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掉茅坑掏糞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新華社濟南5月29日電題:時傳祥: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凈

新華社記者賈雲鵬

“咱要一人嫌臟,就會千人受臟,咱要一人嫌臭,就會百家聞臭。俺臟臟一人,俺怕臟就得臟一街。”

5月26日,在位於山東省齊河縣趙官鎮大胡莊的時傳祥紀念亭內,77歲的時純庭飽含深情地向記者回憶起父親時傳祥常掛在嘴邊的話。

時傳祥,1915年9月出生在大胡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初,他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當了一名掏糞工,在糞霸手下受盡了壓迫與欺淩。

新中國成立後,時傳祥進入北京市原崇文區清潔隊工作。在此後的十七八年時間裏,他無冬無夏,挨家挨戶掏糞掃汙,幾乎沒有閑暇時間。

“舊社會不把掏糞工當人看,新中國成立後,他感受到了新社會的好。一冷一暖,巨大的反差讓他心靈受到震撼。”齊河縣時傳祥紀念館館長王宗軍說。

老北京平房多,四合院裏人口密度大,茅坑淺,糞便常溢出來,氣味非常難聞。時傳祥總是不聲不響地找來磚頭,把茅坑砌得高一些。哪裏該掏糞,不用人來找,他總是主動去。不管坑外多爛、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設法掏幹掃凈。

時傳祥帶著對黨和人民報恩的樸素感情,苦幹加巧幹,還進行技術革新,帶領大家共同進步,在掏糞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工友們推選為前門糞業工人工會委員兼工會小組長。

當時,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體現對清潔工人勞動的尊重,不僅規定他們的工資高於別的行業,還想辦法減輕勞動強度,把過去送糞的軲轆車換成汽車。運輸工具改善後,時傳祥合理計算工時,挖掘潛力,把過去7人一班的大班,改為5人一班的小班。他帶領全班由過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則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糞背糞達5噸。管區內的居民享受到了清潔優美的環境,而他背糞的右肩常年腫脹,被磨出一層厚厚的老繭。

時傳祥幹工作從不分分內分外,誰家的墻頭倒了,他就主動給砌好,誰家的廁所沒有挖坑,他就帶上工具給挖好。時間一長,他不僅成了百姓尊敬和信賴的朋友,還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

1956年11月時傳祥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5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時傳祥不僅自己一生投身環衛事業,還非常關心環衛事業的後繼與發展。在他提議下,自1962年開始,清潔隊陸續分來一批初高中畢業生,時傳祥擔任原崇文區清潔隊“青年班”班長,擔負起這些年輕人的傳幫帶任務。他通過言傳身教,幫助青年人樹立了“工作無貴賤、行業無尊卑”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帶出了一個思想過硬、業務一流的青年班。

一天背糞八九千斤,走幾十裏坑坑窪窪的路,因積勞成疾,1975年5月19日,時傳祥在北京去世。

在時傳祥感召下,他的4個子女全部進入環衛戰線工作。他的孫女時新春,也成為時家的第三代環衛工人,繼續發揚“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時傳祥精神。

2009年時傳祥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榮獲“最美奮鬥者”稱號。

齊河縣城管局有一支以時傳祥名字命名的“時傳祥女子保潔班”,保潔班班長張艷說:“雖然現在環衛工作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時傳祥精神永不過時,一直激勵著我們要堅守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位於齊河縣城東北部的時傳祥紀念館,開館以來已有四五十萬人來此瞻仰學習。齊河還編演了現代京劇《時傳祥》,在山東、北京等地演出近百場。當地依托時傳祥紀念館建立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也將於近期對公眾開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