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湖水擋路只好遊過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今天是眾多中小學生開學喜(wu)大(bi)普(bei)奔(shang)的日子。早就已經走出學校的老藝術家,在早上上班的時候看到背著書包的小朋友們興奮地迎接新學期,無限感慨猛然湧入心中。

他們花花綠綠的大書包,就像一抹回憶殺,將老藝術家帶回了久遠的學生時代,和語文書這個包羅了所有美食美景白月光的世界。

不瞞大家說,老藝術家自高中畢業以來,便一直心心念念著語文書無形中安利的景色和食物。沒想到,點開微博下的網友留言,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和我一個亞子。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課文上生動的描寫早已化作不少網友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不提也罷,一提起來那種傾慕和饑渴之情止都止不住。

然而,老藝術家卻從口水與淚水齊飛的評論區中讀到了某些網友幽幽飄來的一絲怨氣:親身觀賞或者嘗試過語文書安利的東西後,才發現當年的我實在是太傻太天真了!

雖說能夠收錄進課本的景點和食物經過了官方認證,但說實話,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我們吃喝玩樂的黑洞。

可怕的童年濾鏡,繼蒙蔽了我們看偶像劇、動畫片、言情小說等的雙眼之後,還協同語文老師一起,蒙蔽了我們讀語文課文的雙眼。

打卡語文書景點之後,發現它其實是本旅遊避雷指南

都說祖國地大物博,名山大川、洞天福地數也數不盡。墨客騷人們記錄下來的文字,形成了我們對祖國和世界的初印象。

不怕大家笑話,語文書的詩詞文章,在老藝術家孩提時期的認知裏,是近乎於真理的存在。

我執拗地認為,黃河的水肯定從天上來;西湖邊一定坐著一個妝容時濃時淡的西子;江南,應該到處都是紅菏菡萏;而泰山,必定比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都要雄偉威嚴……

那時,小學同學們的暑假和寒假不是時興去桂林,就是去北京,而且還一定要拍一波遊客照,回來之後向小夥伴們好好炫耀一把。

△《讓我們蕩起雙槳》

喜歡滿世界到處亂跑的老藝術家自然也不甘示弱,將打卡語文書裏所有的景點列為自己的旅行清單之一。

然而,現在才打卡了語文書不到一半的景點,我就已經有放棄的念頭了。都怪當初年紀小不懂事,原來語文書的真身,是本旅遊避雷指南啊!

古跡篇

長城:崇山峻嶺之間,都是人從眾

在炎黃子孫的心中,長城的分量恐怕不需要我過多贅述了。這條“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的長龍,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圖/wallpapercave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就連我到了耄耋之年的爺爺,都成天嚷嚷著要在有生之日裏和長城的好漢石合影。何況是從小需要感悟“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艱辛”,激發出自己內心深處“民族自豪感”的我們呢?

△還記得這熟悉的PPT嗎?

為了實現自己在烽火臺上俯瞰這條巨龍的心願,很多人在小學生時期就急不可耐地想一睹巨龍風采。沒想到,他們人生中第一次的旅遊陰影卻由此產生了。

暑假的北京又幹又熱,在戶外多待一秒都是煎熬。然而,到八達嶺長城坐接駁車要排隊,買票入場要排隊,進了景區還得排隊。

△圖/Mountains

口幹舌燥的遊客們還沒踏上長城的一個臺階就已經耗盡了一半的精力了。好吧,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排一下隊也就認了。

但是!登上了長城,迎接遊客們的不是期望中連綿不絕的城墻,而是摩肩擦踵的人墻!頂著毒辣的太陽,人們的肉體互相擠壓著,汗水和香水混雜著,鞋跟互相摩擦著。

△圖/pinterest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艱難的行進道路中,只見小孩兒在這邊哭,母親在那邊喊,還有老是擋路的合照黨。

看到全是“人肉疙瘩”長城,我幼小孤獨的心在下著大雨……就和楚雨蕁跟慕容雲海說分手那一天一樣大。

如果你還沒去過長城,千萬要選旅遊淡季,尤其要避開十一或者春節這些公眾假期!曾有新聞報道過,長城一天最多接待過六萬多名遊客,十米的路程很可能需要在人海裏走十分鐘。

△圖/news.artnet.com

難道到長城就註定要排隊?並不!因為長城不只有八達嶺啊!

如果你是在北京旅遊,可供選擇的還有慕田峪、司馬臺、金山嶺、居庸關長城,而且在河北、遼寧、山西等地均能看到長城。所以,和旅行團在人山人海的節假日擠八達嶺真的沒有必要哇!

△慕田峪長城的遊客比八達嶺要少很多/Mountains

滕王閣:落霞吊車,秋水黃泥

實話實說,老藝術家我對古文一直沒有什麼共情能力,但王勃的《滕王閣序》卻是個意外。

學這篇文章之前,我還在想,這不就是一個亭子嘛,有啥好背誦的?但沒過多久我就“真香”了——

少年王勃,意氣風發,即席賦詩,筆下生花,這簡直就是古代言情偶像劇傑克蘇男主配置嘛!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神來之筆。

於是吧,這座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建築,也就因為這篇瑰麗俊爽的文章名揚四海,迎來了一茬接一茬的遊客。

經過近三十次修葺重建的滕王閣,雖然規模依然不負其“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的美名,可實際上卻是一棟百分之一百用鋼筋水泥建造起來的“仿古建築”。

△圖/China Tour Advisors

不少懷揣著激動心情登樓遠望的遊客,看到的都是贛江裏的黃泥,和毫無生氣的高樓大廈。

△圖/馬蜂窩@胖胖的蛋殼

也難怪有網友說,滕王閣現在變成了“落霞與吊車齊飛,秋水共黃泥一色了”。哎,怎麼說呢,我的心情,就像當年知道了美少年王勃在寫完這篇文章不久後就死掉一樣失望。

自然景色篇

日月潭:根本看不出來日和月的區別

相信不少人對臺灣最早的認識,除了余光中那一枚小小的船票,就是日月潭這個“寶島臺灣著名的風景區”。

“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簡單的一句話,讓大陸一代代遊客趨之若鶩,盼望親眼看到潭中日月同輝的畫面。

但許多遊客都敗興而歸,因為日月潭其實就是一個“小水潭子”,裏面的日和月也根本看不出來!假如你登船遊覽,更加無法分辨哪邊是日,哪邊是月。

難怪網友只能無奈地自我安慰:“一定是我的想象力還不夠豐富,才領略不到‘北邊圓圓的太陽’和‘南邊彎彎的月亮’。”

△即便是俯瞰圖,我也無法從形狀上辨別日潭和月潭

而日月潭,其實完全就是靠大陸旅客的情懷加持起來的一個景點。據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日前發布的統計,2014年參觀日月潭的人次達到了225萬,其中絕大部分是大陸遊客。

△排隊和日月潭石碑合影的大陸遊客/http://thekaikiat.blogspot.com

但隨著近幾年大陸遊客赴臺數量的減少,參觀日月潭的人數也相應減少了近三分之二,到2018年,就只有87萬人次了。

日月潭倒還是那個“童話中的仙境”。可惜的是,當年聽童話的人已經不再捧場了。

桂林山水:過度商業化,門票是個坑

我想,只要是念過書的人,一提到桂林,腦海裏都能馬上反應到“桂林山水甲天下”。

語文書在對漓江“真靜、真綠、真清”以及桂林的山“真奇、真秀、真險”兩個排比句的渲染下,成就了桂林這個初代網紅景點。

△桂林山水/Unsplash

而老藝術家我還加了一層電影《面紗》的濾鏡。電影中一對來自美國的醫生夫妻在桂林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

△《面紗》

但是,桂林也無法避免地具有所有被過度開發旅遊景點的通病。據央視報道,桂林旅遊市場的“不合理低價遊”、“包廂式、封閉式”等旅遊購物銷售模式仍然大量存在。

有記者就曾經體驗過桂林某家旅行社推出的“純玩”一日遊線路,但發現期間真正參觀景點的時間不足三分之一,其余不是在趕路就是在購物點購物。

△桂林導遊要求遊客在購物店一小時內消費兩萬塊錢

即便你選擇了自由行,似乎也很難在桂林有良好的旅行體驗。

景區裏和景區附近的餐飲價格都貴得驚人;走幾米就會碰到一個纏著要給你拍照或者兜售銀鐲子之類“當地特色”的商販;景點的門票收費管理混亂,有的景點甚至還找不到正規的收費處和遊客中心……

於是,如今提起桂林,很多網友的第一反應不再是那些奇山怪石,而是不愉快的旅遊經歷,或者對這個地方的一腔怨氣。

拔草語文書網紅美食後,我後悔了

除了給我們“推薦”各種山山水水,食物其實才是語文書這個官方認證的“旅遊博主”安利得最成功的的東西。

還記得那只“蛋白柔嫩,蛋黃通紅”的高郵鹹鴨蛋嗎?“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高郵鹹鴨蛋,語文書安利得最成功的食物

那顆“吮吸著春天甘露”的故鄉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

還有那一串串“晶瑩發亮,玲瓏圓潤”的吐魯番葡萄……

但是有安利成功的,自然也有安利失敗的。畢竟語文書吧,在某種程度上就像那些美食雜誌裏的精致的西餐,看著確實很有食欲,但吃進肚子裏,總覺得有哪兒不對勁。

生牡蠣:海鮮愛好者的白月光,非海鮮愛好者的雷區

在口水滿滿的評論區裏,食物MVP地位的有力搶奪者除了流紅油的高郵鴨蛋,還屬《我的叔叔於勒》裏的法國牡蠣。

在這篇文章裏,莫泊桑甚至還教了大家如何優雅又不浪費地吃光這個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裏。”

但是朋友,先收收你的口水,問問自己,你真的生吃過牡蠣嗎?老藝術家是個海鮮愛好者,自然十分喜愛這種大海的鮮甜。

但我也親眼目睹過一位從不吃海鮮的朋友對於生牡蠣的抗拒和厭惡。

她邊做出因為惡心而感到反胃的表情邊反問我,“你不覺得新鮮的生牡蠣又腥又臭嗎?”說話的同時,她仿佛聞到了魚市場裏的腥臭味,“反正我覺得肯定不好吃”。

行吧,我承認,對於非海鮮愛好者來說,讓他們吃生牡蠣實在是太難受的一件事情了。

不加鹽的湯和青稞面:寡淡無味,無法下咽

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有一篇課文叫做《金色的魚鉤》,主要講述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把鮮魚野菜湯讓給其他三個同誌,自己吃剩下的魚骨頭和野菜根,最後因為饑餓英勇犧牲的故事。

△《金色的魚鉤》來源於真人真事

或許是作者的對比寫作手法太高超,老藝術家潛意識裏覺得課文裏的出現的兩種食物,青稞面和不加佐料的魚湯,都是舌尖的極致體驗。

後來,執著的我果然親自嘗了嘗青稞面湯和不加佐料的魚湯。只是,一口剛好,兩口就嫌多了。味道嘛,很健康,很大自然,但就是不好喝……

老藝術家也不忍心過多吐槽它們。畢竟,物資匱乏的年代,有點肉星兒確實已經是人間至味了。

語文書,還有誠不我欺的景點嗎?

抖落完對語文書一身吐槽,可能會有人問老藝術家:“現在,你對語文書還有愛麼?”

當然有了!語文書所“介紹”的景點,雖然已經有點兒跟不上時代的變遷,但是它說的一字一句都是真的啊!

語文書給我們安利的景色其實一直都很美。只是,名氣大了點,遊客多了點,金錢味道濃了點,自然風光便覺得差了點。

△圖/consumer.gucheng.com

長大後的我們,要去朝聖的是心靈中的那一片凈土,而不是被地方主義寵得目中無人的高價門票和強制消費。當然也不是五步一間奶茶、十步一家烤魷魚和高價“地方特產”的古鎮古街。

當孩童的美好想象沾染了成年人利益的汙濁,我們自然就覺得語文書“欺騙”了當初單純無知的自己。

語文書作為孩童的知識啟蒙,承載著天真單純的孩子們內心深處最為純粹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信。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有更多機會出遊的孩子們可不這麼“好騙”了。

他們能看到漓江上飄著的塑料袋,能看到滿大街都是酒吧的所謂古城,更能看到真正的“物是人非”——景色依舊在,但大多數卻因過度商業化變味了。

△圖/destination360

語文書不會對我們說謊,但人會。一些旅遊景區的既得利益者,靠著老天爺賞賜的鐵飯碗任意妄為,只顧眼前的利益過度開發,到最後不僅親手砸了自己的招牌,也毀了我們回憶裏的那一片片凈土。

不知道今天的開學的同學們,日後會不會對課文裏的景色和食物心生懷念和向往呢?現在或者之後的課本上,還能有什麼樣誠不我欺的美景美食呢?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你印象最深刻的語文書安利是什麼?

【今日作者】

三號線的肉餅CC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