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老太太拉屎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21年1月14日,娟子(左)餵曹老太太吃柿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尹平平攝

↑2020年3月,娟子(右)先把自己吊上康復設備,試驗如何能讓老人在訓練的同時少受罪。受訪者供圖

↑為了讓老人能隨時看到自己,娟子(左)調過頭睡覺。為了及時得知老人起夜的情況,娟子在自己和老人的床之間綁了兩個鈴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尹平平攝

↑娟子(右)陪曹老太太看家人給老人制作的回憶錄,幫她進行思維訓練。受訪者供圖

↑娟子的日記節選。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尹平平攝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記者尹平平)2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養老護工娟子的“野心”》的報道。

娟子三天沒挨打了,心裏有點發慌。

“您這是怎麼了?怎麼不打人了,別又有什麼不對勁吧。”給曹老太太穿衣服時,娟子衝她嘀咕。

正說著,曹老太太狠狠擰了一把娟子的臉。娟子措手不及,哎呦叫了一聲,擡頭瞅老太太,老太太衝她一揚下巴,笑了。娟子也笑了:“又打人了,說明沒事。”

娟子叫黃四娟,是一名從事養老護理的家政服務人員。娟子已經記不清,曹老太太是她照顧的第幾位老人了,只說是最難照顧的一位。

今年90歲的曹老太太,去年1月11日突然重病,從此進入了意識不清的狀態。病因主要是衰老導致的小腦萎縮、積水等,雖然緊急手術,但已不可能再恢復如初。曹老太太術後徹底失能,雖有6個兒女輪番上陣,但終於還是扛不住,需請專門的護理人員幫忙照顧,娟子因此來到她家。一年來,在娟子和家人的合力悉心照料下,曹老太太從徹底癱瘓在床,到可以獨立進食、如廁,在陪伴下短暫行走。

去年底,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發展養老服務聯合體,支持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況在居家、社區、機構間接續養老。

陪曹老太太看電視時得知這些,娟子的“野心”大了起來,她不再只是單純地想幫曹老太太坐起來、站起來、走起來,而是開始琢磨怎樣幫助更多失能老人和面臨養老壓力的家庭。

(小標題)也曾想放棄

上午和煦的陽光照進屋子,曹老太太窩坐在藤椅上,邊看電視邊瞇瞪。有時突然睜眼問:“這是誰的家?”環顧四周感慨:“這屋挺大!”接著又兩眼放空,嗡嗡念叨當年的往事,思緒進入自己的世界。

娟子感慨,別看老太太現在像一只在安靜曬太陽的大貓咪,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她更像一只隨時處於攻擊狀態的小刺猬:打人,抓擰掐,急了還咬人。娟子的肩膀都被咬破了。

盡管如此,娟子仍然更心疼老太太,而不是她自己。娟子說,老太太剛出院時,渾身沒有一點力氣,但卻必須要做復健訓練,被康復設備五花大綁著從床上吊起來,訓練她挪步。老太太又害怕又痛苦,誤以為是要傷害她,呻吟、嘶叫,誰碰她一下,她就狠狠打過去,家裏每個人身上都被她弄出了傷。

“她是因為不舒服,才這麼暴躁。雖然她不會說,但是我看到她向我投來求助的眼神,真是心都要碎了。”娟子甚至求家人和醫生,“能不能別再折磨她了,她不能自己吃,我餵她!她不能自己走,我推她!”

“狠心”訓練了幾個月,曹老太太果然見好,能自己走幾步了。有一天,娟子去上廁所的空當,沒看住,老太太一屁股摔在地上。“我心都涼了,感覺天塌了一樣。”娟子自責,直接向曹老太太的兒子請辭。好在老人並無大礙,家人極力勸阻,娟子才復又留下。

“說實話,這些年照顧老人,難得有我主動想放棄的時候。”娟子告訴記者,她曾遇到過失智老人,不僅在床上大便,還跑到廚房拿來勺子,挖起大便亂揮,甚至戳到娟子臉上,“那時我也沒覺得怎麼樣。老人腦子不清楚了,他們不是故意要這樣為難我,我不怪他們。”

唯有當她窮盡全力照顧,仍難幫老人擺脫痛苦時,娟子會因承受極大的壓力而堅持不住。曾有一位老人,娟子精心護理了五個多月,和老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誼。老人最終不敵病魔撒手人寰時,娟子很難接受,下決心改行,再不護理老人了!

“不是說有多累,是我受不了一再眼瞅著老人一步一步衰弱下去,走向死亡。”娟子對記者說。

在那之後,娟子去幫人帶了一段時間孩子,照顧兩歲左右的雙胞胎。天天陪著孩子們玩鬧,娟子說那是她近年來感到最快樂最有朝氣的時光。可碰上有人求娟子幫忙護理老人,娟子耳根軟,又忍不住重操舊業。

照顧孩子不僅相對輕松,而且掙的錢比護理老人要多,娟子卻選擇後者,令人不解。“說實話,孩子誰帶都行,有的是人願意幹,不缺我這麼一個。但是願意護理老人的家政服務人員太少了,我有經驗、有技術,有人需要我,我覺得我必須得去。”

(小標題)最暖心的話

有對老夫婦,子女在國外,老頭重病癱瘓在床,老太太請娟子來家幫忙照顧。老人身材高大,體重將近兩百斤,娟子只有一米五幾,也想方設法幫他一兩個小時翻一次身,細心照料他的飲食起居。幾個月後,老人終於還是走了,娟子又幫著老太太料理後事。

一天她正在廚房裏忙活,突然衝進來個男的,問:“您是娟子嗎?”

“是啊。”娟子被問得莫名其妙。

那男人衝她深深鞠了個躬。“謝謝您替我幫忙照顧爸爸!”原來,這是老人的兒子,從美國趕回來奔喪,進門第一件事,就是來向娟子道謝,“聽我媽說了,因為您的照顧,讓爸爸走前那段時間,沒受那麼大罪……”

娟子淚如雨下。

這段經歷,是娟子最愛跟人念叨的。“這是最讓我暖心的話,也讓我真正感覺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我不是醫生,沒法用醫術幫老人延長生命,但是我能通過自己的護理,讓老人少受罪,走得有尊嚴。”

從事家政服務行業,進家入戶,不僅要照顧老人、孩子,還要與形形色色的家人們打交道,免不了有摩擦、受委屈,娟子也一樣。她曾被人誣陷偷東西,在去年疫情最嚴重時,還被掃地出門。

娟子在北京沒有家,她一直把上門服務的人家當成家,也渴望對方能把自己當成家人。她曾去照顧的一位失智老人也姓黃,家人把娟子帶到老人屋裏,跟老人說:“這是娟子,四娟,咱們家的老四。小時候走散了,現在找回來了。這麼多年沒見,她可想您了,所以來陪您。”

“人家沒把我當外人,這樣尊重我;我也要盡心盡力,把老人當家人。”娟子照顧老人時,都隨家裏的子女一樣稱呼老人,而不是生分地喊他們“叔叔阿姨”。雖然自己家的長輩都在老家,但娟子卻因此在北京有了很多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

(小標題)娟子的“野心”

娟子護理過的老人雖然數不清,但是最棘手的還要數曹老太太,因她不僅失能失智,而且狂躁,打人罵人。娟子要求自己比以往更精心。

通過仔細觀察,她發現老人雖然看似糊塗,但很多反應也不完全是無意識行為。比如她發現,曹老太太以前打人是為了表達反抗,現在打人其實是愛撫,只不過控制不住輕重。“打人說明她對外界刺激有反應,是好事。要是她有幾天不打人了,反而要註意。”

再比如曹老太太之前夜裏總是想起床,娟子發現她其實是因為害怕,總想看看屋裏有沒有人陪伴。娟子因此調過頭來睡覺,讓曹老太太不用起身,就能看見自己。果然曹老太太起夜的次數明顯減少。

“雖然老人有點糊塗了,同樣的話,要重復幾十上百遍,但是你不能不理她,也不能糊弄她。”娟子對記者解釋,“她也許分不清你是誰,但是她能分清你是不是真正地關愛她。老人感受到自己被愛、被關心,心情才會好,身體也就不那麼難受了。”

娟子知道老人愛追憶往昔,甚至經常陷入回憶當中,分不清眼前的是過去還是現在。為了讓老人高興,娟子積極和家人了解老人昔日最輝煌的時刻。她會佯裝大驚小怪地跟曹老太太說:“聽說您是三八紅旗手?槍法準得很!”曹老太太立刻笑著用手比成槍,嘴裏喊著“biubiu”。

自從發現曹老太太的護理棘手,娟子就開始寫日記,把當天發生的事、老太太的變化和自己的護理經驗都寫下來。她想把這些經驗積累下來:“只要我能把曹奶奶照顧好,我就可以又上一個臺階,同時照顧好幾位老人,或者專職照顧其他情況復雜的老人。”

2016年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4063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3%。今年1月2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養老護理員“榜上有名”。

“通過我媽媽的情況,我們感覺單靠家庭和子女,常態化照顧失能老人簡直不可能,更何況我們的下一代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曹老太太的兒子對記者說,“我們需要娟子這樣的專業護理人員,也希望社會能提供保障機制,滿足未來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需求。”

“無論居家養老還是社區養老,肯定都需要大量的養老護理人員,也就是要有很多個娟子才行。我一個娟子,就能前前後後照顧幾十個老人;如果我能通過自己的經驗,復制出更多的娟子,就能照顧更多的老人!”娟子的日記寫得更認真了。

有幾位陜西老鄉也和娟子一樣在北京從事養老護理工作。逢年過節回老家,他們從不和鄉鄰說自己在北京具體做什麼,認為這是伺候人的活兒,端屎端尿、又臟又臭,說出去沒面子。

娟子向來大大方方地跟人講自己在北京的工作。“我沒偷沒搶,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有什麼丟人的?我不覺得我是在伺候人,我覺得我是在幫助那些家庭:幫老人減輕痛苦;幫老人的子女解脫出來,幹好他們的工作,過好他們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