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臉上長魚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20年太難了。疫情爆發、美股熔斷,各種大大小小的天災人禍,相信“書米”們了解得一定不比書單君少。

不論如何,事實已經擺在所有人的面前:2020,一定是個艱難的一年。然而光是認清困難並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我們面對困難時所選擇的態度。

是自暴自棄,從此勒緊褲帶茍活?還是猛打雞血,猛灌雞湯。似乎都不是妥當的解決辦法。

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接下來的日子呢?書單君今天想要推薦這本耳熟能詳的名著:《老人與海》。

在這本書裏,書單君看到了猛灌雞湯和自暴自棄之外的,另一種或許真正有力的態度。

《老人與海》何以成為經典。是積極向上嗎?是契而不舍嗎?或許是,但不全是。這次的閱讀裏,書單君找到了另外三個可能對當下的我們更有意義的解讀。

毀滅與打敗——對“成功與失敗”的重新定義

《老人與海》短短五六萬字,卻是著名作家海明威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讓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

而這本書裏獨自在海上捕魚的老人,帶給無數人面對困境時的勇氣。

老人是一個資深漁夫,他連續出海84天後,也沒有捕到一條魚。

前四十天裏,還有一個敬仰他的男孩和他一起,在那之後,男孩家裏的長輩嫌老人運氣太差,就不讓男孩同他一起出海了。

老人又瘦又憔悴,他的小船也破敗不堪,帆上用面粉袋子打著補丁,像一面象征著永遠失敗的旗。

昔日的他是英勇的,可以和當地最強壯的黑人扳手腕一天一夜,並且最後戰勝。年輕時,大家都叫他冠軍。

但如今他用來戰勝困難的力量幾乎消失殆盡,剩下的是一生捕魚的技巧、智慧和一道道傷痕。

9月一個霧氣濃厚的淩晨,老人獨自一人出海捕魚。這是他出海的第85天,他打算去離岸更遠一些的地方碰碰運氣。

臨近中午的時候,老人的魚鉤已經鉤到了那條巨大的馬林魚。那魚比他的小船還要大出一截,魚鱗是深紫色的,嘴又細又長,像一把銀劍。那是他此生見過最美麗的魚。

由於魚的力氣太大,老人又孤身一人,他只好一邊一會兒放線一會兒收線,與大魚展開一場比拼毅力的拉鋸戰。

這場戰役持續了整整三天,一直到第四天淩晨,他終於刺死了那條大魚。

正當老人興奮地打算返航時,血腥味引來了鯊魚。老人用盡全力,殺掉了最先到來的那頭鯊魚,可是他知道,只要來了一條,接下來就會成群結隊地來。

他知道,他保不下這條魚了。他開始後悔,說:但願這是一場夢,但願我壓根沒釣到過它。

但同時,他又說了一句: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不可被打敗。

果然,成群結隊的鯊魚把老人的魚吃了個精光。天亮以後,老人終於返回港口。他滿身傷痕地躺在沙灘上睡著了,他的漁船邊,綁著那條巨魚的骸骨。

其他的漁夫們嘖嘖稱奇,說自己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魚。前來觀光的旅客也驚訝於這條魚形狀優美的尾巴。而那條大魚,只剩下這條美麗的尾巴,和一堆骸骨,像垃圾一樣,等待著被潮水衝走。

老人捕到了他此生見過最大的一條魚,最後卻什麼也沒得到,那他到底算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呢?

書單君想說,這就是經典的魅力。經典總是把我們習以為常,認為不必再去思索的日常定義,打個人仰馬翻,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去審視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比如,到底什麼是成功和失敗。

“老人雖然打到魚,但最後一無所獲,所以他是失敗的。”你能如此輕易地得到這個結論嗎。

就像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辛苦創業,付出了比他當白領時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站在老板的角度,他看到了以前從未見過的風景,那些經驗和見識,是沒創業時候的他想象不來的。

可是最後,創業失敗了,除了那些經驗見識,他什麼都沒留下。他是失敗的嗎?某種程度上,的確如此。但如果這麼簡單地就得出了這個結論,就是否定了所以經驗和見識的價值,同時也否定了他那段創業的人生。

而《老人與海》裏那句最著名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不可被打敗。就是一個重新定義成功失敗的尺碼。

是毀滅等於失敗,還是打敗等於失敗?

老人的魚被吃光了,他努力的成果被毀滅了,但他沒有認輸,所以他並沒有被打敗。

而當我們面對生活的困境時,它可能讓我們的努力白費,一切付諸東流,可是只要一個人還沒有認輸,他還有鬥誌整合資源,重新來過,那他就不算是一個失敗的人。

老人與大海——弱小的個體如何面對巨大的困難

前幾天,書單君帶著口罩出去溜達了一圈,發現很喜歡的一家書店關門了,門口貼著條子說,因為疫情的影響,怕是撐不下去了。

這樣的例子網上比比皆是,面對突然襲來的大型災害,很多平日裏靠著熱愛苦苦支撐的行業,都搖搖欲墜起來。

書單君在湖北的一個朋友,父母是開乒乓球館的。他說,疫情剛開始爆發時,他父母以為也就是多放一個月假,沒想到一拖再拖,遲遲無法開門。

試想一下,在疫情完全結束之前,都不可能會有家長讓孩子冒著危險去上興趣班的吧。

對報名的家長來說,這無非只是個興趣班而已,對那個朋友的父母來說,卻是賴以生存的謀生之道。

這樣的例子絕對不在少數。那些小城市裏開小賣部的、賣早點的,學不會像一線城市那樣弄成外賣,因此只能呆在家裏,坐吃山空。

大浪來襲的時候,沒人顧得上這些“小魚小蝦”,但“小魚小蝦”們本身,也是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啊。

在書單君看來,這些在疫情影響下苦苦支撐的個體,就像是開著破舊小船的老人。不捕魚就會餓死,捕魚,要冒著生命危險,且有概率依然顆粒無收。

擺在他們面前的生活之難,就像大海一樣,反復無常,不可預測。

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呢?

老人首先是不憎惡大海的。

西班牙語裏有區分陰性和陽性。書裏說,很多年輕力壯的漁夫,會用陽性定冠詞,把海洋比作一個強壯的敵人、一個需要戰勝的對手。

而老人“總是把大海當作女性,當作賜予或不賜予大恩的主,她要是做出什麼粗暴可惡的事,那是因為她情不自禁”。

盡管大海裏有千重困難,老人依然熱愛它。

他也熱愛那些比他更加弱小的存在:

“他為鳥兒感到難過,特別是那些嬌小的黑燕鷗,它們總是在飛翔,在尋覓,卻幾乎總是一無所獲……既然大海如此殘暴,為什麼像海燕那樣的鳥都給弄得如此柔弱、如此纖細呢?”

他鼓勵它們“好好休息一下,然後再出去闖一闖,碰碰運氣,像所有的人、鳥、魚那樣”,就像是在為自己打氣。

老人甚至尊重那條被它捕獲的大魚,稱它為自己的兄弟;尊重那群虎視眈眈的鯊魚,認為它們也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最近這段時間,我們看到太多人,把內心的恐懼和無望轉化成憤怒,去互聯網上謾罵、羞辱、損害另一些不相識的陌生人,只為了宣泄心中的戾氣。

“反正他也不認識我”“反正又不止我一個人,我就是為了爽一下”。

他們常常這樣為自己找借口。於是,老人身上的那種淳樸的尊重心,在人群裏漸漸消失殆盡。

我們本來是一起出航,面對困境,最後卻變成了四面皆敵,不僅要防備生活的困難,還要互相防備,讓每個人不是成為孤島,就是成為雪花。

多麼可悲而無奈。

但好在,也有還未喪失智慧的人。書店們開始聯合起來,做線上售賣,來自我拯救。很多行業也捆綁在一起,希望共同度過難關。

獨自面對海上的老人是孤獨的,我們面對生活之困難時,本應該齊心協力的,完全沒有必要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裏。

巨魚與獅子——找到生存的意義

在《老人與海》裏,有一個與大海無關的意象,一直貫穿始終。那就是獅子。

出海捕魚之前,老人夢見他小時候見過的非洲。高聳的海岬,褐色的群山,金色的和白色的海灘,海灘上的獅子像小貓一樣嬉戲。

捕魚歸來之後,疲憊的老人睡著在他的窩棚裏,再一次夢見了獅子。

一個一生捕魚的人,為什麼沒有夢見大魚,而夢見了獅子?

書單君認為,獅子其實常存於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那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書單君的一個朋友,經常跟我開玩笑說:人生這麼艱難,反正也沒啥希望,不如吃吃喝喝,愉快度日,只要還活著就行了。

她一面說著這樣的話,一面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還筆耕不輟地寫小說。哪怕不能發表,沒有稿費,照樣努力在寫。

或許她心裏有一個尚未磨滅的作家夢,與生計無關,但有關生活。那是她的獅子。

這次疫情裏的誌願者們也同樣如此。他們平日裏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到了危急關頭,潛藏心裏的英雄夢想就立刻顯現出來,支撐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無償地衝到第一線去。

我曾經問過一個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的朋友,究竟為的是什麼。他說,也不是圖什麼,就是想到那所醫院成為了很多人心頭的希望,自己又是參與建造它的一份子,就有一股莫名的驕傲感。

這,也是他心裏的獅子。

如果說獅子是潛藏心底的自我價值,那麼老人帶回來的那條巨魚的骸骨,則是我們時刻在意的東西——尊嚴。

魚被啃食幹凈了,只剩下一堆骨頭,和一個漂亮的尾巴。它美麗但無用,卻是老人用生命捍衛的東西。

2020或許是艱難的,但我相信,沒有人會扔掉無用的尊嚴,用來換取生活。畢竟,那是一個人存在過的象征。

在整本書裏,面對險惡的大海、巨大的馬林魚、成群的鯊魚,老人都沒有過一次泄氣,也沒有說過加油、努力之類的話。他就是相信他自己而已。

他說:我要讓它知道人有多大能耐,能忍受多少磨難。

他說:只要我有強烈的取勝欲望,就能擊敗任何人。

這不是雞湯,也不是勵誌,而是一種自信,以及意誌。

在面對真正的困難時,沒有什麼能比自信與意誌更能讓一個人不被擊垮了。

在艱難的2020年面前,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或許就是這個。而生活之艱辛,也像老人面對的大海一樣,有時會毀滅一個人,有時也能成就一個人,給予其恩賜和饋贈。

作者 | 輕濁 編輯 | 黑羊

圖源 | 《老人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