以贏利為目的,利益最大化才是衡量員工價值的唯一條件。

三是“食之無味”的碗不能端。倘若這份工作自己不喜歡,也沒有必要勉強,更不能敷衍應付,渾渾噩噩地打發日子。

老話講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當代作家柳青也說過,人生的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只有選擇了正確的方向,才能避免努力白費的悔恨。

02.“財有三不發”又是何意?

一是違法之財不能發。古語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有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得到的財富才心安理得,才會有收獲的喜悅。

如果靠違法犯罪的手段,哪怕一夜暴富,遲早也難逃法律的嚴懲。即使僥幸沒有落入法網,恐怕晚上也要被惡夢驚醒的。

二是投機之財不能發。有人信奉財從險中來的致富秘笈,總想著走捷徑、賺快錢,對踏踏實實的正當工作不屑一顧,整日裏只知鉆營取巧,殊不知自己走上了一條充滿陷井的不歸路。

我的一位熟人,先後投資了許多融資項目,起初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卻是債務累累,陷入泥潭不有自拔。

三是不義之財不能發。商人逐利,似乎是天經地義,但也要分清大是大非,絕不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置國家與他人利益而不顧。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舉國上下,眾誌成城,許多商家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不計得失勇於奉獻。而也有極個別黑心奸商,哄擡物價,大發國難財,其行為令人鄙視。

03.“債有三不欠”道理何在?

一是人情債不能欠。人生在世,什麼債也好還,就是人情債不好還。別人對自己有過幫助,就是一份值得銘記在心的恩情。

咱們中國人向來認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除了心懷感恩之外,要盡可能地回報人家,畢竟來而不往非禮也,人情債可不是好背負的。

二是金錢債不能欠。俗語道,親兄弟,明算賬。人這一輩子誰也不敢保證沒有秦瓊賣馬的時候,想當年關羽那麼大的英雄不是還走了麥城麼。

為了緩解燃眉之急,籌措周轉無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你要記住,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談錢傷感情的當下,能借錢給你,這是真正的朋友所為。

三是父母債不能欠。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欲盡孝而親不在。父母的養育恩,是天大的恩情。我們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父母含辛茹苦,操碎了心,熬白了頭,眼見著步履蹣跚,老了許多。

為人子女的我們,常回家看看,說點知心話,盡點孝心,真得沒有任何借口而言。

綜上所述,我認為做人要懂得舍得之道,因為舍得之道是人生之道,也是成功之道。懂得舍得之道的人,才能放大格局,行穩致遠,從而成就睿智精彩人生。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