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懸崖巨石快掉下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興興

百多公裏塵土飛揚的盤山路,山頭路轉過最後一個彎,突然把一整片景色擺了出來。

高處是牦牛嶺和石門關,綿延山路間,梯田層疊。忽見一塊孤島般伸向江心的巨石,巨石上村寨儼然,碧玉帶似的金沙江,寧靜至極。

金沙江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到寶山石頭城的路真不好走,但若說毫無發展也未免委屈了它。比起十多年前,麗江北上的前半路段已經告別了土路和機耕道。

從麗江到鳴音鎮,都是相當平整的盤山路,只是彎道太多。一道道山梁穿過梯田,沿路向西,高處是綿延不絕的雪峰,從玉龍到哈巴,一路風光如畫。

山路上路過的玉龍雪山

從鳴音再向北,路越行越窄,對面會車相當艱難,許多路段還沒徹底修妥,磕磕絆絆的土路近兩個小時開不到頭。130多公裏得開4個多小時,自駕有難度,班車極少,這些因素都給寶山石頭城設了一道天然門檻,村寨一片安靜清閑。

石頭城南門

寶山石頭城有南北兩道城門。南門在高處,如今整飭了廣場,每天晚飯後村民們聚在這裏跳舞。北門低處向下,穿過梯田可以直接走到金沙江邊。石頭城四周倚著懸崖處,修了十數丈高的石墻,城門一關,固若金湯。

石頭城南門內

如今,為了方便遊覽,石頭城又鑿了新的遊覽步道,不過最窄的山頭還是土路石階,走起來險象環生。當地的納西族老奶奶卻能背著鋤頭輕巧而過,也是天天上下耕地走慣了的緣故。

石頭城西部城外步道

《元史·地理誌》中記載“寶山州,在雪山之東,麗江西來,環帶三面。昔麼、些蠻居之。其先自樓頭徙居此,二十余世”。從1253年忽必烈“元跨革囊”往前推“二十余世”,一世三十年,上溯六百多年,恰是隋唐之交,一支“昔麼、些蠻”家族,就是如今納西族摩梭人,從“樓頭”,也就是寧蒗永寧鎮瀘沽湖附近遷徙過來。

在隋唐之交,寧蒗瀘沽湖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寧蒗也是一片山水奇絕的宜居高原,這支納西人為什麼跋山涉水地遷來寶山石頭城?元史中只有這短短半句,元人鐵蹄踏境之前的寶山石頭城,細節來源,一概湮淪而莫能考。

“元跨革囊”這四個字也出現在昆明大觀樓的天下第一長聯(180字)中,高度概括雲南在元史中的黃金瞬間,那就是元太子忽必烈靠“革囊”(羊皮筏子)飛渡金沙江“卞頭”渡口,也就是寶山石頭城北十余公裏處。

石頭城城內

這一路上幾百公裏山脈縱橫,河谷深切,雖風光無限,卻也步步兇險,想來能活著走到寶山石頭城的族人不會是全員無恙,長路顛簸之後在路盡頭江心找到一塊巨石堪可安身,當是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峽谷縱深

《元史·地理誌》記寶山州的後半句“世祖征大理,自卞頭濟江,由羅邦至羅寺,圍大匱等寨,其酋內附,名其寨曰察罕忽魯罕。至元十四年,以大匱七處立寶山縣,十六年升為州”。

駐紮在寶山石頭城的元軍如何使“酋內附”,難道天險之下,強攻入城?——從地勢上看簡直難以想象,或是裏應外合?相比之前看過的好多金沙江拐彎,洶湧怒吼的天下第一灣等處,石頭城這裏的金沙江的確是渡江絕佳之地,如此不興波瀾的江段,確實宜渡宜泅。

石頭城遠景

有許多牽強附會的解說會告訴你,石頭城裏“鑿巖為渠,刻石為缸,各種生活必需品都就地取材用石頭做成”,而如今正經能找到的石床石竈,只有靠近城頭的一家,且帶著很濃厚的展示性質,門板上特意寫著“入內參觀石床石竈”,斧鑿痕跡看起來新得教人懷疑。其實生活在這一整塊巨石上千多年的百來戶人家,本身就夠奇觀了,實在不必再牽強附會。

入城道路蜿蜒,一看就是遠年間直接在石頭上開鑿平整出來的,光滑有余,平坦不足,不算好走,只有天生其間的本地人能如履平地。極窄處只容二人小心側身而錯,最寬處也不過並行二馬,如今進城依然只能靠步行,什麼車也進不去,也有民宿主人體恤遠客行李多,牽著馬來幫忙馱包的。

石頭城城內道路

石板路上,細看有少許馬蹄踏痕,大多也磨得很難看清,馬糞倒是隨處可見,習慣了倒也沒人去刻意清理。大理麗江一帶的村寨近年來修路造橋發展極速,像石頭城這樣還保留著原始步道,洋溢著豬圈馬糞氣息的村寨越來越罕見了。

石頭城內民居

屋舍連著屋舍,這家豬圈正對著那家的大門,自家屋檐頂著鄰居房基,緊湊至極的村寨,每一寸空間都被充分利用起來。

幾十公分臺階的落差,就夠壘一個雞籠,豬圈的位置也創新地出現在許多意想不到的角落——如今再鑿石作物未免矯情,除了木頭最便利的就是水泥,不管多有限的空間,總能搭出夠自家用的豬圈來。高處屋頂也架上了熱水器蓄水桶。在城中溜達一圈,滿眼都是樸素的智慧。

石頭城內民居

這幾年寶山石頭城在徒步探險的驢友隊伍裏悄然紅火,十幾年前只有兩家客棧,如今民宿遍地開花。有幾條徒步線路是從北門下渡口穿越太子關,山中還有幾處溶洞,都是探險的好去處。

石頭城內的客棧標示

山下渡口碼頭多了遊船項目,不必費腳力,乘船就可以一日來回太子關和革囊渡大橋。有更愛尋刺激的,據說可以找私家小船,沿江水溯上瀘沽湖去,一百多裏高山峽谷之間走水路,想來也是風光奇絕。

不過石頭城最舒服的體驗,還得靜靜地住上幾日。這裏好幾間民宿都有面朝峽谷的平臺。落差兩千多米的峽谷,視線所及,從山頂巖壁到山腰梯田,從山間人家到谷底江水,早起看陽光一點點斜進山谷,傍晚看田裏荷鋤歸來的人。

常年修路的石頭城還不通快遞,各家民宿客棧都是小規模經營,三五個房間,靠自家耕田養畜來饗客。納西人做菜相當好吃,自家腌的臘肉,自家地裏摘的瓜尖,新鮮的本土風味。

晚間不妨踩著月光到南門廣場,加入本地人舞蹈的隊伍。納西族熱美蹉舞摩肩擦踵,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四步一段的舞步整整齊齊,成圈的隊伍順時針顛步。

石頭城納西族舞蹈

石頭城夜景

人和人之間默契無間又和諧一致,如石頭城裏的屋舍一般親密。隊伍尾端手忙腳亂的,一看就是外來客,換一首樂曲就換一種步伐,跟舞的外地人免不了一再重頭學起,常常左腳踩上右腳背。本地人見慣了也只是笑笑,他們不受影響的舞步和這座城一樣淡定。等夜深舞罷,家家燈火點亮,星河灑落山谷,那正是“天上的街市”。

責任編輯:朱喆

校對: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