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與掌燈女鬼對視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中國的誌怪奇典、掌故遺聞,頗有意思。

如徐珂創作的《清稗類鈔》,共九十三類,其中“棍騙類”專記騙局,如仙人跳、冒名頂替、采生折割。

大多騙局,都被沿用至今,如采生折割便類似今天的殘疾乞丐。

其中有一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名剛過三十、身高一米八的帥哥,承諾一位尼姑,只要自己事業有成,必將其明媒正娶,只是,現下手頭吃緊,搞事業缺錢。

恰好,尼姑動了凡心,積蓄也不少,便傾囊助之。

帥哥資金到位,從此便將尼姑拉黑。

不同於《聊齋誌異》《搜神記》等名聲在外的小說集,《清稗類鈔》常人多有不知,羽士以情騙財、尼姑甘之如飴這一“殺豬盤”故事,本也就沈於野史煙雲,但幸運的是,如今一部古裝短劇集《山野異事》,卻將這些故事聲色俱蘊地呈現了出來。

《山野異事》是不思異團隊新作,共13集,每集6至16分鐘不等,恐怖、驚悚、科幻、喜劇等凡類皆出,唯形式統一,即“古裝誌異”。

“羽士騙尼”便是其第三集內容,題《思凡》,意“動了凡心”。

近年,短視頻之迅猛發展有目共睹,從最初人人皆可入場,到如今“柳夜熙美妝捉妖”、“張同學290個分鏡”等對創作門檻的技術性提升,使其正逐漸成為影視新領地。

短快勿平,要有風、有浪、有潛、有藏,這是短劇集的魔力所在。

從2017年《辭典》,到2019年《電臺》《錄像》,再到2021年《異常物種》,以及如今這部《山野異事》,不思異一直在一種“奇妙物語”的方向上,探索短劇集的品質極限。

這幾年中,不思異的確拍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如2019年《電臺》中便有一則《尋隱者不遇》:一名樵夫入山尋不世高人,再從山中出來,已是時空漫變、天地不同。

短短幾分鐘,道出“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之國風禪蘊,不得不說,這比那些動輒拿出數萬年來談情說愛的架空古偶劇更具風味。

雖則有味,不思異過往的拍攝中,卻只此一集古裝佳作,自不過癮,對於不思異的粉絲而言,《山野異事》算是彌補了這一遺憾。

異事十三則,分題《夜路》《大膽》《思凡》《一諾》《熒惑》《報恩》《一念》《猜疑》《報仇》《貍奴》《妻約》《珠淚》《遇仙》,裁自《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清稗類鈔》《搜神記》《唐國史補因話錄》《醉茶誌怪》《笑林廣記》《聊齋誌異》《河東記》等九部誌怪之作。

暫且不提《山野異事》故事水準究竟如何,先談談這部劇給我印象最深的兩點。

其一,劇本創作和影視規則之間的博弈。

現在流行一個詞,“頂級拉扯”,我願以此形容這種博弈。

顯然,這十三個故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大量誌怪故事的閱讀、分析、判斷、篩選中最終底定、拍攝。

這個過程依靠的,也許是一種模糊的標準,即故事吸引力和影視規則之間的平衡。

我讀過劇集文學策劃西門瘦肉部分原創小說,驚悚為核,獵奇為誌,但那只是文字,一旦付諸影像,就不得不考慮相對嚴苛的創作規則,基於此,《山野異事》便呈現出一種詭異氣質——它介於寫實和超自然之間,說是誌怪又不完全誌怪。

劇名中“山”、“野”、“異”三字,於觀眾而言,應極盡詭異、神秘、野性之能事,然而《山野異事》未能全然放飛誌異想象,而是最大程度將靈詭之事控制在一種健康的精神維度內。

如第1集《夜路》,雖有女鬼伏地探爪而出,亦有鬼母掌燈引路之情,但本質上,其故事介於靈異與非靈異之間(因女鬼乃偽裝,鬼母或出自女鬼想象);

又如第12集《珠淚》,講山中一女屍流出珍珠眼淚以救善心人之貧病,這該是絕對的靈異設定了,然而,故事對女屍遭遇及來歷的不談,使故事本身停留在“善惡終有報”的是非觀層面,珠淚女屍便也只是一件“道具”,其靈異成分也就威脅不到故事的價值觀了。

在此基礎上,也能體會到編劇在盡力令故事更具衝擊性。

如《思凡》一則。

原著寫到尼姑相贈金銀之後,久待帥哥然其不至就結束,但在《山野異事》中,增加了“尼姑苦等化為枯骨”和“帥哥與尼姑弟子私通”兩個情節,一面增添誌異之味,一面令故事更致曲折。

其二,即劇集在拍攝藝術上的用心。

規則限制之下,故事多少會有遺憾,於是,在拍攝上極盡心思,也是一種補償。

《山野異事》的選景、服裝、燈光、構圖、音樂等,作為短劇集而言,幾乎無可挑剔,做到了古色古香又氣氛異極,甚至可以從影像色調上,感知到故事本身欲傳達給觀眾的溫度。

最典型的一集,《大膽》。

一富家公子買房,此人膽足,饒是鬼屋亦照買不誤,鏡頭框出大宅外墻,繁樹掩映之中,日光灑然,翹檐飛角之外,藍天隱現,本是日暖天清時節,但《山野異事》偏在此處酌用陰冷之色,使這大宅莫名滲出鬼氣。

第10集《貍奴》更甚,6分鐘內,畫面由黑白變為淡彩,色調由低冷漸於暖溫,因應的,正是主角以為見鬼,再到遇見貍貓而撫之慰之的心境。

基於以上兩點,再來看《山野異事》這部劇,就能明白,它在古裝劇耽於“仙俠師徒戀”、“探案懸疑”等固有類型的如今,代表一種可貴的探索性。

如第5集的“古裝科幻”。

古裝科幻這一概念其實並不新鮮,遠至春秋戰國便有對火星的想象,今則有錢莉芳《天意》、張草《明日滅亡》等,都是古裝科幻小說,甚至,網文也在興起科幻修仙流派,但遺憾的是,幾乎沒有影視涉足於此。

《熒惑》一集,正是基於“熒惑守心、世有戰亂”的古人觀念拍攝的故事。

熒惑即火星,取火星熒熒似火、迷惑不定之意,古人認為,火星侵入星宿,便有戰亂發生,《山野異事》中,一名少女為避戰火,逃入深山,遇見火星來的小孩,並央求小孩帶自己離開地球,去火星生活。

此集結尾場面殊為奇異:只見火星的巨大球體前所未見地逼近地球,映得山中草木似枯又燃。

這一故事,雖選自東晉幹寶《搜神記》,卻同公元前就根植於古人觀念中的“熒惑近、戰亂起”如出一轍,也算一種奇想文化的傳承了。

正是這種創作過程中的冥冥貼合,才使得探索更具意義。

《山野異事》只有13集,內容卻涉及親情、愛情、友情、婚姻、承諾、猜忌等多個層面,觀感而言雜於驚悚、喜劇、溫情等幾多滋味,最後一集《遇仙》更探尋了生命意義這樣的話題,所以堪稱真正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

身為不思異老粉,我知道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在短劇集領域深耕細作、拓寬邊界,至於下一次會帶來怎樣的題材與作品,就拭目以待吧!

作者:縣豪

本文系縣豪電影原創,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