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撿到漂亮的皮毛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走過南闖過北,16歲輟學打工,先後從事過31份職業,最終還是執著於毛筆筆尖,深耕書法。

葉根友,這個名字可能有人覺得陌生。但你一定熟悉大街小巷看到過的“中國夢”這三個字,其中那個“夢”字,便出自於他的“葉根友刀鋒黑草書法字體”。

最近,葉根友又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緣由是每天淩晨4點起來寫書法,已經堅持了20多年,惹得不少人驚嘆:這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我輾轉聯系上了葉根友,他卻說“網紅”從來不是他的標簽,“愛書法的普通人”才是。

坐在辦公桌前,看著眼前的金魚遊來蕩去,葉根友的思緒也回到了書法夢開始的年歲。

5歲開始跟著爸爸學,

還沒識字就能臨摹對聯

1977年,葉根友出生在麗水市景寧縣雁溪鄉梅塢村。家中有兩個姐姐,他排行老三。

每年過年前,葉根友的父親會自己寫對聯,那年5歲的葉根友覺得新奇有趣,也拿起毛筆跟著學。

沒想到葉根友有樣學樣,不識字卻能把父親的毛筆字模仿個八九分像。

葉根友的杭州工作室

得到父親贊賞的葉根友開心得不得了,拉住來串門的鄰居叔叔阿姨問要不要。“當時他們都把對聯貼在自家門頭上,我就不厭其煩一幅幅地寫著,現在想來,那時應該是我關於書法的第一份成就感。”葉根友說。

而葉根友的父親,自然成為他的書法啟蒙老師。

上初中時,葉根友主動向老師申請寫黑板報,只要有書法比賽,就會第一個報名。他還記得曾在老師辦公室看到過一種字體,覺得特別好看,一番詢問,得知那是書法家舒同寫下的“舒體字”,後來被開發成了電腦字庫。

那時的他,哪能想到今後的自己不僅能用書法謀生,甚至也創造了自己的電腦字庫“葉根友字體”。

葉根友搓了搓自己的卷發,感慨地搖了搖頭。

學裁縫、擺地攤、收舊貨、當廚師……

走南闖北的那些年

葉根友從小就知道自己家的條件不好,父母都是農民,要供家裏三個孩子讀書很不容易。

16歲時,他拿著父母給的150元學費,卻沒有到學校報到,而是去了景寧縣城一個工地,白天提水泥桶,晚上學做衣服,一個月能賺20元。

因為他知道,以家裏的條件,無法繼續供讀高中,還不如早點出去闖一闖。

半年後,他又只身來到溫州。先是進了一家工廠做車床螺絲,一天幹18個小時,每個月工資200元。

沒日沒夜地幹活,終於存到一千元,他便辭了職,打算擺攤做小生意。攤子擺在馬鞍池對面的橋上,人來人往,生意好做。

每天騎自行車從溫州到瑞安去進貨,一張明星海報,進價5毛錢,賣價1塊錢,一次批發幾十張。那個時候,“四大天王”的海報銷量最好。

稍微存到一點錢了,就又想去其他行業看看,賣過鞋墊、收過舊冰箱、擺過地攤、開過雜貨鋪、還當過廚師……萬丈高樓平地起,葉根友什麼都做,只當是磨練自己。

葉根友作品

流水的工作,鐵打的書法練習,不管做什麼,每天練字的時間不能省去。

在餐廳當廚師,他就在下午2點到4點的休息時間裏練字。其他廚師覺得奇怪,說風涼話:“練這字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又不能拿它賺錢,還是省點力氣吧。”

葉根友只顧埋頭練習。

設計個人簽名賺到第一桶金

2003年,葉根友辭去廚師工作,擺攤幫人設計簽名。10塊錢設計一個簽名,最多時一天能賺七八百。

而他的第一筆線上業務來自一位深圳的先生,那次的簽名設計他收到了90塊錢。

錢包漸漸鼓了。這給了葉根友很大的信心。

那年6月,葉根友想把自己的野心帶到更有發展前景的地方,深圳是他第一個想到的城市。可他當時在路邊等了一個小時也沒有等到開往深圳的大巴車。

或許不耐煩,或許又是命運,他後來跳上的那一輛長途汽車,目的地是西安。

在西安,他終於闖出了名堂,也認識了如今的愛人。“西安是我的福地,也可以說是我人生轉折地。”

2007年開始,葉根友創作出的一系列字體通過網絡傳播,特別是“葉根友毛筆行書”和“葉根友行書(繁)”等字體被廣泛地運用到廣告招牌、包裝設計和報紙設計當中。

葉根友舊照

2008年,葉根友決定回浙江,到杭州買房安家,地址選擇在了未來科技城附近。

那年冬天,杭州大雪,他在閣樓上練字,擡頭就看到窗外白雪皚皚。走出閣樓,走到樓頂,他撿了根樹枝在積雪上寫下“賢書閣”三字,這三個字後來就成了他成立的公司的名字。

葉根友與杭州這座城市的緣分就此開始了。

最想對年輕人說:

相比工資,能學到經驗更寶貴

在與葉根友的聊天中,我屢次註意到他辦公桌裏的金魚。金魚常見,可把辦公桌桌心當窩的金魚可不多見。

這樣養魚能養活嗎?葉根友笑了,“當然能養活,這些魚兒我已經養了幾年了,而且這辦公桌還是我自己設計和制作的。”

說著說著,葉根友拿出手機,翻出了制作這張辦公桌時的照片。“我父親以前當過木工,我跟著模仿,多少學了一點皮毛。16歲就開始出來闖蕩,什麼都要會一點。”

葉根友說自己從未經過正兒八經的學習,都是有樣學樣,自己摸索。

他也提到,來公司應聘的大學生中,有上來就聊工資的,他總是苦口婆心:對年輕人來說最寶貴的是想學習的態度和能積累的經驗,把技藝磨練好了才是根本。

“我16歲就輟學了,要學歷沒學歷,父母也幫不上什麼忙,這些年全憑信念支撐,這才慢慢熬到了收獲的年紀。淩晨4點起床,堅持了20多年,只是我這些年奮鬥的一個縮影。”葉根友說。

我離開時,註意到了葉根友辦公室門口停著一輛山地自行車,這是他的通勤工具。

淩晨4點起床,騎車到公司,除了在家辦公的日子,他每天都第一個到公司。

“最近天氣冷,騎車時候得戴上一雙手套。”葉根友說。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邊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