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大山滑坡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電影《秀美人生》劇照。

圖為電影《天上的菊美》劇照。

圖為電影《十八洞村》劇照。

核心閱讀

黃文秀、樊錦詩、菊美多吉,他們的勇氣來自見證黨和國家越來越好的情感,來自改變生活的期待,來自這個時代給予的奮鬥信念和一往無前的堅持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

7月1日,在電視機前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不禁回想過去幾年,鏡頭裏的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奉獻的故事、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生、崇高而美麗的心靈。我被這些真實的奮鬥故事感動著,也通過講述他們用初心使命寫就的“秀美人生”,努力將這份感動傳遞給觀眾。

在脫貧攻堅現場感受奮鬥追求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共產黨員矢誌踐行初心使命,他們下沈到偏遠鄉村幫助依然貧困的人們,牽著他們的手,一起走向小康社會。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用作品講述這段意義非凡的歷史,是我的職責和光榮。

2016年,盛夏和曬秋的季節,我來到湘西花垣縣深入生活。接觸的第一戶正在脫貧的人家,就是電影《十八洞村》中楊英俊的原型。生活中的楊大哥是一位普通農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每天種地放牛,勤勤懇懇在自家的三畝七分田土上做功夫,樸實、清貧、沈默。不僅是楊大哥,在跑遍花垣縣各個鄉鎮之後,我發現,每一個貧困戶的老屋都有一個沈重的故事。好幾次,我一邊聽他們講述,一邊流淚,因為所見所聞超出了我對貧困的想象,那是任憑多高超的編劇坐在電腦前都無法構思出來的故事。

貧困的故事讓人心酸,可在花垣縣走村串寨時,我看到了“最美的風景”。盛夏時節在陽光下靜靜生長的稻谷,曬秋時節各家各戶門前曬的紅辣椒和黃色的苞谷,還有穿梭忙碌的扶貧工作隊隊員的身影,燦爛的色彩明亮了寂靜的村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很多貧困戶從未走出山寨,原來他們最無法割舍的是土地!他們沒有讓土地荒蕪,年復一年耕耘播種、期待收獲。這種人與土地的關系,這種自尊自足、自立自強,讓我看到生命的自覺,看到改變的信心、信念和行動。電影《十八洞村》致敬的就是熱愛土地並矢誌改變命運的人們。

如果說《十八洞村》講的是被幫扶者的故事,《秀美人生》則是講幫扶者的故事。我的微信朋友圈裏有不少年輕的扶貧幹部,我很關註他們的動態,黃文秀的事跡最早是從朋友圈裏看到的。2019年盛夏,我第一次去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采訪。在黃文秀犧牲的地方,我看到被洪水衝刷的河床亂石嶙峋。無法想象,那個雨夜,年輕的黃文秀是帶著怎樣堅定的信念出發的。

黃文秀短暫的人生中有很多次出發。從鄉村出發去山西、北京讀書,改變了她的人生。她的出發是往返的,因為她的情感一直貼著養育她的土地和人民,不離不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黃文秀主動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又主動請纓到百坭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山路彎彎,她的步履不停。為提高工作效率,黃文秀將在鄉鎮掛職時貸款買的私家車開到村裏當工作車用。駐村滿一年,汽車行駛裏程約2.5萬公裏。她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

黃文秀以自己的作為,為青春寫下與眾不同的答案。因為她是共產黨員,她的人生格局更大、維度更高,她要改變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整個百坭村。那一刻,我似乎理解了,扶貧之於黃文秀是一條可以實現人生理想的路徑。所以,這個年輕柔弱的姑娘才義無反顧,即使是大雨滂沱的夜晚,還是駕車向著百坭村出發,因為她心系暴雨中的貧困戶。

“你問我為什麼回到鄉村來?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有些青春總得在遙遠的鄉村秀一秀。年輕人的態度,就是鄉村的未來。”這句對白,我寫進電影《秀美人生》中。黃文秀用美好的青春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在宏闊時空中體悟堅守堅持

完成電影《秀美人生》之後,我來到敦煌,想用電影講述另一位共產黨員、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樊錦詩的故事。2019年,我第一次在敦煌見到樊錦詩,她瘦弱的樣子讓我很是驚訝,我忍不住伸手去攙扶她,但她總是步伐很大、氣場很強。跟隨樊錦詩的足跡,我們能感悟一位共產黨員的堅守與奮鬥。

在敦煌,傳承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術,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精神。新中國成立後,一批批知識分子懷著對民族歷史文化遺存的敬意、對精神信念的堅守、對事業的執著來到敦煌,成為莫高窟的守護者。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文化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沒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如何在大漠中篳路藍縷、甘之如飴。

“生在北京,長在上海,北大求學,到敦煌工作。”這是樊錦詩人生最簡單的概括,但這意味著無數個日夜的艱苦付出。大學畢業時,樊錦詩本可以在大城市享受安定的生活,但她選擇到艱苦的地方報效祖國。從此,她再也沒有離開。樊錦詩說,為敦煌盡力了就是她人生最大的幸福。

拍攝樊錦詩的故事,我希望讓更多人看到優秀共產黨員如何永葆本色,將初心使命寫進為黨為國為人民的事業,也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對知識分子群體做一次有思想深度和情感溫度的講述。

電影《家園》則是另一種堅守。影片女主角的原型是成都蒲江縣兩河村的村支書,她外出打工創業致了富,老支書找到她說:“你的致富能力比我強,又是黨員,回到村裏去帶領村民們一起致富嘛!”因為這句話,更因為共產黨員的初心,她回到村裏,一幹就是20多年,帶領全村人種醜柑脫了貧、致了富。

采訪時,女支書忍不住哭了,因為幾十年積累在心裏的辛苦被觸動了,哭過之後,她深深吸了口氣,又笑了。二十年辛苦不尋常,作為村支書、作為母親、作為妻子的甘苦,作為共產黨員的追求,都濃縮在這一哭一笑之間。黨員身份讓她的人生與整個村莊、所有村民有了關聯,她的人生故事映襯出一幅徐徐展開的時代畫卷,有立誌、有奮鬥、有變遷,如話本、如喜劇、如田園詩。

在艱辛道路上看到犧牲奉獻

我為什麼對講述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情有獨鐘?最初的觸動來自菊美多吉。

2013年,我編劇導演了電影《天上的菊美》。主人公菊美多吉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年輕的藏族鄉幹部、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我去了甘孜,尋著菊美多吉的人生足跡,到他工作過的村寨采訪。每天乘車在紮壩大峽谷中穿行,鮮水河河岸崎嶇的碎石公路滑坡嚴重,險象環生,一天跑下來,整個人灰頭土臉、疲憊不堪。而菊美多吉33年的人生,一直在這條艱辛的路上行走,從一個孩子到一名共產黨員,他始終滿懷希望、步伐堅定,為村民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熱,直至犧牲生命……

菊美多吉很平凡,因為他是一個普通人。他也很優秀,因為他在不為人知的歲月中詮釋了黨員的使命。他的故事深藏於大山、深藏於村民和他的親人心中,我們不去尋找、不去講述,恐怕很多人難以知曉。因為《天上的菊美》,我第一次深切感到電影創作的使命。

在這之後,我接連拍攝了《大火種》《家園》《十八洞村》《秀美人生》等一系列主旋律電影,無一例外,主人公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優秀共產黨員。通過發現和再現他們從平凡到偉大的真實歷程,我的創作維度發生變化,視野廣闊了,內心也更有力量,我找到一種創作自覺。

講好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是主旋律電影的光榮使命。拍好主旋律電影貴在一個“真”字,要讓觀眾不僅從電影中看到真實的人物,還要看到創作者的誠意。真實真誠的電影自有千鈞之力。只有獲得了來自生活的最大感動和最深感悟,才能寫好劇本,才能拍出最深情的電影。

“如果你提前了解,你做出的種種選擇之後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你的勇氣來自哪裏?”在《秀美人生》中,我問黃文秀問自己也問觀眾。

黃文秀、樊錦詩、菊美多吉,他們用自己的選擇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們的勇氣來自見證黨和國家越來越好的情感,來自改變生活的期待,來自這個時代給予的奮鬥信念和一往無前的堅持。

(作者為峨眉電影集團導演)

制圖: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2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