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脫襪子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他,高中時患上一種怪病,走路左腳拖著地,身體傾斜,一個姿勢不穩便會摔倒,時常不得不扶墻而走,後來連手也開始莫名地顫抖;

為此,他決心學醫自救,復讀一年終以645分的成績,考入理想中的南京醫科大學。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到了大學他的病情卻一步步加重,到了不得不拄拐的地步,他四處求醫卻怎麼也查不出病因。

直到保送研究生前才被確診。

病魔將他釘到生活的十字架上,他卻報以微笑,練成肌肉小哥,最終扔掉拐杖,成“鬥士”。

他就是帶病14年,抗病14年的邱懷德。

邱懷德到底得的是什麼病呢?如此折磨他。

這要從他小時候講起。

1993年,邱懷德生於福建漳州一個農村小康家庭,父母開酒坊做點小生意,一家四口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可惜,好景不長,邱懷德6歲那年,幸福的生活隨風而逝。

父母親鬧離婚,酒坊砸了個七零八落,宣告關門。

邱懷德和姐姐衣食無憂的日子也到了頭,取而代之的是無衣無食,真是苦了倆孩子:

塑料涼鞋的帶子斷了,他們就從廢舊的涼鞋上剪下來一截,在火上烤軟後呲啦往上一粘。

粘了斷,斷了粘;再斷,又再粘。穿到整雙涼鞋上都爬滿了塑料補丁為之。

若褲兜壞了,沒人縫,走路時就直接用手捂著。

左鄰右舍看著倆孩子實在可憐,就熱心地把自家舊衣服拿給他們穿。

更讓人心疼的是,父親外出送貨,平日裏只有姐姐和邱懷德相依為命。

一次,邱懷德的父親出了交通事故,被拘留了半個月。期間,親戚們覺得這麼小倆孩子沒人照看,很是不放心,就想方設法聯系到邱懷德的母親,哪知,她回來後只做了頓簡單的丸子湯,放下200元後就又匆匆地走了。

邱懷德和姐姐的眼淚,終究沒能留住要決意離開的母親。

童年的邱懷德本該擁有快樂,卻要過早地面對生活的無常。

如果僅僅是窮困,挺挺也就過去了,總還有希望的。可偏偏命運給邱懷德又一重擊。

2007年,邱懷德開始他的高中生涯。

一次,他的同學不經意間問他,“你走路怎麼總斜著身子?”

一開始,他並沒有在意同學的話,後來自己也發現不對勁,走路時經常感覺左腳僵硬,右腳沒力氣,還拖拉步子,肩膀也一高一低。

父親帶著他去當地的小診所看了看,結果也沒檢查出是什麼病。父親總以為沒什麼事情,就沒太在意。可是邱懷德走路拖步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尤其到了高三,連手也不自覺地開始顫抖,有時候都抖到沒辦法好好寫字,越抖越沒力氣寫,字越寫越小,越寫越亂。

體力也逐漸變差,每次考試別人都是從簡單的選擇題開始作答,而邱懷德卻從大題和作文開始,因為他要在體力最好的時候,把需要大量寫字的部分先完成,這樣才能保證得高分。之後大大小小的多場考試都是這樣過來的。

這種情況,對於一個即將面臨高考的學生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

老師擔心邱懷德的身體狀況會影響到高考,建議他趕緊去市裏的醫院看看。

父親起早貪黑地忙著拉貨,邱懷德只能獨自一人到醫院去做檢查。檢查的時候,醫生遞給他一張紙讓他雙手端平,可手剛一舉起來就顫抖得難以控制。

醫生說學習負擔重,是腦供血不足,就開了一堆藥。取藥時,護士遞給他一個袋子,讓他自己裝藥。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他非常囧困,一個手拿著袋子,一個手拿著藥,手抖到連藥都塞不進袋子裏,差點掉地上。

藥吃完後,也沒見病情有絲毫起色,邱懷德就又跑到各大醫院繼續檢查,遺憾的是大大小小的醫院跑遍了,只得出的一個結論:查不出病因,更沒有治療的方案。

由此,他決心要學醫,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

老百姓向來是有病亂投醫,邱懷德體力越來越差,只得請假回家,他的父親就到民間尋求一些偏方給他吃。

沒成想,手抖的癥狀居然有所緩減。

父親看著兒子的病情好轉,便放心了下來,臨近高考時間很寶貴,就讓他趕緊回學校復習。

可到學校沒多久,邱懷德的病情又復發了,體力反而大不如前,寫字更加地吃力,每天走路都像在顫顫巍巍地過獨木橋。即便這樣,他也強撐到了高考結束。

最終分數超出一本線,但沒能達到邱懷德心中的醫學院。

他決定復讀再戰一年,說什麼也要上醫學院,而這一年他要經歷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驗。

邱懷德身體每況愈下,極度的疲憊,甚至從上課都撐不到下課;

走路更是走不了多遠,就要停下來歇一歇;

高考倒計時,任何一個莘莘學子遭受這樣的境遇,都會心急如焚。但真正得了這樣的怪病,除了面對外,又能怎樣?

任何事情,就怕內心強大的人。

考試前,邱懷德愈發走不了路,他只好扶著墻走,別人十分鐘到教室,他需要二十分鐘,甚至三十分鐘。

就這樣,他終於撐到了高考結束。

幸運的是,二次高考他以645的高分,被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錄取。

楊絳曾說過,即使世界偶爾薄涼,內心也要繁華似錦。沒錯,邱懷德心懷醫學夢,他咬牙堅持排除萬難,終於又離夢想近了一步。

醫學院是考上了,可他的憂愁卻只多不少。

原本以為只要到了大學,他就有機會找到病因,並尋得治療的良方。可希望之光馬上被暗影籠罩。

有天,輔導員朱老師見邱懷德扶著墻走路,趕忙上前詢問他怎麼了,邱懷德說明自己的情況後,朱老師隨即幫他聯系了一位骨科醫生來咨詢。骨科醫生建議他去看神經科。

大一下學期,在朱老師的幫助下,邱懷德住進了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他被診斷為痙攣性截癱,但醫院沒有給到對應的治療方案。實際上這個病根本無法治愈。

聽到這個消息,無異於給他當頭一棒:“治不好這個怪病,下半輩子怎麼辦?”

想到自己以後的職業,邱懷德陷入了迷茫:

臨床醫學有很多實驗需要動手操作,可自己的手抖成這樣,實驗根本沒辦法完成,要想拿到臨床醫學證書簡直是奢望,醫生沒有醫學證書等於駕駛員無照駕駛,就算有幸拿到證書,自己都是個病人,如何給其他病人看病呢?

於是邱懷德萌生了轉專業的念頭,他把想法告訴了朱老師和父親。

朱老師力挺邱懷德繼續學醫,語重心長地開導他:“在醫學的圈子裏有各種資源可以用得上,在這個環境裏,對你自身病情好轉還是有好處的。”

朱老師的話不無道理,邱懷德開始動搖了,就在他猶豫不決時,父親對他說轉專業就斷絕父子關系。

父親的話徹底掐斷了邱懷德轉專業的念頭。他又想到自己學醫的初衷,馬上打起精神,決定再努力拼一回。

其實,在你想要放棄一件事情的時候,想想是什麼讓你當初堅持走到這裏,就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一邊求學,一邊看病,成了邱懷德的日常,他希望自己的診斷結果出現不一樣的答案,一有時間他就給上海的醫生寫郵件,給德國的醫生寫郵件,給澳洲的醫生寫郵件……直到4年後,診斷為帕金森病的他依然在不停地寫。

多方尋醫問診,也不見病情有所好轉,甚至比高中時更加嚴重。

大二時,本就體力差的他,扶著墻也走不了路了,他不得不開始拄拐行走。每次走得很慢很慢,走到教室後大汗淋漓,濕透衣服,坐下來休息十來分鐘才能開始學習。

邱懷德不明白為什麼情況越來越糟糕,脊柱開始傾斜,左邊身體也時常發僵,坐久了還會很酸。

行動遲緩,動作不利索直接影響到了日常生活,有時穿褲子自己都會把自己絆倒,不得不靠著墻穿。

病情越來越嚴重了,怪病像座大山一樣,壓在邱懷德身上,使他寸步難行。

2015年4月,邱懷德幾乎不能走路了。為了不影響學習,他向學校求助搬進了離教室最近的一間宿舍。

從宿舍到教室差不多只有200米的距離,可每次邱懷德都要在中途停下來休息好一會才能接著走,他就在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中挪到教室。

一天晚上,邱懷德拄著拐杖一個人到教室上自習,途徑籃球場時,他感覺越走越吃力,像走在一堆棉花上,腳底使不上一丁點力氣,一下癱倒在地,很是無奈,頓時淚水奪眶而出,坐在地上顫抖著寫下一首小詩:

有時候我多麼想/能夠優雅地走/松開握住拐杖的手/去擁抱一個朋友/可是它止不住地顫抖/舉不起眼前的一杯酒/澆不去許多苦與愁/請別再說加油/右眼未曾見過左眼/相伴把淚流/無論如何不要放棄/我親愛的朋友!

寫完後,他又顫動著手抹掉淚水,鼓足渾身力氣站起來,又接著往前走。他告訴自己:還是得再去看病,不能就這麼放棄。

這才是真正的強者,經歷了百轉千回的糾結,夜深人靜時,把心掏出來縫縫補補,然後再放回原處繼續生命的跳動。

4月27日,邱懷德掙紮著坐上公交車,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科去看病,勵建安教授診斷他可能缺乏神經多巴胺,就給他開了促進多巴胺分泌的藥物。

回去時,他下車後近乎不能走路,多虧一個同學前來幫忙。

邱懷德將胳膊搭在同學的肩上,只短短走了幾步路就邁不開步子了,一屁股摔倒在地,任憑同學怎麼使勁都扶不起來。

還好,一位保潔大叔看到及時上前來幫忙,一邊一個人架著邱懷德試圖往前走,可徒勞無功,邱懷德兩只腳無力地在地上劃,根本站不起來。

沒辦法,保潔大叔幹脆蹲下來將他背進了宿舍。

以後再也不能走路了,想到這裏 ,邱懷德的淚水像決堤的河流一樣唰唰地往下流,止也止不住。

那天之後他幾乎下不了床,吃飯都是同學幫忙帶,為了生活能夠自理,不給別人添麻煩,他甚至想到買輪椅。

就在絕望之際,誰也沒有想到,奇跡發生了。

邱懷德吃著勵建安教授開的藥,在床上躺了三天後,居然又能拄起拐走路了。巨大的轉變讓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議,邱懷德自己都感覺像做夢一般。

他終於又看到了生活的一絲光亮。

只可惜,這樣的狀態沒能持續多久,擺在他面前的很快又是失望。

一個月後,邱懷德只要不用藥,就又走不了路了,就像需要充電的手機,一沒電就停止工作。

當時他正好在省人民醫院實習,就去神經內科詳細咨詢。原來是藥效波動,後來醫生又給加了受體激動劑,狀態又能好一些。

可是吃藥的劑量要控制得當,像對待機器人一樣,過量就會抖得更厲害,量太小又難以啟動。

邱懷德根據自己對藥效的反應,將藥量掌握得恰到好處,狀態也越來越好。

邱懷德說,開啟多巴藥物治療是他人生第一個轉折點,他對人生也越來越有信心。

後來,他關註到一些與運動障礙相關的臨床文獻,同時也給國外很多學者寫郵件,多方了解診治信息後,他決定通過基因檢測查清病因。

2015年6月,浙江二院幫邱懷德做了基因檢測,但當時只檢測了一個單基因病,沒能給出結果來。

那就讓這個謎暫時在心中擱淺吧,科技如此發達,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生活總該迎著光亮走。

邱懷德沒有再去想著做檢查。

在康復科大夫的建議下,邱懷德開始嘗試心肺功能康復和肌力訓練,運動結合藥物,一段時間他的狀態便有肉眼可見的好轉,拄拐外出也不在話下。

一無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驚喜,康復訓練讓他信心倍增。

為了全方位增加體能,他又由康復訓練轉向健身。健身需要多大的毅力和體力才能堅持下來。

邱懷德膽子真大!

一開始邱懷德拄著拐慢慢地走進健身房,各種好奇的目光向他投來:

“這孩子怎麼了?”

“這麼年輕就拄拐了。”

一陣唏噓後,隨之而來的是健身房裏大哥大姐們的鼓勵:“小夥子,身體這麼弱,得加油練才行!”

看到六十多歲的大叔練出強壯的腹肌,邱懷德感到了榜樣的力量。

他每天都按時到健身房,在教練的指導下,僅幾個月,臥推就能做到60千克,連大氣都不喘一下,而且一口氣能做十幾個引體向上。量變引起質變,體能增加時,體重也由52千克增加到59千克。

臉上也洋溢著陽光,還時不時地給朋友們大秀他的腹肌。

邱懷德明顯感覺腿腳有了力量,負重蹬腿,重量能達到70千克,卻仍不敢扔掉拐杖,生怕一出去就回不去了。

可他的變化有目共睹,一同來健身的朋友給他信心:“小夥子,都蹬這麼大重量,還要拐杖做什麼?”

之後,邱懷德便大膽地放下拐杖走出去,這一放,才發現沒有拐杖照樣可以走。

如果說多巴的藥物是邱懷德人生第一次轉折,那麼健身就是他人生中第二次轉折。

正如那句話,心裏藏著小星星,生活才能亮晶晶,最好的狀態是未來可期。邱懷德又一次感受到生活給予他的驚喜。

然而,2016年4月1日,愚人節這天,老天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邱懷德收到浙江二院的二次診斷結果,“少年帕金森”病,他多希望這是個玩笑,自己被愚弄,可偏偏是個事實。

帕金森是讓人聽起來為之一震的病人。

體內一種神經物質多巴胺掌控人體的運動、情緒、學習等,腦袋裏缺乏多巴胺就表現出手抖,動作遲緩等癥狀。

邱懷德對號入座,他多年來的癥狀完全和帕金森吻合。

他先是失落:難道這輩子就這樣毀了嗎?

但接著便又安心了,一直懸在心中的疑惑終於解開了。

他轉念一想,既然帕金森無法治愈,何不選擇與帕金森和諧共處?尋求可及的治療。

他相信生活裏不光是風暴,還有太陽,他決定站在生活的海洋裏追逐陽光。

不久,邱懷德被保送南醫大康復醫學研究生,他由勵建安教授的病人變成了學生。

暑假,他獨自一人到廣州白雲山去蹦極,當時他右腿抖得非常厲害,甚至連襪子都掉到了山谷裏。那又怎樣,令人羨煞的是,他做到了撥雲見日,雲上看景。

有人說,邱懷德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2017年,他順利拿到了執業醫師資格證,想到這個證書曾令他多麼擔憂,邱懷德將證書拿在手裏拍了兩下,抿嘴輕輕一笑。

後來,墨爾本的教授做運動對帕金森治療效應的報告,全程英文講授,邀請邱懷德現場翻譯,他聲音略帶顫抖,但也沒能擋住他的專業和熱情。

有人說,邱懷德走的每一步都是自渡。

話說自渡是本事,渡人是格局。

2018年,邱懷德開通個人公眾號宣傳健康,建群鼓勵帕金森病人走出心魔,他傾盡慷慨幫助帕友們,甚至為生活困難的帕友籌集捐款。

在一次世界帕金森日上,邱懷德與同患有帕金森的危大哥相識。危大哥上有七十歲的老母親,下有14歲的女兒,日子可想而知多艱難。

危大哥是個大孝子,每天給母親洗衣做飯、打洗腳水,他為了讓自己全天都有藥效,就加量吃藥。邱懷德清楚,帕金森患者吃藥不能貪多,不求全效,應該細水長流。

他開始心疼危大哥,希望他能規律服藥。於是,便有了給危大哥買洗衣機的想法,可危大哥不願意麻煩別人,更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

最後,邱懷德決定通過眾籌平臺,找100個人,每人捐款20元,這樣出錢眾籌的人負擔不會太重,危大哥心裏也不會覺得是給大夥添麻煩。

經危大哥同意後,邱懷德將善款168筆,4485.66元轉給他買洗衣機,剩余的錢給危大哥作家用補貼。

邱懷德說:治愈帕金森,可能還有看不到頭的漫漫長路;研究帕金森,我也不一定能做出很大貢獻。但是捐出20元,幫一位帕金森患者的媽媽洗衣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邱懷德對帕友是靜靜愛,深深懂得,只言溫暖,不語悲傷。

他經常鼓勵帕友們:樂觀對待生活,尋求可及的治療,耐心等待科學的進步。

今年7月,在讀博士邱懷德,接受了DBS(腦深部電刺激術)手術治療,如期待的那樣,抗帕路上他又成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一路走來,他經歷痛苦,好在沒有消沈,而是坦然接受生命賜予的不完美,咬緊牙關,衝破無數個障礙,硬是把手裏的一副爛牌打成王炸。

邱懷德也是普通的平凡人中的億萬分之一,他也曾糾結、仿徨、傷心、無助,但他沒有被生活擊垮,像健康人一樣積極參與和享受生活。

並且一直在影響和鼓勵著帕金森病人走出困境,引導他們也做到“無疾於心”。

可回頭看看生活中,有些人一遇到困難就開始哭天搶地,怨天尤人,甚至尋死覓活,殊不知,苦難是生命的底色,如何讓自己生命的顏色大放光彩,就看你如何對待眼前的茍且,只要你豁達困難就是紙老虎。

生活再糟,也不妨礙你越來越好。

. END .

【文| 張漫晳 】

【編輯|丹尼爾李 】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