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一夢見釣魚釣到人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說起釣魚,你腦海中的畫面是不是中老年人枯坐河邊守著釣竿?讓人沒想到的是,釣魚早已不是“老頭樂”,這屆年輕人也愛上釣魚,有越來越多成了“釣魚佬”。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據中國釣魚協會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大約有1.4億釣魚人群,其中18歲以下的釣魚愛好者占了總數的12%,18歲至24歲占10%,25歲至44歲占46%;據短視頻平臺數據,截至今年6月,釣魚相關的三個熱門話題,播放總量已經超過1000億次;據電商平臺數據,Z世代線上“剁手”釣魚裝備的消費金額增長最快……一系列數據都在表明,“80後”“90後”和更年輕的群體,正在熱愛釣魚的路上越行越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什麼愛釣魚?有人把原因歸結於人類的漁獵本能。釣魚一開始是為了生存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但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逐漸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文化意蘊。《列子·湯問》中,詹何以釣魚向楚王論述如何治國;耳熟能詳的“姜太公釣魚”,成為歷代文人抒發賢才待用之誌的典故;“貴人之家,臨淵釣魚”展現了承平盛世的娛樂場景。在古人眼中,釣魚是多彩的,有“一拍一呼又一笑”的快樂,有“獨釣寒江雪”的孤寂,有“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趣,也有“虹霓為絲,明月為鉤,以天下無義氣丈夫為餌”的瀟灑。

今人喜愛釣魚,在形式和技術上也有了更大突破。釣魚的地點可以在海邊、江河、水庫或坑塘,餌料可選玉米、蚯蚓、紅蟲甚至是仿真的路亞餌,場景有夜釣、冰釣、臺釣等,還形成了“連桿”“鬧窩”“停口”等專業黑話。當然,當代年輕人對釣魚的喜愛,並不受時空局限,實在無法自己釣魚的,還可以“雲釣魚”。短視頻和直播,讓釣魚者和魚兒“撲面而來”,一並下飯;遊戲中架起虛擬魚竿,也能成為賽博漁民,為釣到“稀有魚”喜大普奔。

釣魚之樂,在於“釣”。作為一項綜合性活動,釣魚擁有不少類遊戲的屬性——可以“肝”、可以“氪”,要靠技術、也靠運氣,有合作、也有競技。喜歡戶外的人、喜歡動手的人、喜歡小眾運動的人……各色人等都可能被其吸引。尤其對年輕人來說,釣魚不必灰頭土臉墨守成規,裝備可以自選,完全可以充滿個性化、科技感,甚至向度假風方向靠攏。如今,為滿足年輕釣客的需求,不少商家推出了“一站式釣魚組合”,還有自動上餌器、探魚器等科技感滿滿的“懶人神器”,無不說明了這點。

圖源網絡

釣魚之樂,在於“魚”。掛餌、拋竿、提竿……一系列簡單動作,在釣魚中會重復無數次,但在魚鉤露出水面前,你並不知道能不能釣上魚,也不知道會釣上來什麼魚、有多大。對年輕的釣魚者來說,每一竿下去,都抱著開盲盒似的忐忑;每一竿上來,掂量手中分量和心中期待,直到等來魚兒上鉤的高光時刻。未知、不確定性帶來的驚喜、刺激,吸引釣魚者樂在其中。

釣魚之樂,當然也在釣魚之外。有人喜歡釣魚是出於社交需求,相同愛好能帶來社群感和抱團的快樂。有人喜歡釣魚是享受競技的快樂,沒釣著的想釣魚,釣著的還想繼續,裝備加碼、技術加成,可以與魚鬥、與人比。還有相當多的年輕人喜歡釣魚,只是單純享受一方水面、一根釣竿、一人獨占一江秋的休閑時光。日常的生活工作節奏快、強度大,難得依山傍水一隅而居,放下手機拿起釣竿,對著樹影水聲,進入一種心無旁騖的“心流”狀態。

其實,釣魚不過是年輕人廣闊愛好江湖裏的小小一隅。年輕人遇上釣魚,陶冶了情操,排解了壓力,感到“被治愈”;而釣魚遇上年輕人,擦出新的火花,形式與內涵也在不斷豐富。釣翁之意不在魚,在山水之間,在心境、在愛好,更在中場休息後的重新啟程。

這正是:

一竿一釣鉤,閑坐到斜暉。

魚獲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文|周珊珊)

| 薦書 |

★ ☆ ★

《與世界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世界談談心》。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都市、生活、藝文、校園、新知、科技、心理、食飲、光影、風尚10個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這個世界的豐富性,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本書所收錄的,也只是我們這個宏大時代的吉光片羽。但這些文化現象、社會風尚、思想觀念,就像風與水之於大地,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刻畫著我們的時代。我們嘗試從中看到水的走向、聽到風的聲音,去發現、接受和推動改變。我們希望,瞬間的積澱不要流淌,歲月的饋贈別被消磨,而是在時間的河床上凝聚起沈潛的力量。我們希望,能與讀者一道觀察、思考,發現更廣闊的時代,與社會一起向陽生長。

— “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套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