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老公靠我屁眼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說到心理學的大神,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這個名字可謂響徹全球,人們也許不認識馮特,不知道詹姆斯和巴甫洛夫。

但哪怕是心理學的門外漢,或是個初高中的學生,都多多少少知道弗洛伊德和他的《夢的解析》。

現代心理學發展至今,各個流派群雄逐鹿,大師能人輩出,但精神分析的開山祖師弗洛伊德的社會影響力,一定是全世界最大的。

弗洛伊德所開創的精神分析流派,不僅對現代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滲透到了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思想、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夢永遠是神秘的,我們總是搞不懂自己的夢境究竟代表了什麼,預示了什麼,又是否告訴了自己什麼。

小時候總聽長輩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人的夢境都是反的;很多夢境真的會於是未來嗎?有些孩子睡覺時做夢從高處掉下來,那真的是在長個?

真正提出夢,解析夢,將夢的神秘面紗公之於眾的先驅者,就是我們精神分析學派大神弗洛伊德。

他對夢的研究,打破了人類從數千年來對夢境神靈化的追從,開啟了人類通往內在精神世界的大門。

然而,除了研究夢,弗洛伊德還有怎樣的傳奇人生呢,讓我們一起來走入他的世界吧。

01

“戀母仇父”的猶太小男孩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奧匈帝國的摩拉維亞省弗賴堡鎮的一個猶太家庭。

他的父親是個善良老是的羊毛商人,在16歲時有了第一次婚姻,妻子去世後在1852年又步入第二次婚姻,隨後妻子又不幸過世。

1855年,41歲的雅各迎娶了只有21歲的阿瑪利亞,次年,弗洛伊德就出生在這個猶太家族裏,上面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這是一個典型的老夫少妻的家庭。

在這個家裏,有只比媽媽小一歲,跟媽媽更加般配的大哥;

也有比自己大一歲,要管自己叫叔叔的侄子;

有曾經訓斥自己尿床卻對自己寄予厚望的爸爸;

也有寵溺自己又親又抱的媽媽。

弗洛伊德曾說:家庭關系和早期經驗對兒童人格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兒童早期,父母對兒童的管理方式是日後兒童才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

在如此復雜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弗洛伊德,自然有著更多不同尋常的體會和感悟。

弗洛伊德從小非常聰明,學習和考試在他看來跟玩似的,父親曾經自豪地吹噓:我兒子,腳趾頭都比我的大腦聰明。

8歲的他就開始閱讀莎士比亞作品,並提前進入著名的利奧波德地區實科中學讀書,精通德語、意大利語、希臘語、英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和拉丁語。

在高中時,弗洛伊德的誌向曾是當一名律師,後來在1873年秋,考入維也納大學學醫學專業,隨後學習生理學。

弗洛伊德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弗洛伊德是她的第一個孩子,自然更受她的寵愛和偏袒。

在母親心中,弗洛伊德就是那個最聰明可愛的天使般存在孩子。

他是母親最喜歡的一個孩子,面對他時母親總是溫情親切。

正是童年與母親的親近依戀,促使弗洛伊德不斷研究兒童與父母間的情感體驗,並提出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

就是我們常說的“戀母情結”,這個名字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俄狄浦斯,是指男孩對其母親的性欲望和對父親的敵意衝動。

當然,這一理論也適用於女孩對父親的“戀父情結”。

弗洛伊德在自我分析中指出:我從小就有親近母親的特殊感情,這種感情具有排他性、獨占性。

直到成年,弗洛伊德都與母親保持著親密的關系,他將每個周日作為休息日,不見病人,而是從早晨開始就去看望母親,在晚上一起聚餐。

對於父親,弗洛伊德似乎有著更多的尊敬和距離感。

在9歲上學前,弗洛伊德一直在家接受父親的家庭教育。

父親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因此很多時候,傳授的都是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

但是對於這個過於聰慧的兒子,父親給予的足夠的尊重、支持和期許。

他甚至為了讓他能夠更好地讀書,花大價錢為他購買昂貴的油燈,讓妹妹終止鋼琴學習,在家庭會議中與他討論重要的事務和問題。

在這個猶太家庭裏,弗洛伊德得到了最多的寵愛和尊重,也促使他在成年後更好地研究童年和原生家庭的關聯。

02

從研究催眠到夢的解析

我們都知道弗洛伊德研究夢的解析,但在夢的解析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他還學習過催眠。

“催眠術”源起於一種磁力療法,隨後被漸漸用在精神治療方面。

弗洛伊德當時研究精神性疾病,專門跑去巴黎跟隨精神病學家沙可學習催眠,並帶著一個女病人去法國接受催眠治療。

他漸漸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成為一個精神病理學家,正式從生理學踏入心理學界。

但隨著不斷深入的了解,弗洛伊德發現催眠療法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人並不能夠被催眠成功,無法進行進一步治療。

於是他開始轉移方向,慢慢摸索出自由聯想的方法,並建立了古典精神分析,這正是最初夢的解析的起源。

所謂自由聯想,是精神分析學派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術,它需要來訪者在清醒放松的狀態下,講出頭腦中出現過的任何事情。

整個過程需要分析師不對意識進行任何加工和批判,是來訪者最自然的語言流露。

與此同時,弗洛伊德也開始進行深入的自我分析。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有將自己的夢記錄下來的習慣,於是他開始不斷地分析自己的夢境。

兩年的時間,他通過對自己無數個夢的解析,通過關註患者的夢與病的關系,最終在1900年出版了《夢的解析》這本書。

弗洛伊德認為,夢的本質是潛意識願望的曲折表現,是被壓抑的潛意識欲望偽裝的、象征性地滿足。

比如,我們很多人都有過做夢找廁所的情景,反反復復找了很多都沒有找到,醒來時會發現真的特別想上廁所。

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夢反應身體本質欲望的例子。

他認為,夢作為一種心理活動,是有意義的,夢的本質就是欲望的滿足。

他把夢分為“顯夢”和“隱夢”兩部分。

顯夢是指人們真正體驗到的夢,而隱夢則是夢的真正象征性表現。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大多數的夢都是不能直接看出欲望滿足的,因為人類有很多欲望難於啟齒,不被道德所允許的,是單純的本能欲望。

這些在現實生活中被大腦理性的審查機制屏蔽掉的欲望,就通過夢境隱喻地展示出來。

這就是我們大腦意識平時無法觸及到的,神秘的潛意識的力量。

在這裏,弗洛伊德還提出了三個我,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03

力比多的探究和十足女兒奴

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學派,不再按照傳統心理學進行行為和意識研究,而是開啟了對潛意識心理的探究。

這項研究不僅開創了人格心理學、動力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新領域,同時在心理治療領域有了新的拓展。

弗洛伊德強調力比多對人類的重要程度,強調人最本能的欲望和反應。

所謂力比多,即是促進人們去尋求一種不受約束的快樂或快感的潛在心理能量,通常與性衝動、性力和性欲望有關,是性本能的一種內在的、原發的動能、力量。

它與年齡和發育程度無關,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人做出一切行為和人格發展的原動力。

而每一個兒童發展期,都有對性行為的不同體會和表現。

弗洛伊德將兒童出生到青春期的力比多發展,分為五大階段: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與生殖期。

他30歲結婚,婚後育有三男三女,他家庭和諧,對待兒女關心又寵愛,尤其喜歡女兒。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和他的小女兒安娜之間的故事。

安娜.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維也納人,兒童精神分析學家。

也就是說,六個孩子中,只有小女兒安娜繼承了弗洛伊德的衣缽,從事心理學事業,並且成就顯著。

安娜從小學習成就很有優異,14歲開始跟隨父親弗洛伊德學習並聽取神經分析的臨床論文和討論。

她終身未嫁,始終追隨著弗洛伊德進行學術的研究,同樣也有傳聞弗洛伊德是個女兒奴。

他將安娜身邊的追求者趕走,始終不希望女兒出嫁,他希望安娜永遠是一個小女孩,僅屬於他自己的小女孩。

晚年的弗洛伊德並不太順遂,他的煙癮很大,幾乎一天要抽二十多支雪茄,導致晚年患上口腔癌。

他曾先後做過很多次手術,術後弗洛伊德一直佩戴著人造上顎假體來分隔鼻腔和口腔,幫助他說話和吞咽。

弗洛伊德說:每個愛吸煙的人都是一個可憐人,這是因為他們在嬰兒時期,未能充分吸吮母親的乳汁,口唇期沒有過渡好,才在長大後通過吸煙來彌補這方面的欲望滿足。

這倒與如今解釋很多孩子喜歡吸手指,啃指甲,是由於口唇期過渡不好相類似。

也因此,現代教育理論開始批判阻止嬰兒啃手指的強制育兒行為,認為我們需要遵從孩子正常的口唇發育期。

總之,在生命的最後10年中,弗洛伊德經歷了一連串喪失親友的打擊,而他自己也忍受著癌癥的折磨。

1938年,弗洛伊德在朋友的幫助下,逃離了被納粹占領的維也納,來到英國。

於第二年,1939年的9月在倫敦逝世,享年83歲。

04

寫在最後

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說:影響整個人類近現代文明的是三個猶太人:弗洛伊德、卡爾·馬克思和愛因斯坦。

三個偉人從三個維度,讓人類社會的進步邁出了一大步。

愛因斯坦開啟了對外部物質世界的認知;

馬克思探究了對外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認知;

而弗洛伊德則是萌發了對人類內部世界的認知。

弗洛伊德為整個人類社會開啟了一扇神奇而嶄新的大門,他讓我們明白夢不再是神的昭示,而是潛意識的本能驅使。

這是人類探究內心世界的開啟,也是人類脫離蒙昧,將對世界的解釋權從神的手中挪到人類的手中開始。

實際上,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是同一時期最著名的兩個猶太人,他們對彼此所研究的領域保持著抵制和反對,但在某種程度上又始終惺惺相惜。

總之,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學,在心理學上的地位永遠無法被撼動。

了解了弗洛伊德的一生,心理學界還會有哪些大神們的故事呢?

敬請關註後續內容,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