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出喪打番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寫在前邊的話:文中所有的風俗均以老家深澤縣的習俗為依據,屬河北中南部平原地區,雖經仔細研究,但難免有疏漏錯誤之處,還望諸位明君海涵,多給指出荒繆錯漏之處,愚不勝感激。此文僅是介紹一些風俗人情,未有分毫推崇封建迷信之意。文中所用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有不妥之處必刪!

中國喪葬文化源遠流長,數萬年以前就存有一些喪葬形式。由於古人對圖騰的崇拜,對死人的崇拜,受封建思想的影響,發展到對死人的畏懼,沿著這條線發展到“厚葬薄養”的傳統習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唯心主義“占上風的一個習俗文化領域。在新中國以後逐漸地簡化了,以一種更加合適的方式進行喪葬。

說回老家深澤縣。從地理位置,書籍記載與老人的口述了解到,本縣歷代沿實土葬(喪葬形式還有火葬,懸棺葬,樹葬,天葬,崖葬,二次葬等本文不做展開解讀)。

送終

親人在生命垂危之際,子女等直系親屬守護在其身邊,聽取遺言,直到親人去世,這在習俗中 稱為"送終"。

這是一件大事,能為老人送終是表明子女盡了最後的孝心,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為老人送 終的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沒有子女送終,是不是所有子女都來,也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個判別標準。

待親人在彌留之際,按照本地習俗要把壽衣蓋在親人身上。壽衣須為棉服絲綢面料。親人西去後,(本地稱老了人了)由鄉友鄰裏給其清潔身體,穿上壽衣,親人不能參與。(此處原因:1避免造成生者的過度悲傷2免於死者對生者的不舍將其“領走”)完畢後,將遺體“倒頭”放於正房堂屋北側,必須頭朝西腳朝東,在腳腕處系一根白麻繩,為“絆腳繩”(也有系在腰間的),蓋好蒙被,床頭擺好供桌祭品,油燈(白蠟燭)一盞,為“萬年燈”也稱“長明燈”(此處用意,古時有假死現象,原因就是醫學不發達,民眾醫學知識匱乏造成,故此處置燈便於觀察。另一個用意希望像生前一樣明亮。主要是後者的用意),引神草。

還需要在床下放一個死者用過的枕頭,待出殯隊伍離開後,由一寡婦把枕頭掃出門,掃到街上燒掉。稱為”掃孬“。

一切就緒後,到大門外放四聲二起炮。以告親朋鄉鄰。同時,去土地廟(也有叫“五道廟的”)燒“到頭紙/倒頭紙“(也叫斷氣錢)。堂屋門外左側搭靈棚,擺靈桌,置祭品,香爐蠟燭(長燃不斷)泥漿壺(迷魂湯)打狗棒。靈棚內貼”陽狀“。(現簡化為堂屋門口用白布搭一小棚,門口掛白布簾),大門外掛鎖錢,以示此家有喪,鎖錢紙的數量根據死者年齡而定,一歲一張,紙為三層頂端系木炭紅棗(寓意早離塗炭),懸掛位置男左女右。鎖錢須每日采下一些,到入土之日剩最後一層。鄉鄰聽炮響後主動去幫忙。

喪主要請本族長輩主持喪事,或者精於此事的管事人。接著就是寫素帖,訃告死者親朋,稱為“報喪”

去報喪的人不能進門,門外叫人,不能提及死者名諱。須明確告知出殯時間,完成後回喪主家報與主事人。去報喪的人均為喪主友鄰。

如死者為小口,即長輩還在,一般停1-2天。老口為3-5天;富戶有的會停七天,稱為”停七“,這期間,兒女們不論白天黑夜都要守在屍旁,為”守靈“,晚上族中晚輩或者鄉鄰友人在停屍屋內(現在只要在喪主家就算)通宵而坐,稱為”守夜“,通宵耍錢的,稱為”喪局“

每日傍晚,孝男孝女要去土地廟燒紙,燒的紙稱為”還魂錢“。(現在多數地方都不去土地廟了,有的在門口燒,有的在床頭燒)

停屍期間每日還有親友鄉鄰吊唁,稱為”吊紙“(還有其他稱謂意思一樣),孝子孝女守靈慟哭,稱為”陪靈“

一般死者的女婿會在第二天前來吊唁,並將其鄉鄰親朋的份子錢一並交予管賬先生,(一般為兩名,勢力大者數量也會多些)還要送炮,一般是女婿協一眾親朋走到快到喪主家時,前邊由人把禮炮依次擺放至喪主家門外,隨炮聲入門。男的入門後先不進堂屋,靈棚前行禮。女人進屋吊紙。禮畢後主事人會回禮一些東西(現在一般是煙,按人頭分發,不同地方會有些許不同,但都是表達感謝之意)

出喪前一天的夜間,夜深人靜時,用一秤桿勾住死者的一件棉外衣,並搭在掃帚上,兒女及晚輩們去中心十字路口處(也有去土地廟的),去時最前邊有一人提燈照路,路上還需小聲提醒死者要去上車了,過路口要註意等話語。焚燒車馬紙紮,冥幣紙錢,金銀元寶,俗稱”送盤纏“。回去時所有人均不許回頭看,如期間有過路行車的,一定不能靠近,觀望。

入殮:停屍三天,備棺入殮(現在均為火化後入殮骨灰)。此日吊客盈門,喪主家會請戲班,吹鼓手,僧道誦經,點主,以示孝義及排場。親友送禮,鄉鄰送帳。

棺木放於院中,內由孝女們清理,內貼彩錢,撒絲,麻,棗,碳,麩子並放置銅錢(現在也有用硬幣代替的)稱為”墊背錢“。還須按”頭頂金,腳踩銀,懷中藏著聚寶盆,手中握著打狗棍“擺放相應物件。

入殮前,先要為死者開光明,然後將衣冠整理好,後主喪人喊”入殮“鼓樂齊奏,炮竹連聲,長子執”引魂幡“同其兒女及其他晚輩跪於棺木前,由鄉鄰把屍體從屋內擡出,用簸箕遮住死者的頭,用棉布遮住屍體,屍體不見天放入棺木內。兒女晚輩告別遺體,禮畢,封棺釘蓋,釘棺釘時還要喊xxx你躲著點等類似的話語。棺前眾人嚎啕大哭。(現在火化後,減少一些東西,但基本流程一樣,也有將棺木擡到屋內進行的)

出殯:這天早上飯後,由長子端祭品到祖墳地處確立墳穴地點,稱為”破土“(也有請風水堪輿師給尋址的,墳穴分布是北為大,東為大,夫妻要合葬一處,但是如死者生前有明確的要求,選址首先要尊其安排)後由刨墳人開挖墓穴,看墳選址的人不能和刨墳的人見面在刨墳人挖好之前。

入殮畢,長子執“引魂幡”,由兄弟侄子輩相扶架,其他晚輩隨後,披麻戴孝(簡單說下,根據輩分血緣遠近會給不同尺寸的白布這個行為稱為破孝,現在基本只有至親穿孝服,其他人或戴一條白毛巾或黑色袖套),對棺而跪,鄉鄰們將棺槨擡上靈架罩以靈轎(早已改為靈車,也有的地方不用棺而是直接葬骨灰盒)。長子摔瓦(瓦要一次摔碎,越碎越好)後,主事喊“起靈”,孝男孝女起跪,長子打幡,傴僂前行,嚎啕大哭,孝女們慟哭於棺後,女兒坐在棺槨前頭,爆竹聲,鼓樂嗩吶聲氣(富戶的炮聲會從家門一直響到墳前,極其鋪張浪費),時而喊謝孝,即孝子們對送殯的鄉鄰下跪,以表謝意(舊時棺木由人擡,謝孝時會更換擡棺的人)。棺槨擡至半路復停,擺上桌案,由女婿們,親朋鄉鄰向死者行祭禮,謂之“路祭”(舊時有的距離墳地過遠,棺木又重,路祭時擡棺人會稍稍休息,稍微進食,補充恢復體力)。路祭完,去靈轎,將靈樞送至墳塋。

靈樞入墓,稱“下葬”這時外甥侄輩須把“大經/精”去掉棉花,將“精/經布鋪在棺木之上(大經/精具體是哪個字沒有找到相關記載,根據一些書籍的記載最有可能的是“大經”二字,類似於經被的意思,也可能是“大精”表達精神世界的一種孝意,“大經”是一條紅綢布,一頭會寫上名字,系一朵棉花)。

靈樞放入墓穴之後,孝女孝男圍著墓穴左右各轉三圈(意味不舍,也是一種表達孝道的方式)孝子先填三鍬土,然後由挖墳人埋葬(先由孝子填土是表達孝子要送死者最後一步,但是又實在不舍,悲痛萬分,故填了三下便填不下去了,挖墳人要搶過鐵鍬,快速填上,一般填平地面後會由其他晚輩繼續輪換堆土直至成為一個半圓型土包)。孝子填完三鍬後,要把引魂幡立在棺木上(用意1確定墳冢中心2觀察用文最後會把類似的原因的行為一並解釋)。

安葬完畢後,進行祭祀,燒紙紮(庫樓),紙錢。完成後,長媳婦要用衣襟包起一包土,稱為“包富”,並回到家門將摔瓦石衝家門翻三翻(這一步有的地方會在摔瓦後進行)眾人還要回喪主家靈棚內叩頭,此後才能脫去孝衣。主事會在此時告知“一七”“三七”“五七”日(這個“三七”“五七”日會根據死者的死因,年齡。會有滿“五七”和不滿“五七”的不同,即,滿“五七”是35天,不滿的就是34天,還有一種是一個七提前一天,即“五七”是30天)

出殯的第三天,兒女們及晚輩攜帶祭品到墳前祭奠,並為墳土培土,俗稱“園/圓墳”也叫“復三”(這一步也有提前到出殯當天的,或者說省去這一步)

三年內為新墳,祭奠日須提前一天。過三年為舊墳。

舊時喪葬禮節很多行為都是在表達對死者的不舍,如停屍,埋葬前的轉圈等,還有一種是避免假死的,如釘棺釘時要喊死者躲開,守靈,埋葬時幡要插在棺木上,由於火化後,這些行為都被弱化了。還有的行為是對死者的敬畏,孝義如燒錢紮,紙錢,厚重的壽衣等。

舊時喪葬風俗繁雜冗余,且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還存在如,孕婦不送葬,年老未逝先砌墳,子先於父去世者不如祖墳,妻先亡要“寄埋”,待夫死後,再遷入祖墳,男子未婚而死,要娶未婚而死的女子,稱”鬼妻“,要同葬一墓。還有很多不在一 一列舉。

以上為我總結梳理的河北省深澤縣喪葬風俗流程及解釋,肯定會存在諸多錯誤之處,還請看官,明君予以指出。

參考書籍《周禮》

《荀子·禮論》

《大戴禮記·盛德》

《禮記·喪大記》

《殯儀學》

《喪葬習俗》

《深澤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