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老虎我往高處上樓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近期,電動車“上樓”帶來安全隱患引發公眾關註。包括北京在內,全國多地出臺規定禁止電動車“上樓”。同時,高處飛線充電、電動車亂停放等問題也備受關註。

實際情況如何?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了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及通州區的28個小區。

記者發現,在探訪的28個小區中,有10個小區存在飛線充電,多發於老舊小區低層住宅;有8個小區存在電動車停放在一樓樓道和單元門口現象;有3個小區存在電動車停放位置阻擋消防通道的現象。

28個小區中,有20個小區設置了電動車集中停放區域,其中包含有居民自發形成的停放區域;有18個小區設有充電場所。

此外,通過探訪我們還發現,由於缺乏電動車充電設施,居民將電瓶卸下來拿到樓上充電的現象在多個小區比較普遍。

記者探訪發現,雖然有18個小區設有充電場所,但仍存在充電樁使用率不高、居民不知曉、無法錯峰共享、部分居民反映充電貴等問題。

現狀1:從窗內拉飛線充電,插頭無遮蔽暴露

記者探訪28個小區後發現,其中有10個小區存在飛線充電現象。該現象在老舊小區低層住宅高發,因為沒有電梯,居民推車上樓不那麼方便,於是,不少居民就想出了這個對策。

一根根電線從窗戶上引出,耷拉到地面,直接給電動車充電。從高處引下來的電線,在未充電時可能就直接暴露在戶外,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在豐臺區太平橋東裏小區,由於未設置電動車統一充電場所,小區居民一般采用將電瓶帶回家充電或從樓上引下插頭在樓外充電的方式。

8月12日,豐臺區太平橋東裏小區,一根從二樓引下來的電線正在給電動車充電。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攝

小區內張貼的相關提示稱,“嚴禁私拉電線對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充電”,但這樣的情況在該小區仍然普遍存在。

8月26日中午,記者在該小區21號樓看到,一根從二樓窗戶引下來的電線正在樓外為一輛電動車充電;同時,該棟樓還有多個從五樓、四樓等樓層窗戶內引下來的電線,插頭毫無遮掩地暴露於室外。

記者在東城區安德裏社區、青年湖東裏和天壇西裏東區等老舊小區內都看到了這一現象,這些地區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樓下空間內沒有給電動自行車充電的設施。

8月16日下午,記者在東城區安德裏社區7號樓1單元門前看到,一根電線從6樓伸出,正在給一輛停放在過道內的電動車充電,電動車僅僅套了一層黑塑料膜用以防護。

在東城區青年湖東裏1號樓前,一層的窗戶下掛著好幾個簡陋的塑料袋,裏面裝的還是居民給電動車充電的飛線,由於那幾天北京剛剛下過雨,這些塑料袋內都十分潮濕。

“我們小區只能這麼給電動車充電,沒有充電樁。”探訪當天,記者遇到了一位正在拆電池回家充電的居民,她告訴記者,她騎的車使用的是鋰電池,相對要輕,有的鄰居用的是更重的鉛酸電池,拆卸、拎上樓都不方便,只能甩電線來充電。

8月21日下午,記者在東城區天壇西裏東區看到,幾乎每棟樓都有拉飛線充電的情況,有的樓門甚至同時有好幾戶拉飛線。充電插座都只用塑料袋或者塑料布簡單包裹,充電的對象主要是老年代步車。

西城區車公莊大街1號院同樣存在飛線充電問題。8月15日,記者探訪時發現,一輛電動三輪車緊貼墻面,左側窗戶留出一條窄窄的縫,一根飛線從車裏一直向上延伸至四層。

電動三輪車的主人是一位老年人,他告訴記者,平時出門一般都會開著三輪車,主要是為了方便。但是充電問題讓其苦惱,“小區裏沒地方充電,我只能從家裏引線下來充電,大約兩小時就充好了。”

8月20日,記者在通州區興華嘉園社區了解到,該小區部分車棚還未建好,電動車充電成為難題。居民介紹,“如果想充電,只能從樓上拉線,或者把電瓶卸下來拿到樓上充。”

在該小區低層住宅區12號樓二單元樓下,記者發現居住樓層較低的居民,存在拉飛線為電動車進行充電的情況。

在朝陽區平樂園小區,早在2018年,朝陽區南磨房地區辦事處對平樂園小區進行環境整治,並將原有自行車棚改造為智能化自行車棚,試圖解決居民從樓上甩電線充電問題。

但記者8月16日探訪時發現,雖然該小區已經設置了三個智能車棚,但仍舊存在飛線充電的情況。該小區204樓四單元、209樓一單元等,均有居民從樓上甩下電線,為電動車充電。

探訪時,記者發現一位居民將車停入車棚內走了出來,他說,自己只停車不充電,“因為家住一樓,直接甩線充電方便。”

現狀2:電動車停放樓道現象普遍,個別阻擋消防通道

28個小區中,有8個仍存在電動車存放在樓內的情況,停放在一樓樓道和單元門口現象比較常見;同時,有3個小區存在電動車亂擺放阻擋消防通道的情況。

8月26日,豐臺區太平橋中裏小區24號樓五單元一層,在本身就很狹窄的區域,便停放了一臺電動車,留下的剩余樓道空間,僅容一兩人通行。

在西城區車公莊大街一號院、車公莊北裏社區,單元樓均有提醒居民不得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樓內的提示牌。但以上兩小區部分單元樓內均停放著電動自行車,尤其是一層,這種情況比較明顯。

8月15日,西城區車公莊大街一號院某單元一層,停放著兩輛電動車。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8月20日,記者在通州區興華嘉園社區看到,該小區低層住宅區,每棟樓前都設有停車棚,部分居民會將電動車停在車棚中,還有部分居民將電動車停在樓下空閑區域,記者在部分單元一樓樓道中,也看到有居民停放的電動車。

在朝陽區平樂園小區,記者8月16日探訪時發現,該小區部分樓道中存在電動車占用消防疏散通道的情況。

此外,居民將電瓶卸下來拿到樓上充電在多個小區比較普遍。

8月17日,記者在朝陽區都城心嶼小區看到,小區內大部分非機動車停放於車棚中,少部分存放於樓下空閑地帶,個別車輛停放於樓道中。小區中有居民將電動車電瓶卸下,帶至居民樓中進行充電。該小區一位居民稱,小區內沒有充電樁,“一直說安,也沒安上,只能帶到家裏去充電。”

居民王先生說,他平時在工作單位充電,有一次車沒電了,實在沒辦法才把電動車拿到家裏充電。“小區確實貼過通知,說電動車不能上樓,但是應該想辦法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不知道周邊哪裏可以充電。”

8月21日下午,記者在通州區新華聯家園小區看到,無論是高層還是低層住宅,幾乎每棟樓前都停有電動自行車。部分單元一樓樓梯間,也停放著電動車。如新華聯家園40號樓1單元一樓樓道,和3單元門口,都停放著電動車;41號樓2單元一樓,2號樓2單元一樓,樓道裏都停有電動車,部分電動車電瓶被取下。

該小區1號樓是高層住宅,不少電動車就停在樓門口。一位女士表示,“有集中充電的車棚,但我從來沒去那兒用過,都是把電瓶取下來拿家充。放心,安全著呢,如果出現短路,馬上就跳閘了。”

在高層4號樓的一樓樓道,也停著一輛電動車,電瓶被取下。但電梯旁和電梯內,均貼著通州消防張貼的宣傳畫,其中紅色加粗字號的提示“請勿將蓄電池在家中充電!”非常明顯。

朝陽區應急局規劃發展督查科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電瓶基本使用三年後,危險性就會逐漸增加,“一旦著火,散發的氣味會在一分鐘內讓人窒息。”

現狀3:部分充電樁使用率不高,無法實現錯峰共享

記者探訪28個小區後發現,其中有20個小區有電動車集中停放區域,其中包含有居民自發形成的停放區域。同時,個別小區雖然設有停放區域,但仍存在數量不夠的情況。

28個小區中,有18個小區設有充電場所,但仍存在充電樁使用率不高、居民不知曉、無法錯峰共享、部分居民反映充電貴等問題。

8月20日,記者在通州區神龍金橋小區看到,該小區每棟居民樓前均設有車棚,小區內大部分非機動車輛置於車棚中,少部分電動車置於樓下。每個車棚內均設有5個充電樁,供居民電動車充電,但存於車棚內的電動車均未使用此設備。

在10號樓3單元門口,一輛電動車停於樓下,居民將電瓶帶至家中,並未選擇20米外的充電樁。

該小區在北2門設有電動車存車處,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記者在現場看到,停在這裏的電動車都標有號碼,其中只有幾輛正在充電。該存車處管理員介紹,此處停車0.7元一天,充電每輛車2元一次,約100多輛電動車存於此處,為了方便管理,每個“車位”有編碼,“過幾天來可能就沒‘車位’了。”

通州區新華聯家園小區也設有多個電動車存車棚,內設集中充電設施。但充電箱利用率較低。如9號樓西側的停車處,10個充電口只用了2個。18號樓旁的存車棚有兩個充電設備,其中一個設備10個充電口只占用了2個,另一個全部空閑。

在西城區九和苑小區、車公莊北裏小區均,設有電瓶充電櫃,記者探訪發現,部分居民並不清楚小區已經為居民提供電動車充電這一服務。

其中,九和苑小區規模較大,8月15日探訪期間,記者詢問了五位居民了解電瓶充電櫃的情況,他們均表示不太清楚小區裏有沒有這一設備。在小區保安的指引下,記者才找到充電櫃。充電櫃與智能快遞櫃在一個區域,距離小區大門不算很近,與部分居民樓也有些距離。充電櫃一共有20個充電格擋。

在朝陽區平樂園小區,則存在無法錯峰共享問題。該小區共設置了三個智能化車棚,但在車棚外的一個修車點,一位女士仍然用插線板充電,“如果不在車棚裏面存車,就沒辦法刷卡進入,所以也不能在裏面充電。”

不存車是否可以在車棚內錯峰錯時充電?記者咨詢了運營方,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三個車棚車輛均已停滿,如果要辦理存車和充電業務,需要等位大概20位。充電優先保證存車居民,無法實現錯峰共享。

現狀4:“僵屍車”占用充電棚,仍無有效解決辦法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小區建設的充電棚,利用率極低的一大原因,是不少充電口被長期不用的“僵屍車”和雜物所占據。比如通州新華聯家園的充電棚,記者查看了三處,其中大半的空間都堆放著落滿塵土的自行車、電動車、三輪車,甚至還有嬰兒車。

京通苑社區居委會主任何鯤表示,針對“僵屍車”,社區的處理方案一般就是讓物業貼條告知,再清退。樓道停車也會被“貼條”,如果居民在家就敲門勸說,如果不在,物業會貼告知單、二次上門。

“確實沒有太有效的辦法。”何鯤說,居民置之不理,社區也不能就給丟出去。她認為,針對“僵屍車”的處理,應該出臺相關規定。

此外,管莊地區辦事處防火辦主任王和全提到,外賣員、快遞員大量占用小區充電櫃也是一個值得關註的現象。“很多外賣、快遞員都辦理包月,長期占用一到兩個充電櫃。”他認為,外賣平臺、快遞公司要負責規範員工的電動車充電問題,“家用電動車三五天才充一次,外賣員一個人就在充電櫃放好幾塊電池,一占就是一天,這對居民來說不公平。”

另外,不少外賣員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會使用改裝車輛,將體積大但安全的鉛酸電池更換為輕便的鋰電池,甚至買小電芯自己組裝,這對社區居民來說,也是一個安全隱患。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張璐 裴劍飛 陳琳 吳婷婷 吳為 實習生 原天一 王苗苗

編輯 張磊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