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菜地買白菜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互聯網那些事

北方的冬天,有一種菜能PK掉所有生猛海鮮、雞鴨魚肉。

這就是白菜,在寒冷的冬天,大白菜妥妥的“當家主菜”,在中國,從華北到東北,從山西到山東,各地的大白菜連接成一道厚重的“白色長城”。

在中國,白菜不僅是重要的蔬菜,還因為其廣泛的認知價值,在經濟學中被普遍使用,“白菜價”就是我們商品高需求且價格低的普遍認知。

但是同樣的中國人“白菜價”,放在友鄰韓國,卻是反應一國基礎民生的重要指標,而這個白菜價,真的就是指白菜的價格。

韓國農業部門統計顯示,2021年秋白菜總產量同比減少12%。受此影響,白菜價格不斷攀升,同比上漲53.4%。此外,幹大蒜、粗鹽等輔料也普遍漲價,小蔥的價格漲幅更是超過六成,每公斤批發價達到約合人民幣50元。

我們進行簡單的推測,以韓國三口之家腌制20棵泡菜為基準,今年食材方面的花銷可能要超過35萬韓元。

而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國山東仁兆鎮,對韓國人桌上的泡菜,竟然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韓國泡菜越來越貴

韓國愛吃泡菜,韓國泡菜貴都是不爭的事實。

在韓國的俗語裏有“沒有泡菜的飯不是為韓國人準備的”,可見韓國人對泡菜的執念。泡菜,是韓國飲食的靈魂,更是韓國人文化的象征。

韓國人自出生到死亡都逃不過三件事:納稅、三星和泡菜。

據韓國文物廳幾年前的問卷調查顯示,95%的韓國人一天至少會吃一次以上的泡菜,64%的韓國人一天三餐全都會吃泡菜。

他們為韓國泡菜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總統夫人親自下場展開“泡菜外交”,興辦泡菜節、建立泡菜博物館、在大學開設泡菜學院……

在韓劇裏,“吃泡菜”成為提高文化認同感的“固定情節”。

全智賢在《雛菊》裏用泡菜配意面,《來自星星的你》外星人都敏俊也不免被泡菜折服,《請回答1988》裏雙門洞的小夥伴最愛的就是冬日的泡菜湯。

只可惜韓國的泡菜神話恐將不久,這並非道聽途說。

今年11月份,韓國農業部門統計顯示,今年秋白菜總產量同比減少12%。受此影響,近期白菜價格不斷攀升,同比上漲53.4%。

原本今年秋白菜種植面積就要比往年少7%,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10月韓國白菜主產地又遭遇軟腐病害,大面積白菜爛在了地裏。

將近2000塊錢人民幣的泡菜預算,肯定不是個小數目了。

只截取一個月的數據斷面,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數據假象,那麼我的朋友,“泡菜貿易逆差”了解一下。

從2010年開始,韓國在和其它國家做泡菜買賣這件事上一直吃虧,甚至在2017虧了4728.6萬美元,好不容易在2020年小賺261萬美元,但是就今年的拉跨表現看來應該是又要虧的了。

而從2003年開始,韓國泡菜的進出口量就逐漸不平衡了起來,特別是2017年,自己出口了2萬噸,而卻進口了快30萬噸。

要知道韓國是一個人口負增長的國家,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泡菜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自己家又由於原料匱乏,制作成本上升,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售價只能一漲再漲。

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甚至自嘲:何止是金菜,簡直就是在吃鉆石,本土白菜貴如黃金,導致韓國每次發生泡菜危機時,就會將目光投向中國山東。

在山東泡菜進擊韓國這件事上,韓國的腰桿子就是硬不起來,可以這麼說,韓國人的泡菜話語權,被一個山東小鎮掌握了。

中國的“最強泡菜小鎮”

比韓國人民更關註泡菜價格的,是山東仁兆鎮的白菜種植戶們。

“韓國市場的口味變化、韓國雲圖和實時氣象、競對的產量和周期我們都需要關註”一位仁兆鎮農民如是說。

山東一向都是我國的蔬菜大省,仁兆鎮這個最強泡菜小鎮,在這個鎮子上每10家廠子就有8家都是做泡菜的,泡菜可以說是仁兆鎮的半壁江山。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仁兆鎮就往韓國出口泡菜和白菜。

到了如今,據韓國媒體Edaily報道,中國向韓國出口泡菜量達到了28.1186萬噸,占去年韓國泡菜進口量99%,其中有8成來自仁兆鎮。

如果說中國人是種菜技能點滿的話,那麼山東仁兆鎮的村民蔬菜的天賦,甚至可以說是溢出。

一個熟悉白菜體型和表面紋理的大媽,10秒鐘就能將一顆白菜抹勻醬料,一天能抹兩噸白菜。

而且仁兆鎮還占盡齊魯大地的地形優勢,開闊的平原適合開展規模化種植,還有錦上添花的大沽河提供優質水源,簡直就是屬於白菜的天然伊甸園。

其實擁有這樣區位優勢的小鎮,在中國還有很多,除了距離韓國近之外,在泡菜輸出韓國這件事上,仁兆鎮背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

山東農業大省,無論在農業的產量和產值上一直名列前茅,但是有山東的農業收入和產值卻不太匹配,也就是說山東的農產品雖然生產的多,買的多,但是賣不上價。

比如我們對比山東、江蘇、浙江三省的漁業產量產值就會發現,在2009年江蘇只生產了443.2萬噸,但產值就有719.2億元,而山東要實現747.4億元的產值,卻要生產753.6億噸,存在產量和產值倒掛的現象。

而山東仁兆鎮的白菜也有類似的情況,不過我們先要把目光聚焦到韓國。

2008年韓國總統裏李明博大搞“明博治水”,征用了漢江、洛東江、錦江、榮山江沿岸的大片土地,這些土地恰恰是韓國白菜的主產區。

由於白菜地被拿去治水,而2010年韓國又遭到極端天氣,大白菜價格一個月內翻了3倍,跳到85元人民幣。連帶著泡菜另一原料白蘿蔔的價格翻了兩番。

而這也就是韓國的“泡菜危機”,為了吃到泡菜,首爾的老百姓們天沒亮就起床前往市場,排隊5個小時。搶到白菜的人,滿面笑容,把白菜高高舉過頭頂。

眼看泡菜危機正盛,李明博緊急取消30%的進口關稅,由韓國政府從中國進口160噸白菜、蘿蔔等蔬菜,以此鼓勵韓國民間客商加入。

據統計,降低關稅後,韓國民間客商從中國山東、河北、吉林等地共進口至少5萬噸白菜。

中國白菜一進入韓國菜市場,一棵大白菜的價格逐漸回落至15元人民幣,市場穩住了。

專家發現,蔬菜從菜地到終端市場,至少需要6個環節。而每個環節都加價10% 到 20% ,這樣算下來,蔬菜的售價比源頭采購價翻好幾倍。

十幾年前,山東省大多數村鎮沒有冷藏條件,菜農只能在村裏等待外地客商拉貨,十分被動。

“我們有貨源,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規避自己的不足呢?”山東青島仁兆鎮裏,幾位辦泡菜廠的企業家想要打破困境。

於是乎山東仁兆鎮的泡菜產業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升級之路。仁兆鎮把韓國人的泡菜喜好作為研究對象。從類型、作料、腌制方法都扒了一遍,從播種開始仁兆白菜用的就是韓國人喜歡的品種種子。

而泡菜作為腌漬品,亞硝酸鹽也是一大出口難關,為了降低亞硝酸鹽,泡菜廠的工人們需要穿上無菌服,對蔬菜進行7次清洗,而後仁兆鎮泡菜廠商又根據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研發出不同的醬料配方。

在打通了泡菜出口的方方面面後,仁兆鎮泡菜對比韓國本土泡菜,有了更高的質量,更便宜的價格,更為全面的味道。

可以這麼說,在韓國人的餐桌上已經根本分辨不出哪些泡菜來自中國,而如今你在韓劇裏看到的泡菜,很有可能是中國泡菜。

逐利的韓國財閥自然識趣,三星、現代這樣的大企業紛紛把訂單砸向仁兆鎮。

泡菜的自由與危機

能把配菜吃成信仰的,唯獨韓國一家。

在泡菜這件事上,可以說韓國成也在“泡菜立國”敗也在“泡菜立國”。

1997年,一場席卷亞洲的金融危機斷送了韓國的“漢江奇跡”,為了緩解危機、韓幣貶值造成的金融和就業壓力,當局歷史性的提出發展文化產業為立國之本。

2000年韓國《文化財產保護法》首次把泡菜這類的“傳統食品”,作為一種文化財產納入保護。

可以說韓國很早就意識到,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可以帶來外匯,而食物則是文化最好的載體之一,他們希望通過在國內外推韓食文化來發展其它的產業。

泡菜這種1300年前從中國前傳入朝鮮半島的食物,成為了其確立“宗主國”地位的武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韓國作為主辦國發放了大量免費泡菜用來招待各國運動員和遊客。

2005年韓劇《大長今》的播出更是為泡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聲量,不僅在韓國本土拿下了40%到60%的收視率。

在我國南方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都創造了收視奇跡,有媒體報道在廣州甚至出現了吃泡菜的熱潮,韓餐廳更是如雨後春筍借著韓流紛紛冒出。

可以這麼說,泡菜在形而上的角度來看,成了韓國的精神符號,寄托著韓國人的家國情感。

但形而上從不解決實際問題,從精神到現實,在後漢江奇跡的時代,突如其來的泡菜認知偏差,擊碎了韓國的自尊。

1961年—1996年的漢江奇跡時代,韓國GDP由24億美元激增至5981億美元,人均GDP由不到100美元增至13137.9美元,這也就意味著兩千塊錢的泡菜對於韓國一部分人不過灑灑水。

之後韓國奇跡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物價飛漲、財閥割據、收入失衡,9.8%的年輕人失業率,30歲人群1.82萬億平均負債,導致韓國人很可能無力承擔泡菜的價格。

2017年韓國泡菜貿易逆差達到了記錄級別的4728萬美元,中國貢獻了99%,進口量為出口量的十倍,平替品代替了韓國菜。

原來韓國的泡菜文化宣傳不過給他人做嫁衣,韓國人越是吃泡菜,越是宣傳泡菜,山東仁兆鎮的農戶們的錢袋子就越鼓。

韓國為了振興自家的泡菜產業,不再受外力牽制,農林畜產食品部迅速發布了“泡菜振興計劃”,目的是在五年之內提高韓產泡菜在本國市場上的占有率,至少泡菜國產率要達到70%。

然而,轟轟烈烈的挽尊行動到底沒有成功多少。

《亞洲經濟》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是泡菜凈進口國,進口泡菜30.65萬噸,出口量卻僅為5.8316萬噸,約為進口量的六分之一,近4年來僅僅是中國每年平均對韓國出口泡菜就有28萬噸。

2018年,韓國再次遭遇極端天氣,本土大白菜出現嚴重缺口。

在白菜漲價後,有的菜農徑直開車到菜地裏偷菜;有的泡菜廠幹脆躺平,停工歇業,任其成本飛漲;還有的韓國人“畫餅充饑”小碟裝盤,營造出泡池豐盛的視覺效果。

此時的山東仁兆鎮泡菜,完成種植、收獲、加工制作鏈條的泡菜產業超進化,並且靠天時地利人和,打通了韓國泡菜的整條產業鏈。

面對韓國源源不斷的訂單需求,仁兆鎮的泡菜工廠底氣十足,在平時,一個櫃的20噸菜一周出口10個櫃左右,而因為韓國都受災,仁兆鎮的泡菜廠一周差不多得出口50個櫃,整整翻了5倍。

不僅如此,當自己工廠加工趕不及時,工廠還會與其它工廠合作,每小時就能生產3噸左右。

在工廠的冷藏庫中,包裝好的一袋袋泡菜整齊碼放,一旦出庫,差不多7天就能出現在韓國人的餐桌上。

就這樣仁兆鎮厚積薄發,將韓國的白菜危機變成了白菜商機。

仁兆鎮的“買全國買全球”模式把泡菜出海的格局上升到了一個新的維度,由於種菜受到季節影響非常大,為了實現全年出海,仁兆鎮菜農們有了個大膽的想法。

他們從全國各地進貨做成泡菜,再出口到全世界,2018年由於張家口白菜滯銷,而剛好韓國白菜受災,於是仁兆鎮就幫著張家口的菜農出貨。

這是一張更具高度的蔬菜網絡,根據滿幫大數據平臺的統計,山東不僅是我國最大的白菜運入省,更是最大的輸出省。

同樣的故事不僅發生在仁兆鎮,江蘇常熟的羽絨服產量占世界的40%,山東菏澤曹縣承包了日本90%的棺材,全球60%的玻尿酸來自山東濟南,遼寧葫蘆島興城市生產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泳衣......

在廣袤的國土裏裝著的是眼鏡小鎮、寵物之鄉、食品之鄉、金蛋村、快遞村。

它們給了我們村鎮發展的新啟示,一座座名不見經傳的城鎮,在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手中,也能書寫出壯闊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