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原版花圈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王剛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是一句非常著名的勵誌名言,在各種鼓勵各類受眾的場合經常出現,鼓舞了許多人的士氣。對於該名言的出處,人們普遍認為是孫中山先生臨終前對國民黨黨員發出的號召,鼓勵他們為了實現三民主義、達到“革命徹底成功”,而繼續奮鬥。那麼這是否符合史實呢?本文圍繞該名言進行了歷史考察。

該名言是孫中山的臨終遺囑?

有的學者認為:“該語句既非出自孫中山之口,也非出自孫中山之手,而是從《總理遺囑》中精縮出來的,《總理遺囑》又是汪精衛等寫的, 孫中山聽後,認可簽字同意的。”

就孫中山遺囑的起草問題,《孫中山年譜長編》一書對不同當事人關於遺囑訂立所持的說法進行了列舉,主要有三種說法:汪精衛臨時草擬說、汪精衛提前擬定遺囑說、孫中山口授說。

“臨時草擬說”是汪精衛在《“接受總理遺囑並努力履行之”提案》所作的說明。他指出:“去年一月一日先生由天津進京時吩咐過幾句話,他積四十年革命之目的,是求中國之獨立、自由、平等……除這句話以外,先生此時還對我說明革命的方法,要特別註重兩點:第一點是喚起民眾;第二點是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聽了他這幾句話,就馬上把它記下來,因為時間緊急,又在他面前寫起的緣故,所以所寫的字,很是草率。讀給先生聽過,他點頭道:好呀……我們原想即時就請總理簽字的,但孫夫人在房外,正在哭聲很哀,總理就說:你且暫時收起來罷,我總還有幾天的生命的。我們因此不敢再請總理簽字,就把這張遺囑折好,放在衣袋裏,退了出來,隨即到政治委員會報告。”

“汪精衛提前擬定遺囑說”是孫中山之子孫科的說法。據其回憶,在孫中山談及遺囑要說些什麼時,汪精衛答曰:“我們已草就一稿,想讀給先生聽,先生如同意,就請簽字;如不贊成,則請先生口述他語,我可筆記。”於是,汪精衛將提前起草的遺囑稿逐字讀給孫中山聽。“先父甚感滿意。這就是現在的《國事遺囑》。另備有《家事遺囑》一紙,讀罷,亦表滿意,惟尚未簽字。”

“孫中山口授說”是廖仲愷遺孀何香凝的說法。在她的《對中山先生的片斷回憶》一文中指出:“孫先生……臨死前寫了三封遺書:一致國民黨人;一致蘇聯友人;一致孫夫人。致國民黨人的那一份遺囑,是由孫先生口述,汪精衛筆錄的。”

盡管遺囑起草的方式有不同說法,孫中山都於逝世的前一天在遺囑上簽了字,即對遺囑內容予以了確認。

該遺囑內容具體為:“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誌,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由此可見,孫中山的遺囑中只有“革命尚未成功”,並未有後半句。但是通讀整個遺囑可以看到,“同誌仍須努力”的意思已經表達非常明顯,只是在形式上沒有完整表述。

孫中山名言的完整表述

既然孫中山在遺囑中並沒有上述名言的完整表達,那麼是否正如有些學者認為的“是從《總理遺囑》中精縮出來的”?對此,我們又對孫中山的講話向前進行了延伸查詢。

有感於辛亥革命後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革命並未成功的反思一直存在於孫中山的腦海中。在1923年8月19日全國學生聯合會五屆評議會上,孫中山講了“革命未成功”,但是他並沒有講“同誌仍須努力”。

在1923年10月15日召開的廣州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上,孫中山發表題為《黨員要富有犧牲精神》的演講,其中指出:“本黨在中國革命,從前的破壞成功,現在的建設不能成功。我們要本黨的革命,自破壞以至建設徹底做成功,還要國內外同誌大多數都擔負這個責任,更行努力去奮鬥。”此時,孫中山關於“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思想已經形成,並為大會手書“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題詞。該題詞被收入鄧澤如編寫的《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跡》一書中。隨後,在1923 年11 月25 日出版的《國民黨周刊》第一期第一版中,在“孫總理肖像” 正下方,刊有兩行直排“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聯句,旁署“孫文”二字,現該周刊存於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紀念館。《國民黨周刊》是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臨時中央為改組國民黨而在廣州創辦的機關刊物,於1924 年10月底並入《廣州民國日報》而停刊,因此不存在後期編寫和印刷的問題。同時,陳錫祺主編的《孫中山年譜長編》中對此事也予以了記述,他指出:“《國民黨周刊》第一期有先生手寫之‘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聯。《中國國民黨黨員懇親大會紀事錄》之‘題詞’,首為此聯。此聯似系先生為該懇親大會所題。”

由此可見,至少在1923年孫中山就說過並題寫過該名言,而並非“是從《總理遺囑》中精縮出來的”。只不過,在為孫中山辦理喪事時,該名言作為靈堂的對聯,為民眾所熟知,從而引起人們的誤解。

孫中山名言在社會上廣泛傳播

孫中山的名言伴隨著葬禮的報道和遺囑的恭讀活動不斷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主要有以下三個途徑。

一是新聞媒體的傳播報道。對於孫中山的葬禮,《大公報》《申報》《民國日報》等報紙都進行了廣泛的報道。以《晨報》為例,1925 年3月14日《晨報》第2版發表了《籌備中之孫文喪務》的文章,在該文章中寫道:“…… 靈堂,正中供奉孫文遺像,置遺囑於其下。兩旁掛對聯一幅,集遺囑語,上聯為‘革命尚未成功’,下聯為‘同誌仍須努力’,字大如鬥,其旁繞以花圈……”通過發行量較大的報紙廣泛報道,該名言作為孫中山靈堂上的對聯,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

二是國民黨組織機構內部傳播孫中山遺囑。1925年5月16日,國民黨召開第一屆中執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接受《總理遺囑》案,發出鄭重宣言和訓令,說明接受孫中山遺囑的意義,並決議各級黨部每次開會都要恭讀《總理遺囑》。國民黨統治時期,不僅在書刊、公文上印有《總理遺囑》,而且“恭讀《總理遺囑》”也成為許多會議、典禮開始時的必要程序之一。每當有重大活動和儀式時,進行誦讀,成為國民黨人的必修課。孫中山遺囑和名言在國民黨黨員中得到迅速傳播,且印象深刻。

三是國民黨利用行政命令手段對社會民眾傳播孫中山遺囑。隨著恭讀《總理遺囑》活動的開展,範圍已不限於國民黨黨政機關,而是成為各種活動的首要程序,引起人們的反感。如1926年6月18日《廣州民國日報》刊登了《影戲院開幕前,須先映總理遺像遺囑》的通告,要求電影院開映前,要先映出總理遺像及遺囑,令“更多普通百姓都能接受到總理教誨,從而宣傳黨義”。半年後,國民政府又規定開演前映出總理遺像時,應派員站立銀幕之下,請觀眾起立致敬。這引起廣大群眾的反感和抵觸。如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張東蓀早年在上海光華大學做教授,每次校務會議開會時,主席都要恭讀《總理遺囑》。有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說:“下次再讀遺囑,我就不來了”,然後奪門而去。後來,國民黨也發現恭讀活動的泛濫,反而有失體統,於是下令遊藝娛樂場所、老百姓舉行的婚喪嫁娶等活動,不需要恭讀《總理遺囑》。

這樣,伴隨著孫中山遺囑的廣泛傳播,孫中山名言也被廣大群眾所知曉,由於其形式工整、朗朗上口並且催人上進、傳播正能量,比總理遺囑更深入人心。

孫中山名言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影響

孫中山名言在社會上不斷傳播的同時,對中國共產黨人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首先,毛澤東在著作中多次引用或解釋該名言的內涵。如1939年5月4日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一文中他指出:正如孫中山先生說過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現在要問:中國革命幹了幾十年,為什麼至今尚未達到目的呢?原因在什麼地方呢?我以為原因在兩個地方:第一是敵人的力量太強;第二是自己的力量太弱。一個強了,一個弱了,所以革命沒有勝利。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他指出:孫中山先生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就是指的這種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同年2月7日,在《中國工人》發刊詞中,他指出:中國革命尚未成功,還須付出很大的氣力,團結自己,團結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團結知識分子,團結一切革命的人民。這是極大的政治任務和組織任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責任,這是工人階級先進分子的責任,這是整個工人階級的責任。同年2月20日,在《新民主主義的憲政》中他指出:世界上歷來的憲政,不論是英國、法國、美國,或者是蘇聯,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之後,頒布一個根本大法,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中國則不然。中國是革命尚未成功,國內除我們邊區等地而外,尚無民主政治的事實。中國現在的事實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即使頒布一種好憲法,也必然被封建勢力所阻撓,被頑固分子所障礙,要想順暢實行,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的憲政運動是爭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認已經民主化的事實。這是一個大鬥爭,決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由此可見,“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說法已經深入毛澤東的思想之中,所以才會多次加以運用。

其次,在哀悼孫中山逝世時,早期共產黨人在著作中多次使用該名言。1925年3月24日,陳獨秀在《悼孫中山先生!》中指出:真正的國民黨全體黨員,必然仍舊遵從中山先生之意思命令,仍舊遵從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須努力”的遺言及臨終遺囑,一致團結進行。1925年3月24日,惲代英在《孫中山先生逝世與中國》中指出:民族革命的導師去了,我們怎能再如散沙般過去呢?中山先生說:“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現在中山先生的事業,已成為我們的責任了。1925年3月15日,趙世炎在《中山逝世後反革命派之論調》中指出: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於十二日九時三十分離開了他所創造的民國,他所領導的群眾,和他誓死擁護以求實現的主義而安靜的長臥了。這個可悲的消息傳到民眾中間,我們只聽見民眾的哀號與悲泣,共同傷悼革命指導者之去世。在受軍閥蹂躪,帝國主義侵略,而國民革命尚未成功的中國,突然失去艱苦卓絕,百折不回,領導民眾打倒軍閥的打倒帝國主義的中心人物,這是何等重大的損失,對於革命的前途自然有不少的影響。

第三,在分析時局、鼓舞民眾時,早期共產黨人多次引用該名言。1925年2月21日,李大釗在《在北京民黨三團體招待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前到俄國時,一般俄國人民、學生,無不熱烈慰問孫中山先生之身體事業,於此可見孫總理於世界革命人材之地位矣。“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1926年2月12日,蘇兆征在《歡迎北上外交代表團回粵》中指出:各位代表,你們不要以為已經回粵了,便算任務已了,把這個奮鬥精神弛廢。要知道現在反動勢力更加澎漲(膨脹)之時,這個奮鬥精神也應該繼長增高的。孫總理說得好,“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現在引以勵各代表,並以勵在座諸君以及一切的革命者。1926年3月19日,張太雷在《廣東革命的危機仍在呵》中指出:革命同誌們,廣東的危險仍在呵!去年打倒劉楊後大家以為廣東大害已去,可以安然了,不知道拿暗幕一揭開,內面不知道一重一重有多少種陰謀與詭計!我們現在又看見這種情形了。同誌們,提防著,時時刻刻記著:“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第四,在對時局提出對策時,早期共產黨人多次對該名言靈活運用。1925年10月7日,趙世炎在《“五卅”紀念與雙十節紀念》中指出:雙十節不是別的,不過是辛亥革命尚未成功之警告節。在今年警告民眾的,便是各種實際的政治社會問題,如上所述。因此而革命民眾在今日所當奮鬥的,便是對於這些問題應采取的革命行動。1926年4月23日,瞿秋白在《三論階級鬥爭——甚麼是階級?》中指出:國民革命尚未成功,則各階級間的共同利益尚屬存在,國民革命的聯合戰線自然能夠維持下去。1927年,鄧中夏在《一九二六年之廣州工潮》中指出:廣州工人意識確實政治化了。有人以工潮劇烈而說“工人只問經濟,不問政治”,這話錯了。有人說現在國民革命尚未成功,工人應該暫時犧牲自己利益,那更是大錯。像歐洲從前經濟派那樣,說工人應該只管經濟不管政治,固然不對;若我們貴國要產生一個新發明的政治派,說工人應該只管政治不管經濟,則何異要“工人餓著肚皮革命”。工人即或“謹遵臺命”,無如氣力不佳何。

由上可見,盡管孫中山先生是國民黨的創始人和領袖,但是共產黨人認同其革命思想,並稱其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孫中山先生雖然早已逝世,但是其民主革命思想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在2016年11月11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同誌指出:“孫中山先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囑咐,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實現中國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困難和風險要去戰勝。”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書構想的中國建設宏偉藍圖,在舊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下是難以實現的。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頑強奮鬥下,孫中山先生當年描繪的這個藍圖早已實現,中國人民創造的許多成就遠遠超出了孫中山先生的設想。”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