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孕婦夢到被人頭上一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萬萬沒有想到,我因為三毛而追上了一檔綜藝。

不是那個小孩,也不是那位作家。

而是加班熬夜的打工人頭頂僅剩的三根頭發。

這話還得從一條綜藝視頻說起。

某天我看到一段喜劇小品,名字叫《三毛保衛戰》。

本來以為是個嚴肅題材,誰想到這裏保衛的,竟然是頭頂的三根毛。

視頻講的是一名社畜在經歷加班熬夜、熊孩子薅頭發等等辛酸之後,頭上僅剩下三根頭發。

三根頭發想盡辦法自保,但還是在一陣大風之後,斷了一根。

在頭發們最後發出“做毛不易”的吶喊時,我摸著自己的發際線,徹底蚌埠住了。

這個《三毛保衛戰》,出自愛奇藝和米未制作的一檔喜劇綜藝節目,叫《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以下簡稱《喜劇大賽》)。

追完了才發現,這部綜藝真是上頭啊!

說實話,看到“喜劇大賽”這個名字,心裏多少有點慌。

這年頭各種打著喜劇名號的綜藝節目,要麼直接撲街,要麼曇花一現。

君不見《歡樂喜劇人》最新一期評分都跌到3.4了。

喜劇綜藝這玩意兒,可以說誰整誰迷糊。

不過好在《喜劇大賽》有一點值得期待,那就是發起策劃人:馬東。

之前米未聯合愛奇藝推出的《奇葩說》和《樂隊的夏天》都火爆一時。

似乎馬東這個人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什麼東西到他手裏仿佛都能拔高很多。

而在認真看完《喜劇大賽》第一輪競演,我不得不感慨,馬東的眼光真是可靠啊!

《喜劇大賽》有兩個特別新奇的地方。

一個是參演的演員既不是成名已久,也不是草根,而是處於行業腰部的演員。

他們之中有很多寶藏演員,只缺一個展示的機會。

(*蔣龍,《逐夢演藝圈》腰部演員)

再一個就是《喜劇大賽》主打一個很別致的喜劇種類,叫sketch show,也就是素描喜劇。

Sketch是英美的一種喜劇形式,在國內發展不算久。

線上的sketch視頻,形式上很像《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這種類型劇,也就是一個個簡短的段子。

線下的sketch表演和小品很像,只不過sketch場景簡單內容簡潔,像是在和觀眾玩一場小遊戲。

sketch的特點就是短平快、穩準狠。只要抓住一個笑點猛攻,把人逗樂就行。

比如上周節目裏的作品《時間都去哪兒了》,通篇就圍繞這一個笑點:人越是時間緊迫就越是想刷手機。

一個手機上癮的青年,要在兩小時內交稿。

可每當主角準備工作時,手機上社交軟件就會發來推送。

主角在極度的掙紮後,先後被微信的小紅點、微博的大瓜和抖音洗腦的BGM征服,決定就刷五分鐘。

有過經歷的都懂,所謂的“只刷五分鐘”,都是起步半小時。

這個作品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同樣患手機拖延癥的病友,肯定會對這種“只刷五分鐘,過去半小時”的病況深有感觸。

而這就很能體現sketch的結構,圍繞一個笑點反復折騰,簡潔明了,不整別的幺蛾子。

很多人對喜劇的印象一直還停留在相聲小品脫口秀,而且脫口秀在很多人眼裏就是單口相聲。

所以Sketch的出現已經讓很多人眼前一亮,不過更亮眼的是,演員們並沒有被形式所束縛住。

選手們在把握住“短平快”節奏的同時,還帶來了音樂劇、漫才、默劇、小醜劇、獨角戲等等形式。

比如漫才,原本是日本的喜劇形式,類似於相聲。

不同的是,漫才演員不分捧逗,而是一個負責裝瘋賣傻,另一位負責吐槽。基本上每句話都是一個包袱。

然而漫才也因為節奏太快、信息密度太大,在國內一直水土不服。

強如李誕和王建國這樣的脫口秀演員,在嘗試一次漫才之後也徹底放棄了。

直到《脫口秀大賽》第四季中,肉食動物組合漫才表演的成功,才把這種喜劇形式帶到大家的視野。

而在《喜劇大賽》第一期競演中,就出了三個漫才作品。

尤其是胖達人組合帶來的《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一出場我就直呼“地道”。

故事發生在一輛大巴車上。藍衣服小哥的鄰座,是一個腦子有點問題的乘客,非說自己是藍衣小哥失散多年的雙胞胎兄弟。

面對這麼無厘頭的事情,藍衣服小哥開始瘋狂吐槽,所有的笑點都在兩人的一言一語中。

不過人的笑點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看不懂漫才的笑點在哪裏,有些人覺得默劇沒意思,也有人覺得小醜戲演的又臭又長。

不過沒關系,這裏的喜劇種類夠多,能讓大家蘿蔔白菜各愛所愛。

除了形式新穎以外,最感謝這檔綜藝的,就是喜劇終於不再尷尬了。

拜一些無腦煽情的小品所致,“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已經成為了爛大街的戲讖。

各大喜劇綜藝裏的喜劇作品,好像不拔高不煽情,就沒辦法演。

沒想到《喜劇大賽》是一股清流啊。

這些演員搞笑不靠強行誤會,動作不用一驚一乍,煽動情緒也不再比誰嗓門大。

看慣了誇張式表演,再看這種自然而然的表演,體驗到的是從毛孔沁入心脾的舒服感。

有的作品是純粹的爽劇,看著就發笑。

比如《一心不二用》這個作品裏,把“音畫不同步”這個梗,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時,全場哈哈大笑。

雖然在笑完了什麼思想體會也沒留下,但起碼看著不難受,還能讓人開心舒服。

而有感情戲的作品,大都選擇比較高級的手法表現,讓觀眾在笑中感動。

在上周作品《愛人錯過》中,男主在女友離開後真誠道歉並且追了出去。

按照以往的尿性,怎麼也得大聲呼喚真情擁抱,再配上感人的BGM賺觀眾眼淚。

但在這個作品裏,最後和解時,只用一個竊喜和傲嬌的小表情,取代了感情爆發的戲碼,讓人感動而不尷尬。

這樣的節奏實在太舒服了,我終於不用像以前那樣,一煽情就趕緊點紅叉退出視頻。

最後要誇一誇這部綜藝的編劇和演員,他們真心從觀眾的視角去創作。

他們關註的笑點,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痛點。

在第一個上場的小品《互聯網體檢》中,演員把付費超前點播、非會員限速、彈窗廣告以及直播帶貨等等問題盤點諷刺了一遍。

在愛奇藝看演員們痛罵愛奇藝,也是一大盛景。

除此外還有失戀、社恐、加班禿頭以及諷刺娛樂圈亂象等題材的作品,全都戳到心坎裏了。

而腰部演員的寶貴之處也就在於,他們對生活的痛更有體會,所以演繹得真實動人。

另外這也是少有的尊重編劇的綜藝節目。

在精彩作品演出結束後,嘉賓們會自然的采訪編劇,讓演員和編劇共享榮耀。

甚至徐崢老師在現場挖墻腳,簽下了一名寶藏編劇。

這讓我們關註到了一個好的作品幕後,還有編劇的努力。

誇了這麼多,當然還要說一說問題。

任何一部綜藝都難免有很多槽點。

比如知名演員的權重更高、比如嘉賓的職業假笑和高情商點評等等。

但這些都是小問題。

最讓人擔心的,是接下來的競演作品還能不能保持水準?

第一輪競演的24個作品,真正做到了百花齊放,題材和形式五花八門,表演也都很專業。

而且節目雅俗共賞,十幾個作品總有能戳到你笑點的。

但是這些作品大都是精心準備的,甚至有苦練兩個月的。

當這些想法創意一次被潑出去後,後續倉促的創作還能保持高水準嗎?

以往的喜劇節目都有這種現象。節目的前兩期各路人馬爭奇鬥艷,再往後迫於創作的壓力,大夥就只能攢段子拼節目。

從第二場競演的表現來看,已經隱隱有這種趨勢了。只希望選手們的素材還能撐下去,不要爛尾。

畢竟找到個既有趣又下飯的節目不容易啊。

千言萬語總有個頭。

今天就先聊到這裏。

喜歡《喜劇大賽》的夥伴別忘了點個贊,在評論裏交流討論你喜歡的作品。

我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烷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