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無字空碑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觀察者網訊)日前,電視劇《風起洛陽》中由詠梅飾演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引起爭議。其自出場就披散長發,身著素服,與以往影視劇中發髻高聳、衣飾華美的武則天常見形象截然不同。

部分網友稱贊這一形象提供了詮釋武則天的新角度,且體現一種“大道至簡”的美感。其他網友則覺得這一人物造型與史實不符,甚至部分網友還認為其與日本平安時代貴族女性垂發形象相似,質疑該劇武則天造型有“以倭代唐”之嫌。

就此,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香文化專委會專家委員孟暉告訴觀察者網,這一造型不僅與武則天無關,還與唐代,與整個中國歷史都無關,因為古代中國的主流審美都是追求華麗、精致。另外,這個造型也談不上“以倭代唐”,因為日本女性貴族妝容和服飾精致也是傳統,“古代日本貴族什麼時候服裝和化妝這麼寒磣過?”

《風起洛陽》中的武則天形象

非典型武則天引爭議,“新詮釋”還是“以倭代唐”?

12月1日,改編自馬伯庸小說《洛陽》的《風起洛陽》開播。該劇講述了武周時期一群出身不同階層的人為調查洛陽懸案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劇中詠梅飾演的“女聖人”,對應的歷史人物就是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的武周開國君主、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

作為千年話題女王,唐朝大IP,諸多以盛唐為時代背景的影視劇中都有武則天的身影。更不論,其還有多部傳記類型的電視劇與電影。而在《風起洛陽》中,武則天的形象與以往常見的影視劇形象並不相同。

在該劇第二集,柏林影後詠梅飾演的武則天首次出場,只見她背對群臣,身著素服坐在蒲團上,且長發披散,無一頭飾。在與大臣交談時,她眉目平淡,語調平穩,不疾不徐。

截至16日晚播出的第24集,這一武則天形象在劇中始終未變。而這樣素服披發的武則天漸漸被網友關註,並引發一輪圍繞該人物造型的爭議。

部分網友稱贊這一人物形象顛覆以往,提供了詮釋武則天的新角度。這些網友認為,身處權力巔峰的女皇,素服散發是帝王的隨性隨心,亦能體現一種所謂“大道至簡”的美感。

但其他網友則覺得不妥,他們認為即使劇組想對武則天做新詮釋,也要基本符合唐代的服飾與發式。

甚至部分網友還認為其與日本平安時代貴族女性垂發形象相似,質疑該劇武則天造型有“以倭代唐”之嫌。

六條妃子即六條禦息所,是小說《源氏物語》中的女性角色,該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

影視作品的武則天,都是什麼形象?

其實,在《風起洛陽》之前,武則天的影視造型也經歷過一些爭議。尤其是劉嘉玲版武則天,其“桂葉眉”妝容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討論。

2010年,由徐克執導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上映,劉嘉玲在其中飾演了即將正式登基的武則天。而她甫一出場,除了高聳的發髻,奇異的眉毛形狀屬實令人矚目。

當時,有不少觀眾吐槽這一粗短的眉形奇怪且醜。但“桂葉眉”雖不常見,卻真實存在於唐代。《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造型指導余家安也曾表示,他們是參考壁畫中的唐代貴族女子圖像,刻意將眉毛調成塊狀。

唐代仕女畫《簪花仕女圖》中女子眉形就是瓜子形的黛畫短眉

除去面部妝容外,與《風起洛陽》中的素衣散發形象不同,《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武則天的每套造型都極盡華美。余家安曾介紹,自己刻意讓劉嘉玲的發型高聳,並在她的服裝加了很多層次。如在練兵場的武則天,其服裝有四層衣服搭配,每層服裝都是四層材質和刺繡,以突出武則天的威武氣勢。

而武則天這種高髻加以華美服飾的形象,在諸多影視劇中都可見到。

以95版《武則天》電視劇為例,劉曉慶飾演的武則天,一顰一笑大氣明艷,給不少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劇中造型也很講究,如少女時期的武則天就梳著活潑的雙鬟髻,因並不得勢,頭飾就是簡單的花鈿、頭繩,衣服也少刺繡。

武則天被冊封皇後後,她的裝扮明顯變得華美起來,經常梳著巍峨的高髻,配上各式步搖、釵環。

等到武則天稱帝後,她的發型雖不似早年多變,衣服顏色也多是明黃、深黑,但整體更為富麗堂皇,威嚴尊貴。

擔綱該劇化裝造型設計的楊樹雲曾表示,他對整部戲的造型思路便是“一生榮辱在妝中”。

除了95版武則天,《無字碑歌》中的武則天(斯琴高娃飾)、《大明宮詞》裏的武則天(歸亞蕾飾)、《神探狄仁傑》的武則天(呂中飾)在稱帝後,也均是發髻高聳,戴有玉石、寶石等金銀飾,身著深色系服裝,看起來頗具威嚴。

斯琴高娃版武則天

歸亞蕾版武則天

呂中版武則天

包含武則天一角的影視作品實在眾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那拋開影視作品中的形象,歷史中的武則天,該是什麼模樣?

“太後春秋雖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覺其衰”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歷史中的武則天不應當是《風起洛陽》中的形象。

著有《中原女子服飾史稿》、《畫堂香事》文化史研究著作的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香文化專委會專家委員孟暉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表示,《風起洛陽》中這一素服披發的造型不僅與武則天無關,還與唐代無關,與整個中國歷史都無關。唐代人並無低調奢華、講求內涵的概念,而是追求高調奢華。“不僅唐人,整部中國歷史,都是以高調奢華為常態。”

孟暉進一步介紹,中國古代流行彩錦、羅、紗,以及各種高檔的華貴絲綢,上層社會不會穿劇中這種看起來是廉價布料制成的衣服。而且,在古代,白色衣料意味著這是沒有染色、沒有彩紋的衣料,是低檔衣料,有身份的人不會穿。

這裏需提一下,法門寺地宮多年前曾出土“武後繡裙一腰”,這件絲織品雖然朽壞嚴重,但依舊可以看出其華貴和精美。一定程度上,它也能反映武則天所處時期社會的主流審美傾向。

孟暉還指出,從先秦到清代,無論男女,頭發一定要梳好,不能披垂著。披發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服喪,二是成了罪犯。且在唐代,女子的發式和服裝樣式變化豐富,是一部不斷流變的時尚史。總體艷麗華貴,而且風格恣肆,非常誇張。

那時,武則天應該和所有其他唐朝貴族女子一樣,成年以後就梳高髻,發髻上插戴各種金玉珠寶的簪釵,包括步搖。上身穿一件套頭式長袖衫,袖子很窄;外面套一件半臂(短袖)短衣,這件半臂一般以彩錦為衣料,料子比較硬挺,也特別華美。上袖衫和半臂的胸口都開得很低,露出脖子和部分前胸,所以貴婦們會戴項鏈。下身則穿拖地長裙,有時在羅綺等不透明衣料的長裙外還套穿一條薄紗裙,足蹬翹頭履。同時,她們還會在肩頭繞一條帔子,也就是長披巾。這些上衣、裙、帔通常都很華麗且顏色鮮艷,像刺繡、印花、描畫等工藝都會被運用到衣裙上,釘珍珠、貼金箔、繡金線等也很常用。

“如果一個人披著頭發,穿著白色衣服出現在別人面前,那是挑釁,是瘋狂,是對所有人的無禮、不敬和冒犯。武則天為什麼要冒犯她自己,冒犯她的天下和江山?”孟暉說。

另外,《風起洛陽》中武則天“素面朝天”的狀態,其實也與唐代女性有所出入。據孟暉介紹,古時女子崇尚化濃妝,唐代女性人人都在臉面上貼或者描畫花鈿。貼鈿之外,唐代女子還很有創作精神地自己動手用筆在臉上描畫。她們往往在額頭畫出花朵,雙頰兩側則是類似流雲、飛霞、翔鳳的曲紋,半抽象半具象,特別考驗畫與看雙方的想象力。所以,一張妝容完整的唐代女性臉龐有大約1/3的面積都被花鈿占據,而且這些金色或紅翠的小花繽紛燦爛,只怕比五官本身還搶眼。

甘肅敦煌出土唐代絹畫,英國博物館藏,原存敦煌藏經洞

孟暉認為,在此社會風氣下,武則天也極其重視通過化妝以及精心打扮來塑造形象,她深知,要君臨天下,除了治理國家的業績、挫敗政治對手的才幹,具有說服力的儀態也很重要。例如,《資治通鑒》就記載:“太後春秋雖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覺其衰。”這表明,即使上了歲數,武則天也十分註重化妝。她將個人形象打理得漂亮爽目,所以周圍的臣下認為她並不老。

孟暉還玩笑道,當時,任何人披著頭發,穿著白色衣服到別人家去,都會被立刻打出去,人家會認為來了個“喪門星”,而且這個人就是故意帶晦氣來的。如果這人還是個不化妝的女人,那就更驚悚,“人家會馬上請法師做法,去晦氣”。

此外,針對網友“以倭代唐”的質疑,孟暉認為,這個素服披發造型談不上“以倭代唐”。孟暉表示,日本女性貴族妝容和服飾精致也是一種傳統,“古代日本貴族什麼時候服裝和化妝這麼寒磣過?”

日本國寶級《源氏物語繪卷》中的貴族女子形象,雖垂發,但服飾精美

至於《風起洛陽》制作方為何會選擇這一造型,孟暉猜測,這大概與如今部分人特定的趣味有關系,即認為樸素和素雅是最高境界。

“但是,歷史上的中國人從來沒有這種觀念,至少這種觀念不占主流。大家都是認為華麗、精致和奢侈才能形成美,不僅唐代人不崇尚樸素,就是蘇軾他們那些宋代文人也沒有樸素的觀念。”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