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山體塌方房屋倒塌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10月12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此次山西強降雨共致175.71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5人,失蹤3人,緊急轉移安置12.0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57.69萬畝,倒塌房屋1.95萬間,嚴重損壞1.8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0.29億元。

在造成嚴重災害的同時,強降雨也使得臨汾市西部山區的大寧、汾西、隰縣等多個農業縣的村鎮經濟遭遇滅頂之災。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連同散落在群山之中的小規模農牧經濟被裹挾到強降雨的“風暴”中心。養殖棚舍倒塌,大片農田被毀,養殖飼料斷供,農民信心被重創。而這對於這些建立在種養殖業基礎上的偏遠農業縣而言,無疑是一拳重擊。

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如何進行下去?困境中的村落布局和深度變革的村鎮經濟是不是迎來調整的契機?

小規模養殖受到降雨衝擊

10日11日的上午,汾西縣結束了連日來的陰雨天氣,迎來短暫的日出。離開集中安置點,王喜山奔波10多華裏趕回村裏。那裏有一群土雞正嗷嗷待哺。自10月2日晚間開始強降雨以來,他養的雞一天只能餵食一頓勉強維生。

受災群眾得到及時安置 和平鎮政府供圖

據山西氣象局統計,10月2日20時至7日8時,山西出現大範圍強降水,最大降水出現在大寧縣,達到285.2毫米,而王喜山所在的汾西縣緊隨其後,達到246毫米。

王喜山所在的村叫東角,是汾西縣最為偏遠、海拔最高的地區。在前幾年大部分村民都政策性移民搬遷至縣城後,留守的村民分布更加分散,有的自然村現有居住人口是個位數。再加上村民候鳥式回村春種秋收的生產模式,房屋失修、基礎設施缺乏管護的狀況更加突出。

王喜山放棄外出打工選擇種地、養雞,他夫妻二人散養1000多只土雞,種80畝玉米,雖然孤寂,但日子紅紅火火。強降雨發生後,王喜山的雞舍後墻也塌方了,他的院墻也倒下山坡,而出村的道路幾乎被封堵死,就連數百米的水泥路面都平移到山溝裏。

汾西縣位於臨汾盆地的西北,是這次山西強降雨的一個“風暴點”。到了4日,大雨傾盆,隨之山體開始松動滑坡,房屋出現倒塌。4日一大早,村“兩委”開始挨門挨戶排查,把房屋出現險情的村民先行轉移出來。5日,鄉鎮幹部開始入戶強行勸離房屋存在安全隱患的群眾。王喜山10月6日被強行勸離。

大型機械搶通被毀道路 和平鎮政府供圖

東角村井子窪自然村的皇剛剛正在面臨同樣的壓力,他的黃牛養殖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坍塌。東角村的衛德誌是個養豬大戶,現在他因為豬場外出的道路塌方,正面臨飼料斷供。附近邢家要村的趙三明兩口子守在豬舍已經好幾天了,生怕豬舍出問題。

據了解,和平鎮在這輪強降雨中已經發生多起禽畜傷亡事件,而那些半原始的、庭院式的養殖場舍多數已經坍塌損毀,小型養殖受到嚴重衝擊。

村鎮經濟發展遭遇挫折

和平鎮副鎮長陳金虎告訴記者,該鎮受災人口達1萬余人,房屋倒塌3000余間,衝毀農田5000多畝,道路山體滑坡400多處,全鎮3500余人撤離,整村撤離達11個自然村。除投親靠友外,全鎮共設置10個集中安置點,安置人口達900余人。

汾西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後,全縣偏遠地區的數萬群眾通過易地搬遷、生態養殖、外出務工開啟新生活。然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一方面保證散居在群山中住戶水電網到戶、道路通暢加重了公共支出,另一方面傳統聚集村落的消失削弱了村民抵禦自然災害、生產自救的能力。

養殖戶王元龍在簡易的棚舍裏餵豬 受訪者王喜山供圖

這次強降雨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些偏遠山區的經濟發展之路。記者了解到,汾西縣煤炭資源豐富,10年前小煤窯泛濫,經過多年的治理,私挖亂采得到了根治。但是,村鎮經濟的發展卻遭遇挫折。謀求轉型,當地把目標瞄向種植、養殖業。2019年,一些偏遠村莊完成大面積移民搬遷後,很多留守村民更是加大了種養殖業的投資。大片農田梯田化,養殖場紛紛建設。然而,落後的交通、脆弱的生態、勉為其難的水電保障都成了這些產業健康發展的坎,村鎮經濟在升級成現代產業的道路上充滿挑戰。

因為各種原因,臨汾市西部山區除了鄉寧、蒲縣之外其他5個農業縣基本沒有大型工業企業,種植、養殖成了縣域經濟的主體,合起來經濟體量比不過臨汾市的一個平川縣。

據統計,山西農林牧漁業2019年的總產值為1626.54億元,僅僅占全省經濟總量的1.31%,其中畜牧業的產值剛剛478.57億元。而在這些以農業為主體的偏遠山區,林業和畜牧業則成了村鎮經濟的主體,體量很小,卻連接著千家萬戶,十分重要。

村鎮發展新機遇來臨?

到目前,各界的捐助物資已經到達山西災區,和平鎮一些駐地企業也在積極行動。東角村村委會主任衛秀山告訴記者:“現在災民面臨的生活困難都得到了解決,但是如何為村民謀劃未來正讓他苦惱。”記者了解到,當前農民的莊稼還躺在泥裏,一座座危房不知如何是好,很多依托庭院的養殖場不知道還能不能使用,只有零星村民的各個小村落不知能不能合村並居。

汾西縣委書記張安文冒雨排查險情 汾西縣新聞中心供圖

汾西縣委書記張安文向記者表示,按照全縣鄉村振興的要求,合村並居,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強化村鎮經濟產業布局一直在推進,而這次雨災讓所有的工作都開始加速,全縣把抗災救災升級成一場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加速升級村鎮經濟的陣地戰。政府正在認真研究新的村落布局和產業組合,在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的同時規避各種潛在風險。

長期關註並研究山西縣域經濟的中北大學教授王文寅告訴記者,這場強降雨暴露出偏遠地區村鎮經濟的很多問題。一方面村鎮地理環境不佳、基礎設施薄弱,再加上人口稀少,就更難抵禦自然災害;另一方面曾經靈活多樣的庭院經濟、散落各地的村鎮經濟因為先天缺陷,幾乎遭遇滅頂之災,農民還是擺不脫“辛辛苦苦好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尷尬。王文寅教授表示,這就需要構建在科學研究下的政府頂層設計,雨災同時也是重構這些偏遠地區村鎮經濟的契機。

據了解,山西省住建廳已經派駐工作組進駐偏遠山區,系統的應對措施有望近期出臺。王文寅教授解釋,如果把握得當,這有可能成為偏遠地區村鎮發展的新機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華兵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