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穿雨鞋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立 夏

立夏,在每年公歷5月6日前後,我國習慣上將之作為夏季開始的節氣。運河古鎮平望以前在這一天,習俗不少。

立夏

小孩的體重在立夏日裏是一定要稱的。為何在這一天稱體重,鎮上流傳著“立夏日稱人長肉”的傳說。相傳元朝末年,與朱元璋一起反抗元朝統治的常遇春被元朝兵士捉住,關在監牢裏。朱元璋派人關照牢頭禁子勿要苛刻他。牢頭禁子也早知常遇春是位英雄,答應用好菜好飯待他,保證不讓常將軍出獄時瘦一斤。來人說,最近常將軍在立夏日稱過人,為一百二十斤,到時再稱,就知端的。隔了一年,常遇春被朱元璋救出,朱元璋叫他稱一下,結果身重一百三十斤,長了十斤肉,這一天正巧也是立夏日。朱元璋高興地說:“立夏,立夏,稱人長肉。”從此,立夏日稱人長肉的說法流傳開來。鎮上的老人們說,小孩在立夏日稱人,還可以防止“疰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鎮上的不少店家已有磅秤,可老人們還是依照老傳統,將自家的小孩帶到地貨行,用大桿吊秤稱之。小孩坐進盛放水果的籮筐裏,不知怎的,大人們遲遲不過來稱,見籮筐底有著好幾個風幹荸薺,便取過一個,啃了起來。這荸薺與芽菱、杏子、李子、酒釀等物品,按照鎮上的風俗,在立夏日裏定是要吃的。

立夏稱人

這一天,油氽豆腐幹是必吃的。解放初期,平望鎮上有10多家豆腐店,對私改造後全鎮仍有好幾個供應豆制品的門市部,還有一些散布在各條街道上的豆制品小攤販。在立夏日裏,這些店攤可忙開了,全都搭起了“行竈”,竈膛裏的硬柴向外吐射著紅紅的火苗,只見店攤上的人將乳白色的臭豆腐幹生坯逐一放入沸滾的油鑊裏,須臾工夫,一塊塊黃澄澄、香噴噴的油氽臭豆腐幹便出現在鑊子上的竹蒸架裏。蘸點鎮上達順醬園的辣醬,鮮紅加金黃,真是色香味俱佳,讓人垂涎欲滴。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爭著買上幾塊,再從鄰近的店裏拷上一小瓶“白幹”,在街頭屋檐下有滋有味地小飲起來。

氽臭豆腐幹

麥芽塌餅,在立夏日也幾乎是家家要做的。不做的人家要嘗吃這餅也是挺方便的。鎮北、鎮西石家港、蠡斯港、橫港一帶,有著不少制做麥芽塌餅的高手,他們註重用料和主輔料的搭配,做出來的麥芽塌餅,既有赤豆沙的,也有黃豆沙的,餡中心還夾著一塊塊核桃肉和豬板油丁,吃起來軟糯適中,甜潤可口,尚覺有一股清香繞鼻。他們托著盤子穿行在街道間、碼頭上,不僅供應本地居民,還售給來鎮的過往行人,讓平望麥芽塌餅的美名傳揚四方。

麥芽塌餅

在立夏這一天中,最讓小孩子們歡欣的還是去郊外燒“野米飯”。幾個同學結伴,各自從家中取出糯米、豬油等食品和鐵鍋、鏟刀、碗筷等器具,興致勃勃地來到鎮西北的西草蕩邊。爾後,有人去田裏“偷”剛長結實的蠶豆,有人去樹下拾柴火,有人撿磚頭石塊搭“行竈”。不知是誰撿來的柴火太潮了,讓燒火的同學嗆得直喘不過氣來。沒等飯悶醒,大家便急著揭鍋蓋盛飯。大概是水放得少了,鍋面上青油油的蠶豆還粘附著不少米粒。捧著這半生不熟的“野米飯”,同學們仍個個吃得津津有味,只覺得比家裏燒的要香甜多了。

燒“野米飯”

四月二十八藥王生日

農歷四月二十八日,為“藥王生日”。“藥王”指神農氏,吳江各地諸如盛澤先蠶祠、蘆墟泗洲寺等祠廟都供有神農像。在這一天,國藥業界為紀念節日,要熱鬧一番。

盛澤先蠶祠

在蘆墟,泗洲寺內雇請一至兩班“堂名”唱戲,並在寺內備了酒、面,以示敬獻“藥王”。中午,各藥店經理及主要職員均可在寺內聚餐,其余職員、學徒也可輪流去寺內吃面。下午,也可在寺內聽戲、打牌、消閑。

蘆墟泗洲寺

這一天,藥業同行要在“藥王”神像前進行公議。必議之題是對即將來臨的端午節焚熏的蒼術白芷供售進行公議,作出每包重量與售價的決定,於下一天方可全面上櫃供應。還商議一些諸如互通處方中暫缺藥味及勞資關系等事宜。

端午前夕送夏衣

在吳江農村,端午前夕父母要給女兒送夏衣。說是“送夏衣”,可不僅僅是一套夏天的衣服,還有雨傘、雨衣、雨鞋、田絲繩(插秧時用來確定行距的繩子)、拔秧凳等,以及扇子等夏天用的東西。有些嶽父母還會帶上一大塊肉。蠶桑地區,把“送夏衣”叫作“望山頭”,此時蠶寶寶快要上山了,嶽父母這樣的探望有預祝女兒婆家的蠶桑能獲得豐收的意思。

端 午

以前,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對於吳江各地的人們來說,是一個隆重的節日。

端午

那一天,習俗不少,其中與“黃”字有關的尤多。雄黃,也稱“雞冠石”,曝曬過久或磨碎後成橙黃色粉末,中醫學上用作解毒、殺蟲藥。是日,每家人家不僅要在席上飲雄黃酒,還要將之灑在墻壁角、床底下等陰暗處,小孩則要用雄黃水塗在肚臍眼上,並用之在面額上書寫偌大的“王”字。大黃,亦稱“馬蹄大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中醫學上認為其有瀉火解毒的功能,在這一天裏,小孩都在胸前掛上大黃香袋。黃鱔、黃魚、黃瓜這些帶“黃”字的食品,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為何食之,看來多少是沾上了雄黃和大黃的光。

塗雄黃

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楣和床上都掛著菖蒲、艾蒿和大蒜。菖蒲,亦稱“白菖蒲”,有香氣,具殺蟲之功。艾蒿,也稱“家艾”,揉之有香氣,也可用來殺蟲。將這些東西結紮成束懸掛起來,含有驅害避邪之意。到了正中午,每戶人家都要緊閉門窗進行煙熏。煙熏之物為蒼術、白芷、蕓香等。人們利用其燥濕、芳香功能,以滅蟲害。

掛菖蒲

以前端午節,各家人家的門上都要貼上鐘馗像。為何貼之,相傳唐明皇在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唐明皇問大鬼,大鬼自稱名叫鐘馗,生前曾應武舉未中,死後決心消滅天下妖孽。唐明皇夢醒後,遂命著名畫工吳道子將大鬼模樣繪成圖像。於是,便在端午節懸掛鐘馗之像,謂能打鬼和驅除邪祟。一些廟臺上還要上演京劇《白蛇傳》,為何演此戲,主要是戲中有白娘娘在端午節飲了雄黃酒而顯本身這一情節。

鐘馗像

以上這些習俗好像都跟與端午節“與生俱來”的戰國時代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無關。怪不得有學者說,端午節早在屈原出世前的春秋時代就有了,古俗忌為“惡日”,這與夏季各類疾病瘟疫孽生為災有關,而灑雄黃酒,掛大黃香袋,懸菖蒲、艾蒿,用蒼術、白芷煙熏……都是對此采取的措施,照現在看來,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屈原

雄黃酒

這一天,與屈原真正有關的習俗也有,那就是裹粽子。相傳當年楚人以稷用菇葉裹之如角(名“角黍”),投之於汨羅江祭祀屈原,並在該日食用角黍以誌紀念,後人相襲成俗。鎮上居民在端午節這一天總要裹好幾種粽子,不僅要用粽箬裹白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一些人家還要把原籍在裏下河的隔壁鄉鄰請來,用蘆葦葉子裹尖尖的蘆葉粽。食之,這蘇北粽又香又糯,味道真不比蘇南的粽子差。

裹粽子

五月二十試龍日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吳江各地規定每年農歷五月二十為試龍日,把鎮上所有的消防水龍都行動起來,集中幾個點,進行比賽。比賽內容包括行動迅速、出水快慢、射程遠高、水流粗細等。操作人員大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

平望安德橋上的水龍比賽非常好看。橋北堍城隍廟前有一片寬廣的場地,龍頭都拖到高達10米的橋上,位置特別高,龍嘴裏吐出來的水射程就格外高和遠,四周觀者如潮。

安德橋

六月六

農歷六月初六,俗稱天貺節,“天貺”是上天恩賜的意思。天貺節,相傳起源於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佛經回國,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濕,於六月初六將經文取出曬幹,後這一天變成吉利的日子。開始,皇宮內在此日為皇帝曬龍袍,以後又從宮中傳向民間,家家戶戶都在此日在大門前曝曬衣服,以後此舉成俗。

農歷六月初六(天貺節)

農歷六月初六,也傳說是貓狗生日。“六月六,裹仔餛飩落一落。”此時,農村裏種田早已結束,新麥上市面粉很是新鮮,農家有空余時間來自己裹些餛飩,供全家飽餐一頓。在鎮上,各家人家也要從切面店買來皮子、從肉店買來鮮肉裹餛飩,中午吃不完,到了晚上還油煎餛飩過粥吃。

裹餛飩

六月廿三火神生日

吳江各地以農歷六月廿三日為火神生日。傳說火神是祝融氏赤帝,那天民間大多要向火神菩薩進香,也有吃火神素的以祈求其勿肆暴虐,免遭回祿之災。

祝融氏赤帝

在古鎮同裏,傳說火神是東嶽大帝第三個兒子,怕他闖禍,因此,拿水來向他示威,在那天舉行水龍競賽,表現出同裏人的一種對邪惡不姑息的心態。

六月廿四荷花生日

傳說六月廿四是荷花生日。以前在古鎮同裏,那日看荷花都到同裏湖中的羅星洲。羅星洲上有池,池中種荷花,池畔有水閣、旱船、曲橋、回廊等,人們就在這些地方賞荷。賞荷之余或泛舟同裏湖,或登上鬥姆閣,觀看湖上風帆晴瀾,也有雇畫舫停在柳蔭之下,品茗清談,吟詩填詞。

羅星洲內景

夏夜謎趣

夏夜的平望鶯脰湖畔,是周圍居民夏夜納涼的好地方,也是一個充滿謎趣的樂園。

秀麗的鶯脰湖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中期,西塘街原協和碾米廠裏住著一個中年人,大家叫他李叔。李叔雖是個工人,文藝細胞卻挺豐富。不光唱得一口好彈詞,還有一肚子的謎語。每當夏日的夜晚,在陣陣南風中,他唱完一曲纏綿委婉的彈詞後,便向坐在他身旁的小孩子們出起謎來。他最初給孩子們猜的謎是:“和尚不像和尚,員外不像員外”,猜一個字。“既不像和尚,也不像員外,這該是哪一個字呢?”小孩們一時猜不出來,嘀咕著。李叔“不開箱子”,要大家回去好好地動腦筋。有的孩子回到家裏在紙上劃來劃去,劃了一陣子,從“尚”和“員”這兩個字上劃出了一個“賞”,心裏甚是喜悅,生怕別人早猜出,飛也似地去向李叔報謎底。李叔聽了謎底,挺高興的,從躺椅上坐了起來。這時,小夥伴們聚了攏來,李叔又出了兩個謎。一個為“大海怒潮”猜無線電零件名一,另一個為“排隊上廁所”猜外國首都名一,他告訴孩子們,謎底全部要用白字來理解(後來曉得這種謎叫“梨花格謎”)。經過一番思索,謎底“揚聲器”(洋生氣)和“倫敦”(輪蹲)均被小孩們先後猜了出來。這樣趣味盎然的猜謎,深深吸引了西塘街上的孩子們。

猜燈謎

後來,小夥伴長大了。每當夏夜,也在鶯脰湖畔相互出著謎來猜,其中有些謎頗有情趣。如有人以“王熙鳳吃肥肉”為謎面,猜平望的特產,謎底是“辣油”(《紅樓夢》裏的王熙鳳因手段厲害,榮寧兩府的人管叫她“鳳辣子”);有人以“老婆跑了”為謎面,猜浙江的一個古鎮名,猜此謎得用當年李叔教的讀白字方法來應合謎底“南潯”(男尋)。

陰歷七月點橋燈

陰歷七月裏,古鎮黎裏有點橋燈的習俗。七月初一起,在相家橋、汝家橋、廟橋、亭子橋、太平橋等橋上開始點橋燈。點燈的橋,首先要搭好燈架,橋中立好四柱,上橫東西南北四根橫木,下垂小鉤,以備掛燈,頂中心立一旗桿狀小柱,上有滑輪系長繩,點燈時將燈緩緩拉上,系在頂端,稱為天燈。

橋燈一串有九盞,顏色各異,有大中小三種。各型燈上俱號字樣,扁宋體紅字,籠燈白油色,用燭燃亮,字體格外清晰,遠處望來,一目了然。橋燈全部掛好後,好似顆顆明珠,把涓涓流淌的市河照亮一段又一段。

七月七

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七夕節

“七月七,買個西瓜切一切。”七月初七正處西瓜上市後期,再不買要落市了,因此,不管是鎮上還是鄉下,家家戶戶都要買個西瓜“切一切”,以消食解暑。

七月七,買個西瓜切一切

近年來,七夕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因此不少青年男子會在這一天向女友贈送鮮花,以表愛慕之意。一些青年男女到了晚上,會一邊仰望著天空中的牛郎織女星,一邊互相傾訴心裏的悄悄話。

本文作者:陳誌強

責任編輯:沈瑤、吳英

技術編輯:吳英

圖片來源:陳誌強、館藏及網絡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征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szwjdaj@163.com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