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大海要漲水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7月11-13日,海河流域迎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全流域面平均雨量達78毫米,海河支流灤河發生2021年第1號洪水,徒馬河系的德惠新河超警戒水位,其他河道大多數出現明顯漲水過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下簡稱“海委”)於11日14時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並於13日14時發布洪水藍色預警。

不僅是11日這一輪降雨,今年入夏以來,華北地區降水整體偏多。據氣象水文預測,今年汛期海河流域降雨偏多2至5成,洪水發生幾率大。

地處京畿重地的海河,是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水系,滔滔的海河水,滋養華北大地的同時,又因其流域暴雨集中、河流源短流急、洪水陡漲陡落、應對時間緊迫等特點使得流域洪水突發性強、預報難、調度難。歷史上,海河流域洪水災害頻繁,造成巨大災害損失。

這是一張濱海新區一處海河彎道景觀的拼接照片。圖/新華社發

海河流域防洪安全不僅關系流域各省市經濟社會發展,更關乎首都安全、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當前正值防汛關鍵期,海河流域將如何打好今年防洪減災這場硬仗?

1 曾經,海河流域的洪水有多可怕?

海河位於華北平原東部,由漳衛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等5大支流匯合而成,由西北向東南流經三岔河口貫穿天津市區,至大沽口註入渤海,河道分布呈扇形,上大下小,尾閭不暢,流域內山區和平原幾乎直接交接。

天津海河“三岔口” 圖/新華網發

每遇大水年,上遊流入的洪水常常超過海河尾閭的宣泄能力,造成歷史上洪水災害頻繁,1917年、1939年、1963年、1996年洪水,都造成巨大災害損失。

1917年7月,海河流域發生20世紀的第一場特大洪水。因受臺風影響,7月20至28日海河流域連降大雨,其中23至28日出現大範圍暴雨,太行山、燕山迎風側均被暴雨籠罩,一般多達三日,少則集中一日,暴雨傾盆。天津市因地處海河入海口,“為眾水所歸,幾有陸沈之慨”,災情十分嚴重。

據《申報》記載:查水之始至也系在夜半,頃刻之間平地水深數尺,居民或睡夢未覺,或病體難支,或值產婦臨盆,或將嬰兒遺落,老者艱於步履,壯者戀其財產,致被淹斃者實已有二三百人,而其逃生者亦皆不及著衣,率以被褥蔽體,衣履完全者甚屬有限。

當時北洋政府文件記載“直隸水災之巨為今年所未有……永定、北運及各縣河流同時漫決,致近河十數縣盡成澤國,淹斃人口無算。”

為解決水災後的河流治理問題,北洋政府於1918年3月20日在天津成立順直水利委員會,這是海河流域最早的流域治水機構。順直水利委員會成立後,聯合部分河流治理方面的專業人員,對順直地區河流的測量工作、工程實施和水利規劃進行大力推進,編制的《順直河道治本計劃報告》首次將海河流域的各大河流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被視為規範治理海河流域的開端。

1939年海河流域再次發生洪災。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挖開了海河流域沿岸182處河堤,用決堤放水來打擊削弱我國抗日武裝力量。8月,華北地區暴雨普降,海河流域多處河道水勢暴漲,20日陳塘莊大撚決堤,海河以南洪水泛濫,次日洪水進入了天津市區,隨後天津市區80%的地區被洪水淹掉。

這次洪水導致天津市被浸泡一個半月,交通和工商業陷入癱瘓狀態,56萬天津及其周邊居民成為災民。

史料記載,面對洪水人們駕船避難,天津街道上到處都是船只來往,大量的房屋由於浸泡而倒塌,許多人露宿街頭,落水和觸電而死的人不計其數。洪水導致物資緊缺,普通老百姓只能吃樹皮充饑。大災以後有大疫。洪水退散後,天津市到處是臭氣熏天的汙水,傳染病四處擴散,食物被汙染,許多人生病中毒,橫屍街頭,10余萬難民經歷了地獄一般的劫難,數萬名受災同胞死於非命。

2 “一定要根治海河”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洪澇災害頻發、治理困難的海河流域水利建設進入飛速發展時代。

1948年10月,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在河北平山縣宣布華北水利委員會成立,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將“國民黨政府華北水利工程總局”更名為“華北水利工程局”,歸華北水利委員會領導,1949年2月,華北水利委員會遷往北京,同年10月撤銷。

新中國成立至1980年,海河流域未設立單獨的流域治水機構,而是在水利部(1958-1979年與電力工業部合並為水利水電部)直接領導下,各省水利部門負責所轄河流治理,這一時期,海河流域的水利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初,海河流域整修了大量堤防,並開始興建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1957年,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編制完成了《海河流域規劃(草案)》,對海河流域的治理工作進行了統籌規劃。

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海河流域分別在上遊修建了密雲、崗南、黃壁莊、於橋、嶽城等21座大型水庫、45座中型水庫、上千座小型水庫和一批大型引黃灌區,這些水利工程對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深遠。

1954年5月13日,中國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庫——官廳水庫在北京與河北交界處建成。這是官廳水庫全景。圖/新華社發

在經濟困難、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黨和政府發動群眾興修水利,對已有河道堤防進行整修、加固,增強防洪抗洪能力,但海河水患威脅仍未根除。

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中南部地區連降大暴雨,引起海河上遊洪水暴發,奔騰下泄,並與平原積水交匯,直逼天津,形成海河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水。

從8月10日開始,天津各系統職工群眾和解放軍駐津部隊組成的抗洪大軍相繼開赴獨流減河、子牙河、南運河、北運河和金鐘河岸邊,投入搶修堤墊的戰鬥。

據記載,在兩次洪峰過程中,天津全市參加抗洪鬥爭的黨員幹部群眾近百萬,其中50萬人開赴抗洪前線,守衛著長達300公裏的堤防。由於水勢極大,經過50多天驚心動魄的抗洪搶險鬥爭,天津人民最終戰勝這場特大洪水。

雖然抗洪鬥爭最終取得勝利,但這場特大洪澇災害使海河流域的省市地區遭受巨大損失,也給國家增加很大負擔。

海河流域水患災害引起黨中央高度重視,抗洪搶險取得勝利後不久,1963年11月17日,毛澤東為河北省在天津舉行的抗洪鬥爭展覽親筆題詞“一定要根治海河”,黨中央、國務院對海河等水系全面治理作出部署,列入國民經濟建設長期計劃。

1963年11月17日,毛主席題詞“一定要根治海河”。圖/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1963年11月17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從此,全面治理海河的工程開始。這是河北滄州地區的治河民工,正在緊張地開挖運河道。圖/新華社發

196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揮部正式成立,山東省和天津市也先後設立了根治海河指揮部。此後15年間,海河流域掀起了海河流域治理史上最大規模的治理熱潮,先後開挖疏浚骨幹河道50余條,修築堤防3000多公裏,新建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庫,基本解決了海河流域的水患問題。

圖為1973年,流經天津市的海河景觀。圖/新華社發

3 海委40年,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立

1980年4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在天津正式成立,打破了因行政區劃給河流治理造成的隔閡局面,科學協調解決行政區劃造成的問題,推動了海河流域治水事業持續穩步發展,海河流域水利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轉變,開啟了流域治理開發與管理保護的新紀元。

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1998年長江、松花江大水後,海河流域掀起了以除險加固、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為重點的新一輪防洪建設高潮。流域內新建永定河滯洪水庫、衛河盤石頭水庫等大型水庫8座,官廳、冊田、大黑汀、嶽城等大中型水庫全部得到除險加固,海河幹流治理、漳河整治、漳衛新河治理、衛運河治理、衛河清淤和擴大治理、永定新河清淤復堤全面完成,並多次對海河口和獨流減河開展清淤工程,保障河道防洪、排澇等功能的正常發揮。

2021年7月8日拍攝的河北省懷來縣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景色。圖/新華社發

海委成立40多年來,海河流域水利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形成了“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滯”的防洪減災體系,初步建立了由1854座水庫、128座大中型水閘、9000余公裏主要河道堤防、28處蓄滯洪區、8個主要入海河口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

與此同時,海河流域形成了以洪水預警預報、洪水防禦調度方案體系、蓄滯洪區管理運用等為主要內容的防洪非工程體系,流域防洪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進入新時代,為切實保障首都發展新兩翼的水安全,海委完成了河北雄安新區防洪規劃編制,雄安新區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北京城市副中心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相繼啟動。如今,海河流域北系各河、南系各河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永定河下遊防洪標準可達100年一遇,北京、天津兩大城市均已達到200年一遇防洪標準。

“十四五”時期,海委還將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結構布局調整的要求和流域下墊面、水文變化的實際,加快“15﹢6”骨幹河道河口治理、推進“10﹢8”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完善“5﹢N”城市防洪排澇體系,進一步加強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以更多手段、更足信心,打贏防汛抗洪這場硬仗。

4 緊繃防汛之弦,時刻準備迎戰強風暴雨

海河流域防汛任務復雜艱巨,首都北京安全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地處大清河南支各河下遊,天津市也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流域防洪壓力大、責任重。

如火如荼建設的雄安新區圖/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淩峰 攝

據預測今年汛期海河流域降雨偏多2-5成,特別是入汛以來已連續發生多次強降雨過程,防汛形勢嚴峻。眼下,海河流域已正式進入主汛期,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70多年沈澱的海河防洪治水體系,又將如何做好防洪減災工作呢?

7月3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北京和雄安新區防洪安全保障重點工作,強調要全力做好北京和雄安新區防洪安全保障工作,從最不利情況出發,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壓緊壓實防汛責任,落細落實防範措施,確保北京和雄安新區防洪絕對安全,按照流域單元、超前準備、系統安排、固守底線的原則,做細做足做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項措施,將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在洪水發生之前。

7月8日、9日,海委連續開會,全面安排汛期各項防範應對工作、進行防汛會商部署強降雨防範工作,強調充分發揮防洪體系作用,最大限度降低洪水災害影響,為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7月11-13日海河流域強降雨,全流域面平均雨量達78毫米,海河支流灤河發生編號洪水,12日8時至13日8時,灤河大黑汀水庫(位於潘家口水庫下遊)壩址以上流域平均降雨量111毫米,最大點降雨量184.4毫米(胡家店站),潘家口水庫水位上漲1.29米,大黑汀水庫水位上漲1.57米。

期間,海委黨組書記、主任王文生多次主持召開緊急會商,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並與海河防總總指揮、河北省省長許勤多次以視頻方式連線,緊盯雨情水情工情,研判部署強降雨應對工作,有力保障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成功應對了本輪強降雨過程。目前,灤河水勢總體平穩,海委已解除應急響應。

在此前,海委對做好京津冀地區防汛備汛工作已進行了多次部署,組織對流域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等進行了再次梳理,深度掌握防洪工程現狀,挖掘防洪潛力,督促薄弱環節制定應急搶護措施,為實現優化調度、最大限度發揮工程體系作用奠定了基礎。

海河耳閘船閘圖/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淩峰 攝

5月8日,海河防總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分析研判全流域防汛抗旱形勢,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6月16日,海委部署水旱災害防禦工作,安排各項防汛工作重點;6月17日,向流域各省市防指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壓實防汛責任;6月22日,全面落實李國英部長在海河流域防汛檢查時的指示要求,部署做好京津冀地區防汛備汛工作。

海委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判首都北京和雄安新區防汛形勢,全面梳理永定河、北三河、大清河等河系防洪調度,安排部署各級洪水應對措施,組織編制了《雄安新區2021年防汛水文應急測報預案》《2021年雄安新區起步區安全度汛方案》。

海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雄安新區起步區南拒馬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已完工驗收,新安北堤(一期)防洪治理工程碼頭段基本完成;白溝引河右堤、萍河左堤完成生態防洪堤施工,具備20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新安北堤一期剩余段堤防已填築至200年一遇洪水水位以上,具備相應防洪能力,滿足新區防洪要求。

5 多水源調度,生態修復美景重現

因為流域內特殊的地形地貌,洪澇災害易發多發的海河流域多數時候又因為降水時空分布嚴重不均,不少地區又飽受缺水幹旱之苦。

海河流域現人均水資源量不足24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的12%,是七大流域中人均水資源量最少的流域,且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高。長期以來,海河流域以僅占全國1.3%的水資源總量,承載著全國8%的耕地、1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人地水”不平衡的矛盾非常突出,流域一度面臨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經濟社會發展大量擠占生態環境用水,地下水超采嚴重,重要水源地、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汙染等問題。

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指導下,海委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儲備,穩定投資規模,為該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水安全支撐與保障,如今的海河流域水資源極度緊張情勢得到緩解、部分河湖生態得到改善和支撐社會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華北明珠”白洋澱 圖/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淩峰 攝

盛夏時節,河北省正定縣南城門外的子龍大橋下,滹沱河水潺潺流過,著名的“滹沱印記”親水區就建於此。周末或節假日,周邊市民紛紛驅車前來,戲水、劃船與美景親密接觸,高峰時每天的人流量能達到數萬人,水清岸綠的“滹沱印記”也成為當地著名的網紅打卡地。

不過,這裏並不一直如此。2007年前的幾十年裏,被稱為石家莊母親河的滹沱河常年斷流,河床裸露、垃圾成堆,私自采砂挖土時有出現。水量豐沛、河暢水清的美景更是只是縣誌上的記載。

臟亂差變成網紅打卡地,得益於近年來,石家莊市啟動的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和南水北調生態供水。6月7日,水利部、河北省政府聯合啟動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澱)生態補水,截至6月17日8時補水全線貫通,累計補水0.83億立方米,實現水流貫通目標河長467公裏。

2021年6月20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滹沱河畔景色。圖/新華社發

作為海河重要支流的滹沱河的變化只是近年來海河流域生態治水新成就的一個縮影。汩汩清流湧入下遊河道,近年多數時間斷流或幹涸的子牙新河、趙王新河、大清河實現全線復流。

水系暢通,帶來的是質的飛躍。2020年,華北淺層地下水水位較上年總體回升0.23米。跨區域生態補水顯現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多輪補水,讓華北腹地生機盎然,逐步復蘇的河湖生態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強勁動能,為進一步推進華北河湖生態修復提供了成功經驗。

盛世治水之下,豐沛的降水給防洪減災帶來壓力的同時,也為華北地區走出一條多水源統籌,多水系連通的生態修復協同之路提供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今年以來,抓住主汛期前騰庫容的有利時機,利用丹江口水庫、白洋澱、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安格莊水庫、旺隆水庫的下泄水量,通過科學調度,推進生態補水向滹沱河、白洋澱下遊河湖延伸,促進河湖生態系統恢復,這是水利部經過科學謀劃,打的一個漂亮的時間差。

根據《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澱)生態補水方案》,此次補水統籌考慮防洪安全與河湖生態補水需求,統籌引江水、水庫水等多水源調度,發揮南水北調工程輸配水功能,通過實現多條河湖貫通,推動地下水回補和河湖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

據統計,2020年各方向河北省補水量分別為:南水北調中線17.51億立方米,引黃7.4億立方米,引灤0.67億立方米,當地水庫11.26億立方米,雨洪水等非常規水源13.65億立方米。這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成為補水的骨幹力量,多源保障是重要一環。在華北生態補水的實踐中,城鎮雨洪水等非常規水源的收集利用,成為補水水源的重要部分。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財經國家周刊 吳麗華 梁似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