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拔了一個大蔥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評論選粹】一癡今古成半醉

——論亦然的散文詩體小說《醉或者半醉的》

文\梅菊蘭

亦然,乃真“癡”也!

巴河之水浩浩湯湯,纏綿激蕩,九曲回腸。這裏,從來都是文人墨客吟詩賦詞,揚溢才華的聖土。亦然,這個巴山蜀水養育的兒子,吸天地之精華,容海納之百川,揮豪潑墨,大手筆地“嘔吐”了他的散文詩《醉或者半醉的》(以下簡稱《醉》)。

我與亦然素昧平生,年齡殊異,地理千裏,卻偶因來自秦嶺以南的《醉》的一道閃電的犀利之光,以其濃郁的時代氣息,逼人的藝術魅力,強烈的“投槍”鋒芒,讓我一讀、再讀、三讀之後,每每以淚搶面,感懷莫名!特別是在隨後多次的冷靜而沈澱的提筆眷抄、閱讀鑒賞之中,讓我不但有幸領略到了作家雄渾的“秦漢古風”,豪邁的“建安風骨”,銳性的“投槍鋒芒”,更欣賞到了一位沈郁冷艷,才情飛揚,如同史學家的如椽巨筆和“鐵畫銀勾”。

“殘軀已向閑中老,癡夢猶尋熟處行。”

快哉!我知道,在晚年的尋覓和舍棄之間,我終於與一部當下不可多得的責任與良心滴血凝成的“黃鐘大呂”遭遇了!籍此,美尤不才,試以老邁之軀、微薄之力而癡人解夢,詮釋亦然,以求唱和共鳴於萬一耳。

∥橫看成嶺側成峰:論《醉》的個性風格

如同古西臘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沙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當一不小心打開《醉》這幅木雕似的冷峻而蕭瑟畫卷,我們無不驚駭地看見,亦然在力透紙筆的作品中徐徐展示了自然界與社會領域的“電閃雷鳴”和矛盾衝突,在善與惡、美與醜、高與低、貴與賤、悲與喜的纏綿交織中,這幅美好的木雕圖畫來不及掩飾,就在“烏托邦城”(一下簡稱烏城)的雨夜,在醉或者半醉之中,寸斷肝腸,撕裂一地。入則古今中外,出則蒼穹碧落,環宇之內,時空之間,“我”的那些知己招之能來,揮之能去,磨牙、辯論、感嘆、爭鳴、吶喊、抗爭,乃至謾罵,假作真時真亦假的似是而非,就這樣聯翩而至,波翻浪湧,凸顯出壁立的個性風采,強烈的文才魅力!其個性特征集中表現在:

《醉》的內容博大精深。先後涉及歷史、哲學、信仰、社會、政治、經濟、文學等寬泛領域的思考和探索,鞭撻和批判,抒發了作家對人類社會、對自然、對國家、對人民的大悲憫、大博愛、大情懷,履行了一位鐵肩道義的知識分子的責任、義務和良知。壯哉!這既是普羅米修斯的悲憫赤誠,又註定將是亦然式的杜鵑啼血!

《醉》的體裁別具一格。《醉》是散文乎、詩歌乎、小說呼?這首先令我頗費躑躅。我們看見,它像一艘風格獨異的“紅帆船”,盛載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格調,詩歌言簡意遠、情斂旨深的濃郁意境,小說典型人物、情節架構的獨特塑造等特點,使得該作品有很高的可讀性、很強的藝術性。但是,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醉》不是一般意義的小說。它的情節構架的豎線條很短,也就是一個短短的雨夜,橫斷面積卻廣大而浩瀚。“宇”的空間,“宙”的時間跨越極大,幾乎窮及天上人間,海域高山,中外古今,夢裏夢外。而作家要選擇散文詩體小說來表現生活,《醉》並非開歷史先河,卻是作家的刻意。作品史詩般的恢弘大氣,滄桑厚重的生活畫卷,豪氣衝天的愛恨糾結,痛快淋漓的纏綿抒情,上下千年的歷史人物,數不勝數的“城南”舊事,撲面而來的藝術想象……這些星光閃閃,所點燃的燎原的思想之火就這樣接踵而至,浩浩湯湯。我想,這正是作家的苦心孤旨所在了——能夠兼顧這樣的巨大包容性的作品,只有詩、散文和小說兼而有之的“諾亞方舟”,才能展示和揮灑作家個人深厚的藝術修養,玉立的詩人氣質,逼人的個性稟賦,豐富的生活閱歷,疼痛的理性思索,從而達到理想之岸。

《醉》的結構個性壁立。“桔瓣”式的“合抱式”圓形結構是它最大的特點。作品思維橫貫中西,人物兼顧古今,都猶如深淵池魚,鮮活生動地活躍其澗。作家巧妙地設計了一個貫穿全文、頗有線索作用的“道具”——“衣袍”。作家讓“我”不斷地翻搗著“衣袍”,也就是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而非嚴格地按時間順序來抖出藏在“衣袍”裏的“殘渣余孽”,“虱子碩鼠”,將其九百九十九只腳的虱子等亮出來加以批判、揭露和鞭叱。這種“桔瓣”式的排列方式,井然有序,而凝聚和統攬這種井然有序的內核是什麼呢?即是亦然珍貴的脊梁和骨頭——思想、精神和責任!作家就象熟練的魔術師一樣,抽出一根根令人怵目驚心、無窮無盡的絲線來,按情節的需要將那些浩如滄海桑田的博大和落花流水似的繽紛一一展示,其血跡斑斑,萬種磨難,像一個融鐵爐,統統溶匯其間,鍛造成“鋼”。

《醉》的浪漫主義筆法神性多彩。《醉》的浪漫主義色采,主要溶匯在作品中的豐富的想象及無尚的聯想,以及對崇高的道德文化的遠古追求,對假、惡、醜的極端抨擊和真、善、美的強烈呼喚之中。無論是在雨夜和子玉的不幸遭遇,還是那不斷翻搗著的“衣袍”,無論是遭遇安娜、洛神,還是李白、杜甫、稽康、托爾斯泰、馬克思,或者“打著春風,騎驢而過”的孔子,作家的想象竟然這樣天馬馳騁,浪花飛揚啊!亦然的浪漫情懷還表現在那大膽地“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的李太白式的誇張。“我”的“夢”只是短短一夜,一遇見“子玉”,就縱觀古今,橫斜中外,“大河上下,無從述說”,這讓我們禁不住拍案叫絕!亦然啊,你可真能想象啊!你真誠地流淌了的人間絕唱,追隨了屈原的《離騷》和李白的豪放,讓人怎能不心疼、心醉、心碎?!

《醉》是現實生活的產物。浪漫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相結合,神話色彩和魔幻主義交相匯合,是《醉》的主要表現風格。《醉》所描繪的“烏”城世界的內外場景,在現實社會的新聞裏、報紙上、生活中俯拾皆是,隨處可見,是一種接近左拉的自然主義信手拈來的現實折射。作家手握鞭子,對不良現象給予了無情的批判、辛辣的諷刺和有力的韃伐!其鐵骨錚錚之處淩然逼世,而柔情款款之間又催人淚下!亦然就這樣對這個烏托邦的城市寄與了無限的希望和砥礪自救的可憐期許。

∥淒風苦雨話淒涼:論《醉》的意境美

是什麼樣的獨特魅力,會讓我這樣一個閱盡人間滄桑的“老太婆”感動莫名,甚至涕淚唏噓,一讀再讀,品味咀嚼?反之,又是什麼原因成就了亦然這個一直蟄伏在中國官場脊梁鼎立的詩人、感情豐沛的作家和正直大氣的公仆形象,從而成就了這樣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於一體的唯美主義的《醉》?讓我們先淺析一下《醉》的意境美。

意境,即指在文學作品中作家營造,讀者感知的藝術化了的情景交融,虛實相換,主客一體的情調和境界。“用我的語言把人心點燃”——作家開篇即請出普希金來表明自己的創作目的、沈雄基調和大愛情懷。作家的愛,是以一種深沈、大氣的批判方式來展示的。這就決定了全文的唯美主義意境,流淌著《離騷》式的濃郁抒情和徹心疼痛。淒風苦雨,寸斷愁腸。全篇十幕,幕幕籠罩在夢裏夢外的陰風苦雨、雷電交加的自然環境之中。悲涼、悲傷、悲憤、悲壯、悲喜等感時傷懷的復雜情緒和縱橫交錯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畫面融匯貫通,將“我”心中的抑郁苦悶書寫得好不曲徑通幽,快哉深刻!

首先,在對自然環境的濃墨重彩的描寫上營造意境。

讓我們來看看反復出現在作品中意象——“風雨雷電”對於烘托意境、突出主題的重要作用。一切皆始於雨夜之“夢”,而終於“黎明就要到來”的夢之“雨夜”。統攬全篇的主要自然環境就是“烏托邦城(下面簡稱烏城)”的“大雨滂沱”和“電閃雷鳴”的交織融匯。顯然,這一夜的風雨和電閃雷鳴都不單純地指“烏城”窗外的自然界,它是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生、靈魂和肉體交織撞擊的產物。如果我們僅只是認為,作家抒寫的是“子玉”和“我”,或者飄蓬而過卻又呼之欲出的那些歷史人物的一己情感與傷痛,那就大錯特錯了,意境的“意(旨)”才是作家對客觀環境或濃墨重彩,或簡煉勾勒的“境”的主觀表達。於是,作家又水到“筆”成地給我們打開了一洞窗口,讓我們驚訝地,甚至恐怖地洞見的全文反復吟嘆的一個重要細節——“磨牙”。在子玉的竹簡之間,在“我”翻搗的衣袍之間,四布著“牛角、箭失、戰馬、竹簡、丹墨” ……歷史是殘酷的,除了殺戮、掠奪,就是野蠻的占有。面對這些,“我還來不及開口,就有老鼠或者綿羊的磨牙聲灌耳掠過”。在寫“資本”、“勞動”、“文化”那些事時,又“磨牙”陣陣。這些為啥不說話,而只是“磨牙”?為啥貪婪的“老鼠”也“磨牙”,溫順的“綿羊”也磨牙?今夜的窗外,為何充滿了那麼多“磨牙”之聲?“資本”競爭產生了“壟斷”,權利的集聚催生了“壟斷”,人性的趨利滋養了壟斷,壟斷的結果造成了基尼系數的兩極分化。“窗外”,不管是撐得要破的“肚皮”,還是饑餓的嘴巴,不管是發癢的“牙齒們”,還是那些被豢養的“狗”也在墻角“磨牙”,“叫罵”,它們都各懷心事,紅著眼睛只是磨牙,並不開口說話。“烏城”已是一片磨牙聲了——《醉》正是在這種回味無窮的意境中結束全篇的:聽吧!“窗內,窗外,海浪,雲彩,閃電,雷霆,老鼠,牦牛,老農,初生的牛犢,都在磨牙”,滿世界皆是磨牙的甛躁的聲音。這些描寫營造了全篇的整體意境,渲染了“環境”的惡劣,露出了匕首式的批判鋒芒,突出了全文的主旨思想。

其次,豐富的想象、聯想、誇張和比擬手法的嫻熟運用,為全篇的意境更增添了神秘色彩,使作品的藝術畫面更為生動飽滿,寓情於景,含蓄深刻。

一是在豐富的想象和奇妙的道具中營造意境。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裏,都一夜夢到,這個離奇的夜晚本是豐富的想象和合理的誇張的結果。加之,兩個典型人物——“子玉”和“我”的活動與對話,意識的神交和思想的撞擊貫穿通篇,承載了“我”的“思想之舟”。同時,借助兩個“道具”,即子玉的“竹簡”和“我”的“衣袍”——作家真是神思妙構,把“竹簡”喻為“正史”,把“衣袍”喻為“野史”,讓這兩個裝滿現實垃圾的“衣袍”和道貌岸然的“竹簡”貫穿始終。活像孔乙己伸進去捫出一粒虱子或魯迅找出自己的“小來”似的,“我”就一件一件地不斷往外“翻搗”,翻搗出來的都是骯臟,都是掩蓋很深的隱私和欲蓋彌彰、不忍卒睹的罪惡和“詬病”。所以,文章結尾,子玉脫口喊出:“快,快拋棄這惹火燒身的衣袍”!可見這“衣袍”裏的殘留物的勢力是多麼強大而可怕!天真的“一片冰心在玉壺”的亦然告訴我們,一丟掉這“衣袍”(這“掩耳盜鈴”的故事),“今夜”便“無事”,“世界從此太平”。可見,這“衣袍”裏欲彌更彰,層層抽出的魔術家的“絲線”,都是作家深惡痛絕,要揭示,要批判,要人們擯棄、割舍或者躲避的“惡之花”啊!

二是用比擬、象征等手法塑造形象營造意境。比擬,象征,甚至黑色幽默反諷的運用,給作品的畫面空間增加了生動、鮮明的色彩,構成作品鮮活的意境美。作品中,除貫穿全篇的“我”和“子玉”外,其它形象——如打馬而過的孔子,臥軌不起的安娜,酩酊大醉的嵇康等,都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作家“春風隨意化為橋”地信手拈來,為我所用。更為妙趣橫生的是情隨境遷、意隨境至的想象和比擬狀描,讓我們如同走進了一個幻化了的童話世界:螞蟻、綿羊、蛇和象獅虎豹狼狗貓鼠等等形象符號,既應有俱有,又各有所指。有的意在象征,有的重在指代,其妙用實在因為奇特而神通廣大,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

三是將大膽的聯想與誇張結合在一起營造意境。作家的思路是嚴謹的、縝密的,更是浪漫的、飄逸的。《醉》所用的素材,雖因殘酷地接近左拉的自然主義風格而有據可查,卻又在藝術的土壤上著力意境創造,神思飛揚,天馬行空,讓其或有或無,似是而非,虛無縹緲,不著邊際。文章的編排與布局,宏大得猶如一艘空間浩大的“船塢”。作家沒有像一般的小說那樣按章節時空為單位來簡單編排順序,而是用戲劇中常用的“幕”的單位來安排。這顯然是把“烏托邦”城聯想成一出正在上演的龐大的滑稽劇場,分割成“十幕”話劇來濃墨重彩,依序出演。誇張與聯想的結合,還表現在根據“意”的表達需要,招之能來了許多歷史人物,舊城故事,創造了作品中的“情中景”或“景中情”,並將人物的描寫,釘子一樣深深地植入藝術世界之中。如,寫一匹茶的孤獨,就聯想到那吞噬愛情、背叛了信仰的“蛇”們;寫“我”的精神郁悶,就請出了普希金、托爾斯泰和那些知己;寫文人的精神麻木和自我救贖,就請出無辜的嵇康;批判資本與壟斷的噬血,就請出了思想大家馬克思……有關他們的描寫,或詳或略,卻畫面豐滿,情深意切,情景融通,展現出作家嫻熟的藝術功力和豐渥的知識容量。

第三、在強烈的藝術對比中烘托意境和氛圍。

意境講究的就是情與景的完美結合,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是最根本的方法。然而這些方法的邏輯排列,在意境的營造中是非常重要的。現將《醉》中花瓣似的繽紛散落於各幕中營造意境的最常見的對比方法略數一二,請出來與讀者一起鑒賞。

一是景物對比,方顯神秘色彩。比如,開篇的同樣是雨夜,一般的雨夜是“幾乎沒有夢境”,而“烏”城的“夜晚卻如此不幸”,強調了這風雨中拉開的大幕將迎來和預示一場怎樣的風暴,也埋下伏筆,誘發了讀者的好奇。這風雨交加的“現實”之夜和同樣風雨交加的“烏”城之夜,都將要發生什麼?那翻搗著的“衣袍”裏裝著何物?子玉的“竹簡”究竟預示了什麼?它來自何方?“我”不知,你不知,讀者更不知,從而引發了遐想與深思,也釀造了神秘悲涼色彩。全文對比的妙用真是別具匠心,令人稱奇。

二是活動場景對比,使作品畫面更立體。譬如,寫戰爭話題時最為精彩:一方是野心勃勃的艦艇、導彈、無人機等掠殺者,另一方是單純而天真,充滿愛心的子玉“擰著口袋”和“普羅米修斯的火種前來叩門”;一方是“千百次撲倒,墮落和飄散的靈魂”,另一邊,“我”和子玉卻勇敢地舍棄“躲進小樓成一統”,向戰爭的挑起者發出警世的呼喊,一邊是邪惡,一邊是正義,一邊是強權,一邊是弱小,在對比中張弛和襯托。寫一匹茶,也是將人物、場景和意念融合一體,創造出生動的意境。在這種悲涼與豪邁的意境的場景對比中,方顯出主人公的個性本色。在殘酷而物欲橫生的現實面前,每個人都面臨著是隨波逐流、遊戲人生,還是中流砥柱、勇敢堅持的考驗和抉擇。

三是在對比中抓住情緒的變化凸顯鮮活意境。作家追求理想,胸懷博愛,情景到處,“洛神”出也!洛神的出場景物描寫特別生動而鮮活、抒情而大氣,是全文的最亮點,盛載著作家的深情和摯愛。“素若夏荷新含露,純似冬梅初臥雪”,寫這段時作家的心情是欣喜而寬慰的,所以,“驚得我這般千秋古韻,詩情如潮,滂沱滑落。”然而,“洛神”對“我”來說,只是個神話。“我”的洛神在哪裏?殘酷而冰冷的現實世界告訴我們——“洛神”已經死亡。沒有了洛神,“我為誰醉?”沒有了洛神,“你為誰癡?”從欣喜到苦悶,從興奮到悲傷,在情緒的對比中,創造了一樣相思兩樣愁的意境,尤顯“洛神”對於人的精神世界是多麼重要!沒有“洛神”的人,該去哪裏尋找靈魂?景物描寫精彩絢麗,人物的感情淋漓酣暢,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典範了。

四是動與靜的對比描寫中營造意境。寫和嵇康的那場酒事,對比的方法更加彰顯了動靜結合。先寫靜:“我”被“三石散”的酒“麻醉著”,你說“語遲則人貴,河深則水緩。”“我只要抿著嘴唇,就是棒也打不出一絲氣息。”這是人物在被三石散“麻木”狀態下的“靜”,是對精神麻木的再批判。然而,“我的手撫摸那些文字,太陽就生動起來,天空就高遠起來,大地就闊朗起來。”“你的眸子,嵇康的眸子,李白的眸子,就猶如湛藍的星,一盞一盞亮堂起來。”這是有生命力的文字的鮮活著動的狀態,意境在這樣的對比中猶如水中之月,幽深至美,引人深思。

五是兩種生活狀況的對比,更顯意境的悲涼。

這個“烏城”啊,一邊是奢侈、浮躁、豪華而虛妄的生活——一字排開、好不風光的“悍馬、路虎”,原來僅僅是為迎接“價值千萬”的藏獒隆重出場,而另一邊則是孤寂悲涼得可憐的“一本書”、“一期學費”、一條不值幾個臭錢的生命。是啊,“當人到了靠狗提高身價的時候,我們的追求還有多大意義?”這物欲橫流、兩級分化的現實多麼殘酷,道德淪喪得多麼可悲可怖!全文最後,將筆墨落在了兩個不同的女性身上,一個是現實生活中被錢剝脫了全部尊嚴的(“褪掉了身上最後的一片遮羞的樹葉”)“夏娃”,“她叩開的是金錢、虛榮、門第、權勢,還有那些人所共知的營生”,而另一個是“我”要追上的理想世界中最後一個“愛情”的化身“黛玉”,“我要把這些(愛情)統統交給她,讓一個世紀的雨雪埋葬人世間最後一塊潔白無暇的奇珍”。兩個女性,兩重天地,兩種人格,兩個世界。善與惡,美與醜,雅與俗,潔與臟,都糾結在這情與景,景與情之中了。

∥假作真來真亦假:論《醉》的人物形象

真也?幻也?夢也?

文學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塑造文學形象。用形象說話,成為了文學藝術的首要任務。特別是對於小說來說,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尤為重要。

亦然的《醉》塑造了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子玉”,一個是“我”。這兩個夢幻中虛構的人物,既真實,又虛幻,既是生活的再現,又是夢境的想象,二者都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集中了人物的社會屬性與批判屬性的特點,是對生活中人物的高度的藝術概括。在兩個人物身上,寄托著作家的全部心血,和猶如巖漿噴發的憤怒與豪情,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疾惡如仇,博愛天下的精神面貌,也豐富地展示了作家的才華橫溢。

(一)子玉。

“子玉”是集柔美善良的女兒美和炙熱勇敢的批判精神為一身的典型人物形象。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亮麗而豐滿可人的。她的出場和離開,貫穿全文的始終。在結構上是一條主線。"子玉”的身上有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和神密飄逸的似真似幻的色彩,給作品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和想象的空間。你看,子玉一出場就憤怒,就質問,就摔書,就爭執,就“戳著我的軟肋”,表現了不同凡響的女神形象——“剛,烈,直,潔,柔”的諸多品質,承載了作家需要“子玉”駕馭和表達的“大愛無疆”。全文從她捧著“長卷”“挑簾而入”起,到他離開時的那“蒙那麗莎”式的“莞爾一笑”,是那樣的生動,可人,到了伸手可觸,呼之欲出的地步。

“子玉”是善良的。她既是“我”的訴說的忠實聆聽者,又是“我”的精神抗爭與博鬥的參與者和精神支撐,是與“我”同喜同悲,神靈與共的紅顏知己。“子玉”是神秘的,她悄悄的來,輕輕的走,來無影,去無蹤,真幻相成,飄逸灑脫。

“子玉”是勇敢正直的。在一片冷酷的電閃雷鳴中,“子玉”這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勇敢地像舉起火炬一樣地舉起了一匹茶,她托起的是不願隨波逐流的堅持和勇於自我犧牲的崇高品質。面對歷史的謊言,她勇敢地揭示;“歷史是墨寫的”,政治是強權的,這是多麼深刻的質疑啊!縱觀古今中外,真不知多少歷史的真實被無情地演義,這難道不值得警惕嗎?在人類社會陷入血與火的戰亂時刻,子玉用她纖弱的手擰著“口袋”和借來“普羅米修斯”的火種,用熱情和愛心,將照亮人類和平、愛情的希望點然。她和我並肩作戰,惺惺相惜地發出高喊:“不要啊,不要讓整個世界僅有的一點靈感的火星和鈣流失殆盡。”子玉就像醫生,用手術刀在淚水盈盈地切割著那藏在“衣袍”裏的種種醜陋和詬病,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二)“我”。

社會在進步,需要大批的“鳥兒”去嘔歌,去贊美,這無疑是值得贊賞的。然而,面對“烏城”綻露出來的諸多問題,我們是歌頌以求自保,是躲避以求麻木,還是挺胸而出,效仿文臣死諫,武將死戰的優良血統,去大膽質疑和銳利批判呢?魯迅先生說得好:我們需要這樣的脊梁。作家精心塑造的《醉》中的“我”,正是集中了生於現實卻又忠於理想,脊梁堅硬卻又大愛無疆的批判性,一個內心世界如滄海桑田一樣豐富,追求理想和博愛而生出萬般“痛”苦的思想者和批判者。由此看來,作家塑造“我”這個人物形象的目地只有一個,那就是作為理想的堅守者、正義的代言者和邪惡的置證者。

“我”的精神世界是痛苦的。而這“痛苦”來自“窗外”的電閃雷鳴和滂沱大雨以及那些撞入雨夜的不堪入目的現實,那些裝在“衣袍”裏的垃圾和“豢養在深閨的虱子”,這些逐一展開,驚心動魄。“一塊石頭”的痛,引發了對戰爭與和平,強權與民權的思考。“一匹茶”的痛,是一種孤獨者的痛,是在世風日下的奔流中“逆流而上”,不與墮落者同流合汙、隨波逐流的痛。

作家為了豐滿“我”這人物,還傻瓜一樣請來了迅哥兒和泰戈爾等知己,尋找那些“多元方程式的根;為了拯救那些被收買或者出賣的愛情,還情癡一樣“舉手”發誓:“此生不背叛種子、土地和愛情”;在哀吊那些“冰肌玉體的出場”、肆無忌憚地向錢看的眼睛和大肆炫耀來路不明的皮包、名車和“狗”的同時,還瘋子一樣痛惜和拯救那撲倒在軌道上的安娜,同情《西廂記》裏的張生,信誓旦旦於心中的“洛神”。然而,那洛神(愛情和理想)已死,“我”以何為生?!

更大的痛苦來自因物欲橫流而引發的殘酷現實:河流汙染,土地沙化,大批的“螞蟻”背井離鄉,擁入城市,那些信仰、文化、理想、愛情和故居在哪裏?還上哪去找它們的價值?市場經濟名不符實,“壟斷”像一條莽蟒蛇,侵吞和霸占著財富。動車翻了,“速度快了之過”;“一條魚(人)”被車碾死,集體都視而不見;最可怕的是那些"食物鏈條”上的寄生蟲們, 以“蒼蠅”名義在審判中造成冤魂,弱者選擇閉嘴(就是“棒也打不出一絲氣息”)……

這個“烏城”啊,就只剩下“一個眼神,一個聲音,一本書了啊”,這是多麼可笑的反諷啊!“我”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愛,所有的揭露都是因為癡。“我”胸懷博大,關愛無疆——愛人類、國家、山河、土地、種子、愛情,“我”的愛,是那樣的深沈大氣,真誠決然。“我”看到了“衣袍”上的“虱子”,就要去捉(披露和揭發,審判和質問),看到“烏城”世風日下,就要去阻止,“我”不斷地“翻搗”著“衣袍”,就是要用“我”的大愛和赤誠將“衣袍”裏的殘渣清除幹凈,好還一個晴天白日好世界。“我”吐出的“寒氣”其實乃最可貴的品質,是當今“烏城”裏最可貴最缺少的精神食糧。

普羅米修斯在哪裏?洛神在哪裏?我們的良心呢、崇高呢和尊嚴呢?此刻,四處回望,驚悚莫名!冰與火,靈與肉,生與死,美與醜的撞擊和鬥爭,由於“我”和“子玉”兩個人物的斷然出場,雖淒美悲涼,但不絕望。作為讀者,作為一個已經被歷史的河流拋卻在岸邊的老太婆,我能作的,就是用我的赤誠,來挺亦然,來為這個巴河的“癡兒”鼓與呼,祝他一切順利!

∥濃妝淡抹總相宜:論《醉》的語言藝術

《醉》的語言藝術是豐富多彩,妙筆生花,光彩照人。歸納起來,大概如下:

(一)含蓄。

全文借助於豐滿的藝術形象和藝術場景,含而不露地達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作家要表達的意思並不直說,而是采用了對比、借代、比擬、托物、寫景、象征等手段間接地表現,同時將散文、詩歌、小說等特征融會貫通、渾然一體,更彰顯了《醉》以瑰麗而含蓄的語言見長的特色。

作品借助於大量的比擬、借代、象征等修辭手法含蓄表達。從開篇的“子玉”捧著的“竹簡”和“我”翻搗”著的“衣袍”起,將讀者帶到一個神話與現實間似虛似幻的世界。在那電閃雷鳴的烏托邦城之夜的南柯一夢裏,有諸多人物在活動,其思路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窮盡古今,橫絕中外。那“竹簡”和“衣袍”是全文的一條線和主要道具,所有的歷史長河裏的垃圾和殘雜事物,一點一滴,都將從這“衣袍”裏翻搗出來。加以批判和分析。

作品靠喻體來含蓄表達。全文“竹簡”、“衣袍”和那些“碩鼠”“蒼蠅”等喻體比比皆是,“豺狼虎豹”“落花繽紛”這些隱喻更是無處不在。用“一匹茶已下水,而我還在岸上”的比喻來表明不與醜惡勢力,不良風氣同流合汙的高尚人品,用“三石散”、“蒙漢藥”、“迷人強”等是用來比喻使人麻木的精神鴉片,喝了這種鴉片,人們就會陷入一種面對現實的種種醜陋視而不見,麻木不仁壯態等等。全文大量的用喻體來說事,那些生動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溢於言表,浮出水面。

作品通過寫景狀物的手法來含蓄表達。如:作品中的“閃電”、“雷鳴”、“瀑雨”、“一葉扁舟”、“那一季的風雨”、“弱柳長風”“庭院深深”等狀描,也都喻含著很深的含義,這些景物稍加思索都有所指,都耐人尋味,都突出了主題思想,

(二)抒情。

《醉》的語言之抒情主要從三個方面看:

首先,以抒情的筆法描寫人狀物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景物描寫,實際是作者的主管抒情的客觀反映。如開篇寫雨夜,作家濃墨重彩,激情四濺,勾畫得細膩動情,詞語的變換也甚是靈活。有的直接寫雨,如“閃電的撞擊和雷雨的共鳴”、“大雨如瀑”、“急風驟雨”;有的是間接描寫:“煙柳飄渺”、“風在翻動樹葉”等等。人物的描寫更體現了作家飽滿的情愫。主要通過對細節描寫、心理活動、動作描寫等使人物形象鮮活有力,呼之欲出。如寫稽康那段,就非常出彩。稽康“那出門一拱歪之乎的影子,就滸然滑出,酒氣如雨,點點滴滴,把所有的巷道和小經都泛濫成桃花飛翔的消息。”“歪之乎”、“滸然滑出”、“酒氣如雨”、“桃花飛翔“這些句子,如不是對描述對象充滿深情厚誼,又怎樣能夠廖廖幾筆,就微妙微肖地刻畫出了稽康這個心誌高遠避世脫俗的酒鬼形象?

另外,散文詩語言的抒情性很強烈。詩一樣的語言,萬種風情,令人回腸蕩氣,余音繞梁。《醉》的語言的抒情性強,且優美絕倫,不少句子段落,都是大段大段地抒情。“子玉,我一想起你,就大河上下,無處訴說。”這種強烈而真摯的感情,貫穿全文,伴隨著金屬一樣的和諧韻律,流淌在字裏行間。特別是有些排比句,妙語連珠,氣勢磅礴,感染力很強。大家欣賞一下這段“我”對“子玉”的贊美:“你的呼喊,像歡快的雲雀,在爍土飛揚的黃河,在激濁揚清的長江,在雲樹纏綿的巴河岸旁,在你閃電的臯子裏——痛苦地號叫,熱烈地飛翔。”這種細膩抒情的表達,在流暢的句式中,即抒情又美感,既磅勃又大氣。

第三,用議論的方式抒情其效果更強勢。尤其是表達憤怒時,能收到擲地有聲的良效。“我的普希金……即使抵押上整個莫斯科、整個紐約、整個世界也無法贖回的巨星!”這段,深深地表達了對普希金的愛和懷念,強調了普希金在“我”心中的價值。“總是蒼蠅在審判”,這個議論句是表達法律被資本收買的憤怒!“你說你看見一些混蛋,一些下賤的螻蟻,早晨它們還喊著萬歲,為什麼黃昏就撕破了臉面?”這些議論,比比皆是,精彩之極,令人嘆絕!

(三)借用。

古詩詞的巧妙化用,為作品的表達增添光彩。

如第二幕寫“我要嘔吐……面對四通八達的路經,誰也無法阻擋”“我什麼也不是,只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河大江東去”這段話,作家化用唐後主李煜的詞《鳥夜啼》和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等,意在寫現實的悲涼,河流染病,四處荊棘盤根錯節的人物關系,以及對世風日下的無奈和憂愁。寫“像夫子感傷的逝水,這場瀾瀾秋雨就來,打濕了海棠依舊的庭院深深的纖纖縷縷”這段淒美的文字,先是化用《論語》“逝者如斯夫”為“夫子感傷的逝水”,意在渲染美好易逝、歲月不再的傷痛;再以李清照的《如夢令》“海棠依舊”,歐陽修《蝶戀花》的“庭院深深”句,這些淒美的詩句用得恰到好處,古為今用的抒發了今天的幽恨與怨憤。還有“對影成三人”,直接引用李白的詩句抒寫孤獨,“大庇批天下士”源自杜甫的詩句寫誌向,“采菊東籬下”出自陶淵明的詩句抒發避世情懷,還有“大漠孤煙”和“風吹草抵”等等,都是吸取古詩詞精華,且無斧痕,妙筆化來至使抒情更為酣暢淋漓的絕妙典範。

(四)幽默。

《醉》的語言,有很多地方寫得即幽默又諷刺,既有嚴厲地批判性,又有涕笑皆非的效果,更有如醉如癡的無窮余味。如寫“子玉”的神態:“此時,你就要來,在窗外的另一邊,你用右眼讀著太陽,左眼讀著我”。這幾句話,巧妙地將“太陽”和“我”聯系到一起,意在表達“子玉”和“我”紅顏知己,親密無間。“子玉”的右眼和左眼同時看著不同的地方,但這兩者之間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其實就是個巧妙的隱喻和聯想。這種語言的幽默,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心領神會,很有味道,這讓我聯想到異曲同工的繪畫大師畢加索。

“這時,你舉起一匹茶,像舉起一把火炬。”這時的“子玉”,站在高處,孤獨地舉起一匹茶的形象非常立體,有些悲壯,也有點滑稽和心酸。這是一個讓人笑了又想哭的場景,非常生動。因為“烏城”裏的人已麻木得黑白顛倒,不知還有多少人願意像一匹茶那樣去付出和奉獻了。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幽默。“我渾身戰栗,一閃身就躲進烏托邦城的今夜。”“爬出土地的螞蟻,看它們怎樣被車流、人流、討價還價的風潮……推來桑去。”又是一段幽默加諷刺。從而深刻地揭示了“烏城”裏的“螞蟻”們的處境,表達了對它們的愛心和關註。“窗外,金錢的風刮得正急。好些崇高和驕傲被扔進了故紙堆裏”,幽默地批判了拜金主義。因為崇尚金錢而將崇高品質和驕傲的文明,無情地丟進垃圾堆裏,這是怎樣的悲哀啊?!

再看那些“浮萍”吧:樹根須必然向下,而那些浮萍,一些枝葉的翻雲覆雨卻老是向上,我看見浮躁的風感染了德莫裏特斯,毒死了柏拉圖。”這“烏城”裏的物欲橫流,使許多人都像“浮萍”一樣,老是想無止境地索取,貪孌地張開大口。不知怎樣才能滿足那無邊的欲望,連柏拉圖這樣的理想世界的勾畫者都給毒死了,請問“烏城”的人們:理想,信仰,文化,愛情,還值幾個臭錢?難怪“我”怕在翻搗著的衣袍裏“再也找不到良心”。那是何等的可怕啊!更為讓人感到既幽默又滑稽又諷刺的是對“安娜”這個金錢和男權的受害者的一段描述:“我悲天憫人地拉她起來,她卻撲倒在鐵軌上。我哭著托翁,她卻哭著她的無肝無肺絕情絕義的渥倫斯基。”這真是天大的諷刺!是清醒者和糊塗者的最大的區別。這個諷刺,很深刻地借外喻內,含意深遠!因此看來,“烏城”的一片死寂也就見怪不怪了。

嬉笑怒罵皆文章:論《醉》的批判鋒芒

我們說,《醉》是部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它的意義就在於作家在歌舞升平的當下橫空敲響了醒世的警鐘。作家著眼於廣泛的現實生活,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塑造形象,將生活中的素材藝術化,典型化,言之有物,彈無虛發,滿懷著一個赤子的忠誠,勃發出《醉》這樣一部豪氣衝天,氣貫長虹的作品,承載著一個作家的時代責任與社會良心,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批判鋒芒。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身邊,一場經濟領域

濃妝淡抹總相宜:論《醉》的語言藝術

《醉》的語言藝術是豐富多彩,妙筆生花,光彩照人。歸納起來,大概如下:

(一)含蓄。

全文借助於豐滿的藝術形象和藝術場景,含而不露地達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作家要表達的意思並不直說,而是采用了對比、借代、比擬、托物、寫景、象征等手段間接地表現,同時將散文、詩歌、小說等特征融會貫通、渾然一體,更彰顯了《醉》以瑰麗而含蓄的語言見長的特色。

作品借助於大量的比擬、借代、象征等修辭手法含蓄表達。從開篇的“子玉”捧著的“竹簡”和“我”翻搗”著的“衣袍”起,將讀者帶到一個神話與現實間似虛似幻的世界。在那電閃雷鳴的烏托邦城之夜的南柯一夢裏,有諸多人物在活動,其思路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窮盡古今,橫絕中外。那“竹簡”和“衣袍”是全文的一條線和主要道具,所有的歷史長河裏的垃圾和殘雜事物,一點一滴,都將從這“衣袍”裏翻搗出來。加以批判和分析。

作品靠喻體來含蓄表達。全文“竹簡”、“衣袍”和那些“碩鼠”“蒼蠅”等喻體比比皆是,“豺狼虎豹”“落花繽紛”這些隱喻更是無處不在。用“一匹茶已下水,而我還在岸上”的比喻來表明不與醜惡勢力,不良風氣同流合汙的高尚人品,用“三石散”、“蒙漢藥”、“迷人強”等是用來比喻使人麻木的精神鴉片,喝了這種鴉片,人們就會陷入一種面對現實的種種醜陋視而不見,麻木不仁壯態等等。全文大量的用喻體來說事,那些生動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溢於言表,浮出水面。

作品通過寫景狀物的手法來含蓄表達。如:作品中的“閃電”、“雷鳴”、“瀑雨”、“一葉扁舟”、“那一季的風雨”、“弱柳長風”“庭院深深”等狀描,也都喻含著很深的含義,這些景物稍加思索都有所指,都耐人尋味,都突出了主題思想,

(二)抒情。

《醉》的語言之抒情主要從三個方面看:

首先,以抒情的筆法描寫人狀物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景物描寫,實際是作者的主管抒情的客觀反映。如開篇寫雨夜,作家濃墨重彩,激情四濺,勾畫得細膩動情,詞語的變換也甚是靈活。有的直接寫雨,如“閃電的撞擊和雷雨的共鳴”、“大雨如瀑”、“急風驟雨”;有的是間接描寫:“煙柳飄渺”、“風在翻動樹葉”等等。人物的描寫更體現了作家飽滿的情愫。主要通過對細節描寫、心理活動、動作描寫等使人物形象鮮活有力,呼之欲出。如寫稽康那段,就非常出彩。稽康“那出門一拱歪之乎的影子,就滸然滑出,酒氣如雨,點點滴滴,把所有的巷道和小經都泛濫成桃花飛翔的消息。”“歪之乎”、“滸然滑出”、“酒氣如雨”、“桃花飛翔“這些句子,如不是對描述對象充滿深情厚誼,又怎樣能夠廖廖幾筆,就微妙微肖地刻畫出了稽康這個心誌高遠避世脫俗的酒鬼形象?

另外,散文詩語言的抒情性很強烈。詩一樣的語言,萬種風情,令人回腸蕩氣,余音繞梁。《醉》的語言的抒情性強,且優美絕倫,不少句子段落,都是大段大段地抒情。“子玉,我一想起你,就大河上下,無處訴說。”這種強烈而真摯的感情,貫穿全文,伴隨著金屬一樣的和諧韻律,流淌在字裏行間。特別是有些排比句,妙語連珠,氣勢磅礴,感染力很強。大家欣賞一下這段“我”對“子玉”的贊美:“你的呼喊,像歡快的雲雀,在爍土飛揚的黃河,在激濁揚清的長江,在雲樹纏綿的巴河岸旁,在你閃電的臯子裏——痛苦地號叫,熱烈地飛翔。”這種細膩抒情的表達,在流暢的句式中,即抒情又美感,既磅勃又大氣。

第三,用議論的方式抒情其效果更強勢。尤其是表達憤怒時,能收到擲地有聲的良效。“我的普希金……即使抵押上整個莫斯科、整個紐約、整個世界也無法贖回的巨星!”這段,深深地表達了對普希金的愛和懷念,強調了普希金在“我”心中的價值。“總是蒼蠅在審判”,這個議論句是表達法律被資本收買的憤怒!“你說你看見一些混蛋,一些下賤的螻蟻,早晨它們還喊著萬歲,為什麼黃昏就撕破了臉面?”這些議論,比比皆是,精彩之極,令人嘆絕!

(三)借用。

古詩詞的巧妙化用,為作品的表達增添光彩。

如第二幕寫“我要嘔吐……面對四通八達的路經,誰也無法阻擋”“我什麼也不是,只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河大江東去”這段話,作家化用唐後主李煜的詞《鳥夜啼》和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等,意在寫現實的悲涼,河流染病,四處荊棘盤根錯節的人物關系,以及對世風日下的無奈和憂愁。寫“像夫子感傷的逝水,這場瀾瀾秋雨就來,打濕了海棠依舊的庭院深深的纖纖縷縷”這段淒美的文字,先是化用《論語》“逝者如斯夫”為“夫子感傷的逝水”,意在渲染美好易逝、歲月不再的傷痛;再以李清照的《如夢令》“海棠依舊”,歐陽修《蝶戀花》的“庭院深深”句,這些淒美的詩句用得恰到好處,古為今用的抒發了今天的幽恨與怨憤。還有“對影成三人”,直接引用李白的詩句抒寫孤獨,“大庇批天下士”源自杜甫的詩句寫誌向,“采菊東籬下”出自陶淵明的詩句抒發避世情懷,還有“大漠孤煙”和“風吹草抵”等等,都是吸取古詩詞精華,且無斧痕,妙筆化來至使抒情更為酣暢淋漓的絕妙典範。

(四)幽默。

《醉》的語言,有很多地方寫得即幽默又諷刺,既有嚴厲地批判性,又有涕笑皆非的效果,更有如醉如癡的無窮余味。如寫“子玉”的神態:“此時,你就要來,在窗外的另一邊,你用右眼讀著太陽,左眼讀著我”。這幾句話,巧妙地將“太陽”和“我”聯系到一起,意在表達“子玉”和“我”紅顏知己,親密無間。“子玉”的右眼和左眼同時看著不同的地方,但這兩者之間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其實就是個巧妙的隱喻和聯想。這種語言的幽默,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心領神會,很有味道,這讓我聯想到異曲同工的繪畫大師畢加索。

“這時,你舉起一匹茶,像舉起一把火炬。”這時的“子玉”,站在高處,孤獨地舉起一匹茶的形象非常立體,有些悲壯,也有點滑稽和心酸。這是一個讓人笑了又想哭的場景,非常生動。因為“烏城”裏的人已麻木得黑白顛倒,不知還有多少人願意像一匹茶那樣去付出和奉獻了。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幽默。“我渾身戰栗,一閃身就躲進烏托邦城的今夜。”“爬出土地的螞蟻,看它們怎樣被車流、人流、討價還價的風潮……推來桑去。”又是一段幽默加諷刺。從而深刻地揭示了“烏城”裏的“螞蟻”們的處境,表達了對它們的愛心和關註。“窗外,金錢的風刮得正急。好些崇高和驕傲被扔進了故紙堆裏”,幽默地批判了拜金主義。因為崇尚金錢而將崇高品質和驕傲的文明,無情地丟進垃圾堆裏,這是怎樣的悲哀啊?!

再看那些“浮萍”吧:樹根須必然向下,而那些浮萍,一些枝葉的翻雲覆雨卻老是向上,我看見浮躁的風感染了德莫裏特斯,毒死了柏拉圖。”這“烏城”裏的物欲橫流,使許多人都像“浮萍”一樣,老是想無止境地索取,貪孌地張開大口。不知怎樣才能滿足那無邊的欲望,連柏拉圖這樣的理想世界的勾畫者都給毒死了,請問“烏城”的人們:理想,信仰,文化,愛情,還值幾個臭錢?難怪“我”怕在翻搗著的衣袍裏“再也找不到良心”。那是何等的可怕啊!更為讓人感到既幽默又滑稽又諷刺的是對“安娜”這個金錢和男權的受害者的一段描述:“我悲天憫人地拉她起來,她卻撲倒在鐵軌上。我哭著托翁,她卻哭著她的無肝無肺絕情絕義的渥倫斯基。”這真是天大的諷刺!是清醒者和糊塗者的最大的區別。這個諷刺,很深刻地借外喻內,含意深遠!因此看來,“烏城”的一片死寂也就見怪不怪了。

∥嬉笑怒罵皆文章:論《醉》的批判鋒芒

我們說,《醉》是部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它的意義就在於作家在歌舞升平的當下橫空敲響了醒世的警鐘。作家著眼於廣泛的現實生活,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塑造形象,將生活中的素材藝術化,典型化,言之有物,彈無虛發,滿懷著一個赤子的忠誠,勃發出《醉》這樣一部豪氣衝天,氣貫長虹的作品,承載著一個作家的時代責任與社會良心,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批判鋒芒。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身邊,一場經濟領域裏的改革,正不斷的在舊體制的陣痛中重組和革新,成績舉世矚目。但是,由於政治領域的變化不大,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深水區”仍然老牛破車,相對滯後,其蔽端也日益凸顯。最先在改革開放中受益的有些群體和個人獲取財富的手段不良,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比較嚴重,他們的行為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矛盾,已成為深入推進改革,實現偉大中國夢路上的拌腳石。請看《醉》裏的話說得多麼精彩啊:“屁股決定腦袋。”“當屁股坐在椅子上,腦袋會在哪裏?”“有些眼睛,本來就是個擺設。”

亦然站在思想的高峰和“地氣”的角度,站在國家長治久安和改革發展的立場,對“烏城”內外發生的弱肉強食、世風日下的弊端給予了無情的批判和遣責,其目的就是要呼喚掃除“烏城”的社會病垢,還“螞蟻”“落葉”們海廓天清、神性尊嚴的生活。字裏行間,書寫的都是作家的一片丹心——那就是“愛人類,愛良心,愛創世紀的蒼生。”

縱觀《醉》的思想性與批判性,引起了我們追本窮源,深入探究作家思想來源的濃厚興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和愛國主義的影響。

普希金屬於俄羅斯,也屬於世界。這個偉大的詩人短暫的一生詩人總是充滿了它對生活、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對愛情的極端熱情和赤誠忠心。無論環境多麼險惡,他為俄羅斯人民歌唱的心都始終如一。詩人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也從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可以說,他的每一首詩都把握時代的脈搏、發出時代的聲音和心靈震顫,最後終於成為了時代的旗幟。他最先感悟到“文學是頭等重要的民族事業”,提倡創造的“思慮與痛苦”,主張作家“既要健全的理性,又給我們教導”。前蘇聯文豪高爾基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論述:“普希金好像在寒冷而陰沈的國度上空,燃起了一個新的太陽,而這太陽的光輝立即使得這個國度變得肥沃富饒起來。”《醉》中多處提到普希金。開篇引用普希金的詩,意在表明作家多麼崇尚詩人追求真理、熱愛人民、呼喚人心、警醒社會的思想。在“烏城”內外一片沈寂和歌舞升平、麻木不仁的環境下,作家高度的評價了普希金的思想價值——“即使抵押上整個莫斯科、整個紐約、整個世界,也無法贖回的巨星”,這就是作家眼裏的普希金——一個人民的詩人,一個愛情的捍衛者,一個民族的太陽。普希金死於沙皇陰謀的槍口下,作家也用了大段的文字來抒發了惋惜之情,無情地鞭打和嘲諷了那些靠近“娜塔麗亞夫人”的“烏雲”和眼睛們,深刻地指出:“那是淬著毒水的匕首”,“請不要帶走我的詩神”!這是多麼悲愴而真摯的感情,同時,也是一種心中的波濤洶湧,是借外喻內,借古喻今的表達。難道這只是在歌頌異國的普希金嗎?不,是作家在拷問,今天的“烏城”裏,哪裏還有普希金和那些閃光的良心!

(二)中外古今思想大家的進步思想和他們勇而無畏、大義凜然的批判精神的影響。

普希金、托爾斯泰、李白、杜甫、曹雪芹、馬克思、嵇康、魯迅等這些偉人,都是作家仰慕和師承的精神導師與人生“知己”,作家在他們身上繼承了疾惡如仇、悲天憫人的優秀品德和追求理想、博愛蒼生的高風亮節。作品中的愛、恨、情、仇,都不是個人的小家恩怨,而是對人類社會的現在、未來的悲憐關懷和感慨,是一種積極入世、心憂天下的崇高的世界觀。這種對現實醜陋的鋒利的批判除作品中的敘述,描寫等鋪陳手法之外,還將議論與抒情結合起來,直抒胸意的那些辭語,則更有力地將激昂的、悲壯的、憤悶的情緒傾瀉筆端,產生了感天動地的巨大力量。“我偏要……找到多元方程式的根”。作家一句固執得可愛的質問,讓我們思考:“根”是什麼?癥結在哪裏?解決問題的辦法靠什麼?作家用匕首鋒芒,有力地批判了那些碩鼠們:“它們抱著珠寶,黃金和美人,反正他們不是抱著自己的良心。”“請問,這是什麼狗屁邏輯?”這是多麼嚴厲而不妥協的批評和質問!作家還批判了各行各業的“潛規則”:“河裏沒有深水了,只遊過一些潛規則的風。”作家又痛罵了那些被利益集團收買的所謂的專家們,指出:“這才是歷史的罪人。”作家在作品中對腐敗,對只剩下錢的靈魂,對麻木與浮躁,對為金錢而放棄尊嚴、理想和愛情的無恥,統統給予了辛辣的諷刺與批判!彭湃的思想和激情,擲地有聲的金屬鋒芒和才情,春花一樣灑落在作品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字裏行間。這勇敢正直的吶喊和喝問,不諦於又一聲驚雷!

(三)“洛神“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仁愛博愛的完美主義影響。

作家在滿目風雨、滿目落葉的環境中請出了“洛神”。“洛神”是愛情的象征,而以為作家用在《醉》中只是單純象征愛情,那就大錯特錯了,而是象征著包括愛情、善良、仁慈、理想、追求、信仰等更為廣意的博愛和追求。“素若夏荷新含露,純似冬梅初臥雪”等寫得飽含深情,極盡洛神之美,文辭華麗而不浮躁,令人清新神爽。“洛神”本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原是伏儀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而降臨人間,是美麗、善良和愛的化身。為此,曹植為其寫《洛神賦》寄托他的苦悶仿徨和愛意追求。然而,現實生活中有“洛神”嗎?那“淡泊、靜雅、高潔、神聖”的理想的化身的洛神在哪裏?作家回到現實,卻又不能不長噓短嘆:“罷了吧,子玉,洛神已死。”“沒有了洛神,我為誰醉?”“沒有了洛神,誰為你癡?”是啊,在這個“金錢的風刮得正急”的“烏城”裏,還有理想、愛情、信仰、博愛和追求嗎?“洛神”的出現,猶如天空的太陽,令人耳目一亮!“洛神”的消失,是否就是精神世界的背信棄義和美好理想的墮落消失呢?試問,我們的心中,如果沒有洛神,沒有理想,沒有偉大的中國夢,那樣的屍味素餐紙醉金迷的靈魂該是多麼的可怕、枯躁和乏味。

(四)馬克思的哲學和《資本論》的思想光輝的影響。

資本的“入境”和劫掠在“烏城”比比皆是,這是作家想回避而無法回避的課題。在第七幕提到了“資本、勞動和文化”時,當今世界財富兩級分化,資源空前劫掠,環境嚴重破壞,一方是那些擁有百億、千億財富的強悍得可以左右一切的富翁,而另一方則是為了填飽肚子東奔西跑、流離失所的螞蟻們,這到底是為什麼?作家為啥讓“老馬”在“桐油燈下”“一層層地剝著資本主義的大蔥”?是因為《資本論》沒有全部解決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需要,還是因為今天的“烏城”掌握知識和理論、著書立說的,已經不如賣大蒜的。根據“老馬”的理論,作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嗎?”如果是,那當今世界裏培養那些“蛆蟲”的“子宮”和“溫床”該怎麼解釋?如果不是,那麼,“掠劫”和“強盜”的行徑不就成了大遙大擺的“正當”了嗎?作家站在“螞蟻”的立場批判了資本的貪孌性,揭示了兩極分化的現實:“來勢洶洶”,“浩浩蕩蕩”,誰要阻擋(思考分配機制和制度建設),那些壟斷的推土機就要讓他成為“大漠孤煙”,“風吹草低”!你看,那些膽大妄為的“資本”,它們竟敢踩在螻蟻和阿爾卑斯山的肩膀上,借助“米酒”堆碼著自己家族“大廈”。就這樣,“烏城”裏的現實別有風景:“一邊是大樹,一邊是樹葉,一邊是高貴,一邊是低賤,一邊是春天,一邊是冬天。”原來,碩鼠們無視“一打綱領”,信奉的是“適者生存”這個動物世界的蛇性哲學啊!

(五)撲面而來的社會變革和中外古今的歷史哲學、多元文化的濡染與影響。

人無須提著自己的頭發上天。作家在立足現實、縱橫古今、橫貫中外、尋求真知中,指出:歷史就這樣“從左手交到右手”。為了去尋找那“多元方程式的根”,作家請出了古代社會有進步思想,繼承了“建安風骨”的硬漢嵇康,然而真實的嵇康是因鋒芒畢露而為司馬氏所不容,遭來殺身之禍。“酒綢繆著嵇康和我久矣”,“我們都患著一個病”,這“病”便是“世界皆醉,你卻獨醒“。那些有著深刻思想和生命張力的大師們都走了,帶走了好些“崇高”和“驕傲”,連柏拉圖也被“毒”死,只剩下一些“孤掌難鳴”了。所以我喊,然而回音在哪裏?多元方程式的根在哪裏?作家大聲地呼籲:“烏拉……世界就要迎來了民主、自由、和平”,這是作家天真的夢想和熱切的期盼。然而,那些碩鼠們貪孌的本性使它們背叛了當初的誓言,不但忘記了自己是誰,還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它們的無恥導致了腐敗,導致了“烏誠”裏不斷上演的一幕一幕駭人聽聞的悲劇。這些怪象殘渣,寄生在那件“衣袍”裏。快鏟除這些殘渣余孽,快丟掉那件病魔纏身的“衣袍”吧,已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和良心者肩上的責任,因為,只有這樣,“烏城”才能科學發展、健康發展!

別了,亦然的“烏托邦城”和那夜一夢成癡的《醉或者半醉的》!當我寫到這裏,回首窗外的時候,已經是滿窗晨曦,一天彩霞了。我堅信:作家寓言得好:“閃電是公正的”。於是,匆匆留下這首《致亦然》的詩作為結束語:“柔腸古道顯神鋒,閃電驚雷貫長虹。一癡今古成半醉,鴻雁振聲上碧空。”

“子玉啊,此時,你如果還不知道我的心有多沈重,這個地球就不值分文。”

初稿:2012年03月

發表:2013年11月

作者簡介:梅菊蘭。原名張美尤。女。遼寧大連人。1955年5月21日生於遼寧鞍山。1972年插隊遼寧省海城,高考恢復以後先後畢業於新疆昌吉師範(中專)、上海教育學院(大專)、新疆師範大學中文系。大學教授。現定居廣州花都。先後在各級報、刊和網絡發詩文和文學評論數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