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夢裏自己吃鍋巴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對於大多數處於北方的六零七零後而言,豆醬絕對是抹不去的記憶。

因為那時候蔬菜遠不如現在豐富多彩,冬天除了蘿蔔白菜和豆腐,最重要的菜就是豆醬了。

每年西瓜豐收之前幾天,農村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先把黃豆煮熟,然後在席片上攤晾,等自然長出來大約一公分左右的綠毛,豆醬的主要原料,黃豆算制作完成。

西瓜選出個頭比較大的,瓤挖出來,皮就成了我們小孩子的帽子。雖然那皮是綠的,可那時候的綠軍帽特別盛行,綠帽子還沒發展到現在的概念,並且一幫子小孩戴著玩,誰能想到幾十年後綠帽子的事啊。

把西瓜、鹽、處理好的豆子放在罐子裏,封了口等幾天,醬就做好了,可以慢慢的吃一個冬天,甚至我上初中時候,到記得春夏時候還每星期帶一瓶。特別是裏面的西瓜子,能一顆能慢慢回味幾分鐘。

現在,想吃醬只能去超市買,什麼老幹媽老幹爹啥的,都是靠油嚴嚴實實的裹著才能保鮮,而且各種味精雞精,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家裏開過豆腐坊的也許有印象,剛煮好的豆漿沒放鹵水,碗裏放點蔥花和鹽,衝上一碗熱騰騰的豆漿,那個香味就甭提了。現在的豆漿,可真不能相提並論。

由於那時候都是燒柴,起了豆漿的鍋裏還有一圈鍋巴,焦香酥脆。不是現在那種所謂油炸的鍋巴所能比擬的。

那時候的豆腐是每天下午開始做,天將晚時候包好,用石頭壓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才能開始賣,所以買豆腐只能是早上,一般到了中午還沒賣完的,就說明他家的豆腐不好吃。可不是現在買一塊豆腐,放倆小時還能白得半碗豆漿。所以再想吃過去那種天然的鍋巴,只能在夢裏想想了。

紅面可不是面粉做的,而是河南農村酒席上的一道最有特色的大菜。

以前買豬肉,跟賣肉的關系好,說幾句恭維話,刀斧手會揀膘最肥的地方給你。拿回家撂鍋裏,一會兒就得到許多正宗的豬油,括弧,這是留著今後一段時間炒菜用,可不是拿來蒙心的。只不過,現在的人倒是越來越肥,可豬卻瘦了,再想要過去那種紅面,難上加難。

紅面用五花肉做原料,我也不記得是先過油還是先煮熟,反正經過前兩道工序後,再切成厚薄相等和小黑碗大小差不多的塊,然後放入花椒等佐料,上籠屜蒸兩三個小時,出鍋後翻過來扣盤子裏,這道菜就算完活。伸筷子夾起來,肉顫巍巍晃悠,吃一口滿嘴流油。現在都認為這種吃不健康,但想少吃一點,卻是那種柴了吧唧的瘦肉型豬,再也沒有原來的感覺了。

包括每份幾塊都是有講究的,過去農村酒席的桌子七個人,所以放七塊,現在也都改成八塊了。

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有些東西消失也很正常,如果一成不變的千年吃一種,也就沒有飲食文化了。

您記憶中還有哪些美食,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