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給大象喝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梁公九諫》裏提到一件事:

武周皇帝武則天某天做夢時與大羅天女下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將,頻輸天女,忽然驚覺”。翌日上朝時,武則天讓狄仁傑幫她解夢,狄仁傑的解釋為“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旋被打將,失其所主”。武則天恍然大悟,遂立李顯為太子,將國祚歸還於李唐。

那麼,武則天與天女下的棋究竟是什麼棋呢?

從“打將”一語來看應該是象棋。由此可見,早在武周時期就已出現了象棋。當然,這裏所說的象棋,是現代意義上的象棋。象棋這個名稱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不過當時的象棋意為用象牙雕刻的六博棋子,即“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從玩法上來看,與後來的象棋有極大的差異,二者之間並不存在與演化關系。

因此,現代象棋的起源並非戰國,而是唐朝。

不過,唐初雖然已出現現代意義上的象棋,但玩法細節上卻仍與現代象棋有較大的差別。最顯著的一個區別,就是早期的象棋中沒有“炮”這個棋子。“炮”之所以能出現在象棋中,還要得益於《玄怪錄》的作者牛僧孺。

這位引發了“牛李黨爭”的政治人物,從政閑暇之余熱愛下棋,並設計了“炮”這枚棋子。當然,這一時期的“炮”並不是火炮,而是投石車。那時炮這枚棋子,並不會寫作“炮”,而是寫作異體字的“石包”。

由於,沒有史料詳細描述當時的象棋,所以我們無從知曉唐代的象棋玩法與現代象棋有何異同。文獻中象棋的“定型期”是在北宋,時人在寶應象棋的基礎上,改良了象棋的玩法,發明了與現在規則相同的象棋。在今開封地區,曾出土過一套完整的北宋銅象棋。

北宋第一位深入研究象棋的名家為洛陽人尹洙,這位被譽為河南先生的象棋名家生前著有多部棋譜。尹洙的所有棋譜中,最出名的便是《象戲格》。

根據這部象棋書來看,北宋時期流行的象棋玩法有很多種,我們所熟悉的不過是當時最流行的一種罷了。在當時,最主流的玩法便是橫九路縱九路,棋子中包含車馬相士將炮卒七種的象棋玩法。

當時的象棋做工十分考究,正面是陰刻的文字,背面是生動的圖案。“將”的背後畫著威風凜凜的將軍,腰上佩戴寶劍;“士”是女將軍,穿著戎裝和長裙;“象”就是一頭大象;“車”則是套著馬的戰車;“馬”是飛馳的駿馬;“炮”是被發射出去的擂石;“卒”是嚴陣以待的士兵。

和今天的象棋相比,北宋的象棋沒有“楚河漢界”。我們知道,“楚河漢界”說的是滎陽廣武山。公元205年,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於此處對峙,雙方以鴻溝為界二分天下。《史記》有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這道鴻溝,便是象棋盤上的楚河與漢界。

不過,雖然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秦末漢初,但北宋初期的象棋盤上卻並未出現楚河漢界。北宋洛陽“二程”之一的理學家程顥曾寫過一首名為《詠象戲》的詩,曰:

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

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宮名。

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

卻憑紋楸聊自笑,雄如劉項亦爭閑。

從這首詩中我們能夠看到“河”與“劉項”的字眼,可見程顥看到的象棋就已出現了楚河漢界。不過,楚河漢界究竟是在何時加入到象棋棋盤中的,卻已不可考證了。

到了元、明、清時期,象棋已經成為一種風靡坊間的遊戲。象棋的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許多下棋的名家總結了象棋理論,著作棋譜。當時比較出名的棋譜,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橘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

在世界上總共有四大棋類: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將棋,中國象棋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說,象棋充分展現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幾乎可謂中國封建社會的縮影。在象棋棋盤上,有名為“中軍帳”的九宮格,還有象征著士大夫階層的“士”位。代表了文官的“相”從不僭越國界,而代表了士兵的卒一往直前無法回頭,這些規則皆映射了我國古代的某種封建制度。

新中國成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40多年來,由於群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象棋棋藝水平提高得很快,優秀棋手不斷湧現,其中以楊官璘、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許銀川等最為著名。

參考資料:

【《中國象棋起源》、《梁公九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