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向水庫輸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1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從與水“抗爭”到與水“共生”——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的“歷史見證”》的報道。

“一泓碧水,生態明珠。”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這座有著上千年歷史的邊塞古鎮來說,官廳水庫無疑是一張閃亮名片。作為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曾被視作中國人向水患“抗爭”的傑作,它讓桀驁不馴、水患不斷的永定河真正實現了“永定”。

這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色(7月30日攝)。圖片均由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然而,因為歷史原因,20世紀80年代後期,庫區嚴重汙染,曾經的北京重要水源地,退出了北京城市用水體系。直到2007年,官廳水庫才恢復為北京的備用水源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官廳水庫華麗轉身為國家濕地公園。官廳湖畔,枝繁葉茂、百鳥爭鳴、綠色產業興旺,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修水庫抗水患,永定河名副其實得“永定”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曾被稱作渾河、無定河,1698年得康熙皇帝賜名。歷史上,永定河常常泛濫成災,康熙帝曾多次親自主持對永定河中下遊進行治理。雖為其賜名“永定”,但他的美好願望也沒能讓永定河“安定”。史料記載,1912年到1949年,北京發生的7次大水災,都與永定河有關。

新中國成立後,為根治永定河下遊水患,利用好永定河水資源,黨中央決定在懷來境內修建官廳水庫。1951年10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組織指揮下,官廳水庫破土動工。

素有“北門鎖鑰”之稱的懷來城,因水庫的修建,大部分城區沈沒水下。這座邊塞古鎮曾是著名的軍事要塞,幾百年來,雖多經征戰,均未遭到破壞。為了修水庫,一代名城淹沒地下,只剩臥牛山巔的斷壁殘垣,悄聲訴說著歷史的變遷。

伴隨水庫開工,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移民,揮淚遠赴異地他鄉,重建家園。懷來縣檔案史誌館主任王占春說,為了建設官廳水庫,58個村莊的近3萬村民,離開了祖輩生息繁衍的土地。

這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色(9月18日攝)。

作為當時舉國矚目的重大工程,官廳水庫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援。91歲的黃營村老人方吉是官廳水庫建設的親歷者。他說,建設者們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退伍軍人、技術工人、學生等等。大家爬坡過坎、攀梯下溝,為了工程全情投入、熱情高漲。

“缺乏建設經驗,技術手段落後,也沒有什麼機械車輛,全靠人力。”方吉說,“土方石料的運輸主要靠扁擔挑,每人一根扁擔兩個土籃,一擔能挑百八十斤,可從沒有人喊苦叫累!”

官廳水庫主要包括攔河壩、輸水道、溢洪道和發電站四項工程,歷時兩年零六個月建成。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到官廳水庫視察和參加義務勞動。1954年5月,在慶祝官廳水庫工程竣工大會上,時任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將毛澤東主席題詞“慶祝官廳水庫工程勝利完成”的錦旗授予了建設者們。

總占地面積140平方公裏的官廳水庫,90%的面積在懷來地界,其余10%在北京延慶。其上遊的洋河、桑幹河在懷來境內的夾河村匯合成永定河註入水庫。水庫的水再經官廳山峽奔騰20公裏進入北京。幾十年來,水庫不僅在汛期減少了上遊泄洪壓力,而且攔截了大量泥沙,使永定河水患得到了根治。

這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色(7月30日攝)。

“兩山理論”引領,水庫蝶變國家濕地公園

經過綜合治理,官廳水庫不僅起到了蓄水、防洪、發電、排澇的作用,還成為首都北京重要的水源地。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庫區受到嚴重汙染,區域生態系統持續被破壞,再不見一汪清水。直至2007年,官廳水庫才恢復為北京的“備用”水源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簡稱“首都兩區”),保護好縣域官廳水庫及永定河流域生態環境,懷來縣規劃建設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項目。

“2014年向國家林業局進行申報,同年12月國家批準試點。”懷來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陳濤說,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20.3萬畝,西起永定河源頭,東與延慶交界,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這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色(7月30日攝)。

2017年1月,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拉開帷幕。3月,濕地公園應聲而動,步入建設階段,上百工程隊、上千工人夜以繼日施工。短短兩年多時間,一幅“蘆蕩伴柳、碧水連陂”的絕美畫卷出現在人們眼前,官廳水庫成為華北地區典型河流、庫塘等復合濕地生態系統的代表。依據保護、建設、管理特點,濕地公園劃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管理服務區和合理利用區等5大區域。

官廳水庫重現山清水秀。在周圍村民的眼中,自己的家鄉“洋氣”了不少,曾經布滿雜草淩石的庫灘地再無蹤影,濕地公園就像璀璨的“塞外明珠”,吸引著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體驗。

“公園裏的植被郁郁蔥蔥,空氣清新怡人,經常聽外地遊客說想把空氣‘打包’帶走呢。”懷來縣西辛堡村黨支部書記侯立兵說,經常有北京的遊客到他們村長期租住,從春住到秋,冬天再返回北京。

西辛堡村就位於濕地公園附近。2017年,懷來縣啟動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西辛堡村幾千畝地退耕還濕,進行生態恢復。隨著濕地公園的建成和旅遊業的發展,西辛堡村村民也得到了就業增收的機會。

“濕地公園的建成,讓我們一家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也比以前強多啦。”57歲的侯建軍是濕地公園保安,他的妻子在這裏做保潔員。原來兩人在外打工每月共收入3000元,現在工資翻了近一番。

不管是作為北京備用水源地的官廳水庫,還是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密雲水庫,上遊河流都或起源或流經河北省張家口市。為了確保“一汪清水”送北京,張家口全力推進“首都兩區”建設,2017年以來完成營造林超1100萬畝,對壩上地區180萬畝低質低效耕地實施退耕還草輪牧,全市建設國家濕地公園8個。隨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張家口擦亮了綠色發展的底色。

立誌做張家口“兩區建設”排頭兵的懷來縣,先後在官廳水庫北岸及上遊永定河區域開展了永定河濕地修復一、二、三期工程和官廳水庫水源涵養一期工程,完成濕地綜合治理面積35平方公裏,栽植各類喬灌木960多萬株,構建人工濕地0.39萬畝。

這是一群天鵝在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覓食(2019年11月20日攝)。

隨著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得到修復,藍綠交織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越來越美,仿若天然翡翠上鑲嵌著一塊藍色寶石。通過采取生態補水、退耕還濕、退耕還林、水系連通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官廳水庫入庫水質由Ⅳ類提升至Ⅲ類,野生植物由原來的106種增加至318種,野生鳥類由原來的169種增加到191種。

“2018年10月份,在永定河邊驚喜地發現了26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和罕見的白頭鶴。”媯谷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金記說。

這是一群天鵝在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嬉戲(2018年3月14日攝)。

官廳水庫華麗變身,蝶變後的濕地公園不再是人類向水患“抗爭”的傑作,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經典之作。濕地正在成為京西北的綠色生態屏障,對保障首都用水安全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下,作為冬奧廊道首個生態景觀節點,它不僅體現了綠色辦奧理念,還可以向世人展示我國穩定的社會環境、優質的生態環境、和諧的宜居環境。

“一汪清水”的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懷來縣地處北京上風上水,官廳水庫是永定河最大的控制樞紐工程,這片濕地對保障流域生態安全、抵禦侵襲首都的風沙、防治大氣汙染、水生態安全、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懷來產業結構偏重,煤炭是重要產業,還有著大量的黏土磚、水泥等企業,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壓力。與此同時,官廳水庫周邊及上遊永定河也存在較嚴重的環境問題,約10萬畝灘地被開墾為玉米地,每年施用大量的化肥農藥。

如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懷來從特殊的區位特點和良好的自然條件出發,堅定走“生態第一、創新引領、跨越趕超”新路,做好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排頭兵,建設面向京津冀充滿生機的綠色“東大門”。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懷來的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懷來著力培育壯大數字經濟、葡萄、文旅康養等產業,致力打造“首都兩區”建設示範區、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橋頭堡”、大數據產業疏解承載地、宜居宜業康養休閑集聚中心,縣域經濟活力彰顯。

懷來縣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說,懷來縣已經集聚了軟通動力、騰訊科技、秦淮數據、億安天下等一批信息技術產業知名企業,中國電信數據中心等一批新基建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全縣大數據產業簽約服務器500萬臺,投入運營服務器59.74萬臺,帶動信息技術上下遊產業集群66家企業簽約落地,信息技術全產業鏈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時,提出了“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註入新的內涵。當地多名幹部說,這對懷來小城來說,就像一針“強心劑”,將會給懷來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這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色(7月30日攝)。

“懷來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有著發展體育文化旅遊的突出優勢。隨著工作的一步步推進,未來一定值得期待。”懷來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劉誌非說。

借冬奧會東風,懷來充分挖掘本地自然、文化資源,大力發展京郊生態旅遊,體育文化旅遊優勢被進一步挖掘。去年,2021官廳湖濕地生態馬拉松賽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0位跑者參加比賽。不少跑步愛好者表示,官廳水庫濕地公園空氣新鮮,跑道舒適,沿途處處皆景,跑起來心曠神怡。

未來,懷來將全面貫徹落實關於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打造黃龍山莊、懷來縣雞鳴驛古城等16個重點景區景點,加快推動樣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雞鳴驛城郵驛文化產業綜合體等5個重點項目建設;提檔升級天漠音樂節、幽州古道超級越野賽、秋水會汽車文化節等文化體育賽事;全力推進懷來全域公共品牌建設,切實提高“懷來”品牌價值。

“一汪清水”正在成為承載懷來未來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滋養著當地百姓。

“‘官廳水庫保護有多好,懷來發展就有多好’已成為懷來全縣上下的普遍共識,我們要忠實踐行‘兩山’理論,努力護好這‘一汪清水’,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懷來縣委書記賈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