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我被仇人殺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曾於裏註:本文有劇透懸疑短劇真的是不到最後一刻,你都不知道它會不會爛尾。在最後兩集播出前,《誰是兇手》讓不少觀眾抱有一定期待,認為它能夠幫今年低迷的迷霧劇場恢復一點元氣。雖然這部劇戲外的風波太多了(從海報抄襲到道具出現明星新聞照),但前14集還是比此前迷霧劇場的兩部劇強點。

《誰是兇手》海報遺憾的是,大結局一播出,《誰是兇手》還是泄氣了。從無法匹配的口型、24集到16集的篇幅改動、以及對照編劇所寫的小說原作的“暗黑”,可以想見《誰是兇手》面臨的政策壓力。很多人在質疑迷霧劇場到底行不行,我想這不見得全是創作者的責任,不可抗的外力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因此,也不忍苛責《誰是兇手》“爛尾”了,至少前14集筆者認為拍得不差,就說說它“不差”的部分吧。《誰是兇手》有點白銀案或者《殺人回憶》的影子,都是從延續多年的連環殺人案切入。一開篇,千禧年的海舟市,老師夏金蘭(高露 客串)從菜市場買完魚回家,被一戴著帽子和口罩、身著藍色工裝的陌生男人註射麻藥和松肌藥,夏金蘭失去力氣。男子將夏金蘭割腕,並將長方形鐘表擺在旁邊,夏金蘭露出詭異微笑,眼睜睜讓自己的鮮血流盡卻無能為力……兇手的作案手法極其殘忍,夏金蘭死亡前的詭異一笑令人悚然。

令人悚然的一幕但這並不是兇手第一次作案。早在1991年、1994年、1998年(作案兩次),兇手就已殺害四名女性。被害女性有一些共同特征:單身,年輕,面容姣好;兇手作案手法相似,都是使用麻醉劑和松肌藥,帶著一個時鐘計算死亡時間,在受害者的痛苦中享受變態快感。兇手非常狡猾,沒有在現場留下指紋等痕跡。就案件的殘忍程度與戲劇的“獵奇性”而言,《誰是兇手》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懸疑由頭。冷小兵(肖央 飾)和夏木(董子健 飾),都是被連環殺人案困擾多年的警察。兇手殺害夏金蘭時,作為新手警察的冷小兵趕到案發現場,卻不敢開槍,讓兇手逃走,另一個警員也由此犧牲。

17年前的冷小兵(肖央 飾)夏木則是寄居在夏金蘭家的小學生,17年過去了,他成為警校畢業的優秀學生,特地選擇到海舟公安的刑警隊工作,為的就是調查海舟案。

17年後的夏木(董子健 飾)這樣的主人公配置和人物動機,是懸疑劇的常見模式。被過去困擾的警員,在當下重啟調查,完成調查的同時,實現自我的和解。這亦構成了“過去—現在”雙線敘事的劇作結構。《誰是兇手》開篇中規中矩,按懸疑劇標準範式進行。劇集真的活泛起來,是亦正亦邪、神秘莫測的心理醫生沈雨(趙麗穎 飾)出現。

神秘的沈雨(趙麗穎 飾)劇集是“大案件套小案件”,沈雨一開始是作為一個小案件的涉案人卷入其中,但警察在調查沈雨時,才發現她並不簡單。她從小與父親沈海洋相依為命,初中時,父親與人私奔離開海舟市,丟下沈雨,沈雨曾報警,至今未找到沈海洋。伴隨著海舟案的重啟,警方發現沈海洋可能牽涉其中。沈海洋曾經在安定醫院工作,失蹤後,他在醫院的考勤以及檔案全都消失不見。這太不可思議了,頗有點犯罪分子畏罪潛逃的味道。而從觀眾的視角來看,劇集一直在給出各種暗示:沈海洋可能就是海舟案的兇手。不僅僅是夏金蘭遇害那天,他的穿著與兇手一樣,更關鍵的是,大學後沈雨每年過生日,都會收到父親寄來的禮物,其中竟然包括兇手從夏金蘭家順走的猴子造型的瓶起子。

兇手順走的瓶起子寄給了沈雨越來越多的線索指向了沈海洋。對於深愛父親、多年來一直懷念父親的沈雨來說,她會怎麼做?沈雨的選擇是,把父親的嫌疑“洗白”。早在17年前,她就有點像“清道夫”,按父親信中的指令,消除掉父親留下的一切痕跡;而17年後,她也在父親持續送來的生日禮物所包含的愛意,以及父親很快會回來的“暗示”下,試圖消除一切不利於父親的證據。《誰是兇手》的敘事視角由此巧妙發生了變化:海舟案依然牽動人心,但沈雨這條線拓寬了傳統懸疑敘事的面向,豐富了這部劇的懸疑指數和精彩指數。沈雨為父親掩蓋“罪惡”的作案手法,是熒屏上頗為少見的“精神控制”。當沈雨發現患者何光偉(郝平 飾)的各種外形特征與父親非常相似,她利用心理醫生的身份優勢,借由為何光偉進行心理治療的契機,暗示誘導他,讓他在精神錯亂中,“承認”自己是海舟案兇手。

沈雨給何光偉“洗腦”《誰是兇手》的其他幾個小案件,也都圍繞著“精神控制”展開,集中地讓觀眾見識到精神控制的常見和可怕——像這段時間正鬧得沸沸揚揚的王力宏離婚案,李靚蕾的控訴裏,就包括王力宏對她的“精神控制”。《誰是兇手》最精彩的反轉,並不是殺人兇手不是沈海洋,或者沈海洋本身是海舟案的受害者;而是作為心理醫生的沈雨,一直以來也在被人精神控制著。兇手利用沈雨對父親的思念與愛,像捏泥娃娃一樣,監控、操縱著她。沈雨以為自己在幫助父親,卻原來,她是在幫著殺父仇人掩蓋罪惡,並為此以身試法。

沈雨被精神控制了不同於《殺人回憶》的社會派推理,在前14集,《誰是兇手》偏向於本格推理,雖然編劇還是過多地利用“偶然性”推動情節、各種無巧不成書,但總體來說,前14集劇情沒有太多bug,環環相扣,節奏緊湊,尤其難得的是,沈雨的人設以及精神控制作為犯罪手段的設定,在大陸懸疑劇裏相對“新穎”。最後兩集太多刪減痕跡,匆匆收尾,又要確保主要人物形象的正能量,反而遺留下太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前面劇情埋下的坑,好多都沒來得及填上。但無論如何,《誰是兇手》前14集還是能夠給觀眾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認識到“精神控制”的可怖。它並不遙遠,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應學著提高辨別能力,避免成為控制者的傀儡。本期編輯 周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