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皮筋打眼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962年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地雷戰》,將地雷戰這一富有中國特色的獨特戰法的影響擴大到了幾代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使它成為了抗日戰爭的象征和標誌。這部影片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和同時期的《地道戰》一樣,都是民兵傳統教育片,在講述抗戰故事、謳歌英雄人物的同時,還擔負著軍事教學的功能,對民兵常用的地雷品種、布設方法及使用戰術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不過,由於影片長度和內容所限,還有少數抗戰時期常用的雷種未能介紹或簡略帶過,而且這些地雷的名稱在其他資料中可能提到,因此在此作一些補充。

當年電影《地雷戰》的宣傳單

(一)石槍。石槍可以看作是一種土造定向雷,是石雷和農村打獾、狼用的狩獵用具——線槍的結合體,適用於封鎖狹窄通道和殺傷敵單兵。石槍的制法和石雷相似,也需要在石塊上打眼,但直徑一般不超過2厘米,裝藥量也僅為藥室深度的二分之一,余下四分之一裝填鐵砂,四分之一安裝木塞。它與石雷最大的區別是,拉火管並不是裝在木塞下端或內部,而是裝在鐵砂之下,直接與裝藥接觸。石槍的觸發方式多采用拉線絆發,當被觸發後,拉火管點燃黑藥,將鐵砂沿藥室方向噴射出去,殺傷目標。石槍的缺點是使用方向受到限制,殺傷力較小,並且放置在露天野外,容易受潮失效,所以一般平時在選好的石壁或石塊上打眼,戰鬥前才根據需要臨時裝填。由於石槍的應用面沒有其他地雷種類那麼廣泛,所以《地雷戰》裏面沒有出現它的身影。

海陽民兵自制的“石槍”雷,為方便移動,外廓也做成了圓筒形

(二)夾子雷。夾子雷的“夾子”指的是地雷的觸發方式,至於地雷本身是鐵雷還是石雷無關緊要。它借助了農村捕獵或滅鼠的半圓形踩夾,將踩夾打開布置好後,將地雷的拉火繩系在夾子翻起的一側上。至於踩夾本身的觸發“消息”,可以設置成拉發、踩發、松發等多種形式。當“消息”被觸動時,彈簧迅速釋放預先儲存的能量,使踩夾猛地閉合,從而拉響地雷。夾子雷由於結構簡單,力量大,發火確實,使用非常廣泛,《地雷戰》中有多處埋設夾子雷的鏡頭。用它創造的經典戰例也不少。比如1944年,山東根據地海陽縣小灘村民兵孫藻訓發現敵人運輸物資時必定經過一處石墩橋,便故意將石墩之間的距離人為加大,迫使敵人通過時速度減緩,從而在橋頭造成擁擠,然後將一顆夾子雷埋設在橋頭,結果單雷斃傷9名敵人,創造了當時的殺敵紀錄。夾子雷的缺點是不適合布設在有小石子的砂礫地中,以防萬一有小石子卡到踩夾中間,導致“消息”無法動作。

夾子雷作用靈敏、拉火可靠,是最常見和有效的一種布雷方式

(三)杠桿雷。杠桿雷又名壓簧挑線雷,它借鑒了狩獵動物的傳統杠桿機關,整個觸發機構由三根依次壓住的杠桿構成,第一根杠桿控制連接引信的踩夾或者橡皮筋,借助於杠桿的長度,最後一根杠桿只需放一個很輕的東西就可以壓住,比如小土塊、小石子或一根高粱稈。只要這個壓住的東西被碰掉,三根杠桿依次失去控制,夾子或皮筋便將地雷拉響。

《地雷戰》中專炸敵方探雷器的“頭發絲雷”和“馬尾雷”,就是杠桿雷的一個變種,它利用頭發或馬尾極細、貼近地面時難以發現,同時又能承載一定拉力的特點,用它來控制一根豎向釘在“消息”上的觸桿,後者又控制著一根被皮筋拉緊的別棍,一旦觸動發絲,整套機構便作用拉響地雷。其特點是靈敏感極高,而且雷體和觸發機構可以相隔一定距離設置,隱蔽性也比較好,只要敵人的掃雷器一旦碰上,地雷便可以將其連同敵人的工兵一道炸上天。其缺點是危險性很大,要求布設者富有經驗並極其小心。

《地雷戰》中,趙虎用茶壺試驗“頭發絲雷”的觸發機關

(四)“仙人脫衣”雷。“仙人脫衣”雷是詭雷的一種,專門用來殺傷挖雷、排雷的敵人。它的雷殼往往分為內外兩層,外殼看起來就是普通地雷,但其實是個偽裝,真正起到殺傷作用的是內殼,觸發機關就設於兩層之間,當敵人因好奇等原因試圖拆卸外殼(即“脫衣”)時便會誘發爆炸。觸發機關可以是電發,如兩層殼體平時相互絕緣,敵人在試圖拆開時將電路接通,進而引發爆炸,也可采用化學引信或拉發引信等。這種地雷屬於“明雷”,即利用敵人邀功或好奇心理的詭雷,無論埋入地下與否,一定要留下破綻,設法讓敵人發現和起出,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偷地雷”是《地雷戰》中最精彩的段落,但敵人偷走的卻是專門為其設計的“揭蓋雷”

《地雷戰》最精彩的一節就是“鬼子偷地雷”。鬼子請來的工兵頭目渡邊化裝成農村婦女,騎著毛驢偷取地雷,是為了研究土造地雷的結構,想出更多對付民兵地雷的計策。但他偷去的,恰好是一顆民兵事先埋好的“揭蓋雷”。後者也是一種“仙人脫衣”雷,特點是會在擰開雷蓋或拆卸引信時引爆。影片中渡邊正在用放大鏡觀察雷嘴的結構時,突然雷嘴處有火花冒出,渡邊躲避不及,被炸身亡。這不是放大鏡聚焦陽光點燃了裝藥,而是這顆“揭蓋雷”使用了自動發火的化學引信。這種引信直到1944年之後,各根據地有能力自行生產濃硫酸時方才出現,要麼有一個盛裝硫酸的玻璃眼藥水瓶或其他容器,要麼是將硫酸直接滴在覆蓋在發火藥表面的蠟紙上,只要雷體發生傾斜,導致瓶中或蠟紙上的酸液流到發火藥上,或者是過了一定時間,硫酸將其與發火藥間隔的隔板腐蝕,兩者發生接觸,都會引發爆炸。

炸死鬼子渡邊的是一顆采用延時化學引信的“揭蓋雷”

(五)滾雷。《地雷戰》中雖然有吊雷的鏡頭,但並未出現滾雷這一雷種。滾雷多用山地伏擊作戰,適用於有斜坡的山谷、隘路等處,使用時先拉火,然後從高處投擲,利用自身重量滾落到低處,專炸敵人的散兵隊形。除少數專門制造者外,鐵雷和外形近似球形的石雷也可以用作滾雷,但引信下端必須接上導火索,拉火後延期一段時間才讓它爆炸,其延時長度由滾雷滾落所需要的時間決定。在山地伏擊或村落戰中防守高房工事時,很多時候民兵也會直接將長繩拴到雷嘴的拉火引信上,踩住長繩另一端,直接將地雷拋出,直至其被拉響,該使用方式的缺點是危險性較大。

采用鑄鐵外殼的滾雷,上面是篾條編成、方便攜行的提把

1943年秋天,有200多名日寇押解500余頭牲畜,定期從孟平長峪到五臺縣往返運送物資,途中需經過兩邊都是峭壁的黑山崖。民兵發現其活動規律後,決定在黑山崖一帶進行伏擊,並利用地形特點,計劃在戰鬥中大量使用滾雷。民兵事先經過充分準備,測量了峭壁的高度,扣去人的平均身高,以此作為雷繩的長度,這樣從崖頂將滾雷拋下時,正好落在敵人頭部附近位置引爆。整個戰鬥過程幹凈利落,只消耗11顆滾雷、18枚手榴彈和30多發子彈,便炸死日軍20余名、炸傷8名,繳獲步槍17支。

太行根據地民兵自制的石雷,外表加工成近似圓形,可作為滾雷使用

(六)“天女散花”雷。《地雷戰》中民兵趙虎設置的“天女散花”雷,其實是一種“擲石雷”,設置在陡峭地段,利用藥包的力量,將堆置在木板上的碎石朝向敵人來襲方向拋擲出去,殺傷成群結隊的敵人,因為爆炸時石塊漫天飛舞,就形象地起了個“天女散花”的名字。此類地雷多采用拉發或電引爆方式,運用成功的關鍵是對敵人行動方向和引爆時機的準確判斷。

《地雷戰》中趙虎安設的“天女散花”,是一種“擲石雷”

如果將石塊換成多個小型地雷或集束手榴彈,那就叫做“拋擲雷”,是“天女散花”的升級版本。這種地雷拋擲出去,破片範圍可以覆蓋一個相當大的面積,對敵人集團有生力量的殺傷效果比單個地雷要強得多。

如果將碎石換成手榴彈或小地雷,就成了專門殺傷敵集團目標的“天女散花”升級版

(七)信號雷。顧名思義是專門發出聲、光信號的地雷,主要用於報警用途。由於普通殺傷雷爆炸時的響聲即可起到報警效果,所以信號雷的實際使用很少,僅山東根據地民兵利用繳獲的敵人信號彈改裝過,在彈體側壁發射藥位置打孔,然後將拉發引信插入固定,使用時一般設置成絆發。但《地雷戰》中並未出現這一雷種。

(八)水雷。這裏所說的水雷,並非敷設在江河湖海、專炸敵人艦船的水下兵器,而是指可安設在水中、不會因受潮而影響使用的地雷。主要布設在河灘、溪流等淺水處,防止敵人涉水通過。民兵使用的水雷均是經過防水處理的普通地雷,如將整個雷體用豬尿泡套住,或者將地雷放在葫蘆內,開口處再用“船泥”(補漏用的桐油膩子)補牢,引信本身由用油脂、黃蠟等密封,一般要求放置水中24小時後仍能正常爆炸,少數耐水時間可達2-3天。《地雷戰》中的水雷出現在影片結尾處,特點是雷嘴上帶有膠皮電線,應該是使用了電發火方式。

《地雷戰》中出現的“水雷”,是采取防水措施且改為電發火方式的普通地雷

抗戰時期,山東根據地海陽縣的民兵多次成功使用過水雷。1945年,當地民兵配合主力部隊,在山區大擺“地雷宴”,廣泛利用地雷封鎖敵人據點,迫使敵人無法搶糧,同時積極破襲敵人交通線,使用“釘子雷”等,專炸通過青威公路運糧的敵人車隊。據點守敵見搶糧不成,公路又不通,便改用船只將糧食運往何家以南的海岸線,人工趟水將其搬運到據點。針對這種情況,小灘村民兵孫藻訓、孫玉敏等人專門研制了裝在葫蘆裏的“水雷”,布設在青威公路與港流渡口相鄰處,7顆雷炸倒搬運物資的敵人13名。

(九)電發雷。電發雷只是引信改為電發火方式,雷體及裝藥、大小、用途各異。根據地自制的電發雷多由兵工廠制造,主要是用在破壞橋梁、鐵路的大型地雷上,優勢是發火確實、迅速。起爆電源包括幹電池和電話機等。難點在於根據地無法自制電雷管所用的電阻絲,多半是用手電筒燈泡改造而來。由於所需的材料來源少且價格昂貴,因此與其他發火方式的地雷相比,電發雷的制造數量不多,民兵對這一雷種的使用也談不上廣泛。

電發雷中電力的來源多是幹電池

(十)破交雷。破交雷是指專門用來破壞敵人交通線以及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的特種雷,使用極為頻繁。為保證毀傷效果,這種雷一般體形和裝藥量均較大。以晉察冀邊區制造的炸火車專用雷為例,采用木板或白鐵皮制成的方形或長方形雷體,兩側有搬運用提把,大小以鐵軌兩條枕木間挖坑能容納為度,內裝10-25公斤硝銨炸藥或黃色炸藥,引信為雙發設計,雷體頂部安裝有擊針與藥水瓶構成的壓發化學引信,使用前安裝,底部側面安裝有拉發引信。

八路軍兵工廠制造的采用焊接鐵皮雷殼的大型破交雷

這種地雷由6-7人小組負責運輸和埋設,特點是難於排除,而且威力較大,裝藥20公斤的地雷爆炸後可將80-120噸的火車頭擡起0.5米使其傾倒,並將路基炸出直徑1.5米、深0.8米的大坑,同時使鄰近的鋼軌炸彎變形。有時為使車頭徹底毀壞,會將2-3個這種地雷成一線形埋設。但《地雷戰》中的趙莊村並非是交通要道,也沒有敵人的鐵路經過,所以整個影片中都沒有出現過破交雷。

民兵在鐵道枕木之間挖坑埋設破交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