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夢是否真的有意義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你一定做過夢,可是你有沒有仔細回憶過你的夢,解析過你夢呢?心理學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的再現;夢是內心某種願望的達成;夢是有意義的精神活動,那到底夢是什麼呢?屬於你的夢又怎麼解呢?

今天我們就用心理學的視角做一番夢的解析。

什麼是夢?夢是通往潛意識的捷徑

十九世紀有三個猶太人改變了世界,一個是馬克思,一個是愛因斯坦,一個就是弗洛伊德,因為弗洛伊德提出了潛意識,揭開了人性最後一塊面紗,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自我意識說了不算,巨大的潛意識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

在我們清醒的時候,潛意識是被我們的自我防禦體系“壓制”住的,因為它裏面藏有太多東西是不被道德等約定俗成的內容允許的,但是這些東西並不會消失,而是會成為感覺、成為感性左右著我們的行為選擇。

當我們處於睡眠狀態的時候,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防線”(自我防禦體系)就變得松動了,潛意識裏的東西就會“偷偷地跑入”意識,進入我們的思維,讓我們覺知,這就是夢。

小孩子的夢會是直接的願望反應,而大人的夢往往是經過修飾或偽裝的思維片段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夢:在夢裏想上廁所,急著找廁所,終於找到了,早上起來卻發現尿床了。這樣的夢只有小時候我們才做,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加強,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防線”變得牢固了,我們就不會做這樣直白的夢了。

潛意識的東西要想進入我們的意識,就必須修飾、偽裝才能逃避掉自我防禦體系的“審查”,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做的夢開始變得不連續、不協調、不確定。

比如一個不是學生身份的成年人經常夢見自己考試不及格,那就可能是他最近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壓力,這些壓力讓他很沈重,甚至他自己應付不過來,而我們的意識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是自戀的,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虛弱”的,所以潛意識裏的這份壓力就必須依附在被我們意識接受過得某種記憶上面,讓我們覺知,這就成了夢。

至少有兩種人不做夢:一種是開悟的“真人”,一種是精神分裂癥患者

我們前面說過,夢是潛意識的再現,是被我們壓抑的、想達成的願望,那麼真正開悟的人就沒有夢了,因為他們的潛意識和意識是合一的,他們不用防禦自己的深層想法,像王陽明這般,“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的人就是這類人。

此外重度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也是沒有夢的,因為他們的自我防禦體系是完全崩塌的,他們把一切幻覺和想法都當作現實。我們普通人都會做夢,只不過有的時候我們經常忘記自己做的夢,因為當我們醒來的時候,意識和自我防禦體系也會加強,它們會像城市裏的環衛工人一樣,“清掃”存在意識層面由夢帶來的記憶痕跡。

所以如果你想記住你的夢,醒來的那一刻就不要動,盡量不要啟動思維過程,讓夢中的記憶自然流動,然後迅速記錄下來。

接下來你就可以慢慢覺知,自由聯想,結合我們上面講述過的夢是經過偽裝和修飾的思維片段,回想自己當下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體會自己的潛意識傳遞的信息,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做出適當的調整。因為覺知潛意識,以合乎規範的方式活出潛意識,我們才會感到心裏舒適,我們才有可能不斷地靠近“真人”,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電影《盜夢空間》是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主演的造夢師帶領特工團隊,進入他人的夢境,改變他人的潛意識,盜取機密的故事,雖然是一部發生在意識結構的科幻片,但卻給我們離析了潛意識與意識、夢境和現實之間的千絲萬縷,不失為一部了解夢境的經典影片。

正如影片中說的,“我們做夢時感覺很真實,只有等我們醒來時才會意識到不對勁,你從不記得夢的開頭,總是突然就身處其中”

我們用現實塑造夢境,最後卻分不清現實還是夢境。了解自己,活出自己,做一個夢想成真的人我們要為此付出畢生之力,願這一路有心理學的相伴,讓我們不迷失在夢境中,有一顆夢想的心,也具備一副時刻回歸的身,身心合一,做最真實的自己。

作者簡介:心理相先生,一名溫暖的心理咨詢師,關系助推者,心理健康教師,致力於探索心理,讓有緣人成長和發展的更好。微信公眾號:心理相先生,可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