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老公殺雞見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979年2月17日,56萬解放軍從廣西和雲南出發,以排山倒海之勢殺入越南境內。在一個月內,我軍攻占了包括諒山在內的20多座城市,殲敵6萬多人,河內大門洞開。就當所有人以為中國還將進一步行動時,我軍卻在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性毀滅後便撤回了國內。

而這場如同暴風驟雨一般的戰爭,其真正目標並非越南本身,而是另有所指。

一、蘇越同盟

自從中蘇交惡以來,中國和蘇聯的衝突便不斷升級。直到1969年,中蘇在珍寶島和鐵列克提分別發生了一場熱戰,雙方互有勝負。隨後,蘇軍在中蘇、中蒙邊境陳兵百萬,對中國的國防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為了圍堵中國,蘇聯機關算計,羅織了一個所謂“亞洲安全體系”,即拉攏中國周邊的強國一同圍攻中國。而印度和越南,正是這個“亞安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越南與中國曾是“同誌加兄弟”的關系。在越南抗法、抗美的戰爭中,中國曾不遺余力地支持越南、幫助越南、保護越南。要武器給武器,要錢給錢。中國雖然不算富裕,但卻總計給予越南價值200億美元的物資。然而可悲的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越南卻頭也不回地投入了蘇聯的懷抱。

從表面上看,中越交惡始於中美關系的改善。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越南得知消息後感到非常不滿和困惑。1972年,尼克松訪華,致使中越關系一度降至冰點。當年2月21日中國駐越南大使館召開新春聯歡會,越南方面竟無一人參加。

對此越南是這樣解釋的:“兩個兄弟,一個兄弟和別人打架,另一個小兄弟卻與那個兄弟的敵人握手”。

然而實際上,中國與美國交好,是以絕不出賣越南利益為前提的。中美和解時期,恰恰是中國對越南援助最多的3年。1970年,中國對於越南的援助金額第一次超過了蘇聯,達到1.8億美元。

中國與美國和好,完全是出於自己的安全需求,但絕不會損害盟友的利益。因此越南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所以說,中美交好,只是越南人的一個借口。真正的原因,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明說的。

首先,越南在宋朝以前原本是中國的郡縣。因此越南對中國一直有很強烈的戒心。越南弱小的時候,必須得到中國的支持才能獲得獨立,因此表現得和中國親如兄弟;然而當越南逐漸強大,其與中國的離心力便開始顯現了,他們生怕中國借機控制自己。

越南統一後,越南擁有了一支由蘇式裝備和美式裝備組織起來的強大部隊。因此野心勃勃的越南決心撇開中國,建立由越南、柬埔寨和老撾三國組成的“印度支那聯邦”,從而稱霸整個東南亞。而越南也非常明白,中國絕不會允許他們這麼做。

因此越南惡由膽生,最終和中國決裂,與蘇聯簽訂了《蘇越友好條約》,還加入了只有東歐國家才能參與的經互會。由此,蘇聯和越南對中國已呈南北夾擊之勢。

在蘇聯的支持下,越南先是以數萬軍隊控制了老撾,隨後又大舉入侵柬埔寨,在那裏扶持了自己的傀儡國家。在中國邊境,越南不斷制造事端向他的蘇聯主子獻媚,他們在邊境線打槍打炮,在國內則排斥華僑,流血衝突多至上百起。不僅如此,越南還配合蘇聯的南下戰略,將金蘭灣租給了蘇聯。由此,蘇聯強大的艦隊得以南下印度洋,對中國的海岸線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南北夾擊之勢已經形成,中國安全局勢危如累卵,對於鄧小平來說,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二、指桑罵槐

在我一般印象裏,鄧小平總是那個穿著中山裝,笑容可掬的“舵手”“總設計師”。然而很多或許已經淡忘,鄧小平是一個嚴肅、智慧的軍事家、指揮家。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曾率領數十萬部隊在中原縱橫馳騁。就如他所說:“我的本職工作是一個軍人”。

作為一個軍人,鄧小平具有果敢有為,敢於直面一切內部和外部壓力的性格。可以說,硬,就是鄧小平的精神內核。在蘇聯陳兵百萬於中國北部邊境的現實情況,面對蘇聯“小夥伴”越南的不斷挑釁和地區霸權主義狂想,鄧小平卻偏不信這個邪。而這種堅定的意誌,支撐著他發動了這次對越南的自衛戰爭。

作為一個軍事家,鄧小平諳熟於中國古典兵法以及毛澤東軍事思想。從毛澤東軍事思想來看,從來都是不打沒有把握的戰爭,要先以“殺雞用牛刀”之力殲滅較弱的對手,最終再集中力量消滅更強的對手。就如彭德懷的總結所說:“殲滅敵人一個軍,都是從先殲滅一個排,一個連開始的。”

相比於強橫的蘇聯,越南是較弱的一個。要擺脫南北夾擊的局面,也應采取先易後難的手法,以攻擊越南來震懾更強大的蘇聯。而在古典兵法中,叫做“指桑罵槐”。指桑罵槐之計,即是“大淩小者,警以誘之”。說白了就是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擊滅弱敵,用來震懾和引誘更強大的敵人。

因此可以說,鄧小平之所以發動對越戰爭,並非專門為了懲罰越南對中國背叛,其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中國邊防的主要矛盾——蘇聯。

對於是否集中力量打擊越南,實際上中央領導們是有所顧慮的。畢竟蘇聯和越南曾經簽訂過條約,條約規定:

“一旦雙方中之一方成為進攻或進攻威脅的目標,締約雙方將立即進行協商以消除這種威脅,並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保障兩國的和平和安全。”

很顯然,這一條是針對中國。當中國進攻越南,蘇聯是否會像條約中所說的那樣大舉進兵呢?

對此,陳雲認為蘇聯雖然號稱“陳兵百萬”,在中蘇、中蒙邊境布置了54個師。然而實際上,這些師都並非齊裝滿員,真正人數大約是62.5萬人,在兵力上對中國不占絕對優勢。若中國集中力量攻打越南,蘇聯很難做出快速反應,畢竟通過空中以及西伯利亞鐵路調兵,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國“三北”各軍區必須做好戰鬥準備,以備不測。

因此在鄧小平、陳雲、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輩軍事家看來,這場對越戰爭將是一場速決戰,必須要快打快撤。要在給予越南以猛烈打擊的同時,不給蘇聯任何反應時間。等蘇聯做好戰鬥準備,我軍就已經撤軍了。

因此可以說,打從一開始,對越戰爭的基調就是一場有限戰爭。畢竟除了昆明、廣州那個軍區之外,北邊三個軍區也在備戰狀態,長期打下去,經濟是吃不消的。

其目標就是殲滅越北的3~5個師,摧毀其淺縱深的所有軍事設施和防禦體系。若能迫使越軍主力從柬埔寨撤出,那就更好了。

因此,我軍集中了43軍、50軍、41軍、42軍、55軍、54軍等王牌部隊,共56萬人。而越南在中越邊境,大約有10萬正規軍加上15萬民兵。無論從火力上,還是在人數上,中國都占有絕對的優勢。這正是“殺雞用牛刀”的題中之義

而鄧小平要做的,就是盡量延長蘇聯的反應時間,不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就輕舉妄動。因此在進攻越南之前,鄧小平訪問了美國。

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要對付蘇聯這樣的龐然大物,光靠中國一國是絕對不夠,因此必須聯合與國。而美國,就是這樣的“與國”。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曾幾何時,美國曾是威脅中國安全的頭號敵人。在朝鮮戰爭,中國和美國曾兵戎相見;而在越南戰場,中國也派遣十數萬防空部隊參戰,擊落了一千多架美軍戰機。

由於受越南戰爭的拖累,美國國內矛盾變得十分尖銳,經濟也受到了嚴重影響。無奈之下,美國只好實行戰略收縮。而此時,蘇聯因為石油價格大漲變得財大氣粗。於是勃列日涅夫手握盧布,在世界各地拓展自己的勢力範圍,變“美攻蘇守”為“蘇攻美守”。

由於有蘇聯這個共同敵人,中國和美國走到了一起。1978年12月25日,越南侵略柬埔寨,中國立即著手推動包括美國在內的反對蘇聯霸權的統一戰線。美國得到信號後,立即於當月接受了大陸關於臺灣問題的“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並於1979年1月1日正式與中國建交。

1979年1月,鄧小平訪美。訪問美國的鄧小平在同卡特的第三次會談結束後,一起來到陽光燦爛的白宮玫瑰園。鄧小平說:

“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站在柬埔寨一邊反擊越南侵略者,中國永遠站在被壓迫、被侵略的國家和民族一邊,反對霸權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為了國際和平和穩定的長遠利益,我們將堅決旅行自己的國際義務,甚至不惜承擔必要的犧牲。”

與此同時,鄧小平還表示:

“蘇聯在這一帶的做法猶如一個啞鈴,一頭通過越南搞印支聯邦,推行亞安體系;一頭通過控制阿富汗、伊朗、印度南下波斯灣;連接兩者的是馬六甲海峽,蘇聯也在著手控制。這樣, 蘇聯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擴張將連成一體。對蘇聯的這種戰略部署, 如不加以破壞, 就會造成更大的麻煩。越南建立印支聯邦的野心由來已久。從戰略全局考慮, 有必要對越南的這種狂妄野心給以教訓。只要步驟適當並有限度, 我們估計, 蘇聯將難以做出很大的反應。就是從最壞的方面考慮, 中國也能頂得住。”

很顯然,鄧小平已經在向美國暗示,中國將對越南展開打擊。在會談中,鄧小平還幽默地說:“小朋友不聽話,要打屁股咯!”

從美國本身來看,他們剛從越南撤出,自然不願再趟這個渾水。卡特總統對於鄧小平“懲罰越南”的說法,以為只是在說笑或者虛張聲勢。對於鄧小平的講話,西方政治家們並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出身華裔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卻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鄧小平說要懲罰越南,就一定會做到。

他在接受英國《泰晤士報》采訪時指出,鄧小平的警告絕不是“空口唬人”,因為蘇聯的海軍已經進入了南海。李光耀告訴記者,他剛在三個月前和鄧小平見了面,“鄧小平絕對是個說話謹慎的人”。

事實上,鄧小平壓根就沒想要美國在攻打越南方面支持或援助中國。因為他早就料到,美國肯定不會這麼做。他所要做的,就是借力打力,讓蘇聯誤以為美國在支持中國。

早在毛澤東時期,中國就使用過這個策略。1958年,毛澤東在決定炮打金門之前,專門邀請了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華,並讓他與自己一起在中南海暢遊。然而赫魯曉夫剛走,金門的炮聲就響了。

毛澤東的奇謀,讓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產生了誤判,以為中國有蘇聯在後面撐腰,竟急得三天三夜沒睡著。後來美國軍艦雖然參與“協防”金門,但當大陸的炮聲響起,這些看似強大的戰艦卻掉頭就跑。

很顯然鄧小平在對越問題上,復制了毛澤東的計謀。只不過毛澤東是“借蘇震美”,而鄧小平是“借美震蘇”。

鄧小平結束訪美後,中國邊防部隊於1979年2月17日,對越南在中越邊境挑釁的各個軍事據點進行了粉碎性打擊。

四、對越反擊戰

在一個月之內,我軍連續攻占了越南20多個城鎮,並且占領了越北的重鎮——高平和諒山。這場戰爭雖然殘酷,但並未出乎我們的意料。

首先,從成果上來說,我軍重創了越南的幾個主力師,在殲滅敵軍有生力量方面已經達到了目的。

其次在攻打河內門戶——諒山方面,我軍原本預計1個星期內拿下。但在許世友的指揮下,我軍僅有5天就拿下了這座城市.攻克該市後,55軍的預備隊尚有6個團沒有參戰,士氣正旺,加上43軍、50軍、41軍、42軍等部隊,拿下河內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是此時,蘇聯已經慢慢緩過勁來,中國北方邊境也開始出現異動。畢竟按照《蘇越友好條約》,蘇聯是絕對不能袖手旁觀的。首先在2月19日,20多名蘇聯顧問在奧巴圖羅夫大將的帶領下匆匆趕到河內。

在一個月內,蘇聯的飛機不斷往返,將20多架戰機、400多輛坦克、400多門大炮、50多門“冰雹”火箭炮等重武器運到了越南。不僅如此,蘇聯還用大型運輸機,幫助越南運送了一個步兵師趕往諒山前線。

在中蘇邊境,蘇聯也沒閑著。在蒙古境內,蘇聯集中20多個師、2600多輛坦克、900多架飛機展開了大規模軍事演習,名曰“戰爭邊緣”。為了震懾中國,蘇聯近衛106空降師在蒙古南部的戈壁省舉行大規模傘降演習。

值得一提是,蘇聯驅逐了一些中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並故意逼迫他們乘坐火車經西伯利亞回到中國。當他們經過烏拉爾山,快到中蒙邊境時就會發現大批向東開進的蘇聯坦克縱隊。很顯然,蘇聯想將武力恫嚇的效果真正傳達到北京。

不過很顯然,由於中國的攻勢太突然,導致蘇聯缺乏準備。在演習中,蘇軍由於組織不善,竟有十多人死亡。

鄧小平等領導人見此情況,決定勝利收兵。

在我軍的迅猛打擊之下,越南為他們的背信棄義付出了沈重的代價,諒山至今都沒能從當年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很多房屋墻壁都布滿了彈孔,這些都是對越南背叛中國的警示。

對越反擊戰雖然持續了一個月,但是在中越邊境,卻又進行了持續十年之久的兩山輪戰,使得越南必須維持近100萬部隊,遲遲無法進行經濟建設。龐大的後勤耗盡了越南的人力,工業也遭到了極大的摧殘,只能依靠蘇聯的輸血苦苦維持。而他們所謂“印支聯邦”的迷夢,也只能破滅。

另一方面,反擊戰還打破了蘇聯在東南亞的擴張和南下政策。為了維持越南這個據點,蘇聯每天都要給越南援助250萬美元以上,讓本來就不富裕的蘇聯更加雪上加霜。

在不堪重負之下,蘇聯率先和中國實現了關系正常化。蘇聯解體後,越南失去了靠山,最終決定與中國和好,結束輪戰,並效仿中國實行“革新開放”。

以戰止戰,中國與越南交戰,實際是為了避免更大的戰爭。鄧小平以雄獅搏兔之力,讓中蘇可能到來的大戰化為無形,從而實現了邊境的相對穩定與和平。正是有了這樣的好環境,我們才能從容實行百萬大裁軍,將全部力量投入經濟建設之中,從而讓中國告別一窮二白的局面,實現中國力量的騰飛。30多年後再看中越戰爭,不得不佩服鄧公的奇謀和雄才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