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跑了一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唐元和元年,寂夜無聲,燭影搖曳,34歲的白居易落寞地坐在書桌前,悵然淚下。

此刻,白居易想起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再想想自己和湘靈,又想起母親,百感交集。所有的情感從筆下傾瀉而出,白居易一口氣寫就千古絕唱《長恨歌》。

“詩言誌,歌詠言”,詩中的“恨”,不僅僅有唐玄宗和楊玉環“愛而不得”的恨,還有白居易自己“愛而不得”的恨。

就因為這個“恨”,牽扯出白居易與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癡纏”的一生。

這兩個女人是誰?這個男人又是誰?白居易“恨”的又是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祖父是縣令,父親是參軍,一家人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衣食無憂。

不知何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在41歲才娶了年僅15歲的母親。

巨大的年齡差讓白居易的母親在婚後痛苦不堪,她在家中總是獨自垂淚,性格變得孤僻起來。

生下了白居易後,因父親常年在外做官,母親帶著白居易和祖父母住在一起。

父母本來感情就淡薄,又加上兩地分居,白居易的母親變得更加偏執、抑郁。

沒多久,河南發生了戰亂,民不聊生,一家人整天提心吊膽,生怕亂軍來到自己家裏。

更不幸的是,白居易的祖父在白居易兩歲時不幸去世,祖母在悲痛之下也撒手人寰。

生活的忐忑和動蕩讓原本就偏執的母親,變得更加神經質。

在生活中找不到一絲絲幸福和安慰的母親,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白居易身上,一心想讓兒子出人頭地。

從白居易會說話開始,母親便日日守在書房裏,時刻監督白居易背書練字寫文章,白居易稍有懈怠,便會受到母親的責罰打罵。

在母親的嚴加管教下,小小的白居易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成績好。

殊不知父母畸形的婚姻關系和母親的嚴厲暴躁,像一道無形的枷鎖,給白居易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也為以後不幸的母子關系,埋下了隱患。

直到白居易9歲時,為了躲避戰亂,母親才帶著白居易到了父親任職的地方,一家人將家安在了徐州符離。

也許是居住環境的變化,也許是和父親朝夕相處,母親的臉慢慢變得沒有那麼陰沈了。

待白居易漸漸長大,功課之余,母親也開始允許白居易適當外出遊玩。

現在,白居易有了自己的朋友,還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成名作《古原草送別》。

11歲時,白居易偶然遇見了鄰家小姑娘,7歲的湘靈。兩人都沒有想到,這一見就此開始了兩人長達一生的“癡戀”。

一開始白居易只是覺得湘靈長得乖巧好看,湘靈也只是覺得眼前的小哥哥很面善,兩人時常一起徜徉於符離的湖光山水間,看流雲、觀飛鳥、捉遊魚、採野菊。

或者呆在屋子裏,一個讀書寫字,一個繡花紡線。

湘靈天生有一副好嗓子,當湘靈唱歌時,白居易就在一旁為她彈琴助興。

歌聲婉轉間,二人漸漸長大。

不知不覺白居易和湘靈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當母親猛然間發現時,白居易早已無可救藥地愛上了湘靈。

母親自然不同意白居易和湘靈在一起,她在白居易的身上傾註了太多的心血和期待,怎麼能容忍自己的兒子娶一個平民女子為妻?

也許是因為想擺脫母親的控制,也許是想緊緊抓住這世間難得的溫暖,母親越是阻撓,白居易越是愛得無法自拔,兩人常常私下相會,互訴衷腸。

那是唐朝,兩情相悅終究不能違抗父母之命。沒有母親的點頭,湘靈就無法進入白家。

就在白居易與母親默默抗爭的時候,白居易的父親不幸去世了。

雖然母親和父親沒有什麼感情,但失去了家庭支柱,家中的日子變得更加艱難,母親經常會毫無來由地暴躁發怒。

白居易作為家中的長子,為了安撫母親,也為了讓湘靈獲得母親的認可,從父親去世的悲痛中回過神來後,他開始沒日沒夜地埋頭苦讀。

29歲時,白居易終於考取了進士,他激動地跑回家,將好消息報告給母親,母親大喜。

白居易又興奮地來到湘靈家,他請求湘靈和自己一起去求母親,同意他們的婚事。

湘靈心裏劃過一絲不安,多年來白居易母親的冷言冷語,已經將湘靈的心傷得七零八落,但看著心中的摯愛,湘靈還是義無反顧地和白居易一起,跪在了白居易母親的面前。

也許是母親這輩子都沒有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她也不相信愛情,多年來一直鐵石心腸的母親,又怎麼會輕易同意?

白居易的母親冷眼看著兒子和湘靈,冷冷地丟下一句:“你以前配不上我兒子,現在更配不上了,想進白家門,除非我死了!”

沒想到自己和湘靈苦苦相求,母親還如此絕情,白居易心裏湧起深深的絕望。

好在,湘靈告訴他:“沒關系,總有一天你母親會同意的,我等你!”湘靈不知,這一等,就是一輩子。

沒多久,白居易來到長安,尋求一官半職。

臨走前,湘靈以一面銅鏡和一雙自己做的繡花的鞋子相贈。多年以後,白居易看著這些物件,依然淚如雨下。

得不到心中摯愛,白居易發誓終生不娶。

時間一晃,白居易已經到了34歲,依然單身,湘靈也依然單身。這一年白居易升任了校書郎,開始在官場嶄露頭角。

一日,白居易和朋友一起遊覽長安郊外的仙遊寺,據說那是當年楊玉環去世的地方。

白居易有感於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又想起自己和湘靈,為什麼兩個相愛的人不能相守?

不覺悲從中來,憤恨不已。

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悲劇,本是任性的兩人自釀的苦果,可在白居易的筆下,卻表現出對兩人無限的同情。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既然沒了湘靈,也不打算娶妻了,白居易開始瘋狂狎妓。

他不再專情,而開始多情,處處留情。

母親見白居易如此,更是痛苦不堪。她不明白,自己一手辛辛苦苦培養長大的兒子,怎麼會變得這樣放浪形骸,舉止荒唐。

更可氣的是,白居易認識了元稹,而且和元稹出雙入對、形影不離。知道的以為他們是朋友,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一對戀人。

白居易的母親忍無可忍,她拿著刀,以死威脅兒子:“你若再不娶妻,我就死在你面前。”

父親已經去世,若母親因為自己離世,自己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何況,近年來,因為有美女在側,又有好基友元稹,白居易對湘靈的感情已經不如當初那麼強烈。

白居易便娶了同僚楊虞卿的從妹為妻。

但是,娶妻歸娶妻,美女和元稹依然一個都不少。

白居易31歲時與24歲的元稹相識,兩人同為校書郎。

如果說湘靈是白居易的“白月光”,那麼元稹就是湘靈的化身,只是,這個化身是個男性。

白居易和元稹誌趣相投,一見如故,因為元稹是男子,白居易可以肆無忌憚地與他朝夕相對,促膝長談,好朋友嘛!

兩人時常騎馬、飲酒、賞月、吟詩……在元稹身上,白居易似乎找到了和湘靈在一起時,那種兩小無猜的感覺。

遇見元稹後的白居易,不再整日沈迷於對湘靈的思念之中,而是與元稹形影不離。

也難怪白居易的母親會憂心不已。

白居易34歲時,居然和元稹一起,躲進了華陽觀研究科舉。兩人成天一起寫文章,然後互相批改,共同進步,像兩個同體人,同吃同住同寢。

一日,白居易整理舊物時,翻出了一面銅鏡,那是湘靈送給自己的定情信物。

白居易將銅鏡拿在手裏,想起與湘靈的種種,再看看鏡中的自己,無限的落寞與惆悵。

後來,元稹母親去世,元稹在家守孝三年,因沒有收入,窮困潦倒,白居易便時常送錢送物。

沒多久元稹被貶了官,雖然分開了,但兩人依然鴻雁傳書,情詩不斷。

白居易39歲時,母親已經近乎瘋癲。兒子雖然娶妻,但每日丟下妻子,在花街柳巷留戀,又整日與元稹廝混,對自己幾乎不聞不問。

作為母親,她心中是落寞的,她還是豆蔻少女時便出嫁,沒有得到任何愛憐,唯有兒子是她的唯一,但是,如今兒子已經不再是他的兒子了。

他恨她,他說“此恨綿綿無絕期”,他用自己的叛逆懲罰她。

白居易曾為自己的院子寫詩,名為《賞花》《新井》,後來,白居易的母親在庭院中賞花時,不慎落入井中去世,這也許就是一種宿命。

這時輪到白居易守孝三年了,此時,換元稹給白居易送錢送物了。

母親去世後,白居易也被貶了,元稹聽聞,“垂死病中驚坐起”,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白居易被貶後,曾在路上遇到過四處漂泊的湘靈父女。湘靈依然單身,但白居易的身邊已經站著他的妻子了。

舊人相逢,白居易依然說“我梳白發添新恨”,看來,雖然母親已經去世,但白居易依然不肯原諒自己的母親。

晚年的白居易實在舍不下與湘靈的感情,他曾去符離尋找過湘靈,但物是人非,白居易遍尋不見。

一晚,白居易夢見了湘靈,白居易問:“自從分別後我就苦苦地修道,還以為心已經死了,對你的思念也都消磨完了,但你為什麼又到我的夢中來了呢?”

他的心裏,其實從未放下過。

白居易68歲時,夢見了去世多年的元稹,他說:“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雖然陰陽兩隔,但白居易始終覺得與元稹“泉下”、“人間”,心有靈犀。

母親、湘靈和元稹,這三個人始終纏繞著白居易,他們在白居易的心中,從未放下。

有些事,發生了,就註定不會磨滅;有些人,來過了,就是刻骨銘心。

參考資料:

1:崇文書局:《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作者:閔澤平

2:作家出版社:《人間要好詩—白居易傳》 作者:趙瑜

3:《新唐書白居易傳》

4:《唐才子傳》

.END.

文|雪清檸

往期精彩文章回顧:

明朝戰神:打仗是業余,教書是搞副業,主業是做聖人

曾國藩孫子公開李秀成供詞真跡,100年前真相暴露:忠王還是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