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往兜裏裝谷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本報記者 趙靜 共享聯盟溫嶺站 陳峰 新河鎮微融站 林紹禹

在田埂上見到陳連青這天,正值寒潮“光顧”,我們裹著厚厚的外套,56歲的陳連青只穿一身單薄的迷彩服,空蕩蕩的左袖管塞進兜裏,他在寒風中精神抖擻地笑,“擱在沒出事故前,我還冬泳嘞!”

陳連青是溫嶺市新河鎮鄭洋新村的一名退役軍人、共產黨員,2003年,一場采石事故,令他意外失去了左臂。不屈於命運,陳連青在田野上開創出一番事業,成為鎮上有名的種糧大戶,還帶著農戶遠赴江西種水稻,種出了致富好“錢景”。

骨子裏有股不服輸的韌勁

12月下旬,在新河鎮,陳連青承包的430畝稻田只剩下光禿禿的稻茬,糧倉裏谷子堆得滿滿當當。“我承包的稻田面積比較大,收割起來比較慢,12月5日才收割完,不過我覺得曬幹的米比烘幹的米更好吃,有陽光的味道。”陳連青說。

2003年,采石事故意外降臨後,陳連青頹喪消沈了一年多,承包石礦欠下的債務加上利息,“滾”到了40多萬元。2007年,陳連青與妻子離婚,一雙兒女歸他撫養。

那時不少人覺得陳連青這輩子“完了”。鄭洋新村黨總支副書記王吉初卻相信他會再奮發,“他骨子裏有股不服輸的韌勁。”

在部隊的經歷,磨礪了陳連青的品格和意誌,給了他壓不彎的脊梁。1986年,在部隊服役剛半年,陳連青就因表現出色被提為班長。“我是消防兵,掛鉤梯上到4樓,我的最快成績是10.07秒,快過了一幹老兵。”說起這些,陳連青流露出年輕時的意氣風發,“要是輸了,我晚上就在腦子裏復盤,哪些動作銜接不夠好,第二天就改,死磕到底。”

陳連青也跟生活“死磕”,開過小旅館,遠赴青海格爾木打過工,給朋友工廠幫過忙……2014年,當地一位種糧大戶建議他試試種田。第一年,陳連青承包了48畝地,凈賺了3萬多元,他很欣慰,覺得這門營生可行,腳踏實地地一步步擴大規模。

種地是個苦活,春天得操心病蟲害,到了夏季,要註意稻田的水位深淺,豐收季更是忙得不可開交。陳連青在田間小路上穿梭,臉龐曬得黝黑。

“低窪水田問題不大,總是有水的,高地水田就要留心了,要把四周水渠的閘門都關好了。”說著,陳連青走到田埂間,將一處破損的木閘門拎出來放到一旁準備換新的。他承包的地多,放水往往得放上一兩天。蛙聲一片的夏夜,半夜一兩點鐘,田埂上還有陳連青的身影,他得跑去關閘。

“雖然忙,但我心裏頭踏實。”陳連青笑著說。2016年,鎮裏為他申請到1萬元殘疾人創業補助基金,並享受小額貸款貼息政策。憑著苦功夫,2019年,陳連青總算還清了債務;2020年,女兒出嫁,陳家辦了喜宴;2021年,兒子上了大學,日子節節攀升。但他的心裏,還裝著更多人。

一招呼,鄉親都搶著去幹活

溫嶺人多地少,2020年陳連青從朋友那兒了解到,江西省豐城市曲江鎮有大面積農田要進行集體流轉,他當機立斷,帶領當地農戶,組團遠赴江西承包了近2000畝地,以每畝每年500元的價格簽了9年承包合同。

豐城的土壤有機硒含量高,根據當地的氣候、特色,陳連青采取一年兩季、“富硒米+油菜”的種植模式。初來乍到,陳連青經常跟當地的種糧大戶交流學習,也將浙江的耕種技術帶了過去。

看了陳連青那片長勢喜人的油菜,江西種糧大戶龔勝勇連連點贊,“浙江的機耕道、開溝排水做得確實好,有機會一定要來浙江實地考察。”

農作物耕種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但平時維護、農忙時節處處需要人手。

“楊大姐,明天麻煩幫忙找5個人。”眼下,需要對油菜疏密不均勻的地方做移栽調整,收到陳連青的微信,曲江鎮曲江村村民楊海鳳立刻張羅人手。“他一招呼,我們都搶著去幹活。”楊海鳳說,當地青壯年男子大多外出打工,婦女們留守在家,在陳連青這兒打工,一年下來能掙六七千元。

光是雇村民做工,陳連青就帶動江西、溫嶺兩地總共上百位農民就業增收。

在溫嶺,最忙的夏種時節,陳連青一天就要雇五六十人。鄰村七旬老人王妙桂是陳連青的“老員工”,他說:“我一個老頭子,去廠裏沒人要,整天在家裏坐吃山空也不行啊。連青有需要,都叫我去,我當然高興啊,一天220元工錢,最忙的時候300元,一年能賺兩三萬。”

生活不虧待每一個認真向上的人。今年,陳連青算了一筆賬,“溫嶺本地今年畝產900斤左右,凈收益十來萬元。江西那邊我們三個人總共投了220萬元下去,今年水稻畝產1000斤左右,不僅回本了,還有盈余,總體來說還不錯。”

心中有陽光,腳下才更有力量。陳連青以磐石般的心性,將苦難踩在腳下,將陽光撒播給更多的人。

現在日子好了,也想回報大家

陳連青在家裏養了一只英短藍貓。這只貓生了病,被原主人丟棄,他撿回家養了起來。隔壁就是糧倉,角落裏老鼠橫行,貓一見,就兇猛地撲了上去。“平時懶洋洋的寵物貓來了我家,都勤快起來了。”陳連青頗為自豪。

對一條小生命尚且憐惜,就不難讀懂陳連青硬漢外殼下藏著的種種善意。

“反正我們有什麼需要他的,他從來不推脫。”鄰居陳友照說,陳連青的為人在村裏有口皆碑,“十幾年前,他剛出事沒多久,就成了村裏的殘疾人專職委員,我哥哥陳友法要辦殘疾人證,連青主動去鎮裏跑了幾趟幫忙辦下來。”

“十幾年前,村裏年底走訪慰問,連青看我日子實在難,就自掏腰包1000元同慰問金一起送了過來。”當時生活困難的王嬸說起這件事還眼泛淚花,“那時候,他自己也難。”

去年疫情期間,陳連青向鎮裏捐了1萬斤米。新河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王良輝很受觸動,“退伍不褪色,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軍人的品格和擔當。”

“做人不能忘本,最難的時候,鄰居把洗好的菜、殺好的魚放在臉盆裏給我送來;我有時出門,兩個孩子就在村民家吃飯;新河鎮的民政和殘聯在政策範圍內盡可能為我爭取補助。我現在日子好了,也想回報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陳連青的話語十分樸素。

女兒陳雯潔說,雖然在單親家庭長大,但爸爸給了她雙倍的愛,“我和弟弟都長大了,希望以後爸爸不要那麼辛苦。”

在曲江鎮,陳連青剛種下1個多月的油菜迎風招展,待來年4月份,千畝油菜花盛開,想必能為當地帶來一定的旅遊經濟收益。等金燦燦的油菜花潮退去,陳連青的油菜籽又可豐收了。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