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送給鄰居的東西被扔掉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民警封玉芳是“社區”戰線上的新“老手”。

說她“新”,是因為去年7月,她剛從戶籍窗口重回社區崗位。作為閔行新鎮派出所公安綜合窗口進駐社區服務中心的首批籌建隊員,她迎難受任、頂住壓力、不辱使命。

說她“老”,是因為在此之前,她已在“社區”裏摸爬滾打了近十年,前前後後管過四個老舊小區,憑著一雙“跑不斷”的腿和“說不爛”的嘴,為轄區百姓撐起了一方平安天空,近五年來榮立三等功一次、嘉獎三次。

社區民警封玉芳。來源 閔行公安

一場持續了一整年的“考試”

陽光正好,廉老伯將冬衣冬被統統搬到了天井裏,一連曬了好幾天。“小封警官,你知道嗎?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放心大膽地在天井裏曬被子了,你聞聞看,多香……”

這一切,要從封玉芳剛接管上海閔行區靜安新城(一居)不到三個月是,迎來的第一場考驗說起。

家住小區27號樓的獨居老人廉老伯有一天“來勢洶洶”地找到新來的社區民警封玉芳,向她投訴樓上居民太不講道德,隨手把垃圾往樓下扔。“香煙頭、零食袋、橘子皮、臟紙巾……隔三差五來一場‘天女散花’。我向樓上反映過多次,還將這些垃圾都收集起來,掛到樓道裏公示,但他們絲毫不見收斂!要是砸到人怎麼辦?我現在都不敢到天井裏去……”廉老伯越說越激動,“高空拋物是違法犯罪行為,要把兇手抓起來判刑!”

封玉芳明白,雖說廉老伯講的是氣話,但樓上的行為確實惡劣,是該好好整治。於是,她加班加點會同居委幹部對27號樓二層以上共10戶人家逐戶走訪,宣講高空拋物的危害性,還親手制作打印了“友情提醒”張貼於樓道醒目位置,促使全樓居民引起重視。

果然,之後的一段時間,樓上“太平了”。

可是好景不長,一個月後,廉先生再次找到了封玉芳,“小封警官,最近又有垃圾飄下來了……”

“扔垃圾”這事兒,瑣碎,卻也是“難啃的硬骨頭”。封玉芳生出鬥誌,她認為,當下正是“立規矩”的好機會。小區裏其他樓棟高空拋物、搶占車位、飛線充電的不文明亂象也時有發生,正好把“27號樓”立個典型,一定要把這個“幕後黑手”揪出來。

封玉芳與小區居委、物業積極聯系,向鎮有關部門多次爭取,成功申請了加裝一路安防設施,並督促物業選點安裝,把“27號樓”作為重點關註對象。於是,平日裏抽空去翻看“27號樓”的安防設施內容成了封玉芳固定工作內容。她還給廉老伯支招,讓他每日三次關註天井的情況,一旦出現垃圾就趕緊告訴她,這樣才能抓個現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廉老伯及時通報“敵情”後,封玉芳第一時間趕去,逐幀回看公共視頻,果然抓住了樓上一個窗口裏有一個細微的“伸手動作”。當封玉芳把視頻證據亮出來時,這家人啞口無言。

從此,“27號樓”的高空拋物徹底根除。

把“共建共治共享”的路子越走越寬

“新來的社區女民警真‘辣手’,為了抓亂認垃圾,還專門裝了監控。”

“對啊,27號樓‘治’好了,我看其他樓也跟著變規矩了。”

群眾的“口碑”,就像一部功率放大器,民警用心為老百姓辦的每一件小事、實事,都在小區居民的口口相傳中成倍放大。

靜安新城(一居)建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基礎設施陳舊老化,居民主要是老靜安區曹家渡地區動拆遷戶,呈現出“失業人員多、老年人多、困難群眾多”的特點,鄰裏矛盾糾紛頻發,是遠近聞名的“老破小”。封玉芳將“27號樓”樹典型的策略取得了良好反響,她的事跡在小區居民中傳開。

封玉芳乘熱打鐵,在前期認真分析小區人口結構和治安特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著手拉起兩支群防群治隊伍。首先,她提議讓居委牽頭,組建一支由退休老黨員組成的樓組長巡邏隊。十余名“阿姨”“爺叔”身著統一的巡邏背心,帶上紅袖章,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們早晚各一次在小區裏巡邏,隨身“小喇叭”裏播放著“滬普”口音的防範提示、反詐宣傳,聽著既親切又溫暖。黨員巡邏隊發現小區裏的不文明現象,用“老鄰居”式一聲勸,效果立竿見影。

一些熱心的年輕人在封玉芳的發動下組成了青年誌願者隊伍,他們發揮年輕人的優勢,在微信工作群中提供各類治安線索,在“朋友圈”裏轉發著各類警方提示,自發成為了平安社區建設的情報員、宣傳員、引導員。

“社區平安靠單打獨鬥怎麼行,只有依靠黨組織力量,把群眾動員起來,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觀不能忘,‘一切依靠群眾’的方法論不能丟。這也是我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中得到的啟示。”封玉芳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接管靜安新城(一居)一年來,該小區“110”警情下降30%,其中居民糾紛、求助類報警的下降比例尤甚,盜竊零發案。

借助於“兩支隊伍”的群眾力量,封玉芳開展“動態隱患清零”工作遊刃有余,在接管小區的第一個月,就立即獲取線索,清理整頓了兩家無證棋牌室,一家隱蔽在小區門衛旁小賣部後屋,一家深藏於地下停車庫,還小區一片風清氣正。

當“傳家寶”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封玉芳身邊總帶著一本《社區民警工作簿》,工作簿裏夾滿了資料,上面詳細記載小區居民的需求:大到重點人員、治安線索、辦理戶口,小到婆媳不和、鄰裏糾紛、困難求助,甚至連路燈不亮、道路不平這些事。

靜安新城作為毗鄰進博安保控制區大型居民社區,社區巡防工作對社區民警來說是一場平安大考。如何交上滿意的答卷?封玉芳按照派出所信息化引領、網格化管理的思路,為《社區民警工作簿》的“傳家寶”插上了信息化翅膀,總結出了“采、訪、清”工作法,織密社區平安“一張網”。

她堅持每周“采”集五條以上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等動態管控信息;堅持全面訪、定期訪、隨時訪、主動訪、開門訪,把“訪”做到群眾門檻邊和心裏面;堅持做到轄區房屋分布清、實有人口動態總量清、重點關註人群分類清、出租房屋底數清、地區治安情況清。憑借職業敏感性,第一時間發現隱患和線索,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很多時候,糾紛雖小,卻牽扯著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更包含著要求伸張正義、厘清是非的期待。封玉芳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目標,結合轄區實際,形成一套“兩支隊伍、采訪清”工作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隱患消除在萌芽。

作為和群眾“最貼近的人”,社區民警不僅要對群眾的需求及時響應、快速落實,更要註重長效、久久為功。只有修煉好“快落實”與“慢功力”這兩種本領,才能真正把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以不斷提升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向轄區群眾交出滿意答卷。

正如78歲的廉老伯,一年來時刻向著鄰居們保持“鬥爭”姿態,問題解決後,“頭頂”的陰霾散去,陽光照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