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別人撥草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既虛無飄渺,又真實可見。

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後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之表現,然醒後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

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即遇之。

夢之神秘至此,我們的祖先亦早知之,即產生夢文化。

每個人都要做夢,夢之與人猶靈魂之與人,與之俱來,隨之而去,伴隨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腦之思維能力還在,夢就會長久不衰;夢不分貴賤、不分長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夢的內容有所不同而已。

夢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特殊而又普遍的生理現象與精神現象,是願望的達成,是人類的潛意識活動。夢文化是中國文化珍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祈夢,即求神托夢,以定吉兇。祈夢前須齋戒沐浴,步行到祈夢之地,以示篤誠。路上遇熟人詢問,應如實奉告欲去祈夢之事,不得隱瞞,否則據說就祈不到夢。到了祈夢地,須先燒香禮拜,並如實告訴神靈所求何事。然後,睡在一張專為祈夢者設的床上過夜,第二天把所夢之事請術士圓夢釋說。

石竹山,坐落在福清市石竹街,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勝鼓山”的美譽,是福建省道教名山。石竹山風光以石竹寺為中心,石竹寺有兩大特色,一是以道教為主,道釋儒三教長期共存、和睦相處;二是民間祈夢文化活動歷久不衰,九仙閣內供奉的“何氏九仙”,就是信男善女們祈夢的地方。在民間,流傳著古人石竹山祈夢的傳說故事,因此人們有事相求時,便會到九仙閣求夢,以求九仙指點。

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道院住持謝榮增介紹,相傳西漢時期,何氏九子修道成仙後在此顯聖,常以夢點化世人,此地遂成祈夢之所。徐霞客在遊記中明確記載此地為“祈夢靈異之所”.

“祈夢,要求心靜,排除雜念。好人才有好夢。祈夢解夢是對夢境的指點迷津,如何去實現,還需要自己去拼搏、去努力。”謝榮增已在石竹山道觀41年,對石竹山夢文化有深入研究。他介紹,石竹山祈夢習俗是中國傳統夢文化的組成部分。祈夢是以夢來點化世人,這實際上是一個教化的過程。傳遞著慈、善、孝、義、信等道德內涵和深刻的人生智慧,教化世人要虔誠、向善,要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付出努力。

石竹山夢文化節是全國規模最大、群眾參與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夢文化盛會之一,每年遊客30萬人之多。石竹山夢文化現已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今天,我就向大家說幾則有趣的祈夢故事吧。聽著故事,一定會對祈夢文化有更加直觀的感受。

1.“一日君”馬鐸

明永樂年間,長樂有一位13歲就考中秀才,名叫馬樂(也叫馬鐸)的人,後來在考舉人時竟九科不中。這一年又逢科考,他聽說福清石竹山九仙賜夢預測很靈驗,就備好香燭到石竹山去祈夢。

一路爬山涉水,途經宏路見魚販挑鮮帶魚叫賣,心想今日若不去祈夢,一定買些享用。

上山後,他連祈三日竟然無夢,便題詩一首:“爬山涉水來求仙,三天三夜不見仙。有朝一日能出仕,定除石竹草鞋仙!”

不料當晚,馬樂竟得一夢,夢仙君以詩誡之:“千山萬水來求仙,何念帶魚口味鮮?是汝心不誠,罵我草鞋仙。念汝一日君,不然打一鞭!”馬樂醒後百思不解,滿腹狐疑地進京趕考,竟然“狀元及第”,授“翰林修撰”。為避永樂皇帝諱,遂改名“馬鐸”。

當時適逢春季南郊祭祀,永樂皇帝染屙在床,遂命馬鐸代帝祭天,果真應了夢裏的“一日君”靈驗。

2. 竹篙撐肚

明朝隆慶六年,福清港頭人葉向高考取秀才第三名後,上石竹山求夢,他夢見進京途中搭船,被艄公的竹篙撐破肚皮落水而亡。寺裏長老告訴葉向高,要他找山下耕田老農便可解夢。下山途中,葉向高遇見一位莆田涵江來求夢的秀才,一問才知,兩人竟做了同樣的夢。

於是兩人一起下山找老農解夢,莆田秀才走在前,遇到老農的時候,語氣傲慢的問道:餵,耕田的老頭,仙君夢我搭船時,被竹竿撐破肚皮,請你解夢。老農氣其無理,便答:那你必死無疑。而葉向高深知老農辛苦,便脫衣下田,為老農耕田,並把自己的食物贈與老農。待葉向高耕完地,便把來意告訴老農,老農見其誠懇,便爽快地說:此乃好夢,竹篙撐肚,即是宰相肚裏能乘船之意,閣下必能高中。

經過多年努力後,葉向高也如老農所說,在明萬歷十一年考中進士第十二名,入翰林院實習,漸漸的做到吏部尚書,大學士,最後當上內閣首輔主持閣事13年,後被世人稱為“獨相”。而莆田那位秀才,果真死於非命。

註意:故事中雖然老農解夢是個好夢,但葉向高仍然是經過多年努力後才考中的進士。說明即使有好的運氣,也一定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3. 日曬腳底

明朝大學士兼國師周如盤,年輕時在福清蒜嶺教書,曾被村婦姚氏誣陷為偷雞賊,於是決定進京求取功名。在進京前,周如盤上石竹山求取功名夢,他夢見仙人要他日曬腳底皮。

周入盤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後,郁郁寡歡。一日見其母雙膝跪地,頭朝下,雙腳朝上,在田裏拔草。他也脫下鞋襪,學著母親的樣子跪下田間拔草,腳底皮被太陽曬得暖洋洋的。周如盤恍然大悟,於是進京趕考,果然考中了進士。皇上見他才華橫溢,便命他做太子導師,後皇上駕崩後,太子登基,封周如盤為國師。後來,周如盤為感謝石竹山仙君賜夢,便捐資重修石竹寺。

4. 海底撈針

清朝乾隆年間,福清亥竈村有個秀才陳善,他在草堂山朱子書院教書,他的學子中有人中了進士,於是他也想去考取功名。進京之前,他也去石竹山求夢,夢見仙君告訴他:海底撈針求功名。陳善見此夢不吉,大失所望。

一日,其妻郭夫人正在為其縫衣,見陳善悶悶不樂,於是其是否有何心事,陳善便如實相告。說話間,郭氏的衣針忽然不見了,陳善趕忙幫著尋找,偶然擡頭,只見那根衣針插在門聯“福如東海長流水”的海字上。陳善大喜,拔出衣針,笑著對郭氏說:衣針在此,我功名有望了。

後來,陳善果然中了進士,官授邵武學正。後晉升為糾察部堂,為人民辦了好多實事,糾正了許多冤假錯案,被百姓稱為“陳青天”。

我國夢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在殷商蔔辭中就有占蔔夢的吉兇記載。周代朝廷還設有專職占夢的“春官”。可見古人對夢有一種情感信賴,借夢尋幽問測,以其願望與幻境結合,自成一種期待與向往。

周朝以來對夢的記載更是汗牛充棟,如文王夢日月著身、李白夢筆生花……還有《周公解夢》《夢林玄解》之類的解夢書,這就是夢文化,石竹山祈夢就是這種夢文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