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河裏好多大魚在遊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大家好,又到了“濤哥瞎白話”時間,今天續上遠古魚類演化史,給大家嘮嘮呼聲很高的亞馬遜魚種。

在白話之前, 照例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誰才是殘酷亞馬遜河流中的魚類頂級掠食者?

先把心裏的答案放一旁,也許你看完這篇文章,結論會有所不同。

作為地球上生態最完備,物種競爭最激烈的環境之一,亞馬遜流域向來不是良善之輩的棲身之地,億萬年來,無數兇殘而霸道的物種為爭奪生態位的頭把交椅,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慘烈廝殺,今天,濤哥就給大家介紹最為矚目的三位——食人鯧、電鰻和巨骨舌。

這場亞馬遜的“三國演義”,最早還要追溯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

1

三疊紀時,地球上的各大洲並非按今天的形狀分布,而是整合成為一塊,稱之為“大岡瓦納古陸”,也叫“南方大陸”或“盤古大陸”,亞馬遜河所在的南美洲就在這塊大陸的最西南側——

盤古大陸大致形狀

大陸之外是浩瀚無垠的大洋,遠古幽靜神秘的蔚藍裏,強大的魚龍一族如日中天,它們體型碩大,利齒尖牙,不論頭足類、節肢類、乃至魚類,都無不活在魚龍統治的陰翳下。

懾於魚龍和其他掠食性天敵,不少小型魚類開始遠離故土,被迫前往貧瘠的淡水。但如同文明未開化時代的人類遷徙,這些魚兒的遠征充滿了血淚和災厄,它們中有些喪命於入海口的爬行類爪下,有些失去了世代相傳的產卵繁殖之地,有些則因為食物短缺資源不足難以存活,甚至出現同類之間相互殘食的慘狀。

但終究有一支叫做齊莫西魚的輻鰭魚亞綱族裔,依靠群居這一特性,成功在彼時的南美內河裏站穩了腳跟。

齊莫西魚(neoprothintes),化石於巴西發現,生活於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它是如今南美147屬脂鯉科的共同祖先,而這些脂鯉科中,誕生了一支惡名赫赫,令人聞之色變的屬——鋸脂鯉屬,食人鯧就在此屬之中。

但和兇殘的後輩相比,齊莫西魚前無爪牙之利,後無龐然身軀,它們3到7公分的體長,即使放在今天的亞馬遜河中,也不過是其他生物填塞牙縫的餐前甜點罷了,但就是這麼一個小玩意,在三疊紀晚期至侏羅紀早期的化石層中被大量發現,這意味著它們在南美的淡水中,興盛了整整2000萬年!

即使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也沒聽說猴子能稱王2000萬年的!因此,造物者在侏羅紀中期,往南美的淡水中布施了一個新物種,這支物種的入侵,既改變了生物歷史,也將齊莫西魚永遠封存在了白堊紀到來前的化石層中。

2

下圖是一件罕見的“大魚吃小魚”的化石,這條彪悍的大魚叫做劍射魚。

劍射魚有多兇悍?可以這麼說,縱觀3億年海洋生物史,體長5米,重500公斤的劍射魚是輻鰭魚亞綱下,唯一一支能在滄龍橫行的時代,還能穩穩躋身掠食者第一梯隊的“大型戰鬥魚種”。

劍射魚

輻鰭魚亞綱骨舌總目,並非只在白堊紀誕生了劍射魚這一種兇殘的生物,事實上,早在侏羅紀中期,骨舌總目便已入侵南美的淡水,初來乍到,它們發現比起生存競爭異常慘烈的海洋,淡水簡直是自己的天堂!

這裏遊弋著數不勝數的戰鬥力幾乎為0的菜雞魚,彼時潮間的鱷魚在和離龍搶地盤,沒有太多精力對河裏進行專心細致地掃蕩。

身後沒有天敵,身前盡是美味,骨舌總目真可謂“平臺戚裏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

那還說啥呢?吃就完了!

為了更好地幹飯,這一支幸運的骨舌總目對自己的身形做出了優化,除了進一步增大體型外,一副好牙口也至關重要。距今約1.5億年前,骨舌總目下的卡拉皮瑞魚雄踞南美淡水王者的寶座,無魚可敵。

卡拉皮瑞魚(Calamopleurus),化石最早發現於巴西桑塔納構造區

從化石記錄不難判斷,骨舌總目下的掠食者一般通過快速遊動進行主動狩獵,一旦被咬住,數十顆尖銳鋒利的牙齒便會死死卡在獵物的血肉之中,使其難以逃脫。

在此飛來橫禍下,食人鯧所屬的脂鯉科命懸一線,為了族裔的生存和繁衍,它們爆發出了驚人的鬥誌,英勇地進行了反抗。從白堊紀開始,不甘淪為獵物的脂鯉科魚類已然長出了尖牙,初見如今食人鯧的形態,盡管從單體戰鬥力上,仍無法獨自和兇殘的骨舌目抗衡,但大家不妨想象一下,一邊是一頭張牙舞爪的吊睛白虎,一邊是數量在50乃至100頭以上的狼群,或許這個比方不太貼切,但極有可能是1億年前,食人魚和巨骨舌魚祖先們日常遭遇的真實場景。

也許在漫長的歲月中,狩獵者和獵物的位置發生了交錯,又也許是狩獵者對自身的效率和戰果大為不滿,總之在大約在1.2億~1億年前,骨舌目另一支王者之師仿佛神兵天降般,一夜之間出現在了南美的淡水河流中,牢牢地占據了頂層生態位,並在此後的歲月中不復隕落。

最神奇之處是經過了億年的滄海桑田和光陰荏苒,這支骨舌目無論從外形還是習性,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人們幹脆以它的名字定義了其所在的目,它就是巨骨舌魚。

我在亞馬遜夜釣的巨骨舌魚

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難判斷巨骨舌魚究竟是由類似卡拉皮瑞魚的“尖牙利齒流”演化而來,還是壓根就是骨舌目的另一分支,但顯而易見的是,巨骨舌的生存策略堪稱完美,這也是它們億萬年來變化不大的最重要原因——沒必要變。

巨骨舌的蠻力由此可見一斑

堪比人類甲胄般堅硬的皮膚和鱗片,長達2米的巨大體型,足以開山裂石的水下撞擊力,這些都是巨骨舌魚“傲視群魚”的資本。它們的進食方式也從上前撕咬,轉變成張口吞食——只有弱者才互相扭打,強者都是優雅地一口悶,這大概是巨骨舌真實的心裏獨白吧。

3

就在食人鯧和巨骨舌魚雙方祖先漫長但並不算太激烈的對抗中,有一支骨鰾總目卻始終潛伏在河底,它們在幽幽歲月中毫無存在感,但卻橫跨了1億7千萬年不曾消失。

在這1億7千萬年中,三疊紀末大滅絕,土倫階小滅絕,白堊紀小行星撞擊,始新世極熱事件,無數天災都未能將這支骨鰾總目徹底帶走,反而在這支總目之下誕生了堪稱自然界演化奇葩的電鰻。

始因鰻(calcari),生活在距今大約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是目前已發現最早的新鰭亞綱電鰻目的化石

通過化石無法得知電鰻的祖先是否具有後輩的放電能力,但本著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合理判斷,最晚距今5000萬年前,也就是白堊紀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1500萬年後,電鰻的祖先們就開始踏上了“電系魔法”的修行之路,理由是在這一階段的化石層中,開始有大量成群的小型魚類化石伴生——若是物理攻擊,一條電鰻只能對付一條魚,只有魔法加持,才能同時搞定多條。

就如同不計其數的生物中最終只誕生了人類這一支智慧文明物種,擁有“放電”能力,也讓電鰻成為生物進化史上為數不多的“魔導師”,這意味著,它們擁有了挑戰亞馬遜王權的實力。

請大家註意我的說辭——魔導師,而非單純的“魔法師”。

是的,電鰻對於電流的操縱已達化境,根據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電鰻對於自身放出的電流,不僅能控制大小,還可以遠程操縱生物——遠處獵物的肌肉會被電鰻的電流誘導,不由自主的收縮運動,要麼直接癱瘓,要麼遊出不利於電鰻捕食的死角。

這就很惹人遐想了。

我曾經幻想過一個場景,電鰻若是和海豚或虎鯨一樣實行群居,並且能再將自己的體型演化得更大些——試想一下,一群1000條電鰻大軍所過之處,火花帶閃電,神擋電神,佛擋電佛,是多麼夢幻而硬核的場景啊?

但事實上,電鰻一族並無如此大的野心和胃口,它們將自己的基因鎖鎖在了體型1.5米上下,不敢主動接近比自己大的生物,甚至為了方便在獵物警惕性最低的夜間覓食,它們主動選擇退化掉了視覺,僅靠微弱的電流探知周圍環境。

盡管一次蓄滿電力的一擊能弄死30+以上的食人鯧,或與一條凱門鱷同歸於盡,但絕大多數時間裏,電鰻選擇充當亞馬遜“三國演義”中最低調的一環——它們毫無追求地吃著小魚小蝦,偶爾也吃死掉的腐食,甚至科學家在電鰻的胃裏,發現過植物的殘渣。

4

如今的亞馬遜河中,食人鯧、巨骨舌魚、電鰻的“三國演義”依然在上演,但人類的出現,尤其是進一百年來科學技術和捕撈工具的突飛猛進,讓三者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很不幸,這三種都是亞馬遜當地千百年來的食用魚種。

巨骨舌自不必說,在當地人眼中,相當於我們中國的豬肉,肉多無刺;

食人鯧,蒜瓣肉,煎炸一下,肉眼可見的香酥;

就連電鰻,都被人類摸清了“放一次電要休息很久”的弱點,先用其他生物誘導放電,然後下水擒獲之。我沒吃過,但聽當地人描述,應該類似鱔筒的口感,細嫩鮮美。

不知道造物者若是有知,該為這三個物種布施下何等進化策略,來維系種族的繁衍呢?

好了,我是濤哥,愛釣能聊,喜歡就關註我吧,碼字不易,給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