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與人打架槍戰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楊偲婷

2018年底,導演陳正道拍板要做個女性輕喜劇,讓沈洋來做編劇。沈洋大學時很愛看美劇《欲望都市》,“不光是劇好看,其中女性們的人生觀、愛情觀、價值觀,也給我很大觸動,我很喜歡那種輕松詼諧的基調。”《愛很美味》,承載了沈洋對於這一類型題材的創作想象。

劇中三個都會女郎,穿梭在城市之中,遭遇愛和背叛,追逐名利和自我實現,啼笑皆非裏,你方唱罷我登場,不變的是三個女生之間的情誼。《愛很美味》目前在豆瓣評分8.4,已成近來國產劇中口碑之作。許多女觀眾追著這部劇,並表示,宛如觀看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生活。

《愛很美味》海報

只有人物夠真實,觀眾才會覺得紮心

沈洋承認,人物的真實,是《愛很美味》創作中第一要義。“一開始,也沒有說要做多少價值觀的輸出,出發點只是想用比較真實的人物來做主角。這三個女生基本算是有人物原型的,都並非完美的人。”他認為,只有人物夠真實,寫出來的劇情,才能讓觀眾覺得紮心真實,符合時代。“雖然在愛情線上,我承認有些狗血和‘抓馬’的劇情,但那是為了戲劇效果。三個女主人公面臨的生活窘境,這些我們是盡量真實的。我們想講女性成長的不易。”

《愛很美味》總共二十集,節奏明快,敘事也輕盈,每兩集一個單元和主題。“我和陳導都蠻喜歡有些美劇那種,每集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討論的感覺。所以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每兩集都會設置一個主題,讓劇情圍繞著主題展開。”每個單元開始時,會先有一段三位女主人公小時候的劇情,成為該劇獨特風格的一部分。“因為節奏比較快,我們會跳過了很多鋪墊和描述,比如三個人物小時候是怎麼成為朋友的,為什麼關系這麼好,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花時間去描寫。”所以,以點概面,以小見大,兒時段落成為補足這一缺失的方式。

《愛很美味》劇照

“小時候的部分有很多作用,比如說第一集這部分,可以大概介紹每個人的性格,特別是飲食習慣。”在沈洋看來,每個人的飲食習慣,跟愛情習慣似乎有一些相似性,“你可能喜歡吃一樣東西,不喜歡吃一樣東西,沒什麼理由,有的時候喜歡一個人,不喜歡一個人,也真的說不出來是為什麼,這就是一個喜好的問題。”美食成為愛情的呼應和點綴。

劇中,除了三位女主人公,圍繞她們身邊的男性角色也引發廣泛討論,在他們身上,有著許多都市愛情劇裏完美男主人公們所不具備的真實煙火氣。“劇裏幾乎每個角色,都有身邊朋友的原型。我們的初衷想讓每個角色盡量真實,所以也不是很避諱他們的缺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談戀愛本來也很難遇到完美的人,之所以感情有很多糾結,有時候可能是我們想找一個完美契合的人,可生活中很難遇到完美。”沈洋說,“就算一個人不完美,他總有他可愛的地方。”

“我們生活中也很難遇到,劇中那樣兩個人同時在追求我們,或者離婚之後,立刻就有一個人馬上喜歡你。只是因為這是個輕喜劇,所以我們做了這樣的設定。”沈洋笑道,“但我們就有點怕,觀眾會不會覺得這種事不可能發生,那我們就希望,在人物上面做得更真實。這樣當戲劇設計讓他們因為各種陰差陽錯,鬧出種種笑話和‘抓馬’時,才會讓觀眾不會覺得這個東西太假、太懸浮。”

《愛很美味》劇照

在《愛很美味》裏,第7、8集算是故事前半程的一個小高潮,兩集戲份,各方人馬集中在一個夜店中,人物關系和情感再三交織,最後推到一個戲劇高潮。劇情編排和鏡頭調度如同一部完整的電影。沈洋談到,美劇有“黃金第四集”一說。“就是通常一部劇它能不能留住觀眾,開頭很重要,然後就是第四集要下功夫,比如一個大場面,一個大轉折,讓觀眾真的被這個劇吸引住了。這是我們觀察美劇得到的一個結論。一開始《愛很美味》本來是要做十集,後來拆分為二十集。所以7、8集剛好就是原來的第四集。”

主創團隊從一開始就確定了這兩集要做一場大戲,前面幾集鋪墊的各種矛盾和線索,要在這裏爆發。“所以真正在寫的時候,其實寫起來是很快的,但改了很多稿,收尾部分的打架,我們是早就決定的,要讓這場意外作為一個高潮,將各方人物關系有一個推進,同時因為這件事導致公關活動失誤,造成後面劇情裏方欣的小危機。”實拍的時候,該劇的兩位導演陳正道、許肇任一同來到現場調度執導,“本來我們是分AB組在拍,但夜店這一場戲太重要了,所以比較罕見的,兩位導演都在現場執導。”不到一個小時的戲,沈洋表示,總共拍了八天,甚至還有些戲沒來得及拍完,“因為場地實在給不了我們更多時間了。最後呈現的效果好,也是因為導演們的調度,以及真的拍得很花錢。”

《愛很美味》劇照

作為女性題材,該劇沒有回避女性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的種種困境,但基調卻較為輕松詼諧,充滿解構色彩。沈洋表示,在一開始給《愛很美味》定調時,大家就一致認為,這部劇要風格輕松一點,不要太沈重。“太揭露、太寫實地去描寫社會上的一些女性的困境,可能會讓觀眾,特別是女性觀眾看完之後更焦慮。”

“我總是習慣把自己當成觀眾來考慮,如果我上班累了一天,下班回家我會想看輕松、溫暖、積極一點的東西。女性困境其實是一個背景,一個因素,但我們重點還是在說怎麼積極樂觀地過生活。我個人也比較喜歡喜劇風格。”

《愛很美味》劇照

對於該劇頗高的喜劇完成度,很難想象沈洋居然是第一次寫喜劇,“小時候看很多美劇,情景喜劇也好,都市輕喜劇也好,感覺人物總會用一些比較調侃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困境。”他說道,“你可以調侃兩句,但生活不能停下的,還要繼續往下走的。”

一位男性編劇,將一個純粹的女性題材寫得讓女性觀眾深有感觸,本身就是一件蠻破除刻板印象的事情。沈洋解釋,這可能跟個人喜好有關,從來喜歡看美劇、日劇的他,尤其偏愛情感比較細膩濃烈的東西。

“我幾乎不看恐怖片,也幾乎不看槍戰片。可能刻板印象上覺得,男性編劇擅長寫那種硬派推理,大場面槍戰的東西,但我覺得,這只是個人喜好不同而已。我也沒有刻意說一定要寫女性題材,只是剛好幾部劇都需要情感比較細膩的呈現,剛好可能從前觀影時的積累,導致我目前比較適合寫這方面的東西而已。”

沈洋認為,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編劇,同理心都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寫劇本本來就是既要寫男性角色,也要寫女性角色,編劇要站在每個人的角度去思考。那同理心就很重要。”

“我可以站在女生的角度,把自己想象成面對催婚,或者職場不公正待遇裏的女性,我會有怎樣的反應。這些都是很容易共情的東西,也不是特別難。”沈洋認為,雖然覺得自己有蠻強的共情能力,但在這次創作過程中還是學到很多女性心理。“我之前還不是特別了解女性的一些非常細膩的心理。比如說告白,比如說第一次應該主動接吻還是被動的這些問題上,另一位編劇易帥婕給了很多作為女性的觀點。”

《愛很美味》劇照

拒絕標簽化

在眾多都市女性題材劇集中,《愛很美味》因其足夠真實而具獨特性。談到如何規避“懸浮感”,沈洋自己的經驗是:“人物要盡量真實,‘懸浮’無非是人物身上的一些東西離觀眾太遠了,人物還是要像我們身邊的人。”

剛開始做編劇的時候,沈洋有被業內一些前輩提醒過,當描述一個角色時,要很快地給ta貼上一個標簽,比如“白蓮花”,然後再去講故事。但沈洋對此心存疑問:“‘標簽化’是我不喜歡的一種創作方式。因為人是很復雜的,用簡單的一些標簽去概括人物,都會讓這個人物非常的‘平’。”

“我喜歡的人物是真實立體的,有優點有缺點。”沈洋認為,“人物糾結的事,應該是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糾結的東西。人不管有什麼缺點,總有可愛的地方,這些可愛的地方會吸引我們,會讓我們產生羈絆。”沈洋認為,要讓觀眾跟一個角色共情,首先要讓觀眾能相信這個角色,讓觀眾覺得,好像自己身上也有這個角色的某些特質,然後才能帶入這個角色,因為這個角色的遭遇開心或者難過。“我們很希望我們的角色能跟觀眾做朋友。”

作為青年編劇,在《愛很美味》之前,沈洋已經有《摩天大樓》《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兩部口碑熱度都不錯的作品。但沈洋其實是“半路出家”,在成為編劇之前,沈洋和劇中的“劉凈”一樣,是在銀行的IT部門做運維工作。那時,他並不喜歡這份工作。“我確實不喜歡我原來的工作,我總覺得我能做點別的什麼。”

迄今為止,沈洋的多部作品都是和陳正道合作,他們的認識也頗有些巧合。陳正道剛來北京“北漂”的時候,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沈洋,平時大家一群朋友會一起玩,熱愛影視劇的沈洋會發表一些美劇或電影的看法,有時候跟陳正道的觀點頗為一致。“他可能會有一個印象,覺得我好像在這方面的審美或者判斷還可以。”

機會來得很突然,2016年底,陳正道有個短片要做,用沈洋的話說,陳正道當時“手頭缺錢,編劇又貴,他就問我要不要試試看寫劇本”。初次“觸電”編劇工作後,2017年中,也是各種機緣巧合下,沈洋得到了做《結愛》編劇的機會。“那一刻我覺得,好像我等了這麼多年,等到了我能做的事情。”理想變成現實,沈洋毫不猶豫地辭職,籌備劇本,奔赴泰國跟組。

“我以前看美劇的時候,總在想為什麼我們國產劇不能像人家美劇那樣,做得那麼精致?為什麼我們國產劇動不動要六七十集,節奏還特別慢?”沈洋笑道,當觀眾的時候,確實可以隨意對影視作品發表觀點,“可能人家已經做得很好了,我還是會挑剔。等真的自己開始做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有多難。”

沈洋自述,剛開始做編劇時,最大的痛苦是:寫出來的東西,以之前作為觀眾的欣賞水平,會覺得“這東西是垃圾”。“自己心裏特別難受,只好回去重寫,如此反復,慢慢打磨。我總是以一個觀眾的心態去看自己寫的東西,如果我自己這關過不了,我根本不好意思把這個東西交出去。”沈洋說道,“按我以前看美劇的標準,我還沒有任何作品,是我100%滿意的。只是說達到了我心裏的一個能交得出手的線。”

《愛很美味》劇照

以前跟朋友們一起看美劇,哪怕已經是非常厲害的劇,沈洋也總能挑出毛病來,這種時候,陳正道就很不服氣,會跟他說:你知道這個東西寫起來有多難嗎?你知道人家這場戲的目的是什麼嗎?兩個人甚至會因此吵起來。等到沈洋開始自己寫劇本了,特別是寫不出來、或者寫得不滿意時,陳正道就會用以前的事開沈洋玩笑,說:“看看當年你得意的樣子,再看看你現在。”沈洋感嘆:“現在看每部作品,我都是先找人家的優點,再看我能不能學習,整個態度都變了。”

如今,沈洋已經慢慢摸索到了一些,對自己作品的標準:那就是觀眾反饋。“通常我自己打80分的東西,觀眾反饋也都比較正向;然後我自己覺得沒寫好的東西,彈幕上能看到觀眾在挑毛病了。”另外,陳正道也會對他直言:“你自己都覺得寫得不好看的東西,你不要給我。”

還有一句話,是在創作中,陳正道常問沈洋的:今天你寫的東西,你作為觀眾會滿意嗎?

沈洋說道:我永遠把自己當成觀眾。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