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周公解夢夢見老鄉說她自己得了癌癥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徐元鋒。文稿有刪改

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名單公布,張桂梅名列其中。她被評為“助人為樂模範”

在華坪的二十多年,是她人生中最辛苦最充實也最精彩的歲月……

張桂梅為人所知的經歷,大都從華坪開始講起。1996年從大理喜洲來到華坪,她已經39歲了,人到中年而奮楫中流,於人生低谷中絕地重生,創造出事業和生命的雙重奇跡。隨著媒體的報道,張老師的事跡廣為人知。公眾的興趣也從“知其然”走向“所以然”——張桂梅是怎樣煉成的?

從平凡到非凡,認識一個“完整的”張桂梅,我們會受益更多……

東北原野上從“玫瑰”到“桂梅”

1957年6月14日,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鐵嶺公社。出生地叫“赤玫火籠”,是滿語,意為“開滿野玫瑰的地方”。

張老師出生時,母親已身上有腫瘤——她一直身體不好,常病懨懨躺在炕上。張老師說,如今自己身上的許多病痛,可能遺傳自母親。張老師和大姐年齡相差二十多歲,和三姐關系最好,父母年事漸高,得靠哥哥姐姐們供養。張老師的一個姐姐解放前被送人當“童養媳”,這也許是張桂梅日後想要幫助更多女孩走出大山的原因之一。

張老師年幼時身體就不好,瘦弱且經常咳嗽,細細的脖子大大個頭。她還去上了幼兒園,但因為睡覺時經常驚醒大哭,吵得別的孩子沒法睡,又被父親背回家來,成了整天到處瘋、到處野的“五猴子”。上戶口時,家裏人報的是“張玫瑰”,但是管戶口的同誌不會寫玫瑰,倒是會寫“桂梅”,她的名字就這樣而來。

上學了,張老師穿上大姐給縫的新衣服買的小皮鞋,高興地忍不住跑到鄰居家“顯擺”:“五猴子”上學了!小學時當上班長,從二年級直接跳到四年級,顯示出好強且敏感的秉性。

因為偶然被老師罵了句“笨蛋”,小桂梅一直情緒低落課堂走神成績下降。一天下午,她課前爬樹捉了幾只毛毛蟲,悄悄塞進男同學的課桌洞裏……這下闖了大禍,毛毛蟲不但讓課堂鬧翻了天,還不幸蟄到了聞訊趕來維持秩序的教導主任的手。

於是小桂梅被免去了班長職務,她放學後一個人朝家相反的方向獨行,天黑時迷路在一片“青紗帳”裏。月亮升起來,一條坐著都比她高的“大狗”出現,四目對視令人毛骨悚然——要不是被一個撿柴人搭救,小桂梅或許就餵狼了。等以後自己當了老師,張桂梅深知教師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

張老師讀初中時,讀到的是紅色書籍,那代人的純粹忠誠和理想主義影響她一生。因為少年時主演歌劇“江姐”,張老師對江竹筠有著特殊的感情,甚至當成自己的理想寄托,後來無論是丈夫病逝自己又罹患重病的人生低谷,還是創辦兒童福利院、女子高中篳路藍縷甚至山窮水盡之時,還是每天忍受病痛的折磨堅持陪伴同學們,年幼時種下的紅色意誌種子,始終是支撐她的“人生能量源泉”。她硬給大山裏的女孩子“紅色教育”,也是自身經驗使然。

和張老師聊起她的“人生能量源泉”,她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由快樂的童年,就是整天沈浸在大自然裏。“五猴子”時天真爛漫的玩耍,“假小子”一樣天不怕地不怕勇於探索的性格,培養出樂觀開朗、熱愛生命的氣質秉性。

在東北遼闊的原野無拘無束釋放天性的日子裏,小桂梅生了一場大病,昏迷11天,差點不治。在一家部隊醫院裏,張桂梅蘇醒了過來,但出院後她下不了床、走不了路,一度被認為要殘廢。在錐心蝕骨的疼痛中,她咬牙堅忍著,漸漸活動雙腿恢復知覺,又扶著墻壁椅子一步步捱著鍛煉,終於重新邁開了步。

其實張老師小時候三次遇險差點喪命,另兩次也挺神奇。一次是她被當年日本留下的炸彈爆炸掩埋,被扒出來後並無大礙;另一次是和父親進山準備柴禾,她坐在柴禾垛上——如小山的柴禾堆在拖拉機上搖搖晃晃,後面翻了又把她壓在底下,被救出來她毫發無損。

雪域高原上的歷練與升華

1975年12月,張桂梅參加工作,在中甸林業局,中甸縣後面改名為香格裏拉市。

張桂梅剛到中甸林業局,是在紅山林場一工段幹活,這也是最基層最一線的艱苦崗位。

張桂梅原來的同事說:“張老師的類風濕骨節痛,十有八九是在一線落下的病根。”

住的差,吃的、用的也惱火。高寒山區吃新鮮蔬菜是奢望,冬季下大雪或夏季雨水多,物資難以運進來。林場一線吃的最多的是土豆,耐儲存又好加工,煮了燒了都能吃。偶爾到附近老鄉家買只雞,算是“極大地改善了生活”。林場沒有電,晚上無事可幹,對於一線以年輕人為主的團隊來說,真可謂十分孤獨。

張桂梅挺了下來,還當上了女青年突擊隊隊長。

張桂梅在一線的時間有兩三年,後面因為文字能力文藝特長,也因為踏實能幹的口碑,她被調到局裏機關工作。在機關歷練的十來年,同樣令她成長——讓她以後管理一所福利院和學校時不至於太吃力。

後來,張老師去麗江師範學院讀書有些猶豫,主要是年齡30多歲了,記憶力下降壓力大。但還是去了,覺得當老師不讀書深造,知識不夠用。

1990年,張老師大學畢業後隨丈夫去了大理喜洲。1997年,到華坪教書不久的張桂梅查出了重病,一年內腫瘤兩次發作……

蒼山洱海間的“人生變奏曲”

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學校,張老師對學生嚴厲又慈愛,要求班上樣樣爭第一。她對學生家訪那時就開始了。

1993年學校舉辦了首屆運動會,張老師要求班上統一服裝,給每人做了一條淺藍色的褲子和白襯衣,成為學校裏唯一統一服裝的班級和最亮麗的風景。

張老師要求學生衝洗教室,這在學校也是獨一無二。

張老師上課講半節,然後給學生討論,有時候是張老師講故事:她愛講笑話,課堂氣氛很活躍,成績也挺好。張老師課間還放音樂,教學生跳彜族舞蹈,其他班的孩子羨慕地趴在欄桿上張望。

如今是大理州一名公務員的李繪宇,在喜洲一中讀書時是張桂梅的學生。她當時正經歷病痛,張老師在她的作業本上,寫了很長一段鼓勵的話。李繪宇看到那段話後,眼淚滴到作業本上,幾個字都模糊了。她把這字一直保留著,宛如一件聖物。

張老師後來在溝通中,教育李繪宇:工作要吃得了苦,要受得了氣,人要活得清高一點。一次對她說:你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呢!“我感覺張老師內心是有原則的”,李繪宇告訴記者。

愛人董玉漢如父兄一樣呵護著命運多舛顛沛流離的張桂梅,給了她最甜蜜的一段婚姻生活。但也是他的癌癥和猝然離去,給了張桂梅一記最沈痛的打擊。但是,人生的悲涼和命運的連續暴擊,從未讓張桂梅那顆柔軟的心變硬,她對學生還是那麼好,對世界還是那麼善良。

董玉漢去世後,張麗娟和楊天一等幾個女老師住進張老師家,日夜守護著她。為了讓她散心,她們拉張桂梅去歌廳,還動員她買裙子穿。而之前,張桂梅“天天就是那幾件衣服”,更不會去歌廳。此時即便去了歌廳,她最愛唱的依然是“紅梅贊”……

睹物思人,張桂梅難免整天魂不守舍,她得離開喜洲一中了。命運將她拋向金沙江邊群山中的一座小城——華坪。

1996年暑假,一輛客車在那裏漫無邊際的群山中穿行,有時爬上山梁,有時駛入河谷,有時緊貼著令人膽寒的懸崖峭壁。客車上有位孤身女子,她神情滿是疲憊——從大理喜洲到麗江華坪的路程,要走兩天。女子就是張桂梅,二十五年後,她榮獲“七一勛章”,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註:部分圖片為張桂梅老師、張麗娟、喜洲一中提供,王秀麗、王平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