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上師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多維怪談。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是信眾最多的一個宗教,雖然不同的宗派有著各自不同的教義,但是也都彼此同樣尊:釋迦牟尼為佛祖,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如來佛祖,是他創立了佛教。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古印度,但是當時的佛教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其實並不被古印度人所接受,因為它是唯一一個無神論的宗教,佛教所謂的佛,並不是神的意思,而是悟道的人,它也不會唆使人們去崇拜它,佛教其實更像是一種哲學派系,這與早已在古印度流傳了幾千年的吠陀教相比,其實是格格不入的,那麼它為何當初在古印度收獲了如此多的信眾呢?

佛教在創立之初,到底又是怎麼樣的呢?

那我們就先來看看,關於釋迦牟尼的故事,以及,他到底悟到了什麼而被尊為了佛祖。

佛祖的生平

釋迦牟尼出生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前,也就是中國的春秋時期以及西方的古希臘文明的鼎盛時期。

這個公元前5世紀的年份,很有意思,可以說改變人類之後的思想命運的絕大多數事件都發生在這個時間點。

佛祖釋迦牟尼在這個時間出生,中國的孔孟老莊,諸子百家也是活躍於這個時間段,舊約在這個時間整理成書,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柏拉圖也都活躍在這個時間,還有比如畢達哥拉斯,伊索等等等等,可以說影響後世就是從公元五世紀開始的。

人類文化突然就在這個時間裏,集體像是開了花一樣,而這些人的智慧不知道從何而來。

釋迦牟尼,也就是出生於這個時期的古印度,當時的古印度正處於十六國並立時期,彼此之間戰亂征伐不斷。

釋迦是古印度的一個隸屬於剎帝利種姓的部族,統治著古印度東北方的迦毗羅衛國,國王被稱為凈飯王,釋迦牟尼就是凈飯王的一位妻子-摩訶摩耶夫人所生。

傳說有一天,摩訶摩耶夫人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她夢到一只通體雪白,長有六個象牙的白象,在天空中飛行,白象所到之處,地上眾人都五體投地,頂禮膜拜它。

在印度的宗教理解中,大象的地位是極高的,它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三大主神濕婆神的兒子,所以摩訶摩耶夫人醒來後,立刻把夢見白象的事告訴了凈飯王,凈飯王就趕緊請來了婆羅門大祭司-阿私陀來解夢,阿私陀在聽完了摩訶摩耶夫人的這個夢境之後,又喜又悲,告訴凈飯王夫人所懷的必是男孩,並且這個男孩日後倘若出家修行,必能有遠超自己的成就,能成為眾人頂禮膜拜的聖人,隨後又說,只可惜,自己壽命已經沒多少了,沒有機會等到王子悟道之後,聆聽他的教悔了。

不久之後,摩訶摩耶夫人在藍毗尼無憂樹下生下了釋迦牟尼,給他取名為:喬達摩.悉達多。

摩訶摩耶夫人做的那個夢,似乎預示著什麼一般,悉達多王子降生的那一刻,就發生了一件怪事。

傳說悉達多王子,剛一離開母體,也不哭鬧,並且居然還能夠站立行走,他向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隨後指了指頭頂天空,又指了指腳下大地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說完以後,雙腳忽然泄了力氣,倒在地上,像個正常的嬰兒,嚎啕大哭了起來。

悉達多王子的母親,在生下了悉達多王子的第七天後,就去世了,摩訶摩耶夫人去世的那天,滿天金光,天龍八部無一不到場祝福摩訶摩耶夫人去往仞利天。

這裏,有個很有意思的點,佛祖剛出生便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母親又在七天後去世,姑且不說佛祖是不是真的剛出生就能走路,就算是後來信眾編造的,但是7這個數字,很有意思。

在佛教中,認為世界是由法構成,什麼是法呢?地,水,火,風,空,見,識為七法,世間萬物都由這七法組成,人也是,除此之外還有七情七垢七心界的說法,還有後來關於入六道輪回需要七七四十九天的說法,可以說7這個數字在佛教中意義重大,這也是佛祖朝東南西北各走七步的含義。

7這個數字不僅在佛教中,在舊約創世紀中也意義重大,說上帝用了7天創造世間萬物,而在巴比倫蘇美爾的神話體系中這個數字也反復出現,認為造物主在第七天到達地球,所以地球就代表7,第7個天體,第7站的意思。

後來,悉達多由乳母在宮裏撫養長大,到了8歲的時候,凈飯王便開始為悉達多找來了老師,教導他文化,武藝等知識。

這時候凈飯王的內心很糾結,因為自己就悉達多這一個兒子,如果真的如當年的祭司所說,自己的兒子將來會成為聖人,那自己的國家要交給誰繼承,所以凈飯王不允許悉達多離開皇宮,讓他無法接觸到宗教,並且在他一成年,就給他安排了婚事。

悉達多王子先後娶了三個妻子,也有了一個自己的孩子,名叫羅候羅,這樣一來,凈飯王也放心了點,並且在往後的十多年裏,悉達多王子基本上也就過著皇室那種優越的生活,並且幫著父親打理一些政務。

然而人生的轉折點,就在悉達多29歲那一年到來了,一天他帶著侍衛們外出打獵,恰巧遇到了一個重病坐在樹下等死的老人,老人瘦的只剩下一層皮了,嘴裏喃喃自語。

悉達多王子走上前,問老人在說些什麼?老人說道,他正在向神靈禱告,祈求神靈結束他的痛苦,接引他去往天國。

然而從小在深宮中,被父親禁止接觸宗教的悉達多,不明白為什麼老人要禱告,神靈又怎麼接引他,怎麼結束他的痛苦。

於是這天夜裏,樹下等死的老人的畫面在他的腦海裏久久不能散去,生活優越的他自然無法體會到普通百姓的疾苦,他想,都作為人來的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就衣食無憂,有的人生下來就吃不飽飯,為什麼有人健康,有人疾病纏身,為什麼人會死,既然會死,那麼又為什麼要出生?

這些問題在悉達多的腦海裏不停地出現,攪得他徹夜未眠。於是他決定,投身於宗教,來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悉達多王子開始了他的修行之旅,那麼我們之後都稱他為釋迦牟尼。

佛陀的求法之路

釋迦牟尼最先遇到了數論派的上師-阿羅邏伽藍,數論派是婆羅門教六個哲學派系之一,他們也奉行《吠陀經》以及《奧義書》為經典,但是與之不同的是,數論派並不承認這個世界存在造物神,是無神論的一個派系,所以他們也被印度的傳統宗教稱為:外道。

他們認為世間萬物的形成是有一個基本的“因”,這個“因”也被稱為“自性”,世間萬物皆由“自性”所生,“自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意識的意思。

從冥初生覺,從覺生我心,從我心生五微塵……

就是說從虛無中首先誕生的是意識,從意識誕生出自我,從自我誕生出了五個基本感官,看聽聞味觸,由此再誕生出萬物,萬物皆由一個意識的誕生而誕生。

想要理解世間萬物,那麼首先要覺醒自己的意識,而覺醒意識的方法,就是禪定,也就是打坐,從入凈,到至凈,再到寂靜,最後到無我狀態,只有到了無我狀態才能覺醒自我意識,看清世界萬物的本質。

所以日後的釋迦牟尼,也是按照阿羅邏伽藍的教義和教規過著這樣的修行生活,沒過多久,釋迦牟尼就已經達到了阿羅邏伽藍所教導的一切,進入了無我狀態,然而釋迦摩尼卻不滿足於此,認為這樣根本參透不了世間萬物的真諦,於是選擇了退出,仍未成道的他接著又跟隨於另一位上師優陀邏摩子修行,領悟了比無我更為高一級的:非想非非想處定的禪定狀態。

那什麼又叫非想非非想呢?非想也就是達到無我的狀態,什麼都不想,而非非想則代表又不能完全什麼都不想,是不是一頭霧水呢?

就是既要忘記自我,隔絕五官給你帶來的外部一切信息,進入無我狀態,但是進入無我狀態並不代表意識的覺醒,所以還要在這個狀態下覺醒意識,而釋迦牟尼就做到了,但是他認為這仍然不是解脫的境界,可是這時候的釋迦牟尼已經找不到老師。

於是釋迦牟尼便與當時跟隨他的五個弟子,走進了深山裏,在深山裏進行苦行,苦行了6年。

因為當時的古印度主流的修行方式就是苦修,一天只吃一頓飯,一頓只是正常人根本吃不飽的量,以此來折磨自己的身體,逼迫自己的意識覺醒,這樣的方法現在也還能看到。

後來由於長期在深山裏吃不飽飯,忍受著饑餓,有一天釋迦牟尼暈倒在了樹林邊,一個正巧在山裏牧羊的牧羊女遇到了暈倒的釋迦牟尼,於是給他喝下了羊奶,救了他。

被牧羊女救了的釋迦牟尼意識到,這種折磨自己身體的苦行根本悟不出什麼真理,這種吃不飽穿不暖的苦行不就與自己當初在皇宮裏錦衣玉食的生活是兩個極端嗎,既然在皇宮裏的生活沒有讓自己悟出真理,那麼苦行又怎麼能悟出真理呢。

於是想明白了的釋迦牟尼決定,采取中道,也就是既不苦行,也不錦衣玉食,他來到了菩提伽耶,坐在了菩提樹下,立下決心:且讓我剩下皮,且讓我剩下腱,且讓我剩下骨頭,且讓我的血肉幹枯。除非能證悟一切知智,否則我絕不從此座起身。

直到第七天的夜晚,釋迦牟尼在星空下,望著滿天的繁星,終於得悟了,成為了佛陀,他悟到了什麼呢?

佛祖悟道

得悟的釋迦牟尼,開始了說道之旅,這一路不斷地有人加入釋迦牟尼的隊伍,有王子,有乞丐,有商販,他為了普度眾生,走遍了古印度各地。

到了八十歲時,在釋迦牟尼帶著弟子們朝著西北方向前行的路上,他告訴弟子們,自己即將涅槃,他告訴弟子阿難,讓阿難在地上鋪好臥具,他自己頭朝向北,身體面向右邊,右腳擱在左腿上,讓弟子們圍繞他,為他們最後一次說法。

當晚,釋迦牟尼便在婆娑雙樹下圓寂。

後來,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柯迦葉為世尊聚集了500羅漢,圍繞釋迦牟尼唱誦經典,隨後眾弟子們整理佛陀一生的言傳身教,匯編成了:經,律,論,攜這三藏佛陀的弟子們走遍了當時的古印度各地,到了後來的阿育王時期,佛教第一次傳出了印度。

後來越傳越廣的佛教,分出了許多不同的宗派,各自有各自的修行與經典,但是都奉行的唯一一部經書,就是:《阿含經》,這其中就記載了佛陀悟道的:四聖諦,八正道以及十二因緣。

佛陀領悟的佛法

佛陀認為,眾生皆苦,苦的原因源自於三點,也就是貪嗔癡,這三點從人的出生就開始了。

人的出生,就是五蘊的顯現,五蘊指的就是人的五感,直到死亡也就是五蘊的分離,五感的消失。

在生到滅的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一生都是諸行無常,全憑因緣,緣生緣起,是一種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關聯,它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因緣得果,而是一種你無法控制的無常,無常就是說一生中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等等,都是我們自身無法控制的。

而我們正因為無法控制生老病死,得到失去,所以擔驚受怕,想要自己能活的久一點,害怕死亡,想要自己能得到的多一點,害怕失去,人總會為了自己無法改變的這些無常而終日擔驚受怕,這也就是人的貪嗔癡三毒,所以佛陀認為這就是眾生皆苦的原因。

要斷舍了這三個毒,才能掐斷皆苦的因,而要斷舍這三毒,人們就要實行佛陀所說的八正道法,概括來說的意思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往淺來說,其實佛陀所悟的是一種哲學思考,大到宇宙的出現,小到人的出生,一切都是因為緣生,而終點都是緣滅,所以佛陀出生時手指天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個我不是指自己,而是指智慧,或者按照佛教的說法指的是第八識,懂得了緣生緣滅,萬事都是無常,根本無需自尋煩惱的智慧。

這其實和老子的哲學觀念,差不多,當然如果你們有更深的理解,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好了,本期節目就到這,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