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和尚在廟裏做佛事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提攜我學梵唄的大濟上人

大濟上人

大濟上人(1924—2005),重慶潼南人。1935年於潼南雙江鎮禹王宮禮光朗老人出家,1939年依草堂寺宗鏡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受戒後留草堂寺住堂學習梵唄三年,後至昭覺寺學習梵唄兩年,曾先任昭覺寺悅眾、草堂寺管堂。住草堂寺期間,在傳戒法會時,曾擔任引贊師。繼後在四聖南街四聖祠小廟應酬經懺。解放後回鄉務農。1983年到昭覺寺常住,歷任維那。上人傳習梵唄多年,唱腔圓潤,腔調平穩,嗓音明亮,尤擅笛子伴奏。

1991年春,我開始跟隨大濟上人學習梵唄

跟隨上人學習梵唄,是在1991年春,上人主持昭覺寺“學事寮”開始的,我是在“學事寮”開辦十來天後才加入隊伍學習。

記得剛進“學事寮”時,由於是中途加入的,進去時坐在最後一排。上人也可能註意到最後一排多了一位陌生的面孔,因為參加學習的人偶爾也有進進出出,甚至有個別的對學習梵唄興趣不濃,隔三差五的來一下,這樣的同修一般都坐在靠後面。過了幾天,上人發現我一堂也不缺席,學習時也還認真,課堂中途抽我起來唱了一段教的內容,大概覺得勉強還說得過去,就詢問我出家多長時間了,剃度師父是誰,多大年齡,老家是哪裏的,我都一一向上人匯報了。當上人知道我也是潼南人時,還特別說了一句:“又來一個潼南的。”又過了幾天,上人又抽我起來唱了一段,鼓勵我說:“學的還不錯,進步還快,明天起,坐前頭來。”從此以後,我從最後的位置移到了前面第二段,對初學梵唄的我來說,這是極大的嘉獎和鼓舞。

上人在“學事寮”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方法。盡管當時人手都有一冊《簡明常用讚本》,但每次教新的讚子時,總是請大昌師父用毛筆大字抄錄下來,掛在教授席的木板上。上人面前擺了一張課桌,課桌上放了一塊長方形的厚木板,左右手各持一塊打磨過長約30公分的竹篦子,右邊代表鐺子,左邊代表鉸子,等於是教學工具,教學過程中,就用這兩塊竹篦子打板。下面學習的人,也是用左右手,跟著他的節奏在桌子上拍,而且要用力拍,說是拍的越重越容易學會,這大概是越用力越能夠入腦的原理吧。上人在教唱中,總是先示範唱一遍,又再將其中要註意的板、腔提出來說一下,又帶著大家一起唱一遍。然後就是分組練習,先是豎著一分為二,成為兩組,左邊一組唱,右邊一組聽,右邊一組唱,左邊一組聽,左右各唱一遍後,又合起來唱。接下來又橫著分,一排一排的分別唱,其中一排的人唱的時候,其他的人就用心聽,等到一排一排輪流唱過後,又合起來集體唱。在橫、豎分組練唱時,上人會比較留意其中學習得快一點的“尖子”,讓他們舉腔領唱,一方面發揮他們引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鍛煉了他們舉腔的技巧,這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

在教授了幾天後,由於臨近當年佛誕日大雄寶殿開光法會,大濟上人重點圍繞開光法會要用的讚品教授,當時選了“佛寶贊”,還有四大祝筵之一的“觀音靈感真言讚”,後面這個讚品難度比較大,再加上當時用的《簡明常用讚本》標的是三星板(文殊院是用三星板),而其他諸方叢林卻是用七星板,教的時候要看著三星板轉成七星板,這對新學習的年輕僧人來說,無疑又增加了新的難度。印象中學習“觀音靈感真言讚”,差不多花了一周的時間,大家跟著一起唱的時候才有點兒感覺。

學完上面兩首讚子後,開光法會比較臨近,又快要到農歷四月初八了,大濟上人又特別教大家唱一首“四月八”的讚子。這首讚子是專門用於佛誕日唱的,讚詞的內容是描述佛陀降生、學習、出家的殊勝,我當時特別的喜歡這首讚子,一方面是由於韻律,更重要的是有故事情節,特別有畫面感,這大概也是音聲佛事善巧方便的體現吧。

在教完以上讚品時,由於開光法會前的事務比較多,有部分年輕人要抽去參加接待工作,我也被抽去參加剪彩流程的排練,“學事寮”的梵唄學習,也就只能暫時先停下來了。

1991年六月觀音誕前一天,大濟上人鼓勵還是沙彌的我——司磬

1991年農歷四月,開始結夏安居。當時參加學習包括我在內的有幾位年輕同修,很願意在梵唄學習上下功夫,學習的激情依然很高,聯合集體去向大濟上人請求,希望能繼續開辦“學事寮”。上人見我們幾位年輕人既然有積極性學習,也就慈悲的應允了。

由於這時候願意繼續學習梵唄的同修減少了很多,大約不到20位了,重新開辦的“學事寮”,就從祖堂改到了原玉佛殿(現已拆除)繼續教學。這次教學的時間比較長,從農歷的四月中旬,持續到了農歷的六月底,因為到了七月,要辦盂蘭盆會,幾乎每天都會有燄口,還要拜懺,多數師父們都要去應酬常住的佛事,“學事寮”就不能繼續教學了。

但這一段時間學習的梵唄不僅多,而且紮實,由於人員少了很多,練習起來也容易得多。記得先後學習了“虔誠獻香花”、“寶鼎讚”、“戒定真香”、香花燈之“香焚在上方”、“奉獻香”、“一柱返魂香”、“山山出翠”、“來到靈前”、“三召請”、“青山無語”等讚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召請”這首讚學習的時間最長,大約前後反復練習了半個月,在學習這首讚子的過程中,常住一位負責財務的上座師,就住在“學事寮”的旁邊,期間精神出了狀況,有的師父們責怪是教唱“三召請”,將不清凈的“魑魅魍魎”給召來了,擾亂了那位上座師的神智,有的主張“學事寮”不要再辦下去了。但大濟上人頂住了壓力,解釋說那位上座師出精神毛病,是因為太用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自己修行中出了茬子,不能怪學習梵唄的,還是繼續教授。只是在“學事寮”的門口,用紅紙墨筆,寫了一張“此處演習梵音,請諸鬼神迴避”的紙條貼上,也告訴我們,以後只要是教唱梵唄,都要寫上這樣的紙條貼上,但這樣的傳統今天幾乎見不到了。

在這一年的六月觀音誕前一天,先是在觀音殿上了茶供,然後才到大雄寶殿進行晚課。晚課開始前,大濟上人已經站在了大磬邊上,我當時準備司鐺子,可上人臨時將我叫過去,將磬椎遞給我,讓我司磬,這一下把我給嚇矇了。不僅是我從來沒有司過磬,而且還是沙彌,更不敢造次,但上人比較堅持,還鼓勵我說,他就站在旁邊,不用怕,大起膽子上,年輕人總有要挑擔子的時候。在上人的鼓勵下,我雖然毫無準備,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那天下午的晚課,我到現在也想不起來是怎麼完成的,只記得汗流浹背,衣服全濕了,手不僅哆嗦,而且手心裏全是汗水。但也奇怪,經歷這次突然襲擊後,我對殿堂裏的各類法器一下子就得心應手了,從此也開始了每天早晚功課司磬的重任,這要不是大濟上人的慈悲和果斷成就,說不定到現在我還握不穩磬椎呢。

1991年農歷九、十月間,大濟上人教我們唱“藥師腔”

1991年農歷的九、十月間,昭覺寺常住已經向省佛協提出傳戒的申請,由於清定上師的威德影響力,有不少地方的沙彌提前就趕來昭覺寺候著。到了十月底,常住決定將本堂的及外地來的沙彌,全部集中住廣單,分別安排在當時的三聖殿(現改為藥師殿)和達摩殿(現改為三聖殿)兩邊的廣單上。這時候新建的禪堂已經趕工完成,為了配合傳戒,常住決定恢復叢林“四止四開”的傳統,雖然不坐香,但鐘板要行起來。由在寶光寺當過僧值、高旻寺住過禪堂的宗顯師負責教,大濟上人指定我學習,並照應禪堂的“四止四開”,以及同外寮楗椎的銜接。到了晚間藥石後,將所有的沙彌集中起來,開始教大家學唱拜參用的“藥師腔”。有時候也請知客大文師父到場來,給大家普及一下佛教基礎知識,大概都是《二課合解》的內容。“藥師腔”與日常早晚功課的“拜佛腔”有所不同,腔調要平實很多,唱的過程中是用上、下兩把引磬套敲。“拜佛腔”唱的時候腔調會有高腔,唱的過程中是用“鈴鼓”套敲,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藥師”上、下兩把引磬不僅需要兩人,而且需要兩人配合有高度的默契。前面部分是單板,一腔一板,到了翻板的時候,是用“連九板”配敲,兩人配合時必須註意力集中,節奏感同步,不能搶板,不能催快,才能協同完成,唱起來才會比較順利。但“藥師腔”唱起來比較悠揚,又有緩慢的特點,容易調動氛圍和情緒,唱得好的話,很能打動內心。我的記憶中,有好幾次唱“藥師腔”時,情從腔生,眼淚會止不住的流淌。

其實“藥師腔”的教授,並不是常住有統一的安排或布署,而是大濟上人作為維那師,我感覺是他自己覺得使命在肩,有極強的責任意識,在關鍵時刻沒有退縮,而是主動靠前承擔,這種以常住為重的大局觀和負責任的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今天依然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大濟上人的提攜之恩,讓我終身難忘!

大濟上人一直不太同意我離開常住去上佛學院的,他總是希望我在梵唄學習中能挑重擔。1992年正月,我趁他被三臺大佛寺請去做佛事不在廟裏的時候,溜去了重慶羅漢寺讀書。在重慶佛學院學習了將近一個學期,由於其他原因,我於安居前又回到了昭覺寺。上人看見我回到了常住,不僅沒有責怪我的魯莽,而是特別高興,一如既往地指點我學習梵唄。

1992年夏安居開始後,我向上人建議再次開辦“學事寮”,上人不僅爽快的答應了,還決定教授燄口中的所有唱腔。同時,上人決定恢復叢林中的“悅眾寮”,挑了我們幾位有唱念基礎的同修擔任悅眾,給我安了個“管堂”的名份,還鄭重其事的告訴我,不要小看管堂這一職位,過去傳統的叢林中,當了“管堂”後,可以直接接“維那”,或者是接“僧值”,我一下子就感到責任重大了。上人還讓我每天將幾位悅眾都排上班,有當值,有監值,每天還是將禪堂裏的鐘板楗椎按照“四止四開”與外寮銜接起來。在上人的主持下,“學事寮”很快的辦了起來,設在達摩殿,聽說是學習燄口,一下子屋子裏全坐滿了。這一次結夏中,上人將燄口中的“稽首歸依蘇悉帝”、“五方結界”、“方便自性”、“十方一切剎”、“稽首歸依雄”等唱段,全部用老板教授,大家學的也比較紮實。我也就是有了這次對燄口的系統學習,上人一開始就提議請凈天師父為我“過座”。現在回想起來,雖然這次“學事寮”是我建議的,但最終受益的,還是我自己,上人的提攜之恩,讓我終身難忘!

宗性法師:我向蜀中老宿學川派梵唄(1)凈天上人教我絕活 | 口述歷史

宗性法師:我向蜀中老宿學川派梵唄(2)智益上人悉心教我梵唄技巧 | 口述歷史

文章來源 | 大勢營造古建築

圖片來源 | 十願百科

攝影 | 重影、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