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做夢尋寶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 2021“陽光關愛·i讀計劃”西藏林芝站的課堂瞬間。全文共5565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閱讀教室剛建成之際,看書的孩子也不多。40個學生走進去,不到兩分鐘,20多個孩子就“逃”出來。相比讀書,操場上的遊戲更有吸引力。

在專業誌願者看來,鄉村環境不乏閱讀的熱情,缺少的是接觸閱讀資源的渠道和科學的教育理念,鄉村少年們的改變,歸根到底還得從大人做起。

“對於這些理解力較弱、又沒有更多資源的農村孩子來說,讀書太重要了——它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文|王木

很多年以後,勝利鄉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馬小博(化名)或許都不會忘記,2021年10月19日午後的那個“白日夢”——

窗外,一畝畝旱地化為一汪汪河塘。遠處,灰撲撲的沙丘變成白茫茫的水霧。而自己則坐在一只木盆裏,浮在無邊無垠的水面。

這是他第一次讀曹文軒的《草房子》,腦海裏升騰起的畫面。合上書,小博身處的世界截然不同。勝利鄉位於西北內陸寧夏永寧,每年只有3個月有雨,向東10公裏是奔騰咆哮的黃河,向西30公裏是飛沙走石的戈壁。但這並不妨礙小博飛到書中那個叫“油麻地”的江南水鄉,和那裏的小學生桑桑、禿鶴成為朋友,共嘗成長的煩惱、人生的悲喜。

好奇與做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而閱讀,正好有這樣的魔力——揭開真實世界的面紗,也創造超離現實的夢境。2019年以來,一場閱讀試驗正在全國多個省份展開,守護鄉村少年求知與做夢的權利。

1

一間誘人的閱讀室

剛吃完午飯,馬小博便一路小跑,趕到學校一樓那間嶄新的教室,繼續沈浸到《草房子》的世界。

小博喜歡讀書,但勝利鄉沒有書店,最近的位於五公裏以外的永寧縣城。和小博一樣,鄉村少年想看一本喜歡的書,並非易事。根據2018年一份基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鄉村兒童閱讀報告》,七成農村家庭藏書不足10本,還有兩成兒童家裏課外讀物為0。

讓小博欣喜的是,2021年10月學校新添了一間閱讀室,一個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東風日產、南方周末打造的“誘人”天地。光潔的書桌、明黃色的座椅在教室正中圍成一圈,緊靠墻邊的是一排排高約1.2米的書架,2500多冊書在書架上舒展開來,等待每一位愛書的少年。

從甘肅的黃土地到兩廣的丘陵山區,從湘西的大山到海南島的中心,甚至在海拔2900米的高原……這樣的閱讀教室,陸續在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2所偏遠村小落成。距離勝利鄉1500公裏的貴州畢節,鴨池鎮草堤小學的閱讀室運行已兩年有余。基於“東風日產陽光關愛閱讀室”,各地校方積極開展閱讀及相關活動,滑動查看更多。

“一走進去,就像進入了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五年級學生朱靜怡(化名)形容。她在那裏見過《草房子》的水鄉、阿廖沙苦難的《童年》,最近還和同學們一樣,迷上了《中華尋寶記》。

在語文老師兼閱讀室管理員範艷眼裏,閱讀教室最大的好處在於,“讓在家裏看不到書的鄉下娃兒知道,原來書能這麼豐富,我們學校也能有這麼多好書”。

範艷曾向班上46個孩子提問,誰有超過5本課外書?沒有一個學生舉手。“學校在城鄉接合部,很多家長文化水平也不高,有些父母寧願拿錢打麻將,也不願給孩子買書”,範艷感到心酸。

學生們沒有閱讀基礎,更沒有什麼閱讀習慣。為了讓孩子們都能看看書,草堤小學推行集體閱讀制——每天午休時分或下午托管課,學生們按班級輪流走進閱讀教室看書。其余時間,則將圖書室部分書籍放到走廊兩側的開放書角,任由學生們翻閱,兩三周輪換一次。

閱讀教室剛建成之際,範艷回憶,看書的孩子也不多。40個學生走進去,不到兩分鐘,20多個孩子就“逃”出來。相比讀書,操場上的遊戲更有吸引力。

“那就從最簡單的一點一點來”,範艷和同事們“手腕”盡施:先挑學生們喜歡的繪本擺著,督促學生從“這一小本看起”;然後再層層加碼,“看完以後寫,哪怕寫一句話、兩句話、三句話”。

慢慢地,範艷覺察出一些變化。留在教室裏靜靜看書的學生越來越多。現在,學生們見了她第一句話總是,“老師,什麼時候輪到我們班看書?”集體閱讀時間一到,學生們早已在門口焦灼地排起了長隊。

2021年9月,三百多冊新書寄到草堤小學——閱讀教室於2019年建成後,“陽光關愛·i讀計劃”承諾連續五年不斷更新書籍。六年級的學生主動請纓,幫範艷把書搬進閱讀室。不過他們附上了條件,“今天我們幫了忙,老師您能不能讓我們先看?”

範艷笑道,這個迄今已有超過3000冊圖書的閱讀教室,已經成為草堤小學學生們眼中“最大的誘惑”。

2

大山裏的“燈塔”

裝著數千冊書的教室,是這場閱讀試驗的發生地,但並非唯一。“為什麼我們要閱讀呢?”導演關正文在2020年一堂“陽光關愛·i讀計劃”的閱讀課上向學生提問。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回答:

“閱讀可以學習課外的知識。”“閱讀可以讓我們懂更多更深的道理。”“閱讀可以讓人增長見識。”看起來,這些“好處”既看不見又摸不著。“陽光關愛·i讀計劃”試圖通過一位位領讀人——學者、作家、科學家、世界冠軍、導演、演員、音樂家、主持人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讓閱讀主動走近孩子,讓“好處”生動鮮活。在閱讀課上,鄉村少年跟隨登山家張梁目睹極晝極夜,立於雪山之巔;也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崔勇一起“潛入”水下,追隨“南海Ⅰ號”初探考古;還攜手文化學者於丹跨越時空,領略大唐春色,“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於丹為孩子講解詩詞。這個講臺,也在上演“冠軍的誕生”。奧運冠軍鄧亞萍追憶“個子太矮”而被迫離開省隊的往事,反問學生:“同學們,別人認為你不行的時候,你們會怎麼做?”“用實力證明自己!”羽毛球世界冠軍鮑春來和從貴州大山裏走出的拳王鄒市明,也帶著自傳走上講臺。鮑春來鼓勵孩子們積極尋求熱愛的事物,哪怕遇到挫折也不放棄,“努力總有被看到的一天”。鄒市明則揮動拳頭,用二十余載的拳擊生涯,鼓勵西藏林芝的孩子們認準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鮑春來為寧夏永寧縣的孩子授課。

許多領讀人還帶來影響自己一生的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普作家羅會仟曾分享帶領自己走入了物理學世界的《十萬個為什麼》。中國作協副主席、文學評論家李敬澤則帶來其少年時深受影響的《哈克貝裏·芬歷險記》,並寄語孩子:“人總會長大,你們未來會遇到很多復雜的事情,希望你們都能像哈克貝裏·芬一樣,保持善良與勇氣,更永遠保持一顆快樂的心。”三年來,三十余位各行各業的傑出領讀人來到鄉村,攜手來自全國的熱心誌願者,站到“陽光關愛·i讀計劃”的講臺,講述他們與閱讀的故事。鄉村少年們正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和世界萬物發生關聯。正是在這樣的閱讀課上,馬小博第一次從誌願者那裏聽說《草房子》,第一次對故事裏那個古靈精怪的桑桑充滿好奇——他把碗櫃拆了給鴿子做窩,不怕被罵嗎?他生了重病,最後好了嗎?有那麼一瞬,馬小博覺得,雖然從沒有見過桑桑,但他們已是相識很久的朋友。3

特別的閱讀課

領讀人離開之後,與鄉村學生日夜相伴、為他們的閱讀掌燈的,是家人與老師。

就在馬小博做“白日夢”的第二天,他的媽媽被請去學校的閱讀教室,也上了一堂特別的閱讀課。

“不是讓孩子多讀書嗎,我們家長上什麼課?”馬媽媽帶著疑問走進教室,卻被上課的誌願者李振寧來了個下馬威。

“你們的孩子平時回到家有什麼習慣?”李振寧問。

“玩手機!”

“看電視!”

“打遊戲!”

李振寧再問,“習慣是怎麼來的呢?”教室裏卻都沈默了。

“大人的言傳身教很重要,習慣在於堅持,閱讀也是如此”,誌願者的話一字一句砸在馬媽媽心裏,“家長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看書,圍繞書裏的話題,和孩子多交流。給他一盞臺燈、一個書桌、一本書,而不是一部手機”。

事實上,在一個移動互聯網席卷鄉村的時代,任何人已無法逃離手機。根據《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我國農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4.7%。在線學習之余,上網聽音樂、玩遊戲、看短視頻已成為未成年人主要的休閑娛樂活動。

“故事很有力量,我們要跟電子產品搶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有情感的陪伴很重要,有助於和青春期的孩子培養共同話題。”2019年專業誌願者王茵面對廣西南寧馬山縣白山鎮立星民族小學的七十多位家長時,耐心地一一回答他們的問題,“滿足孩子對故事的迷戀,哪怕是一個重復的故事,這也是他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陽光關愛·i讀計劃”廣西馬山站的親子閱讀交流會現場。

這樣的家長閱讀交流會,是“陽光關愛·i讀計劃”每到一所鄉村學校的固定環節。最初只是“試水”,但因為家長反響熱烈延續至今。“什麼時間閱讀最好”“除了吃喝還能和孩子聊什麼”“孩子不懂愛惜書怎麼辦”等問題,都能拿到家長交流會上探討。因為互動熱烈,江西贛州市贛縣區湖新中心小學的交流會甚至進行了四個小時。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從事閱讀推廣多年的王彥方多次作為專業誌願者,在家長閱讀交流會的講臺上分享閱讀的力量。在她看來,鄉村環境不乏閱讀的熱情,缺少的是接觸閱讀資源的渠道和科學的教育理念,鄉村少年們的改變,歸根到底還得從大人做起。

“我們要警惕自己的說教,盡可能用自己的行動和行為去影響孩子。在一個有閱讀氛圍的環境中,一個孩子很難不去讀書,這就是氛圍。”

4

為掌燈人掌燈

在人口外流的鄉村,營造讀書氛圍並非易事。2020年,當“陽光關愛·i讀計劃”來到湖南龍山縣正南小學時,家長會上難覓年輕的身影。全校337名學生裏,有144人是留守兒童。

在給學區教師開展閱讀培訓之前,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張秋先深深地鞠了一躬,“家裏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這就需要老師們擔當更多的責任。”

張秋為學區教師進行校園閱讀推廣培訓。

兩年前的冬天,張秋也曾在貴州畢節草堤小學開展培訓——這是“陽光關愛·i讀計劃”營造鄉村閱讀氛圍的另一重要環節。張秋留給31名鄉村老師的“錦囊”,如今都派上了用場。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要用繪本引導,最重要是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當時參加培訓的教師胡平,至今記得張秋的建議。如今,在草堤小學,一年級並不單獨設置閱讀時間,而是靠老師把繪本搬到教室,把書講給識字量不大的孩子聽。

“最受歡迎的就是繪本、漫畫、尋寶類的書籍”,作為圖書管理員,範艷對學生們的閱讀喜好了如指掌,“有些繪本學生翻多了,都磨破了皮”。

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草堤小學的老師們則參照張秋的建議,專門設計了一份閱讀筆記,供學生們看書後寫下閱讀感想、好詞好句。那些基礎不錯的班級,範艷也嘗試讓學生們先看半小時,然後請他們分享體會。

一個孩子看書後寫下心得,“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到好的學校,希望能讓爸爸媽媽過上好日子”。

範艷坦言,包括自己在內的兼職管理員,在更深入地指導學生閱讀上做得還不夠,“我們現在其他工作也很多,不單是教學,你看我還負責少先隊、國防教育、留守兒童等工作,有時力不從心”。

不過,每次閱讀教室輪值時,範艷總會拿上幾本自己喜歡的書,陪著學生們一起看。剛開始還鬧哄哄的教室,最後都變得鴉雀無聲。

輪值閱讀教室增加了工作量,但範艷說,也帶來了許多意外的收獲。比如,閱讀室裏的繪本《貓頭鷹喔喔呼》,化解了學生們對學校裏一位殘疾兒童的捉弄。

“一只貓頭鷹意外地鉆進一個雞窩。一覺醒來,母雞們都趕它走。貓頭鷹努力學習成為一只‘公雞’,可總是學不會喔喔叫,備受嘲笑。最後因為一場意外的危機,它卻成了雞群裏的大英雄。”範艷給學生講完故事,趁機引申開去。

“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就像我們身邊的殘疾小朋友,他們只是在某些方面和我們不一樣,面對不同,我們應該體諒幫助,還是嘲笑捉弄?”範艷設計了一個遊戲,讓學生們單手穿衣,設身處地去感受殘疾小朋友的生活。一個男孩兒穿了半天,也沒能把衣服穿上,末了邊哭邊說,“他們太不容易了”。從此,草堤小學再沒發生捉弄事件。

“對於這些理解力較弱,又沒有更多資源的農村孩子來說,讀書太重要了——它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範艷說,這也是草堤小學老師們的普遍共識。

5

陽光普照大地

“閱讀是改變鄉村教育、提升鄉村孩子教育品質最廉價、最基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如此論斷。

作為鄉村兒童應有的一項文化權利,閱讀既關乎鄉村的現在,也關乎鄉村的未來。

事實上,從政府到民間,一股合力正在形成。從2007年開始到2012年,全國範圍內搭建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村文化惠民工程——60萬個農家書屋散落於60萬個鄉村,每個書屋的1500冊圖書裏,少兒類約占10%。

不少企業、個人也陸續在鄉村學校捐建書屋,不斷完善鄉村閱讀基礎設施。在公益界,已經形成從鄉村閱讀資助、基礎設施提供、項目效果評估和一線閱讀推廣的行業生態體系,其中,絕大多數把目光投向中西部省份的鄉村小學。

2019年,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東風日產、南方周末發起“陽光關愛·i讀計劃”,正是合力中的一種嘗試。

近三年來,它不僅捐建閱讀教室和捐贈超過三萬冊全新書籍,試圖打通獲取閱讀資源的“最後一公裏”;更通過連接政府、企業、公益組織以及領讀者、鄉村教師、家長、社會公眾等,構建閱讀共同體,讓鄉村少年“愛上讀書”。

一個可循環、有實效、易推廣的兒童閱讀模式逐漸成形,並不斷吸引更多參與者,守護鄉村少年的閱讀權利。爭取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通過試點小學創造閱讀的“示範效應”,邀請更多學區教師參與培訓;聯動幕天公益、擔當者行動等專業公益機構,確保閱讀指導的專業性;不僅向學生推廣閱讀,還將領讀誌願者、鄉村教師、學生家長擰成一股繩、化作一盞燈。

作為東風日產“陽光關愛”公益行動的子項目,“i讀計劃”沿襲了“陽光關愛”十三年來的初心:奔走在鄉間,通過鄉村教師幫扶、物資捐贈、公益課堂等多種形式,為欠發達地區師生持續提供精神支持與物質幫扶。

三年來,東風日產持續發動車主、員工、經銷商等上下遊關聯方的力量,既有輕松的線上公益助力,亦有深度的實地參與。2021年,項目還新增“陽光課堂”,結合STEAM跨學科教育理念,以寓教於樂的方式為孩子們解開汽車飛馳的奧秘,體驗工業科技的魅力。

在清遠陽山,於丹的詩詞課結束之後,一名四年級的小男生一路跟著她走下樓梯,靦腆地說:“於丹老師,我會一直記得你的。”在於丹看來,“陽光關愛·i讀計劃”的意義在於為孩子們的內心留下種子,喚醒他們的自信,“我也願意一直作為誌願者,陪伴孩子走下去。”

陽光之後,冰雪消融。那些曾在孩子們心裏種下的種子,已悄然破土、發芽。沿著十三年鄉村公益求索之路,播種與耕耘還將繼續,直到“陽光普照之處,再無精神貧瘠”。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