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摘韭菜臺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賀啟明在地裏進行“辣椒+韭菜苔”輪作的新嘗試。 宋梅 攝

賀啟明在地裏進行“辣椒+韭菜苔”輪作的新嘗試。 宋梅 攝

中新網益陽8月7日電 (付敬懿 宋梅)“現在雖是疫情防控期,卻絲毫沒影響我們的收益,我和老伴每天把地裏的辣椒按20斤一袋裝好後,收貨商就上門收取、按次結算,每天收入能達到200元。”8月6日天剛蒙蒙亮,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三財垸村村民賀啟明就和老伴在地裏忙活起來,趁著此時市場需求大、價格好,趕緊將辣椒采摘完,開始下一輪韭菜苗的種植。

賀啟明家裏的這七畝四分土地,今年要進行“辣椒+韭菜苔”的輪作新嘗試。由於管護得當,老兩口前期已持續采摘辣椒近五個月,收入達兩萬余元,接下來栽韭菜苗,讓他們一年有10個月的采摘期,預計平均畝產值在一萬元以上。

今年78歲的賀啟明祖籍雲南昭通,1987年隨遷移大軍來到大通湖區三財垸村,靠著農耕將六個子女撫養成人。這位農民中年從山區遷移到湖區,一輩子都在與土地打交道,對不同農作物與土地性質之間的耕種關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他一直實驗的“花式”輪作,也帶著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賀啟明老兩口今年采摘辣椒的收入達兩萬余元。 宋梅 攝

賀啟明剛到湖區第一年時,由於缺乏耕種經驗,參照山區的種植習慣直接套用,結果產量產值都不如意,一家人吃飯糧都難以滿足。第二年,他開始轉換思維,向村裏的原始村民討教“種植經”,采用湖區耕種模式,選擇大眾品種精心管護,勞作效益終於“踩上”了村平均線,讓一家人有了飽飯吃。

有了前兩年的經驗,賀啟明開始思考,如何“盤活”現有土地,將山區與湖區的高產高效作物進行結合,提高畝產效益。他把自家的四分棉花地空出來,作為“試驗田”進行“土豆+油菜”輪作,並結合土質特點實時培優土壤肥力、精準管護,分日、夜時段在地間巡視觀察,做好相關記錄。

功夫不負有心人,賀啟明的第一次實驗成功了,“試驗地”的總體收成竟超了同等面積傳統作物的三倍,一家人生活邁入溫飽行列。嘗到輪作甜頭的賀啟明,開始擴大面積輪作,並每年嘗試對輪作作物的品種進行調整。

賀啟明根據不同作物對土地的要求,采用“南瓜+白蘿蔔”“紅薯+油菜”“棉花+菜薹”“冬瓜+大白菜”等多個“花式”組合模式,循環輪作均衡利用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把用地和養地結合,增加生物多樣性改善土壤理化特性的同時,減少土地營養元素的流失,實現地盡其用、地善其用、地為人用的有效融合。

靠著“花式”輪作,賀啟明撬開了傳統農民的致富之門,不僅讓十口之家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更使村裏旱地輪作新模式成為了湖區旱地耕種改良的典型,目前三財垸村內旱地輪作全部普及。

“過兩年就80歲了,當了一輩子的土農民,也閑不下來,今年新嘗試的‘辣椒+韭菜苔’輪作,目前看來收益穩穩地。”看著眼前長勢喜人的辣椒,賀啟明對新的輪作模式充滿期待。(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