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新本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你會做夢麼?

夢對於個體而言有什麼價值麼?

為什麼有的夢會讓人覺得輕松,而有的夢卻讓人疲憊?甚至痛苦呢?

精神分析註重分析人的潛意識,而在分析人的潛意識中,最方便也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夢的工作。

今天分享榮格派關於夢的工作的三個技術記夢、孵夢、釋夢。通過三步,實現夢的工作,走進我們的潛意識。

1、記夢

提到夢,很多人不陌生,但又感覺沒辦法記得自己的夢,或者只記得某個人或者某個物件在夢中出現。

心理學家榮格告訴我們:夢是潛意識的語言。

要想真正走進夢的世界,先要學會夢的表達方式。

夢的特點是什麼呢?

(1)碎片化、無邏輯關系。夢的素材來源於生活,但它又不完全是現實的寫照。

(2)超越時空,突破倫理。在夢裏的禁忌較少,沒有時空的限制,也沒有道德倫理的限制。但並不意味著夢就完全沒底線,夢也會轉換到夢者能接受的程度,否則人就會從中驚醒,比如墜落、被殺或者道德焦慮。

(3)情緒體驗較多。夢的內容往往和現實中的事件本身關系不大,但情緒是一脈相承的,比如最近很焦慮,就很有可能做和考試有關的夢。

如果夢是這樣碎片化、不完整,又充滿情緒色彩,我們該怎麼記錄呢?

關於記夢的方法:

(1)睡前的心理暗示。你在睡前告訴自己,今天的夢我要記錄下來,我會耐受我的情緒。在枕邊放上一個記錄本和筆,不要用手機,手機的光線會刺激人眼,會讓大腦進入思考和現實模式,影響記錄的準確性。

(2)半夢半醒間記夢。很多人之所以不記得夢,是因為當身體啟動後,大腦要重新建立時空感受,啟動了意識系統,夢自然就會忘記。所以,記錄夢一定是在半夢半醒間,也就是你大腦睡醒了,但還沒睜開眼的時候,拿起準備好的筆,在本子上書寫。

(3)記錄的要點:

發生了什麼?人物、事件、環境等等要素;

夢中的情緒是什麼樣的?喜、怒、哀、思、悲、恐、驚等等都可以,如果有情緒的變化也要記錄下來;

記夢是個過程,不用過於急著解夢,我們還需要孵夢。

2、孵夢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總是做一些重復的夢,一些已經過去很遠的事或人還在夢中重現,這其實是我們的情結在發揮作用,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孵夢。

夢是潛意識的語言,如果你過早的解夢,尤其是類似於周公解夢那樣,夢見什麼就代表什麼,喪失掉了這個夢對我們本人的意義,即便是心理學的解夢也會讓潛意識過早的儀式化和定型,孵夢就是繼續保有夢的體驗,看破不說破。

孵夢的方法:

(1)置身其中。有的時候我們夢中的場景是上帝視角,並沒有真實的參與其中,你可以試試置身其中,去感受和體驗你的夢。如果你在夢裏夢見有人騎著一只野獸在追一個人,那如果你是那個被追趕的人,你可能會心生恐懼,如果你是那個騎手,攻擊性的衝動占了主導,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驗。

(2)意象的理解。夢是由意象組成的,對於意象的理解如果過度理性,缺少了讓意象的演化過程。比如,還是夢中那只野獸,在夢裏出現的一切可能都是我們自己的人格部分,是攻擊還是被攻擊,都是我們自身,而我們自己的獸性部分既有攻擊性,同時也是原始的能量,是很強大的。

(3)積極想象。積極想象是榮格派心理分析的重要技術,是一種睜著眼睛做夢的感受,我們對於夜晚的夢,同樣可以在白天的時候——“再經驗”。

通過孵夢,夢已經不是原本的樣子了,但唯有這樣釋夢才更有價值。

3、釋夢

釋夢是最讓人感興趣的,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但其實釋夢本身沒有那麼復雜。

我們如果知道了夢的功能,也就知道了釋夢的方法。

夢的功能與釋夢角度有:

(1)願望的達成。這是比較典型的一種,在夢裏我們充分滿足了自己的欲望,讓那些在現實生活中被壓抑的部分浮上水面。比如,吃喝玩樂的夢。

(2)預示與靈感。這並不是通過夢進行預言未來,而是通過夢自己的不斷演化,按照非邏輯的路徑走出了一條新的路。比如,有人夢裏做題,做設計,靈感迸發,甚至提出新的理念和創意。

(3)主觀呈現。有時我們會忽略夢最簡單的一種功能,他是對我們心理世界的一種呈現,之所以說是主觀的,就意味著是被加工之後的,比如,我們在現實中害怕一個人,在夢裏這個人很可能變成了打怪獸要吃人,如果很嫌棄一個人,在夢裏對方就可能把自己弄的臟兮兮的。

(4)補償功能。補償與願望的達成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在現實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在夢裏就變成了對方也做了對不起我們的事情,這就讓我們從心理上達到了某種平衡,所以這也是夢可以療愈人的一種方式。

釋夢的過程:

當我們記錄下了夢,也孵化了我們的夢。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釋夢,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現實與夢的功能,這個現實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成長經歷中的,看看到底在經歷什麼。釋夢的過程其實是在重構這個夢,給了你一個解釋而已。

總而言之,我們是自己夢的導演,如何理解自己的夢,自己才有發言權。

本文來源:心理貓Pcat

專業心理咨詢服務,翻譯最新心理咨詢文獻,引進西方前沿咨詢技術、理論、流派

#心理##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