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茶酒混著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敬月》修心

花燈賞上元,湯圓敬月亮。十五準備小酌,忽然想起孟子的老師是曾子,曾子的老師是孔子。孔子說:“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那麼,孔子學的是什麼?他的老師是誰?孔子沒說,書上也沒記載。孔子的那個年代,禮崩樂壞,兵荒馬亂,全國沒有一所大學。卻能諸子百家,出了很多的聖賢大德。為什麼?如有:治國的管仲樂毅,兵家孫子,道家老子莊子。法家韓非子,劍俠攻守家墨子.謀略縱橫家鬼谷子,帝王術家荀子等等,這些聖人的老師是誰?書上都沒有記載。隨著考古發現,他們學的是《尚書》,都是受了上古《尚書》的影響才星光燦爛.百花齊放。所以,跟誰學?學什麼?這很重要!如果把孔子和《尚書》比做明月,應該更加“敬月”!因為,這一輪明月始終浩然當空,照耀著華夏大地。

殷紂王三十二年(公元前1124年)武王滅紂,從獄中放出箕子並恭敬求教,箕子也以《尚書》“洪範九疇”的治國大法傳授武王,武王十分佩服。箕子,名胥余,是殷紂王叔父,官太師,封於箕,《尚書·微子》說他“違衰殷之運,走之朝鮮”。說他不願作周的順民,又怕武王再次來請,便率領大批家人和弟子,匆匆離開箕山 東渡去了朝鮮。《尚書大傳》雲:"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公元前1120年武王聞之,便派人到朝鮮封箕子做朝鮮的國君,封他為朝鮮侯,後又加封為“元聖”以示不把他當臣下看待。這時箕子52歲。司馬遷《史記》記載“箕子朝鮮”王朝共歷41代君王。直至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箕子第四十一世孫箕準被門下燕人衛滿政變推翻,建立了衛滿朝鮮。現今朝鮮半島的箕姓,韓姓、齊姓,都奉箕子為始祖,河南淇水縣朝歌鎮的三仁祠還是根祖源地。在朝鮮的遺址箕子陵與乙密臺、七星門、浮碧樓毗鄰,成為古代平壤著名的景觀之一。1959年春季,為建設牡丹峰青年公園,金日成下令將箕子陵拆毀。可見箕子確有其人,授武王《尚書》“洪範九疇”一事不假,故箕子“興尚”東走開發朝鮮可信。《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得比較具體。

關於《尚書》,所錄上古:虞夏商周各代.典.謨.訓.誥.誓.命.洪範九疇等共五十八篇文獻:,史料上說:是堯舜禹夏商周各代史官記錄的帝王言行。是君王治國理政的總綱領。其核心一是敬德,二是重民,主張“德治天下”。孔子的思想主要來源於此,“性善論”也深刻地影響了後世。法家“性惡論”思想也源於《尚書》。他強調“以法治國”主張強力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實行嚴刑重罰,使民順從。認為應建立“權制斷於君則威”,“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的君主專制的法律制度。另外,還有一種思想是主張德、力並重。一曰養德,二曰養力,要“文武張設,德力具足”。孔子說他,“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指的就是這一時期思想比較混亂,苦於水火,沒有良策。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孔子34歲時與南宮敬叔適去“周”問“禮”於老子,問“樂”於萇弘。老子帶他觀看了周王室的典籍室,明堂、郊社、宗廟等祭祀場所和儀軌,向孔子介紹了先王遺留的典籍制度,帶他考察了禮樂的至高境界(源自《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自此得到了周四代皇室文獻《周書》如獲至寶。魯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四十歲時,對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說出“四十不惑”。是從“誌學立誌到不惑”的二十五年經歷,潛心建構出了較為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倡導“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根本,主張“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和“三極之道”以人道“中庸”為方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準則。踐行“五十知天命”的使命,確實不容易。這時孔子把宣傳“德道”當做使命。把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當做天命。於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見過大小國君七十二個。於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六十八歲回到魯國。馬上就開始了幾年的校勘整理典籍工作。相傳他整理了《詩經》《尚書》,把魯史官所記“年史”加以刪修,寫成了中國第一部以《春秋史記》為編年體的歷史巨著。孔子還整理創立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的“序”和“目錄”。為修序《周易》插上了翅膀,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孔子說他這時“從心所欲,不逾矩”。

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冬天,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最愛的弟子顏回去世。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獲麟。孔子認為這不是好征兆,。於是停止了修撰《春秋》。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

孔子流眼淚了,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又說: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此即“周公解夢”的由來。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得名孔裏。(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然而《尚書》還沒有完。《尚書》一直被視為既是帝王的教科書,又是貴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經大法”。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李斯建議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先秦許多文獻古籍就都被燒掉了,《尚書》相傳為孔子整理、選編成一百篇,遭到了巨大的損失。後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墻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共計五十八篇,留傳至今。

名言名句: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克勤於邦,克儉於家。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反映的都是《尚書》治國理政、君臣修德方面的智慧。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其二,在明賢臣事君之道。,意思是說:闡明仁君治民,賢臣事君是《尚書》的第一要旨。

古時明月今時有 今月曾經照古人 。

孟子: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孫醜上》)司馬遷: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史記》)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朱子語類·卷九十三》)孫中山: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孫中山選集》)蔡元培:孔子學問、文章政治事業,朗如日月,燦如星辰,果足為萬世師表。《在信教自由會上的演說》。毛澤東: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

“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十五小酌時,願你茶酒品出些滋味來。

修心

2021年2月25日

辛醜牛年正月十四