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一缸金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多送一份餐,兒子就多一份希望。”

河南鄭州,外賣騎手楊文廣緊盯著手機屏幕,小跑著在寫字樓裏送餐,為了給8歲的兒子治療白血病,他在一個時段同時接了9單,盡管累得腳底發麻,但仍然不敢有絲毫怠慢。

9月4日,河南省腫瘤醫院附近,楊文廣父子倆相擁閑聊。《和時間賽跑的騎手父親》

2020年9月,新京報刊發“和時間賽跑的騎手父親”的相關報道,社會愛心匯聚,楊文廣父子最終在水滴公益平臺募得善款48萬余元,走出困境。

2020年6月,《新京報》與“水滴籌”合作影像項目 “光沐微塵”應時而生,旨在關註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上的求助者和社會中的受困人群,為他們搭建起社會募捐的橋梁。這是具有社會公信力的主流媒體與新興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一次合作。

做新時代的記錄者,正是媒體記者的責任和使命擔當。“光沐微塵”合作項目運行一年來,新京報攝影記者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刊發影像報道20余篇。這些普通人積極生活的真實感人報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註,得到社會各界積極救助。

11月上旬,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正值新京報社18周年,我們特舉辦《向上而生——“光沐微塵”紀實影像展》。展覽呈現的16組視覺影像故事,是從“光沐微塵”項目和《新京報》近年扶貧攻堅、關註民生的相關報道裏精選而出。

胡茂東坐在床上吃止疼藥。妻子為了給他緩解壓力,在臥室裏養了一缸金魚。《火場英雄胡茂東:等一個“重生”的機會》

馬雪光和牟小花坐在沙發上。如有外人在場,牟小花一般會裹上面紗,只露出一雙眼睛,而眼睛周邊暗紅色的結疤處仍清晰可見。《捐千份釀皮的蘭州小哥,希望妻子手術後重拾自信》

7月18日,河南南陽,賈雲家中,賈雲收養的第三個孩子——小女兒劉金玉親吻她的臉頰。《收養三個棄嬰的好心媽媽》

這個展覽裏有衝進火場的救人英雄,疫情中無私捐助的“涼皮小哥”,身患重病仍不忘公益的“遼寧好人”,收養三名棄兒不求回報的愛心媽媽……這些報道裏的主人公,經歷挫折,心懷感恩,無論遭遇什麼樣的逆境,仍向往美好,他們堅信,身邊總有一束屬於自己溫暖的光。

6月9日,殷巧亮在公園散步,“真好看啊”,她對著綠色樹葉發出贊嘆,並伸手去撫摸,摘下口罩感受自然的氣息。《與乳腺癌抗爭11年的“遼寧好人”》

與乳腺癌抗爭11年的殷巧亮說:“幫別人能讓我忘記病痛”。當自己的生命出現不確定時,她的話語依然平和,充滿力量,與她孱弱的身體判若兩人,她像一位鬥士,微笑著、堅強地、站在那裏。

新聞紀實攝影報道是一個契機,讓影像發聲,讓記錄變得有價值,讓傳播具有公益性,畫面中的每一個人物正在經歷著改變。

此次展覽,影像的價值不是再現構圖的精妙、光影的美好,而是給一群不畏挫折、勇往直前的普通人造像。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鏡頭前表現出的悲傷、惆悵、隱忍、喜悅、微笑、眼淚都是對生活的敬畏。從相機的取景器中觀看,每位普通人,向上不凡,充滿尊嚴。對於這樣一個群體,所有的記錄不美化、不渲染,更未曾歌頌,他們經歷的病痛,不足以用文字和鏡頭描繪,其中折射出的人類求生的精神意誌,讓你不得不相信,愛是一股力,讓眼神中閃爍著光。

10月25日,大關鎮婭婭母親家,婭婭依偎著母親。《換上母親的腎,被打斷的人生重新上路》

12月16日,陳遠立介紹被單戲中的人物角色。被單戲其實是一種木偶戲,吹拉扯唱只一人操作,用一張被單大小的布圍住桌角上面四根竹桿搭成戲臺。被單戲早在明朝就留下記載,現在已成為非遺文化項目。《想把被單戲傳下去的非遺傳承人》

狀態較好的時候,王楠為院子裏的花澆水。《抗癌女攝影師:腰不能彎,依然熱愛生活》

小奕蔔進“罩子”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她只有在“罩子”裏,才能繼續活下去。“罩子”是白血病友們對“層流消毒床”的稱呼,專門為免疫力低、易感染的白血病患者使用。《 “罩子”裏的小姑娘》

張海燕的兒子剛下班回家,聽說當天母親跑了兩家醫院很疲憊,馬上給她倒上了泡腳水。《報社接線員:為了難以割舍的親情,我想活!》

11月8日,在家中的支豪。 《等腎的鋼琴老師:對生命也有了新的理解》

景園鶯發燒癥狀緩解,曾風鈴露出笑容。《折翼天使的求生之路》

2021年11月,全國上下抗疫關鍵時期,人心所向,人們被一種力量感召鼓舞。從精準扶貧的懸崖村,到抗擊疫情的凡人英雄,從鄭州大水的孤島救援,到環境保護的播種者,中國大地正在發生著巨變。

2016年5月24日,在3名家長的保護下,15個孩子從山下的勒爾小學出發,踏上放學回家的路。他們要順著垂直的懸崖攀爬17條藤梯,才能抵達比山下學校垂直高度超過800多米的“懸崖村”,即阿土列爾村。《 “光速進化”的懸崖村》

華中阜外醫院外,救援船和衝鋒舟穿梭不停。《 “孤島”營救》

2021年4月24日,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麥溪鄉噶沙村草場,牧民們正在為黑土灘播撒草種。《播種者》

2月26日,患有新冠肺炎的產婦通過剖腹產順利產下了一名未受感染的新生兒。《武漢直擊:新冠肺炎媽媽的艱難產子路》

此時,“向上而生”是心之所歸的方向,無論何時出發,終朝著光明而去。

由此,願那些有過經歷的人如願,那些不曾放棄的人,先苦後甜。

攝影 陳傑 趙亢 王嘉寧 郭延冰 李木易 王子誠 鄭新洽 侯少卿 李凱祥 王飛 陶冉 張偉

編輯 張英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