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折斷的向日葵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因為紀錄片《棒!少年》,去年12月,我們在電影院為一群素未謀面的孩子笑過、哭過。

社會“詩人”馬虎、憂郁“騎士”梁正雙......

一人一個指頭就放在這裏,一刀全部下

大伯,你不能丟下我不管

和他們一樣的68名小小少年,都來自貧困家庭,或是多年的孤兒、“事實孤兒”。

如果不是前奧運國手孫嶺峰創建的愛心棒球基地,如果不是導演許慧晶的鏡頭,這群孩子,還只是中國4000萬困境兒童中不易被註意到的一隅。

棒球,給了他們叫板命運的機會;紀錄片,讓我們看見一群正在創造命運奇跡的人。

片子的好,在當時的推文裏我說了不少。唯一可惜的,是它太短,不夠看。

好在,現在終於能補上這遺憾——

棒!少年 劇集版

Tough Out

許慧晶的第一部紀錄片,在2010年。

和《棒!少年》很不同,他過去總以生猛姿勢,揭露中國鄉村社會中人的困境。

片子拍出來,看過的人不多,更談不上對困境的解決有多少幫助。

17年底,他第一次走進位於北京市郊的“強棒天使”愛心棒球基地。

十來個從鄉村走出來的孩子,正在練習棒球。看上去,更像是一群“準備出國留學的富家子弟”。

看似無法撼動的命運,正被孩子們手上的棒球一點點撬出裂痕。

許慧晶看到了轉變的發生,決定把它記錄下來。

這是我喜歡《棒!少年》的原因之一。

揭露現實的紀錄片,尤其多。很少有人能放下憤怒,尋找解決現實困境的可能性。

這也是《棒!少年》最鮮明的風格——

少年的成長故事是主角,讓人熱血沸騰的棒球運動,只是註腳。

劇版和紀錄片的風格一脈相承。

6集,180分鐘。多出來的部分,還原了更多的日常生活。借由這些細節,我們更能直觀感受,基地是如何一步步改變了這群孩子。

還記得李海鑫嗎?

隊伍裏最快樂的小孩。

隊員悶悶不樂時,他會像開心果一樣纏在對方身邊。

也是隊伍裏最天真的小孩。

馬虎剛來基地的時候,個個都不待見這刺頭,只有他走上去拍了拍馬虎的腦袋。

有一回,李海鑫和爸爸通電話。那邊信號不好,很快就斷了線:我們在地下室住著呢,上地下室連信號都沒有。

鏡頭裏的他沒有悲喜,迷茫地問旁邊的教練:地下室是哪兒啊?

他越是天真爛漫,越是讓人心疼。

馬虎的傷口變成桀驁,小雙的傷口變成憂郁。李海鑫也有傷口——

斷奶沒多久,媽媽就拋下他不管了。爸爸曾是名礦工,幹活時傷了半身,至今只能靠零工勉強度日。

但這孩子的傷口,不易被人發現。日夜相對的教練們都看在眼裏——

他老餓得慌。

鈣片啊,感冒藥啊,口香糖啊,甚至地上撿到的東西,餓起來就胡亂吃,把胃吃出了毛病。

基地上上下下,對李海鑫都特別留意。

剛把他從山裏“撿”回來時,他還不能生活自理。接球老砸腦門上,睡覺得有人哄著。

球隊得出成績,基地才能正常運轉下去,但沒有人催促李海鑫快速成長。

而是為像他這樣的孩子,留出一個緩衝的成長空間,保護他可貴的童真。

因為,從創立之初,基地存在的目的就在孫嶺峰那板上釘釘了——

家。

他把棒球稱作是一項教人如何回家的運動。

沒有家的孩子們,只要符合貧困、年齡、身體條件的,基地免費接納他們。

從此,有飯吃,有學上,有棒球學。

基地不僅要把孩子們撫養成人,更要教會他們傍身的本領。

走出這個大家庭,他們依然能養活自己的小家。

這個本領可能是棒球。

他們日後有機會進國家隊、省隊,做職業棒球手;也可以成為一名專業的棒球教練。

這個本領也可能不是棒球。正如孫嶺峰所說——

棒球其實只是一個表現形式

通過棒球,孩子們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總有一條比過去好太多的出路。

這是一顆擲向未來的棒球。

能把它擲高擲遠,少不了背後一群甘為孩子們墊腳的人。

退役後,孫嶺峰沒少參與公益。

他捐過錢,也出資扶持有困難的孩子改善生存條件。

一些年過後,問題浮現了:他扶持過的那些孩子,長大後仍然貧困,沒有從根上發生改變。

直到某次孤兒院的棒球培訓公益活動,孫嶺峰發現,自己最拿手的本事——棒球,把他和這群孩子連接了起來。

他決定親力親為做公益。

與其改善一時的生存問題,不如授人一技之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撬動貧困。

有著同樣信念的人,很快聚集到一塊。

基地的學習、生活管理員郭忠健,曾是清華大學棒壘球協會會長。

他以誌願者的身份加入,不拿工資,純粹想幹點有意義的事。

再培養成孫嶺峰沒意義

就是說這樣他只是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

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事

改變至少我這些所有這些孩子的命運

基地的教練、孩子們的師爺張錦新,國家棒球隊近50%的隊員(包括孫嶺峰)都曾受過他的啟蒙或訓練。

孫嶺峰找上他時,他已經年近七十。到基地轉上一圈,踏踏實實地住下了。

就這樣,一個小團隊和一塊條件平平的場地,事兒就幹了起來。

六年了。

基地第一批來了8個孩子,小雙和李海鑫都是這批來的。每年不斷有新的孩子被“撿”回來......現在,基地有68個孩子,六支球隊。

其中,有兩支是女隊。她們都是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彜族女孩。

隊伍越發壯大,也不斷有新的教練和誌願者加入。聽上去,事兒進展得挺順利?

孫嶺峰挨過不少罵。

有曾在基地待過的誌願者向媒體提出質疑:有愛心但是沒能力的人到底該不該做慈善?

歸根結底,是錢的問題。

基地運轉到現在,沒少碰壁。

資金一直短缺,很多設施裝備只能將就著用。

每搬到一個新的地方,很快就遇上改造、拆遷等等現實問題,不得不另遷新址。

六個年頭,換了四個基地。

紀錄片拍攝時,孫嶺峰正在為拆遷四處找地兒。

當他得知剛看的地要價500萬,而且還有13間宿舍得花錢重新改造時,他嘆了口氣,然後是長時間的沈默。

片中孫嶺峰的鏡頭不多。

如同這個鏡頭一般,他的難處都在無言中戛然而止,不作過多傾訴。

包括後來他突發心梗差點沒能醒過來這事,也只是在片尾輕描淡寫地交代了片刻。

如果沒有額外查找資料,大多數的觀眾不會發現——

基地每年的基礎費用,將近百萬;而68個孩子的培訓、生活費用,每年也是百來萬。

數據來源:中華救助公益項目“助力困境兒童實現棒球夢”

這兩座“大山”扛在身上,讓孫嶺峰一刻也不敢歇著。

紀錄片沒有說出的故事是——

棒球隊赴美國參加PONY小馬聯盟U11組世界系列賽那陣,基地的生存已經命懸一線。

搬遷在即,但資金鏈斷了。孫嶺峰的父親也正處癌癥晚期,沒有多少能活著的日子。

換句話來說。

這場比賽無論對哭成淚人的小雙,在角落徘徊踱步的孫嶺峰,還是距賽場上萬公裏、即將被拆遷的基地而言,都是一次必須緊緊抓牢的機會。

你知道這麼一次比賽多難得

機會只有一次

比賽最終是落寞的“戰敗”。

諸多的重擔讓孫嶺峰承受不起,他突發心梗病倒了。

搶救後醒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我活過來了!”,而是:我又活過來了。

接著,他感到說不出口的沈重:孩子怎麼辦?

他不是沒想過放棄。

我放棄了,就一句話就能把自己打敗了

孩子怎麼辦

一旦他歇了,孩子們的生活就沒了著落。他在幹的這事,就像棒球運動本身——

你從本壘出發,拼命地奔向下一個壘

一旦出發就回不了頭

的確。

比他有資金、有資源、有能力的人,能把這事做得更好。

但只有孫嶺峰和他的團隊,甘為孩子們墊腳,把這事扛了起來。

劇版,孫嶺峰的鏡頭多了。

馬虎剛來基地的時候,最大的願望是吃飽。

大口扒飯,大口吃蔥,大口喝水,三大碗一小會兒就幹下肚。孫嶺峰看著他:你看人家都吃八碗了。

嘴上調侃,眼裏盡是寵溺,倒像是巴不得孩子快多吃點。

眼神騙不了人,他把這群孩子當自家的養著。

而孩子們,也分外親近孫嶺峰

在《新京報》今年1月的采訪尾聲,孫嶺峰提到他對2021年的期許:

新的一年,繼續找錢,養好孩子

讓他們更好的快樂成長

還是離不開孩子。

無論孫嶺峰,還是基地裏的教練們,都不是在各自的生活裏一帆風順的人。

他們也自顧不暇,但正拼盡全力地為孩子們、為自己奮力一搏。

這是《棒!少年》的熱血之處。

不是來自棒球運動本身,而是這一群人的行為本身。他們正在做的事,象征著一股不服輸的、強大的生命力量。

棒球是一項一旦出發就回不了頭的運動。

這句話還有後續——

可能成功上壘,也可能半路出局。

在這群人的庇護下,孩子們的未來會去往何處?

去年夏天,經歷三輪集體搬遷後,孩子們在北京漷縣的新基地終於安上了家。

孩子們也掄起胳膊加入基地建設

因為疫情,去年幾乎沒有比賽。

基地上下就跟從前一樣,每天按部就班地學習、訓練。

也並非歲月靜好。

去年11月,一個叫做大飛的孩子,突發腦膜炎進了醫院。

教練和誌願者們通過各種方式籌款,才湊齊了手術費和醫藥費,把孩子給救了回來。

基地還是缺錢。

年初,孫嶺峰又病倒了。

孩子們現在不常看見他。

為了基地的生存,他一直拖著病體在外跑著。

好像什麼都沒變?困難還在,一部紀錄片做不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但它為看似無法撼動的命運,撬動出更大的裂痕。

希望變多了。

片子上映後,“強棒天使隊”的官微粉絲,漲到了11萬人。

今年1月底,中華救助發起公益項目“助力困境兒童實現棒球夢”,為基地的孩子們籌集善款。

到目前為止,收到4000多份捐款,共計七萬多塊。還有近200人,參與了定期的月捐款。

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這群孩子,越來越多的人關註這群孩子。大寶說,因此他更加有了打好棒球的動力。

前陣子,閉關太久的孩子們,終於有了比賽的機會。

在全國青少年棒球“熊貓杯”冠軍賽中,他們捧回了一金一銀兩座獎杯。

接球老被砸腦門的李海鑫,已經成長為核心隊員。

獲得U10組比賽冠軍,李海鑫(右二)是隊伍主力。圖源見水印。

馬虎大變樣了。

他不再擔心下一頓飽飯在哪,現在又高又壯。

也早就不欺負小隊員了。

他一直銘記著師爺的教誨,“得人心者得天下”。無論訓練還是生活,他都是領頭的大哥哥,有了男子漢的責任心和擔當。

小雙變開朗了,也長圓潤了。

基地裏的一塊空地,被打造成了愛心農場。裏面種著玉米、麥子和向日葵。

小雙會在訓練結束後,和隊員們去田地裏當小幫手。

視頻裏的他,一直咧嘴笑著。

大寶說,現在的小雙才是真正的小雙。

真好啊。

無論如何,這群孩子的未來已經不一樣了。

從前孩子們幻想的未來,是在家鄉做農活,是去周邊的小城市打工。

而現在,從他們的口中,聽到了不一樣的暢想:

我想上個大學

我想參加世界級比賽

以後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

自走出大山那刻,世界在他們的想象之中開始寬闊起來。

想象的力量,悄然推動著他們走向更遠的地方。

這個變化,不正是孫嶺峰創辦愛心棒球基地的初衷嗎——

培養優質的棒球隊伍,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們叫板命運的機會和能力。

想象帶來可能,可能會促成改變。

而一點一滴的改變,就像孩子們手中的棒球。

它擲向未來,一次又一次。

終會擊打出命運的奇跡。

今日打工人:假章刻制中心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