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驢吃草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 實習生 黃曉瑩

今年是海派名家、原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程十發先生誕辰100周年。繼3月20日“紀念程十發誕辰100周年藝術展”在上海程十發美術館開幕後,4月9日,“高懷寄古——程十發捐贈陳洪綬書畫”展也在該館如期而至。

這一展覽也是作為紀念程十發誕辰100周年系列展的一部分,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主要通過並置與比較的方式,呈現程十發對於陳洪綬畫風的借鑒學習,展出的33件作品,除了集中展示程十發所捐獻的17件陳洪綬書畫精品外,還展出了丁雲鵬、羅聘、任伯年、任熊、任淇、程十發的書畫作品。主辦方此前還專門舉辦了“高懷寄古——程十發捐贈陳洪綬書畫座談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33件作品呈現陳老蓮對後世藝術影響

陳洪綬(1599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人,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儒客大家。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

陳洪綬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線條細勁清圓,晚年則形象誇張,或變態怪異,性格突出。花鳥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富有裝飾味。此外,他還長於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之後,任伯年、任熊、任淇等書畫家的畫風祖述陳老蓮,他們筆下的人物、花鳥的形象多高古、奇倔、誇張,得老蓮神韻而又能別出心裁。到了現代,海派大家程十發在內容形式與藝術主張上也無不以老蓮為宗。

陳洪綬

程十發

從居住在松江時起,程十發就開始收藏,到了1960年代末,程十發的收藏已經相當可觀。然而他收藏不是為了謀利而是為了借鑒學習。程十發常常說:“陳洪綬、羅兩峰都擅畫人物畫,畫人物不能不借鑒,我借鑒的是他們把文人畫走向通俗的藝術精神。”“陳老蓮當時非常註重世俗文化,畫了許多像《水滸》那樣的文學作品插圖,所以在中國畫如何通俗化方面。我把陳老蓮看做一個典範去向他學習。”

1996年6月,程十發將包括陳洪綬在內的122件古代書畫珍藏無償捐獻給國家,他這種愛黨愛國的無私奉獻精神無不令人肅然起敬。在程十發的收藏中,陳洪綬的作品是最多的,並且具有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

此次展覽展出33件作品,除了集中展示程十發所捐獻的17件陳洪綬書畫精品外,還展出了丁雲鵬、羅聘、任伯年、任熊、任淇、程十發的書畫作品,意在探討陳洪綬對程十發乃至後世繪畫的啟發。

展廳中的17件陳洪綬書畫作品可視為陳洪綬藝術演變的一個縮影,既有三十二歲時陳洪綬紙本《墨竹圖》,又有最晚年的《羅漢禮佛圖卷》;有人物肖像如鐘馗、陶淵明,亦有歷史故事如《蘇李泣別》《老嫗解詩圖》。從《張筍翁像》中可以看出陳洪綬高超的寫實能力及受波臣派的影響,從《索句圖》足見其後期爐火純青的高古人物畫風。

陳洪綬《老嫗解詩圖》

陳洪綬《索句圖》

展覽現場,任淇《仿陳洪綬花鳥扇頁》

展覽現場,羅聘《驢背鐘馗圖軸》

此次展覽通過並置與比較的方式,呈現了程十發對於陳洪綬畫風的借鑒學習。進入展廳,觀眾首先能看到的便是陳洪綬的《和平呈瑞》與程十發的《瓶中荷女圖》,兩者同屬清供題材,作品在內容與形式上看有著相似之處。程十發的作品雖然沒有像陳老蓮那樣去描繪青銅花瓶,但在花瓶上勾勒了陳洪綬風格的仕女人物圖。

展廳現場,陳洪綬《和平呈瑞》與程十發《瓶中荷女圖》

陳洪綬《和平呈瑞》

程十發《瓶中荷女圖》

陳洪綬 《墨竹圖》 明代 紙本水墨

程十發在《端午鐘馗圖》的題識中明確說明了“用老遲之法寫之”,且書體亦為擬仿陳洪綬書體,而其筆下鐘馗形象就是借鑒了陳洪綬《蒲殤鐘馗》。其側面而立的姿態、寬袍闊帶的著裝以及衣紋的穿插刻畫都參考了《蒲殤鐘馗》。

展廳現場,陳洪綬《墨竹圖》與程十發繪制的竹子

程十發《擬陳洪綬鐘馗圖》 紙本設色

陳洪綬的書法遒逸瘦媚,自成一家;程十發則是常常以隸法書篆,隸書結體時而采用篆體,又以真行草相互滲透、相互交織在一起,故而介乎真草篆隸之間,別開生面。

陳洪綬《致祝淵手劄》明 紙本

展廳現場,程十發書法作品(左)(中)與陳洪綬《致祝淵手劄》(右)

展廳現場,陳老蓮書法作品(左)與程十發書法(右)

陳老蓮致丁秋平手劄,邊上為程十發考註,字跡相似

程十發不僅在畫風上借鑒陳老蓮,而且對陳洪綬的藝術創新精神也有所繼承。陳洪綬的繪畫在形式上以誇張變形的造型追求高古的境界,在內容上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追求通俗化;而程十發在形式上則以中西相參的點線面極大地發揮酣暢淋漓的筆墨境界,在內容上則以少數民族寫生為基礎去探索新的藝術樣式。

陳老蓮《水滸葉子》人物

展廳尾段呈現等日本浮世繪作品

陳洪綬人物畫所特持的古拙之趣以及線條的裝飾美感運用到版畫中,出現了《九歌》《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一大批經典的作品。而這些經典圖式流傳到日本,對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陳洪綬的“水滸人物”在一百多年後的江戶中期,仍然被不斷臨摹、刻板、翻印,浮世繪的重要畫師葛飾北齋、安藤廣重等都對陳洪綬的版畫圖式有所借鑒與吸收。因此,陳老蓮間接影響了後期印象派畫家莫奈、梵高等西方藝術大家。

程十發對陳老蓮的藝術借鑒與創新

在展覽開幕前幾天,沙龍“高懷寄古——程十發捐贈陳洪綬書畫座談會”在程十發美術館舉行。程十發先生之子程多多,知名書畫鑒定家單國霖,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副研究員孫丹妍、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論和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湯哲明,文匯報創意策劃總監、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立行一起追憶談論了程十發與其捐贈的陳洪綬作品的關聯。

程十發從陳洪綬那裏得到了哪些靈感與啟發,又是怎樣體現在自己的創作中?單國霖表示,“陳洪綬是明代晚期具有創造精神的個性派畫家,開創了一種符合自己個人愛好,藝術審美的風格,對之後的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程十發的藝術也是力求要突破傳統,創造自己個性的風格。在這一點,在意識上,在理念上是跟陳洪綬是抿合的,引起了一種思想上的共鳴。因此程十發特別鐘情於收藏陳老蓮的作品。”

“在技法上,程十發學習了陳老蓮對於線條的運用。陳老蓮的線條運用是直追唐宋的,剛勁有力,而程十發也是特別重視線條的表現。”同時,單國霖以展覽中的《蘇李泣別圖》為例,他表示,“此圖描繪的畫面有著政治意義,當時明朝快要滅亡了,反映了對國家(明朝)形式岌岌可危的悲憤。這張畫的造型是強調神情,強調生態。他不是這個是只註重一個相貌的刻畫。適當有點變形後強調神氣、氣質,這種表現方式也是程十發吸收的。”

對於《蘇李泣別圖》的描繪,孫丹妍表示,“根據臺灣學者的考證,圖中的羊取法自趙孟頫的《二羊圖》,而《二羊圖》的含義與蘇李泣別的故事有關,一只苦悶,只埋頭吃草,另一只又漂亮又富貴,昂首挺胸,分別指李陵與蘇軾。趙孟頫與陳老蓮所處年代相似,因此後者繪畫時可能是處在同一角度出發。”

陳洪綬《蘇李泣別圖》

趙孟頫《二羊圖》

孫丹妍還舉例說明了程十發的藝術作品是如何從陳老蓮的作品中嫁接過來的。她表示,“程十發的花鳥作品也參考了陳老蓮的作品,陳老蓮的畫作非常註重裝飾性,花卉中樹幹經常表現類似於90度的彎曲,這是其標誌性的結構造型,而程十發作品風格與此非常像。陳老蓮擅長畫明代流行的銅瓶,而程十發在作品《瓶中荷女圖》也很註重畫瓶子,整體的構圖表現上也是受到影響的。此外,雖然程十發的人物畫造型受到了民間藝術的影響,但其布排方式也是借鑒了陳老蓮的作品。”程十發之子程多多則補充道,“早期,我父親學習陳老蓮的痕跡是比較明顯的,而後期,則慢慢將陳老蓮的特色藏到了繪畫中去,一般很難找出。”

陳洪綬《秋花山鳥》

程十發《逝者如斯乎冊頁八開(七)》 紙本設色

程十發 《七姬造像圖》紙本設色

那麼,為何任伯年、張大千等多位名家均受到陳老蓮的影響,為何陳老蓮成為了一種風氣?單國霖表示,“人物畫到了晚期時,有幾個傳統的來源,一個是新羅山人,其人物作品是比較松散飄逸的,繼承了文人畫的系統,另一種則是一種高古的,線描為主的陳老蓮的勾勒,被認為是一種工筆系統,並在文人逐漸衰落後受到重視。同時,杭州地區的木刻、書籍、插圖的普及,也使陳老蓮的插圖作品影響深遠。”

陳洪綬《玉川子圖》

陳洪綬 《簪花曳杖圖》絹本設色

沙龍活動中,張立行則回憶了1996年程十發的捐贈之舉。他表示,“我的媒體從業經歷是從1996年開始的,當時報道了程十發的捐贈。我問他捐贈了這麼多東西,從北宋到明清,從自身角度喜歡收藏裏的哪一部分?他是很噱的,回答說‘我都喜歡的,又不是偷來,也沒人賄賂我,當然其中比較看重的是陳老蓮的作品,然後是任伯年。’”

“之後,我問程十發先生收藏的錢哪裏來的?他說,‘有些是稿費買的,但稿費不夠,也會問別人借。我人緣好,別人會借我錢的,知道我以後的畫會值錢的。’程十發先生以一種玩笑的方式講述,但也能從中了解到他的經濟狀況並不算太富裕,足以說明他收藏的不容易。正因為他的不不容易,其捐贈舉動更是一種大愛,體現了其對藝術,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貢獻。”張立行說道。

程十發《仿陳洪綬楊升庵簪花圖》紙本設色

程十發《東坡笠屐圖》紙本設色

孫丹妍認為,“對於程十發,我覺得翁萬戈先生對陳老蓮的評價也適用於程十發。陳老蓮在中國畫面臨變革、危難時,將中國畫發揚光大,除了繪畫的唯美外,還有所創造,展現出中國畫生生不息的力量。而程十發也是在中國畫面臨變革時代時,他吸收並結合了民間藝術、戲曲,呈現出生生不息的內在力量。”

正如展覽前言所寫,從陳洪綬到任伯年、任熊、任淇,再到程十發,他們的藝術意趣是一脈相承的。且這種傳統繪畫內在的生命力對今天的創作依然有著深刻的影響。

展覽期間,出版物《精藝報國———程十發誕辰一百周年作品集》與《高懷寄古———程十發捐贈陳老蓮作品》將同步發行。

展覽將持續至8月29日。

責任編輯:陳若茜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