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黑糞水流淌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張蓉 文/攝 通訊員 汪娜

時代的所有變遷都刻畫在每個人的生活裏。

在小區翻新改造中,在家庭傳宗接代中,在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中,在河流煥新、花草重生中……每一次細微的變化,我們都在一點點靠近想要的生活。

28年前,本報記者曾穿行於杭城大街小巷,走入多個居民小區,傾聽居民煩惱,為大家排憂解難。

28年後,我們再度走訪當年曾破舊不堪的老小區,見證了發生在杭城角角落落向美而生的改變。

兩代記者的走訪:曾糞水泛濫的小區,如今宛若小公園

“記者同誌辛苦了,請擦把汗吧!”磚瓦房前,一位笑容滿面的阿姨拿出毛巾,為站在身旁的本報記者王國榮擦汗。王國榮一手捧起毛巾,嘴角上揚,圍在周邊的居民們也無不展露出燦爛笑容。

這是28年前,本報“記者在您身邊”采訪組進入杭城小區巡訪時的動人一幕。1993年8月6日,定格了這一溫馨畫面的照片在錢江晚報頭版刊登,至今成為經典。

當年,本報民情記者穿行於杭城大街小巷,走進多個小區為居民排憂解難。當走進拱墅區維元弄7幢時,居民們紛紛向記者訴說受糞水汙染之苦。當時,居民樓周圍糞水橫溢、惡臭衝天、蒼蠅蚊子滿地飛舞,有居民說,“這幢樓被從化糞池滿溢出來的糞水包圍已有一個多月!”

見到居民們愁容滿面,本報記者在調查清楚糞水泛濫緣由的同時,發出報道呼籲拱墅區有關部門及產權單位前來“會診”、根治,早日解除居民憂難。

28年變遷,舊貌換新顏。如今,本報記者再次走進維元弄時,發現當年破舊不堪的小區早已華麗變身。

小區內,瀝青路面整潔如新,空氣中散發著繁花的清香。青石板鋪就的小廣場上,一座涼亭坐落在繁花和樹木的掩映中,人們在其間打牌、聊天,歡聲笑語在小區內蕩漾開。

“變化太大了!現在,我們住的地方也像小公園了。”在維元弄生活了近30年,76歲的楊荷花滿足地感慨道,如今的生活是過去的自己怎麼也想象不到的。

從破舊的簡易房住進電梯房,電話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維元弄小區2幢,楊荷花和老伴倪冠東坐在客廳,午後,陽光穿過南向陽臺的落地窗傾瀉而入,灑滿臥室,客廳、廚房、洗手間收拾得幹凈整潔。次臥是留給一對雙胞胎孫女的,她們時不時回來居住,老兩口享受天倫之樂。

這間房子66平方米,雖然不大,但對他們而言,已足夠美好。

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一家六口人擠在維元弄10幢一間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裏。那是簡易房,一幢樓四層高,直筒式的房子沒有衛生間、廚房和陽臺。每層的六戶人家共用一個勉強稱之為廁所的蹲坑,臭味是難免的,有時甚至糞水四溢。家家戶戶在樓道裏燒飯,又舍不得頓頓用瓶裝煤氣,更多時候人們用煤餅爐,煙霧繚繞,氣味嗆人。

想起過去的生活,楊荷花連連擺手,“環境很差的。”可彼時的她篤信,未來,生活一定越來越好。

這樣的艱苦日子持續了十余年。直到2006年前後,因危舊房改造,維元弄10幢拆遷。6年後,楊荷花一家重新搬回維元弄。在原地塊上,嶄新的維元弄2幢拔地而起,變成近20層的高樓。她和老伴選了66平方米的中間套,第一次住上了電梯房。

關於美好生活的想象,楊荷花和倪冠東已無法描繪出更多。在他們面前,所有過去的奢望都已成為現實,甚至早已超越彼時的他們關於未來的期待。

20多年前,楊荷花從棉織廠退休時,滿心期待家裏能有一部電話機,“我們擔心從此和同事、朋友們斷了聯系。”上世紀90年代,楊荷花夫妻倆的退休工資僅數百元,他們省吃儉用,積攢了一年,斥巨資3000多元,在家裏安裝了第一部電話機。

此後,隨著退休工資的連年上漲,兩人手中的電話不斷更新換代,他們逐漸擁有了可隨身攜帶的BB機、小靈通、諾基亞按鍵手機、老年機以及如今的華為智能手機。倪冠東仍仔細收藏著自己用過的每一部手機,它們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前已顯陳舊,卻清晰銘刻著過去數十年,一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足跡。

過去,倪冠東有記賬的習慣,每到臨近月底和年末,他都會對照賬本,仔細盤算哪些地方可以節省。如今,網購記錄替代了手寫賬本,“現在的手機不僅能網購,還能導航、看小說、看視頻,生活太方便了。”倪冠東滿足地說。

如果說還有什麼美好期待,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只希望身體好一些,多去看看這越來越美的大好河山。”

古新河畔是聚會的好場所,相處多年的鄰居常相約出遊

67歲的朱永平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他住維元弄14幢,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面積不到50平方米。女兒已出嫁,平常,就他和老伴一起生活,簡單又幸福。

朱永平是維元弄的第一批住戶,從小區建成起,就一直住在這裏,沒有離開過。可以說,維元弄見證了他成長的軌跡,從意氣風發到霜染青絲。而他,也在時間的縫隙裏,看著小區變得愈發美好。

“這些年變化真挺大的,小區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都在提升,周邊的基礎設施,也一直在更新,我覺得生活在這裏,非常便利。”朱永平說。

和很多小區居民一樣,茶余飯後,朱永平最喜歡去古新河邊,只要跨出小區那扇小門,就到了。自從整治後,小區門口的古新河畔,成為居民休閑聚會的好場所,這裏有開闊的親水平臺,老人們在這裏健身,孩子們在這裏嬉戲。

“現在的變化太大了,過去這裏可不是這樣,都是硬化的泥地,大樹下面也沒有這樣的步道,很少有人會走過來,甚至有時候河水的異味還會飄到家裏來。”朱永平感慨。

現在,只要天氣好,朱永平每天都要到這裏來走走,和鄰居聊聊天,這成為一天裏最愜意的時光。他覺得,走在古新河邊別有風情的石板小路上,聽著河畔婉轉的鳥啼聲,望著靜靜流淌的清冽河水,心情格外舒暢。

住的時間長了,很多鄰居也都成了友人,誰家有困難,招呼一聲,大家都會幫上一把。

朱永平和平時相處不錯的一些鄰居,有一個專門的微信群,群名叫“快樂鄰居”。群裏10多個人,年紀差不多,基本都退休了。大家經常一起相約出遊,杭州周邊很多地方,他們都一起去玩過。

“我們每年都會出去幾次,一般夏天多一點,到山裏避暑,住個兩三天,大家都有分工的,有人負責組織,有人安排訂房訂餐,我以前是駕駛員嘛,主要就負責開車,其它都不需要我操心。”朱永平說,和鄰居一起出遊,也成為了退休生活的一種期待,“我覺得快樂是要自己找的,這樣的生活,我們覺得很開心。”

美好密碼

維元弄小區建成於1986年,距今35年了。小區有10幢住宅樓,462戶居民,僅有的一幢17樓高層建成於2012年底,是由早期的維元弄小學和小區原有平房改造而成,成了小區裏僅有的“高帥”。

這些年來,維元弄小區一直在變。比如,2006年,7幢進行過拼接式改造,為每戶人家增加了獨立衛生間。8、10幢原有位置改建成了小區綠化帶,原有的居民分散到新建的高層中去了……

維元弄小區的這些嬗變,也只是一個縮影,還有更多的美好在悄然發生。

2020年起,米市巷街道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分為兩個批次12個標段,共27個小區,建築面積達88.77萬方。截至目前,第一批18個小區已基本竣工,現處於項目收尾階段。第二批項目包含9個小區。小區舊改具體立項主要包括:屋面修繕、樓道改造、道路整治、汙水零直排、綠化改造提升、消防設施、安防設施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